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的說法,現在總結了以下幾種主要的說法:
1、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2、端午起源於龍的節日;3、端午起源於夏至之說;4、端午起源於惡日之說;5、端午起源於人們祈求「男女構精,化生萬物」的「成人節」。接下來對以上的幾種說法一一道來。
一、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
這個說法最早能追溯到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
據說,屈原政治上的失敗、楚王的昏庸、新君繼位、楚國滅亡,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跳入汨羅江,以身殉楚,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為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此來驅趕蛟龍。
這個說法是最廣為流傳的,最為大眾所知的,我老家在內蒙古東北部,算是廣義上的東北,在東北地區,大家基本都相信這個說法,我在小時候,就從父母、小朋友之中就知曉這種說法。包括後來上學,在老師、書本那裡學到的也是這種說法。尤其是屈原在跳江前說的那句舉世名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另一種說法是: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聽到消息後立刻紛擁劃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劃到洞庭湖,也沒有見到屈原的屍體。那個時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由此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是與紀念屈原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