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以什麼為主

上海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 2023-05-20 00:48:43

『壹』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什麼 為什麼選擇其作為主導產業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紡織服裝、醫葯化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信息產業、集成電路等作為全市的主導產業,所謂主導產業,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技術含量,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對其它產業具有巨大的前向拉動和後向推動作用,對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作用,代表產業結構的演變方向或趨勢的產業。

『貳』 上海以什麼產業為主,發展趨勢是哪些行業

上海以金融業、答山頃航運業、唯棗現清陸代服務業、旅遊業為主。
發展趨勢除了以上行業,還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叄』 上海六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葯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

2018全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58.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預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

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三是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3)上海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實際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比重提高

根據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2018年工業增加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增長3.3%;

『肆』 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誰說的

吳凡。
上海不僅是中國經濟第一大市,還是首屈一指的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和全球科創中心,更是全國財政轉移支付的「大奶牛」之一。
上海的經濟體量,相當於2.4個武漢、4個西安、6個長春。上海GDP相當於遼寧、黑龍江、吉林總和的80%左右,超過了吉林全省的3倍。
每年進口上海口岸的國際航行船舶多達3.7萬艘,而上海的集裝箱吞吐量更是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外貿總額位居全國首位,出口額僅次於深圳,進口額則遙遙領先於全國,中國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就落戶在上海。與其他港口城市相比,上海的重要性在於,這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進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上海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進口則以集成電路、醫葯等高技術產品為主。這與上海的產業結構不無關系。上海以汽車製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葯、人工智慧等為支柱產業,高新產業進出口的順暢流通,關乎著整個產業鏈的穩定。

『伍』 上海主要是發展什麼產業為主

上海主要是發展金融和貿易產業為主。
金融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僅次於芝加哥;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但是,在1956年公私合營後,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以1987年交通銀行恢復營業以及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再度成立為標志,金融市場開始恢復。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設立上海副總部。2009年,上海啟動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

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幾乎囊括了全中國所有的金融市場要素: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資金拆借市場、國家黃金儲備運營中心、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央行徵信系統中心、支票節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總部、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
貿易
2015年,全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50838.17億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進口19772.45億元,下降5.4%;出口31065.72億元,下降3.3%。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會項目851個,總展出面積1512.9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0%。其中,國際展覽會項目292個,展出面積1124.06萬平方米,增長24.8%;國內展覽會項目559個,展出面積388.92萬平方米,增長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