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住華亭嘉園的人收入怎麼樣
住華亭嘉園的人收入在兩萬到三萬之間。因為華亭嘉園房價比較高人均收入也比較高的。
B. 古代的吳郡華亭今天是什麼地方
華亭為松江的古稱。就是現在的上海松江。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黃浦江上 游。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橋國際機場25公里、浦東國際機場68公里。松江古稱華亭,別稱雲間,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置華亭縣,後改稱松江縣,今年是松江建縣1260周年。上海開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有"蘇(蘇州府)松(松江府)財賦半天下"之美譽。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設置華亭縣,上海地區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縣治,也可以說上海的母體從這時期開始出現於華夏版圖上。清嘉慶《松江府志·風俗》卷中這樣描寫華亭縣的民俗風物:「地東、南負海,北通江,有魚、鹽、稻、蟹之饒。多富商大賈,俗以浮侈相高,不能力本業。然衣冠之盛亦為江浙諸縣之最,雖佃家中人,衣食才足,喜教子弟以讀書,秀民才士往往起家為達官,由是競勸於學,弦歌之聲相聞。居官不必以擊斷鷙猛為治,亦可以禮儀馴服也。」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華亭縣,東南瀕海,北臨長江,特產豐饒,百姓生計無憂;境內多富商大賈,多高官顯宦;讀書成為風氣,學習上有競爭,官員以禮服人,人們講求禮儀道德。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改為松江府。
截止清嘉慶十年(1805年)演變為1府(松江)、7縣(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1廳(川沙),松江府城內,南半為華亭縣,北半為婁縣。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廢除了松江府,同年華亭與婁縣合並為華亭縣,民國3年(1914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松江劃歸上海市。1998年2月,松江撤縣設區,也就是說,古時所稱的華亭即今天上海市松江區。而在上海近代開埠之前,松江一直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歷史悠久,文脈淵遠,松江被稱為「上海之根」。
吳郡,郡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今蘇州姑蘇區),而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越城區)。吳郡所轄屬縣:吳縣(今蘇州市姑蘇區),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