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何時淪陷又何時正式解放,上海孤島時期指的是哪段時期
上海淪陷時期:國共戰爭時期。
上海解放:1949年5月27日。
人們習慣將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的4年時間稱為「上海孤島時期」。
1937年8月13日,日軍擴大了在華的侵略戰爭,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八·一三事變」。為了扼守長江口要沖,國民政府調集60餘萬兵力、180餘架戰斗機、17輛戰車,在上海近郊展開了長達3個月的淞滬拉鋸戰。
國民政府為此投入了京滬杭地區的全部精銳之師與之抗衡,日軍為了達到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目的,相繼投入了裝備精良的30餘萬兵力、500餘架戰機、300輛坦克和130艘軍艦,戰爭場面甚為慘烈。中國軍隊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分批撤出戰場。
1月9日,松江失陷,蔣介石下令撤退。11月12日,上海宣告淪陷。
(1)上海什麼時候淪陷擴展閱讀
孤島時期的上海在經歷短暫低迷之後,隨著資金流、人流與物流的大量湧入,加之社會秩序相對安定和內外交通的暢通,金融業、房地產業、輕工業、娛樂業等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畸形繁榮景象。
與此同時,日本當局並不滿足這一現狀,想方設法滲入租界,策劃在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等地舉行遊行,向上海各界示威,顯示其武力,這遭到了上海人民的激烈抗爭。1937年12月3日上午,5000餘名裝備精良的日軍列隊通過公共租界,向租界當局示威。
當隊伍經過南京路抵達廣西路口時,一位不知名的愛國青年手握手榴彈,縱身躍入隊伍中,當場炸死炸傷日軍3人,其本人被巡捕開槍擊中,壯烈犧牲。
2. 上誨是什麼時候淪陷的
上海淪陷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3 日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9個師團和2個旅團3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75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3.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怎麼淪陷的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因為淞滬會戰而淪陷的,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到了11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3)上海什麼時候淪陷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既是國民政府的經濟、文化中心和政治次中心,也是列強利益交匯之所在,更因此成為日本侵華的重要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上海抗日斗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有利因素,使這座城市的優勢條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央機關長期堅守和戰斗的地方,也是黨領導文化工作的中心。抗日戰爭時期,上海黨組織以文化工作為重點和突破口,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使上海成為全國抗戰文化的策源地。
孤島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列強之間的復雜矛盾,依託租界堅持開展抗日救亡斗爭,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一步壯大了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利用洋商招牌進行抗日宣傳、團結國際人士推進救亡運動、藉助復雜環境開展情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4. 上海淪陷國軍死人多少人
淞滬會戰,上海淪陷,國軍大概死了10672人,其中陣亡的有九千多人,受傷的有三萬多人。確實比較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