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特色土特產有哪些

上海特色土特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16 00:27:14

『壹』 上海十大特產排名

上海十大特產排名為:顧綉、倉橋水晶梨、奉賢黃桃、金山蟠桃、上海梨膏糖、亭林雪瓜、松江大米、馬陸葡萄、高橋松餅、崇明老毛蟹。

1、顧綉

顧綉」又稱「露香園顧綉」,中國傳統刺綉工藝之一。顧綉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顧綉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綉",以技法精湛、形式典態差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

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綉,為「露香園顧綉」或「顧氏露香園綉」或簡稱「露香園綉」、「顧綉」。

『貳』 上海土特產 上海土特產都有什麼

上海土特產有仿遲上海梨膏糖、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奉賢黃桃、進京乳腐、上海高橋松餅、嘉定白蒜、金山蟠桃、松江大米、南匯水蜜桃、一捏酥、錦江烤鴨、蟹黃灌湯包。

上海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是上海地區的一大特色,傳統風味名點,也是中華老字型大小產品之一。上海梨膏糖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是用純白砂糖、杏仁、川貝等十幾種國產良葯材熬制而成,不僅好吃,還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上海的梨膏糖品種繁多。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是上海知名的土特產,也叫崇明清水蟹,因為它的兩只大螯上生滿了細密的絨毛,所以得名。崇明老毛蟹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特點。毛蟹個小殼薄,肉質綿密,雌性蟹黃足,雄性蟹脂多,品位微甜,膏多脂肥,食而不膩。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是上海市崇明區的知名特產,也是上海的傳統特色產品之一。崇明老白酒是用糯米為原料,經淋飯後拌葯加水精心釀造而成,這種酒香味醇厚、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所以有「甜白酒」、「米酒」之稱。崇明老白酒其實是米酒,釀造歷史已有700多年。

奉賢黃桃

奉賢備檔李黃桃是一種優質黃桃品種,萌芽率高,成枝力比較強,產量也很高。成熟的奉賢黃桃呈蠢衫橢圓形或尖圓形,單個的重量達到了150—220克,果皮呈橙黃色,肉質細嫩、甘甜多汁、品質卓越,奉賢黃桃以「錦香、錦園、錦綉、錦花」等四個優質品種為主。

『叄』 上海的特產有哪些

關於上海的特產有哪些

導語:特產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有文化內涵或歷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產的一種產品。以下是我整理關於上海的特產,以供參考。

上海水蜜桃

據說上海最早栽培水蜜桃的人是天文家徐光啟的兒子徐龍興。解放後,市郊各縣的桃園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其中南匯縣成為重點果區。

品種除了有玉露水蜜桃、陳圃蟠桃外,還有早熟的「早生」、「雨化露」和中熟的「白風」、「鳳露」以及晚熟的「白花」等。上海水蜜桃以皮薄、汁多、香濃、味甜贏得海內外歡迎。英國、美國、日本都先後引種過上海水蜜桃。

進京乳腐

上海郊區奉賢縣鼎豐醬園生產的「進京乳腐」久負盛譽,是全國著名的優質乳腐之一。品種有紅乳腐、白乳腐和花色乳腐三種。紅乳腐包括大紅方和小紅方。

白乳腐包括糟乳腐、油乳腐和白方,花色乳腐品種更多,以配料而命名,如玫瑰乳腐、油辣乳腐、火腿乳腐、蝦子乳腐等等。其中以玫瑰乳腐最具江南特色。

楓涇丁蹄

上海市郊金山縣出產的楓涇丁蹄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採用黑皮純種「楓涇豬」的蹄子精製而成。這種黑皮豬骨細皮薄,肥瘦適中。丁蹄煮熟後,外形完整無缺,色澤紅亮,肉嫩質細。熱吃酥而不爛,湯質濃而不膩;冷吃噴香可口,另有一番風味。

上海梨膏糖

據傳梨膏糖始於唐朝名相魏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他將草葯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給其久病老母服用。後來這種方法競相流傳,成為療效食品梨膏糖。現在,上海豫園商場內的上海梨膏糖商店常年供應各式梨膏糖,有採用杏仁、山楂、川貝、桔梗、桔紅等十餘種中葯材加工製成的止咳梨膏糖,還有薑汁、薄荷、胡桃、蝦米、肉鬆、松子等各種花式梨膏糖。

鳳尾魚罐頭

鳳尾魚,又稱烤子魚,特徵為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雌大雄小。鳳尾魚是名貴經濟魚類,肉質鮮美,供鮮食或制罐頭食品。通常人們喜歡將它油炸,加上輔料佐餐,味香酥可口。油炸鳳尾魚製成的鳳尾魚罐頭暢銷國內外。

上海浦東雞

肉質特別肥嫩、鮮美,香味甚濃,筵席上常作白斬雞或整整燉煮。它單冠直立,胸闊體大,黃嘴、黃腳,體形碩大。成年公雞可長到9斤,故有「九斤黃」之稱,母雞體重也有6斤左右。

銀魚

產於上海的崇明、青浦等縣。在當地俗稱「面丈魚」或「面條魚」,肉嫩味美,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餐桌上的珍品。用它和雞蛋一起下鍋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銀魚炒蛋」,也可曬成干或加工成銀魚罐頭。

上海木雕

上海是我國木雕工藝品重點產區之一,按所用材料分為白木、紅木和黃楊木雕三大類。白木所雕作品,構圖豐滿,層次清晰,刀法精細,富於變化,有欣賞陳設的插屏、屏風,也有欣賞和實用相結合的傢具、酒廚、台燈、果盤等。代表作品有巨型木雕藝術品《龍船》、《蟠桃勝會》。

紅木雕採用小塊紅木,運用鏤雕、圓雕、深淺浮雕等技藝,以山水、花鳥、瓜蔬、蟲魚為題材,設計成文具用品、煙具、花插等工藝品。造型精緻紋飾簡練,做工挺括。上海的黃楊木雕以圓雕為主,作品大多取材於兒童生活,刀法精細,造型活潑生動,適於案頭欣賞。其優秀作品有《五子戲龜》、《頑皮娃娃》、《乘龍》等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代就是上海地區的著名工藝品。嘉定竹刻主要有平面雕和立體雕兩種。立體雕以竹根為主,平面雕以扇骨、筆筒、花瓶等為。

雕法有陰刻、陽刻、皮雕、模雕等多種,其中以留青皮雕最具特色。留青皮雕以竹的青皮作花,竹肌作底,利用其色澤的不同而雕鏤出層層畫面。所刻書、畫、插屏、掛屏等欣賞藝術品和煙盒、筆盒、花瓶等實用工藝品刀法縝密精緻、圖案清麗淡雅。

上海麵塑

上海麵塑已有百餘年歷史。開創者當推被人稱為「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麵塑藝術家趙闊明。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內容以傳統戲劇和神話傳說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態生動,色彩鮮艷豐富,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的女兒和徒弟們繼承了他的技藝,在國外現場表演中被譽為上海牙雕

上海牙雕

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種有鏤雕細花、皮雕、圓雕人物三類,其中以鏤雕細花景物最具特色,與北京的圓雕、浮雕人物、廣州的多層牙球、通雕花舫齊名。上海牙雕的鏤雕細花特色,形成於二十世紀初,所表現的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構圖豐滿,形象生動,富有畫意。作品的刀功干凈利索,工藝精巧細膩。特別是鏤空雕,把內景與外景融為一體,充滿江南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白螺姑娘》、《蚌景》、《十八羅漢斗大鵬》、《琵琶行》、《大河下》、《春景》、《龍船》、《江南風光》等珍品。

「東方的明珠」、「中華之國萃」。麵塑體積小,攜帶方便,又經久不霉不裂,不變形褪色,因而成為旅遊者贈送親友,留作紀念之佳品。

上海絨綉

絨綉是新興的中國工藝美術品之一,是在特製的網眼織物上用各色絨線一格一針地綉制的一種手工藝品,產品分欣賞和實用兩大類,以色彩豐富,層次上海絲綢

上海絲綢

上海是中國絲綢的重要產地和出口地之一。綢、緞、綾、羅、錦、縐、絨、葛、綈、紡、紗、綃應有盡有,花色繁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贊賞。舉世稱譽的「金三杯」真絲印花綢配色和諧明朗;以中國畫為題材的真絲花綢,不僅有古色古香的風貌,又有嶄新的表現手法,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

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深受國內外群眾的歡迎。上海絨綉中「萬里長城」、「百花爭艷」、「珠穆朗瑪峰遠眺」等都成為在國內外有定評的傑作。其中「萬里長城」一幅被送至聯合國大廈廳堂上陳展,使各國代表嘆為觀止。

嘉定黃草編

上海嘉定區的徐行鄉是馳名世界的黃草之鄉,這里出產的黃草,具有光滑、柔軟、堅韌等特點,用黃草編織的草製品既美觀大方,又輕巧適用,是上海的傳統特產。

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僅產於上海松江縣西門外秀野橋下,為松江特產,自魏晉以來就聞名全國,其肉嫩而肥,鮮而無腥,沒有細毛刺,滋味鮮美絕倫,是野生魚類中最鮮美的一種,中國四大名魚之一。松江鱸魚體型呈紡錘形,長約十二厘米,

城隍廟梨膏糖

城隍廟梨膏糖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採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葯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製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

重不過二、三市兩。用鱸魚製作的名菜,有被譽為「東南佳味」的鱸魚膾、鱸魚羹等。

崇明水仙花

上海崇明水仙花已有近百年的栽培歷史。以其濃郁芳香著稱於國內外花卉市場,可與英國玫瑰齊名。「崇明水仙」中最名貴品種有:白玉水仙、琉璃水仙、喇叭水仙、球頭水仙和亞香水仙。

上海漆器

上海鑲嵌漆器,分骨石鑲嵌、玉石鑲嵌和手磨螺甸三種。

藝人們利用象牙、牙板骨、青田石、壽山石、蒙古石、雲母、蚌殼或翡翠、白玉、珊瑚、綠檀、金星石等不同色彩的天然材料,根據畫稿上人物、花鳥的神情形態,加工細刻,然後拼裝,鑲嵌在各種漆器上,再輔之描金技法,刻成圖案背景,加以襯托,使畫面色彩鮮艷,並富有立體感,如骨石鑲嵌《祝您長壽》掛屏,作品畫面構思富有情趣,整幅畫面巧妙地選用20多種彩色,突出了「老壽星」的特有形態,臉的表情,手的動作,形象逼真,壽星和小孩的衣紋,用彩色螺甸描金修飾,畫面古樸端莊.刻漆是以刀代筆,在磨光後的漆器上,根據設計的畫稿,用刀刻去漆皮,填上各種絢麗古雅的色彩,表現出各種美麗的畫面。上海刻漆具有刀法流暢,線條優美的特點。

上海玉雕

上海玉雕主要有四大類:爐瓶、人物、飛禽、走獸。其中以爐瓶最為著名,它造型穩重典雅,紋飾古樸精美,富有濃厚的青銅器趣味,在玉雕行業中獨樹一幟。上海玉雕爐瓶種類很多,有爐、瓶、鼎、卣、爵、熏、杯、盒、燈等。造型多種多樣:有三腳爐、四腳爐、鶴爐、鳳爐、鷹爐等;也有雙雞尊、雙牛尊、雙象尊、雙羊尊,以及各種鏈條瓶等。

上海玉雕不僅製作小件裝飾品和中件陳列品,而且還製作出幾件世界罕見的大型玉雕。1962年,由魏正榮、關盛春兩位老藝人主持,製作了重達4000多斤的大型玉雕《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刻畫了中國41名登山隊員征服世界屋脊的英雄姿態。1979年,上海玉石雕刻廠在工藝師黃德榮主持下,由數十名藝人合作,用一塊重7300公斤的大青玉,設計製作了高2.6,寬1.4米的《萬水千山圖》。在製作這一巨型玉雕的過程中,藝人們採用圓雕、深淺浮雕、透雕,以及鏤雕結合運用的各種技藝,歷時經年,才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玉雕產品。

上海硯刻

硯刻就是在硯石上所進行的精緻雕刻,對於質地優佳的硯台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一硯製成,往往要琢磨經年。這種藝術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它是和中國書畫同時發展起來的。硯刻需要有高質量的硯石作原料。中國廣東的端溪石、安徽的歙石、甘肅的洮石、湖南的紫石、江西的龍尾石、寧夏的賀蘭石,等等,都是自古聞名的上乘硯石。藝人們就是利用這些特殊的石料,採用傳統的磚刻、石雕手法,以石構圖,因材施藝,雕刻各種形狀、絢麗多姿的硯台。此種硯台既是實用品,又可供人們欣賞。

上海硯刻以造型雅朴,刀法剛健著稱。其雕刻技法在繼承磚刻石雕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等其他藝術的精華,運用深、淺雕相結合的方法,使作品富有立體感。題材多取於蔬菜、瓜果等靜物,也有少數魚蟲等圖案,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

上海集雲閣篆刻

篆刻是中國傳統的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先秦及漢魏時期,篆刻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成就很高。隋唐以來,也各有其朝代的特點和風格,相傳,自元代畫家王冕開始用花乳石作印材,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到了明清兩代,由於出土文物中印章漸多,提供了大量參考資料,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研究篆刻的風氣日益盛行,出現了很多篆刻家和流派。

集雲閣篆刻所用印材大有講究,並備有篆刻印章的各種材料,玉、石、銅、牙、角五大類都有。玉章有老虎石、獨山玉、新山石等,晶瑩明澈,光彩奪目。石章有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質地油潤,色彩瑰麗,還有舉世稀少的田黃石和雞血石,都是珍貴的印材,它本身就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集雲閣的銅章造型古樸,匠工獨具。還有雪白的象牙章,漆黑的牛角章,以及造型典雅,雕工精細的'各類印鈕。

上海集雲閣篆刻社,專門承接來外賓、華僑和旅遊人士的篆刻業,浙江地區明清時代各家的篆刻藝術頗有研究,造詣很深,治印以工雋朴茂取勝,尤以小篆入印名重,運用各種書體入印,以纖細、飄逸、雋秀、美觀見長,在實用與欣賞上有獨到之處。

上海曹素功墨

徽墨與湖筆、宣紙、端硯齊名,為「文房四寶」中的珍品。徽墨發展到清代,質好量大,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出現了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制墨家。曹素功居「四大家」之首,故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說。曹素功墨庄生產的墨以質量裝飾齊佳,揮寫賞鑒咸宜,馳名於世。清朝順治三年,曹素功墨庄由歙州遷至上海,從開業到1956年,曹氏已經歷了十三代,綿延300多年,先後創建了「紫玉光」、「光琛」、「天瑞」、「千秋光」等書畫名墨和「豹囊叢賞」、「古錢」等集錦套墨,暢銷日本和東南亞等地。

曹氏墨配方嚴格,用料講究,工藝精良,優質書畫墨的主要原料是桐油。桐油素稱「油中之王」,附著力極強。另外加上麻油、豬油、廣膠、天然麝香、梅片、冰片、珍珠、金箔以及其它名貴中葯香料,運用傳統工藝,共經煉、攪坯、翻涼、描金等十二道工序,歷時一年之久,精製而成。素功墨具有以下特點:首先,色澤如漆,黝黑之中泛出微微紫光。據《歙縣志》和《徽州府志》記載:清康熙皇帝巡視江寧,曹素功進獻寶墨。康熙試用後深為賞識,恩賜曹氏「紫玉光」三字。其次,香味濃郁。清朝嘉慶年間,朝廷召曹氏進京特製御墨。這在宮廷中自然是件新鮮事,大臣宦官競相圍觀。曹氏投放麝香、冰片等料,隨著不斷地捶打,芬芳撲鼻,不多時整個大殿香氣馥郁,久久不散。這就是墨名「金殿余香」的由來。第三,墨跡不腐不蛀。由於墨錠之中加了幾種名貴中葯材,其馨香之氣起到了防腐避蟲的作用。曹素功墨用於作書繪畫不粘滯,書寫後不縐紙,墨跡著水不化,作品久存不褪色,防腐性強,使用時芳香沁人,能提神助興,為中外書畫家所歡迎。

上海崩瓜

因皮薄而脆,成熟後稍受碰擊即會崩裂而得名,外形長圓,中部略粗,似橄欖形的馬鈴,又稱馬鈴瓜。單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綠色,有淺色花網紋,皮薄而脆,瓤色淡黃,籽血紅,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崩瓜植株嬌嫩,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如選擇排灌條件好的田塊,施足基肥,結瓜後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濃肥、化肥,抗旱要開溝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時宜在午後,以減少破裂。

豬血扁

豬血扁質地脆嫩,味香糯,煮而易酥。作為菜食,它有兩大其它扁豆無法與之匹敵的特點和作用:一是晚熟,在夏末秋初的長達4個月的時間里都是收獲期。這使它在國慶佳節和10月後秋菜紛紛落市時,贏得了上市的時機。另外,一般扁豆,若太嫩,子粒未成時炒吃,只能嘗到一層莢皮的滋味;若待子粒飽滿後食用,其殼已纖維化。豬血扁即使子粒飽滿,其莢還不會老化,照樣能炒食。它既可清炒素食,又可和肉類同煮,做成葷菜。

城隍廟五香豆

城隍廟五香豆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餘姚縣出產的蠶豆,挑選極為嚴格,黃皮豆和蟲蛀豆都不能用,要使用清一色的青皮豆,洗干凈用水煮。燒煮用的是雙眼灶,上面放一隻清水鍋,一隻糖水鍋。當清水鍋水溫達到攝氏60度左右時候,再把洗凈的蠶豆放進去,煮一段時間,豆熟後往糖水鍋里撈。

但撈豆以前,要先把一定比例的糖精和香草、香精放在糖水鍋里,再往撈出的蠶豆上撒點鹽,放進糖鍋里後要不斷地翻動。翻動時,要從鍋邊周圍用笊籬慢慢往下推著翻。這樣能把豆煮得均勻入味。半個小時左右,見豆皮上泛出鹽花,可以起鍋把豆晾在竹絲容器里,涼透、乾燥後即為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是很好的滋補強身蔬菜,除含糖類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C,以及微量元素硒等,主要供炒食調味及加工用。大蒜又是一味良葯,具有抑殺多種細菌的作用,對原蟲性、真菌性感染也有療效;而且它還可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此外,還可抑制胃癌的發生。大蒜對農、牧、漁業生產也有很大關系,用於蒜粉作公豬發情促進劑,可以取得較好效果;乙基大蒜素可防治稻熱病和棉花苗期病害;冷凍鮮魚時,在冷凍液中加入蒜汁可起到防腐作用;魚塘中撒一些蒜汁可防治魚病。

香粳稻

產於上海青浦。具有以下特點:

1、葉香。從苗期起葉片散發香氣,抽穗揚花期尤濃,農戶於蒸煮老米時,加入少量香粳稻葉,飯粒呈綠色,劇增清香;

2、米香。脫粒、曬谷之時,場上香氣宜人,雖稻柴亦具清香。米無腹白、心白,清亮光潔,呈珍珠色,似碎玉晶瑩;

3、飯香。煮飯、煮粥香氣四溢,後者尤甚,因有「一家燒粥十家香」之說。熱飯柔軟適口,粘性足,冷飯經多次回蒸,仍味香如初。用制糕點則熱食爽滑,冷後糯而不粘,干後脆而不裂。其營養豐富,含大量的蛋白質、澱粉、鐵、鈣、氨基酸等。為老幼、病弱、產婦皆宜的滋補佳品,有活血益氣、健身補腎之功,加入桂圓、紅棗、蓮子煮粥尤益滋補,常食能增進食慾,對治療心臟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較有療效。

香芋

產於上海崇明。香芋含有較多的粗蛋白、澱粉、聚糖(粘液質)、粗纖維和糖,蛋白質的含量比一般的其它高蛋白植物如大豆之類都要高。

香芋塊根肉質細膩,味清香,常供筵席食用,一般與肥雞一起煮做成「紅燒香芋雞」或作冷盆菜底。香芋中的聚糖能增強人體的免疫機制,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長期食用能解毒、滋補身體。

蘆筍

產於上海崇明。又名石刁柏、龍須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但幾乎沒有脂肪,吃起來清爽可口,對補充人體蛋白質需要和促進新陳代謝特別有好處。

它的嫩莖既可同肉、肉片、蝦仁、豆腐、蘑菇、香菇等炒食,也可加工成罐頭,是一種極其高貴的名菜。另外它還有重要的醫療價值。上海腫瘤醫院將它作為治療某種腫瘤的專用葯物,也已臨床試用多年。

浦東雞

又名九斤黃、三黃雞單冠直立,胸闊體大,黃嘴、黃腳。母雞羽毛黃或麻栗色等;公雞胸紅或雜黑色,背黃或紅,翼金黃或黑,尾黑,多有跖羽。浦東雞體型碩大,抗病力和適應性強。浦東雞肉質特別肥嫩、鮮美,香味甚濃,宴會、家庭往往用以招待賓客,筵度上常作冷盤(白斬雞)或整隻加以燉煮。產婦或初愈病人皆習慣於用它來調理、滋補身體。

上海高橋松餅

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

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經配料、調制發面、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

成品形如月餅,餅面呈金黃色,油潤光潔,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結發硬,酥皮層次分明,餡心無雜質,皮薄餡足,酥鬆香甜。具有蔥香、麻香、脂香風味。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餘味無窮。

上海潛泉印泥

系採用優質硃砂、陳油及富有彈拉力的艾絨等為原料,質地細膩濃厚,色澤沉著顯目,寒而不凝凍,炎而不透油,印文躍於紙上,字跡清晰而富有立體感;經曝曬、水浸,色澤鮮明如故;經禱、拓,字文不走樣。

金澤狀元糕

產於上海青浦。

工藝:系採用優質純粳米,用石舂碓成粉,粉質細膩不糊,配以白糖,經蒸、切、焙、烘等工藝製成。如和以適量松子粉則成松子狀元糕;和以椒鹽則成椒鹽狀元糕,宜不喜甜令及患胃病者食用。

其烘製最為講究,系用木炭文火烘炙,火候四角均衡。成品片薄,色澤金黃,味美氣香,甘甜鬆脆,入口即溶,內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助消化、生津健脾之效。食用、攜帶及貯存均極方便,且價格便宜。

「五芳齋」糕團

「五芳齋」的糕團點心獨具特色。一是用料講究、用料適中。製作糕團的米粉,選用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出產的色白、韌性強的粳米和糯米。松子肉、瓜子肉、芝麻等輔料,都是精選上等的,桂花用的是香味濃郁的陳桂花。另外它的製作工藝也特別講究,先把水磨粉磨製精細,壓粉瀝水,既要瀝干,又要求保持米粉松軟。

不同的品種,配料各異,一般糕團是七厘米粉、三成粳米粉;青團是八成糯米粉,二成粳米粉;糖年糕則純用糯米粉,使糕團各具特色。另外這類產品的品種特別繁多,達上百種,既有大眾化的赤豆糕、黃松糕,也有八仙過海、雙龍戲珠等花色糕團,根據江南地方民間習俗,還製作、供應農歷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湯團)、清明時節的青團、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糕、春節的糖年糕、百果松糕等應時點心。

上海絹花

上海絹花主要有以下6道工序:

第一原料上漿,絹花原料大多採用真絲織品,一般質地柔軟,不易落料,且花瓣易生毛邊,難予造型,故須上漿處理。系以綠豆粉為漿料,過去以手工剖漿,其產量低,不適應流水生產,且乾燥靠天;現由機械刮漿,蒸汽乾燥。

第二落料,按設計的花瓣形狀,用敲刀與下料機落料,代替過去以笨重木榔頭手工敲瓣落料方式。

第三染色,屬製作工藝中較為重要的一環。為適應色彩多變,便於套色及小批量生產的特殊要求,一般採用以酒精為深透劑的冷染法,按水、深透劑及染料的科學配比進行。並用色卡為色標,代替過去單憑經驗目測方法。

第四造型,過去用手工握、燙、捻、拉花瓣,現已使用模具及機械沖壓,使花瓣紋脈清晰,提高質量。

其五定型,造型後的花瓣含有一定水分,致花瓣較為濕、軟,應加以乾燥定型,關系花朵整體形象的逼真。現由電烘箱代替原用火(煤)爐乾燥。最後組裝,一般分為3個步驟,即:粘花,將定型的花瓣照實樣粘成花朵;拼花,用皮紙順次將花朵、葉、杈、梗拼湊成一枝完整的絹花成品;最後經包裝入盒。產品色彩明朗,鮮艷和諧,結構合理,外形飽滿,線條柔和,真美兼備,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欣賞性與裝飾性。

鳳尾魚

又名烤子魚。產於上海崇明。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口大而方,胸鰭上部具游離鰭條,尾鰭沒有對稱性。腹中具棱鱗。雌大雄小。鳳尾魚是名貴經濟魚類,肉質鮮美,供鮮食或制罐頭食品。通常,人們喜歡將它油炸,加上輔料佐餐,其味香酥可口。

葉榭軟糕

其原料是選用當地特製白粳與糯米按比例配製而成。這兩種米要在水中浸泡4天以上,每天換水,使米發酵成分全部揮發完。經晾透後用石臼春粉細篩3次,再用篩子篩入蒸烙,輔以精細綿白糖和各色餡心,荷葉襯墊,蒸煮而成。口感清香、涼爽。原為手工生產,現經技術改造,實現半機械化,包裝出售,但仍保持其傳統特色。

軟糕有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3個品種。方糕以豬油、豆沙、棗仁、紅綠瓜絲、綿白糖為餡心,外現呈正方形,色澤鮮艷,特點為肥、香、甜;素糕系混入上等綿白糖,外現呈大塊長方型,雪白細膩,線條清晰,特點為松、軟、甜、涼,糯而不粘,盛夏季節一周內不餿變;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豬油、豆沙製成;外觀呈圓盤形,具有松、軟、甜、香、肥五大特點。吃起來松軟香甜而不膩,加薄荷更是夏日飲食佳品。

上海龍蝦片

系以新鮮蝦肉、潔白細膩的澱粉為原料。

經水調後,呈透明液狀,無混濁。經油氽成熟後,膨脹達3-4倍,具天然蝦香,入口酥脆、松化、無硬渣、滋味鮮美。製作過程要求精細,從投料、打漿開始,注意漿層均勻,濃稀適度;拌粉和面務求勻透而無塊粒;擠壓、搓條必須粗細一致,表面光滑,底板平整,不出氣孔;蒸煮嚴格掌握時間、火候,既要熟透,又不能過熟;切片要求表面光潔,厚薄均勻,無刀紋及連刀;烘片注意控制熱量,使蝦片受熱均勻,逐步散發水分,以期片子平直,不開裂或粘連。呈半透明,表面有光澤,可見雲紋,並略有蝦肉細微顆粒,片形完整,大小厚薄均勻,無搭連片、碎裂片。

上海全蛋薩其馬

系以雞蛋代水和面,在於增加營養成分,提高蔬松程度,改善色澤。全蛋薩其馬原料主要以鮮雞蛋、花生油、椰絲為主,工藝上要求製作精細,如擀皮掌握面團的軟硬度,並考慮撒粉,防止麵皮的粘連和起筋;熬糖漿根據天氣控制老嫩程度,過老影響色澤,過嫩影響成型;成型注意粘合、壓實,防止鬆散、空餡等。

崇明白山羊

其體型不大,但肌肉豐滿,渾身雪白,毛質柔軟而富有彈性,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該山羊毛按纖維長、短、粗、細、光對以及毛端平、尖的不同特點,分為細光鋒、粗光鋒、中短鋒、黃光鋒、白光鋒、上爪鋒、腳爪鋒等10餘個品種,均為制筆原料,尤以當年生而未經的幼齡公羊頭頸部所生的頜鬃毛,稱細光鋒,最為名貴,具有長、直、尖、軟而彈性始終如一的特點,被列為世界筆料毛的珍品,是製造書寫筆、油畫筆的高級原料。

崇明醬包瓜

產於上海崇明。

它的主要製作方法是將生瓜放在甜面醬中腌制,加工腌制的原料和工藝特別講究。首先,採收生瓜要選取早期和中期結的,頭尾一樣粗,且尚未熟透。其次,要用一套特殊的釀制工藝,把麵粉中的糖分充分醞釀出來做成甜面醬。當生瓜投入醬缸後,一方面經過酶的作用,甜面醬中的種種糖類逐漸為瓜所吸收;同時又通過酶的催,使瓜中本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一澱粉、糖、纖維素、葡萄糖、核糖、果糖等轉化或釀制出來,使瓜產生種種特殊口味和特殊質地。

特點:肉厚皮薄,食之甜而不膩,脆嫩爽口,堪稱是醬瓜中的佼佼者。瓜體呈透明狀,放在燈光下一照,條條都是嫩黃色的晶體,里邊的瓜子粒粒可數,切片佐食,勝似蜜餞。

;

『肆』 上海的特產是什麼東西

上海特產:

1、白斬雞。白斬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形狀美觀,皮黃猜悶稿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伍』 上海特產有哪些上海有什麼特產

上海,簡稱滬,是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中國海。上海有孫中山故居、百樂門、和平飯店、大世界、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世博會主題館、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名勝,每年去上海旅遊的人絡繹不絕。那麼,上海特產有哪些呢?看來一起看看吧!

1、艾草青團

青團是上海的特色小吃,色澤碧綠光亮,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每到清明,上海人就有吃青團的習俗。青團作為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還具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和起到美容的作用。

2、條頭糕

條頭糕是著名的上海點心,糯米做的外皮包裹著豆沙餡,最後在撒上桂花,味道甜糯有度,非常好吃。做好之後可以把它切成短一點的條狀,吃起來更方便。帶回家裡吃,老少皆宜,是茶餘飯後的不二選擇。

3、梨膏糖

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傳統名點,中華老字型大小產品之一,是上海著名的傳統土特產。上海梨膏糖歷史悠久,它是用純白砂糖與杏仁、川貝等十四種國產良葯材熬制而成,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上海的梨膏糖的品種也很多,有百果梨膏糖、火腿梨膏糖、玫瑰梨膏糖等二三十種,特別是止咳梨膏糖頗受遊客喜愛。

4、雙釀團

雙釀是說一個團子里包兩種餡料,兩層糯米皮,中間夾豆沙,芯子包黑洋酥,豆沙和黑芝麻同團,味道妙不可言。沈大成是糕團老字型大小,總店就開在南京路上,當下午茶,好的很。

5、狀元糕

狀元糕也是歷史悠久的一種小吃了,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壯陽糕在古時候著考狀元的寓意,寓意很不錯,吃起來口感也挺好的,價格比較便宜。

6、蟹殼黃

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7、五香豆

五香豆又稱奶油五香豆,是上海市知名的傳統小吃,該食品由上海老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故又稱城隍廟奶油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蠶豆蛋白中的8種必需氨基酸,除甲硫胺酸和色氨酸含量稍低外,其餘6種含量都較高,其中以賴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為豐富。

8、上海麵塑

上海麵塑已有百餘年歷史。開創者當推被人稱為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麵塑藝術家趙闊明。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內容以傳統戲劇和神話傳說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態生動,色彩鮮艷豐富,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9、潛泉印泥

潛泉印泥系採用優質硃砂、陳油及富有彈拉力的艾絨等為原料,質地細膩濃厚,色澤沉著 顯目,寒而不凝凍,炎而不透油,印文躍於紙上,字跡清晰而富有立體感。

10、上海牙雕

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種有鏤雕細花、皮雕、圓雕人物三類,其中以鏤雕細花景物頗具特色,與北京的圓雕、浮雕人物、廣州的多層牙球、通雕花舫齊名。上海牙雕的鏤雕細花特色,形成於二十世紀初,所表現的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構圖豐滿,形象生動,富有畫意。作品的刀功干凈利索,工藝精巧細膩。

『陸』 上海特產有什麼

上海特產有什麼

上海是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美麗的東方明珠坐落在上海的外灘,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前去參觀。在這座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裡,上海特色小吃零食其實起著一個很重要代表作用,它們不僅美味,還充滿著上海歷史文化的印記。下面我們來看看上海特產有什麼,僅供大家參考!

10.薄荷糕

上海的糕點是出了名的好吃也出了名的多,這款薄荷糕就是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一款,它是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薄荷粉,然後點綴著紅綠絲,外表看起來就十分的誘人,吃起來則感覺涼爽可口,尤其適合夏季食用。

9.七寶方糕

上海七寶寺的七寶方糕是當地最正宗的方糕,它吃起來軟糯香甜,中間還夾雜著不同的餡料,口味十分的豐富,關鍵是這么美味的糕點價格還非常的實惠,絕對值得購買。

8.城隍廟五香豆

五香豆並不稀奇,但城隍廟五香豆就顯得有些不一般了。城隍廟五香豆採用的是上好的五香豆,結合特殊的調料和講究的火候,最後炒出來的五香豆又酥脆又美味,很適合在旅途中吃著解解悶。

7.狀元糕

狀元糕也是上海的一道名小吃之一,而且它的歷史十分的悠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狀元糕在清朝時有著考狀元的良好寓意,如果你家裡剛好有面臨升學考的孩子們,可以給他們帶一份狀元糕回去,讓他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這美好的寓意。

6.梨膏糖

梨膏糖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得見,你還可以在大街上觀賞老師傅現場熬制梨膏糖的過程。梨膏糖主要是由白砂糖、杏仁以及多種中葯材熬制而成,因此它不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其對人的身體也有著一定的保健作用。

5.蝴蝶酥

蝴蝶酥也是上海有名的糕點小吃之一,它的外形類似一隻蝴蝶,裡面是由一層層酥皮構成的,不僅外形好看,吃起來也十分的美味,奶味足但不膩口,是一道非常適合送禮的小吃。

4.嘉定大白蒜

雖然把蒜當做零食感覺是有點奇怪,但是上海嘉定大白蒜那可真是鼎鼎有名的,它乃是全國的'四大名蒜之一。嘉定大白蒜的蒜瓣又大又白,吃起來味道十分的辛香,家裡有人喜歡吃蒜的話可以帶一些回家,將蒜一整個腌制起來,不就成了美味的小吃了嗎。

3.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是上海的傳統特產之一,這種瓜在成熟之後整個瓜身都是金黃色的,它不僅瓜皮是金黃色,裡面的果肉也帶有金色的細絲,加上產於上海崇明,於是就有了崇明金瓜的名號。

2.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是上海新橋的四大名點之一,因為整個餅都非常的酥脆,就取名為高橋松餅。其實它還有一個更為貼切的名字-千層餅,因為它裡面非常富有層次,正是因為這些薄而脆的層次才造就了高橋松餅酥脆的口感。

1.一捏酥

一捏酥是上海高橋三種著名的小吃之一,它原先為粉末狀,後來為了便於出售於是製成一捏之形,一捏酥也由此得名。一捏酥外邊完整不鬆散,但入口後卻松如雪絮,酥如霜花,並且甜而不膩,十分可口,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

『柒』 上海有什麼特產

上海有什麼特產

特產,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特色,上海有什麼特產呢?下面一起來細數一下!

1.南匯水蜜桃

浦東南匯地區栽培水蜜桃歷史悠久,南匯水蜜桃聞名遐邇。只有按照農協會統一的生產管理要求種植精品水蜜桃,只有糖度超過12度、個頭達到200克的水蜜桃才能使用“南匯水蜜桃”注冊商標、專用包裝箱及經銷渠道。南匯水蜜桃個頭大,外形美;皮薄肉厚、果香濃郁有濃郁的香味;親口嘗一嘗咯,甜不甜一試便知!

2.城隍廟五香豆

城隍廟五香豆是上海地區小吃,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餘姚縣出產的蠶豆,“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3.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是最負盛名的土特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的選料十分嚴格,講究產地、品種、質量、規格。如豆沙松餅,紅豆沙一定得選崇明的赤豆,若是棗泥餡就非山東大棗莫屬。用油原先必須是蘇北肉豬的一級板油,熬成雪白香醇的豬油(現為防血脂高,多改用精製油),麵粉必須用富強粉或一級標准粉。它的製作技藝於2007年6月被批准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被收錄入《中國傳統食品大全》。

4.浦東三黃雞

浦東雞形成已有幾百年,“三黃雞”是指黃羽、黃喙、黃腳的雞。浦東雞不僅具有肉質鮮美、雞味醇香等共有的特點,尤其以蛋白質含量高出名。清代時,曾被進貢朝廷,慈禧太後贊其為“江南飛來的鳳凰”。這以後,“小紹興”等滬上老字型大小紛紛購進浦東雞做原料,上海老飯店的名菜“雞骨醬”更專用浦東雞的公雞做主要原料,用它做白斬雞,皮色金黃脆爽,肉質細膩滑嫩,異常鮮美。

5. 張江腰菱

張江腰菱是上海的菱角農家品種,主要分布於上海市浦東原川沙縣地區。它長得像牛角,兩角挺直,個頭碩大,色澤瑰紅掰開殼,肉是白嫩嫩的。生著吃,清清脆脆似地粒。煮熟吃,綿綿甜甜像栗子,但是此貨不宜與豬肉同煮食用,會引起腹痛[可憐]秋風起,菱角香,浦東最好吃的腰菱非它莫屬。邊看電視邊吃腰菱,關鍵是吃不胖,是減肥的輔助食品哦!

6.南橋腐乳

腐乳又有豆腐乳、醬豆腐、臭豆腐等等叫法,是一種釀造食品。奉賢腐乳的前身叫作“蕭鼎豐”,創建於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是由一個從浙江海鹽來的名叫蕭蘭國的人開辦的作坊,這人原本在莘庄開店,有一次蕭蘭國到奉賢南橋“鼎和”醬園收賬時,發現南橋的腐乳生意很紅火,自己在莘庄的生意卻老是做不開。後來覺得奉賢房價便宜,再加上離老家海鹽近些,於是就在南橋東街口買下了兩間門面開起了工廠作坊。漸漸地,奉賢腐乳以色香味俱全而聞名全國。

7. 楓涇丁蹄

上海市金山區出產的.楓涇丁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採用黑皮純種“楓涇豬”的蹄子精製而成。這種黑皮豬骨細皮薄,肥瘦適中。丁蹄煮熟後,外形完整無缺,色澤紅亮,肉嫩質細。熱吃酥而不爛,湯質濃而不膩;冷吃噴香可口,另有一番風味。

8. 松江鱸魚

它為近海溯河洄遊魚類,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以上海松江生產的最為著名,故名松江鱸魚,5月份產量較多。一般體長 500px、體重 200~350克。頭和體前部平扁,向後側扁而漸細。頭大。口大,上頜較長,兩頜有絨毛狀細齒。兩邊鰓膜上各有兩條橙黃色的斜條紋,似四片鰓葉外露。體無鱗,皮上遍布小突起或皮褶。背鰭2個,基部相連。胸鰭特大而圓,呈扇形。腹鰭胸位。尾鰭後緣稍圓。體深褐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有黑色條紋,頭部和背鰭上有黑斑。

9.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是流傳四方的上海美食傳承,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產,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起始於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由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創始,後日華軒的小籠師傅分別受雇於古猗園或自行開設松鶴軒經營,全鎮酒菜館爭相仿製,旅滬的南翔人也邀請南翔師傅,分別在上海城隍廟和西藏路開設南翔小籠店,經常顧客盈門。

10.馬陸葡萄

馬陸葡萄始種於1981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馬陸優質無公害葡萄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以其上乘的質量、濃郁的口味、豐富的營養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目前全鎮葡萄種植面積4000多畝,擁有早、中、晚三個大類共70多個葡萄品種,其中主要有巨峰、藤稔、無核白雞心、里扎馬特、粉紅亞都密、奧古斯特、巨玫瑰、秋紅、喜樂、京亞等。

11.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藝術屬於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嘉定竹刻始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歷史。嘉定竹刻以竹為載體,將詩、書、畫、文、印諸藝融為一體,其技法包括淺刻、深刻、薄地陽文、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刻等十餘種。

12.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種植歷史極其悠久。它具有色澤潔白、個頭肥大、瓣形粗壯、肉質脆嫩、辣味濃烈、耐久貯藏等特點,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嘉定白蒜不僅有極大的食用價值,而且有殺菌、治病、健身等葯用功效。

13.崇明白山羊

崇明白山羊是產自崇明島的特產品種,它屬皮毛肉兼用型品種,體型中等偏小,毛潔白而富有彈性,是制筆的好原料,羊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上品佳餚。日期,崇明白山羊被列入年度本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單。

14.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又稱金絲瓜,是瓜類蔬菜中的稀有品種。每年六月上旬,是金瓜成熟的季節,也是瓜農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崇明種植的金瓜品質高、個頭大,最大的有十八斤重,可以賣到兩塊錢一斤!成熟的瓜肉自然成絲,口感爽脆。

15.崇明老毛蟹

崇明素來有中華養蟹第一縣的稱號,為中華絨鏊蟹的故鄉,河蟹養殖歷史至今逾1300年。2007年,崇明蟹以“崇明老毛蟹”的名字注冊,個頭不小口味也極佳,並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取得國家統一的地理標志標識。

16.崇明水仙花

水仙芳香濃郁,經月不散,花瓣潤白似玉,狀如圓盤,心呈金黃,宛如酒盞,故有“金盞銀台”之美稱。水仙花是崇明特產之一。“翠袖黃冠白玉英”的水仙一直頗受大家喜歡。水仙一般30天至45天左右就能開花,在12月初購買水仙,正好可以在春節前夕觀賞其開花。 ;

『捌』 上海土特產都有些什麼

上海特產有:上海高橋松餅、五芳齋糕團敬圓頌、崇明大閘蟹、奉賢黃桃、嘉定白蒜、嘉定竹刻、崩瓜、條頭糕、上海梨膏糖、城隍廟五香豆、進京乳腐、麵塑、楓涇狀元糕、鳳尾魚、上海浦東雞等有名的土特產。

上海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亮鄭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腔猜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國際性港口,設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玖』 上海最有名的土特產

上海最有名的土特產前5名有上海麻酥糖、上海大白兔奶糖、城隍廟五香豆、上海楓涇丁蹄、上海女人豬油膏。

1、上海麻酥糖是特色傳統名點之一,為老上海特產。傳統上海酥糖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製成如吵,其味香甜、質感松軟。黑酥糖內嵌豬油丁,甜中稍帶鹹味。白酥糖內嵌白糖玫瑰,清香適口。發展至今,酥糖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了,其中以龍須酥、芝麻酥糖、花生酥最為出名。

『拾』 上海的特產有哪些

去上海旅遊的人,可別忘了購買一些上海特產回家哦,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上海的十大特產,歡迎大家參考。

上海的特產有哪些

上海十大特產之一:浦東白斬雞

白斬雞是冷盤。白斬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叫“白切雞”。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東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故又稱三黃油雞。後來上海各飯店和熟食店都經營“白斬雞”,不僅用料精細,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同雞一起上桌蘸食。此菜色澤金黃,皮脆肉嫩,滋味異常鮮美,久吃不厭。

上海十大特產之二: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上海楓涇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後吃“糯”的獨特味道。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艷,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名菜如“紅燒蛔魚”,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澤紅亮,鹵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上海十大特產之三:崇明老毛蟹

世界上各大江湖中,共有300多種螃蟹,其中可供食用的大約20來種,而最負盛名的要數我國的中華絨螯蟹。在中華絨螯蟹中最有聲譽的是白洋淀的勝芳蟹、陽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蟹。勝芳蟹和清水蟹,因其個大、殼硬、色綠而受人青睞,但美中不足的是肉質較粗松而欠香。唯崇明-蟹獨具風味,它個小、殼薄,肉質細密而有香味,雌性蟹黃足,雄性蟹脂多,更受人們喜愛,馳名海內外。

崇明-蟹所以有此特色,主要由於親蟹繁殖的蟹苗,出身地就在崇明島的長江口水域。蟹苗隨潮水進入島上的內河水域後,除水質的鹽度有降低外,其它因受長江通潮水的制約,與長江口水質相近。而長江口水質富含多種營養鹽類和浮游生物,能滿足蟹苗的生長需要,使其肌肉組織緊密而不疏鬆。島上還孳生田螺、河蚌及底棲生物,這些又是河蟹適口的天然動物性餌料,為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肉質格外細嫩,這是崇明-蟹優於勝芳蟹和清水蟹的天然有利條件。

崇明-蟹很好吃,但也得注意吃法,要做到“三去”:一是去鰓,鰓位於殼內背部兩側,呈乳白色,有大量病菌寄生,且性寒,不宜食用;二是去胃,因胃內殘留動物屍體未消化的植物碎屑,三是去腸,腸內也有消化過程中未排出體外的糞便。蟹的吃法有多種除清蒸外。還可做成許多菜餚,如清燉蟹黃獅子頭、蟹肉蘋果沙粒、蟹黃一元、蟹粉湯等等,都是色香味具佳的上乘菜餚。

上海十大特產之四:南翔小籠

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做成的。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1981年6月起,南翔小籠由嘉定作速凍食品進入國際市場,向東亞和西方各國出口,引起各地飯店競相仿製。南翔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南翔小籠包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

上海十大特產之五:崇明斗鱉

據說崇明的斗鱉異常兇猛,連路過身旁的飛鳥也不放過,由於這種甲魚生長在“水稻、牛蛙、小龍蝦、黃鱔、泥鰍、甲魚”共生的立體生態圈裡,自然捕食,不喂人工飼料,不含農殘,味道極為鮮美。

由於產量有限,但是吃過的人都感覺到肉質緊實鮮嫩,尤其是燉湯,慢慢的一碗膠原蛋白令人心馳神往,據說這是海洋大學專家沈弘老師花費10年時間摸索出來的源於自然,超越自然的生態放養方式,斗蟹們自然競爭,優勝劣汰,保持了十足的野性和活力,為此上海市楊雄市長親自到訪,了解情況見證了不使用任何農葯和添加劑,保持了斗鱉的高品質,成為到崇明必需品嘗的美味佳餚。

上海十大特產之六: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又名細沙千層餅,是上海高橋鎮的著名特色產品之一,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經配料、調制發面。

高橋松餅、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成品形如月餅,餅面呈金黃色,油潤光潔,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結發硬,酥皮層次分明,餡心無雜質,皮薄餡足,酥鬆香甜。具有蔥香、麻香、脂香風味。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餘味無窮。色澤:表面呈乳黃色,戳記清楚,四周呈乳白色。

組織: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皮有36層),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

口味:無異味。入口松酥,甜糯。

上海十大特產之七:南匯水蜜桃

南匯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可溶性固溶物14~15度,最高達17度。核心稍帶紅色為該產品的主要特徵。南匯水蜜桃素來以皮薄肉厚、汁多味甜而聞名上海乃至全國。具有果形圓整、美觀、碩大、肉質嫩厚且汁多,皮呈乳白色、易剝離,香味濃,纖維少,糖度15%以上。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匯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上海十大特產之八:城隍廟五香豆

城隍廟五香豆是上海地區漢族小吃,產地中國上海城隍廟,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餘姚縣出產的蠶豆,。“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上海十大特產之九:城隍廟梨膏糖

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採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葯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製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

上海十大特產之十: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是經過百年培育的精品良種,它具有色澤白潔、大頭肥大、瓣形粗壯、肉質脆嫩、辣味濃烈、耐久貯藏等特點,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嘉定白蒜不僅有極大的食用價值,而且有殺菌、治病、健身等葯用功效。早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葫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秋肉食,此其功也。”據測定,嘉定白蒜內含60多種有益物質,已被國外許多國家作為貴重葯品、滋補飲料、保健食品以及美容化妝品的製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