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凡知識產權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2002年,是一站式知識產權解決方案專業提供商。經過十八年的發展與積累沉澱,超凡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名古屋等近20個國內外大中型城市設立了30餘家知識產權服務分支機構。
超凡擁有各技術領域專業人士共497人,其中檢索咨詢師108人,專利代理師343人;在訴訟/商標領域,超凡擁有律師/商標代理人260餘人;擁有博士19人,碩士335人。
在作業交付方面,超凡交付團隊以最小作業單元為依託,通過WBS標准交付體系,以及自主研發的專利質量排查系統、形審助手等系統,開展多節點獨立質檢管控,保障高質量的作業與交付。
(1)杭州發明專利侵權公司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內(不含港澳台)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6.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3件。國內有效商標注冊量達到2521.9萬件,平均每4.9個市場主體擁有1件注冊商標。累計批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385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5324件,核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企業8484家。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8319件。共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2288件、林業植物新品種439件。作品著作權登記270.2萬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148.4萬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報告及數據顯示,中國在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較2018年上升3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2019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專利申請5.9萬件,躍居世界第一;通過馬德里體系提交國際商標注冊申請6339件,位列全球第三。
Ⅱ 央企鴻雁起訴小米,首戰告捷
進入2021年,智能家居領域第一個備受關注的專利糾紛案——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小米公司)及其生態鏈企業上海創米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創米公司)因涉嫌專利侵權被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簡稱鴻雁公司)告上法庭。
小米公司因不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裁定,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審裁定,將案件移送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 近日,二審裁定結果公布, 法院最終裁定結果為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且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事情在智能家居領域掀起了一陣「吃瓜潮」,引發大家對於專利保護的重視。 這一案件為何能引發「海嘯」?對企業又有何警示呢?
01
案件從何而起?
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這起專利案件的起因和發展。
據了解,此次專利權糾紛主要是圍繞米家智能插座產品展開,涉案的專利包含3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內容涉及緊湊式結構、遠程無線控制功能、協議轉換功能、數據採集與轉發功能、電氣安全性能提升等多個方面。
其中,鴻雁公司一款名稱為「一種帶弱電介面的智能插座」、專利號為ZL20161065****.1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該專利目前處於有效狀態。鴻雁公司經調查發現,市場上出現了與專利產品相同的涉案產品,即被訴侵權產品, 經比對發現被訴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保護范圍, 故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
鴻雁公司曾向法院起訴小米公司、創米公司侵害發明專利,並向法院請求:
編審:何春燕
稿件整理:古鎮燈飾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