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高士坊巷屬於哪個社區
擴展閱讀
北京有很多海是什麼海 2025-05-21 18:06:14
深圳華想控股是做什麼的 2025-05-21 17:50:27

杭州高士坊巷屬於哪個社區

發布時間: 2023-05-28 13:39:33

① 杭州驚現永久產權房 哪些房屬永久產權房

眾所周知中國的商品房最高都是70年產權,上周的杭州卻驚現一套永久產權的房屋,房屋一經掛出就有買家紛紛表示不還價一次性買下。可見在城市中一套永久產權的房屋是多麼稀缺,到底怎樣的房屋才能申請永久產權呢?大家不妨也來看看,沒准自己家的房子就是永久產權房。

「皇城根下,104m2,上下兩層,掛牌價310萬元。」上周,杭州城南一帶這套房源剛一掛牌,立馬有好幾撥經紀人領著客戶去看房,且買家紛紛表示不還價,一次性全款付清。從經紀人發的照片來看,看房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在門外排起了隊。

在宏觀調控、市場冷卻的背景下,為何這套房源如此熱門?一位資深經紀人透露,一來是因為房子地段絕佳,為南宋三省六部舊址;二來,則是因為房東表示,這套房子是永久產權房。

老私房上市交易後
沒有土地使用年限限制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② 游覽杭州十五奎金巷歷史遺跡,有什麼獨特之處

杭州的十五奎巷就像是生活博物館,別具一番趣味,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其實是蘊藏其中的歷史古跡和民人間煙火。

(一)名稱來源

十五奎巷東起中山南路,北與鼓樓灣相對,西至城隍樓牌巷接丁衙巷,宋代曾經叫做竹竿巷。而十五奎巷之所以有這么一個獨特的名稱,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巷子徽州會館內有一大石龜,俗稱石烏龜巷,因嫌其不雅,改稱十五奎巷。

另一說,明代嘉靖年間,巷人多習騎射,科舉考試時一舉得十人,故稱為十五魁,而最終被諧音成了十五奎巷。

這里也成為孕育杭州美食的搖籃,很多美食在這里出名並發揚,例如游埠豆漿、鼓樓蔥煎包、等等。畢竟,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很多人在這里流連忘返,除了喜歡其本身的古韻外,能在平淡生活中享受美食,也是一種美好而恬淡的生命體驗。

③ 徐復傳全文翻譯

參考譯文:徐復字希顏,是興化軍莆田人。曾經參加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去以後,就沒有再考了。他廣泛地學習,對於書,沒有什麼不讀的,尤其精通星歷、五行、數術的學說,世人很少有比得上他的。他為人灑脫不拘,有遠大志向,(常常)告誡勉勵自己,不追求當時社會的聲名。樂於接受自己該得的東西,說富貴不值得羨慕,貧賤不值得擔憂。所以(他)住在偏僻巷子中,漏水的房屋裡,穿著破爛的衣服,吃著糙米飯,有時竟到了不能自給的地步,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志向。遇到別人,無論對方年幼、年長,(身份)高貴或低賤,他都非常恭敬,謹慎有禮。他談論起歷朝歷代的因襲和變革、興盛和滅亡、對的和錯的的道理,別人很少能趕得上(他)。然而他家中不曾儲存書籍,他的記憶力竟然好到這個地步。
康定年中,李元昊叛亂,皇帝下詔尋求可以任用的文武人才,參知政事宋綬、天章閣侍讀林瑀都推薦徐復,(於是)皇帝下詔賜給他衣物和錢財,地方官員強迫催促他上路。到了(朝廷)以後,宋仁宗在崇政殿接見了徐復,徵求他對時局的意見,徐復對皇上說的,(皇帝)在社會上從來沒有聽到過。仁宗皇帝於是要他講《易》中的「乾」、「坤」、「既濟」、「未濟」,又問今年值什麼卦?西邊的軍隊要出擊,該怎麼辦?徐復回答說,今年卦值「小過」,因而太一守衛中宮,軍隊應該守住內部而不應該進攻外國。仁宗皇帝認為他說得很好。徐復又獻上自己所寫的《邊防策》、《太一主客立成歷》、《洪範論》。皇上說「你所獻的書,(朕)為你保留在宮中。」(皇上)一定要讓他做官,徐復堅持推辭,(朝廷)於是讓他的兒子徐晞做了官。把徐復留在登聞鼓院,與林瑀一同編修《周易會元紀》。一年多以後,(徐復)堅決請求向東回去。宋仁宗認為他品德高尚,用帛作禮品贈給他,並賜給他「沖晦處士」的稱號。
徐復在吳地游學的時間很長,於是就在杭州住了下來。州官每次到了之後,一定先對他施禮,然而徐復未曾願意到衙門(答謝)。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時,多次到徐復的住處去拜訪和慰問,對他很是禮遇和敬重。范仲淹曾說,西邊的戰爭又打起來了,徐復預測出停戰的時間,又在斗宿星和牛宿星之間曾經有星象變動的情況,徐復說吳地將會發生大的瘟疫,死亡的人數將達到十萬。後來(事情的發生)都如他所說的。徐復平時拿《周易》《太玄》來教授學生。有人勸徐復著書立說,徐復說:「古代聖賢寫的書籍已經齊備了,只是求學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去寫什麼,來在後世求取聲名呢?晚年取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全部燒掉了。現在他家在存有的十多本書,都出自(他的)學生、朋友之家。
徐復去世時,已七十多歲。他生病後,朋友王稷住在睦州,想要前來探視徐復。徐復回信說:「五六月之交,還來得及見到你。」王稷沒有來得及前往,到了那個時候,徐復果然已經去世。他生命終結的事情都能預先處理。他的兒子徐晞,五十多歲時,也辭官了,他做官做到了國子博士,徐復被追封為尚書虞部員外郎。徐復死後十多年,沈遘擔任杭州知州,在徐復的住處掛了一塊「高士坊」的匾。評論說:徐復的文章,保存的有《慎習贊》、《困蒙養》等,他退隱在家中自己努力鑽研,不在社會上誇耀來求取聲名。我評定編次徐復的事跡,很能理會他的意向。像徐復這樣自動遠離污濁的社會,隱居在民間,長久不改變自己情操,可以說是真正以隱居為樂的人。 (選自《唐宋八大家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