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貧困證明要攜帶什麼材料
擴展閱讀
上海出口公司怎麼樣 2025-05-26 08:32:48
福州哪裡有賣鞋墊的 2025-05-26 08:27:03

上海貧困證明要攜帶什麼材料

發布時間: 2023-03-26 06:39:05

① 辦貧困證明需要什麼材料

法律分析:貧困證明辦理流程:持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去當地村委會或街道辦事處出具貧困證明,然後再去鄉鎮蓋章,去民政部門蓋章。有工作單位的由工作單位證明,無工作單位的城市人口由舉余薯社區居委會證明,上報街道辦事處核准;農村人口則由村委會證明,報鄉政府核准。

法律依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七條 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毀耐地的街道辦事處正者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初審,並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管理審批機關為審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核實。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② 貧困證明需要什麼材料

法律分析:(一)戶口簿譽激及家庭成員的居民身份證;(二)家庭成員中的非戶內戶籍登記人口須提供其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戶籍證明,以及現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戶籍不能遷入證明;(三)房地產證或住房租賃證或住房租賃合同,(四)家庭成員的工資、養老金、生活補貼等收入證明,其中,單位在職人員除須提供所在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外,還須提供本人的工資單或單位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儲蓄存摺;(五)失業人員應提供《失業證》,以及區、縣(市)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推薦就業情況證明,其中已領取《就業援助證》的人員還須提供《就業援助證》;

法律依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七條 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慶陪襪審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初審,並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管理審批機關為審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亂中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核實。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③ 貧困證明材料需要哪些

貧困證明材料需要的資料如下:

1、身份證(原件、復印衡好件);

2、戶口本(原件、復印件);

3、經濟困難情況說明;

4、經濟困難情況證明材料,如家庭收入證明、無穩定收入證明、失業證明等;

5、經濟困難證明申請表。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帆指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咐轎鉛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④ 貧困戶需要交什麼材料

一、貧困證明材料需要的資料如下:
1、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2、戶口本(原件、復印件);
3、經濟困難情況說明;
4、經濟困難情盯族況證明材料,如家數橋庭收入證明、無穩定收入證明、失業證明等;
5、經濟困難證明申請表。
二、貧困補助申請需要以下材料:
1、個人申請書,寫清楚家庭貧困的原因,看是否符合貧困補助條件;
2、個人戶口頁,申請的學生必須有戶口,提交個人戶口頁原件和復印件,戶主的戶口頁;
3、填寫申請表:提出申請後,班主任初步審核,符合條件的發給學生貧困生申請表,填寫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然後自己開一張薯則猛有村、鄉或鎮、縣民政蓋章的三級貧困證明,拿到學校去申請。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