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流行演唱畢業就業前景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4.28%。可以從事教師、腔雀文娛工作者等相關崗位的工作,也含圓孝可以選擇做其他工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談稿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日益相互交融,音樂藝術已逐漸成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
2.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2022就業率
超過95%。
據查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官網罩早,2022畢業生的就業率均超過95%,學生自主創業率超過10%。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亂蔽是一所很嘩悶州好就業的大學,歷屆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良好。
3.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怎麼樣具體的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簡稱「上視」,是一所專門從事傳播研究和設計研究的高等藝術院校。學校籌建於2001年,2005年正式開學,前身為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脫離副部級復旦大學隸屬關系,從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改制為普通民辦高校,並更名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學校位於松江大學園區,佔地面積近千畝。校園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逾6億元,校舍總建築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41840平方米。現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民辦藝術類本科院校。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原為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2013年4月,經教育部《關於同意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轉設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函》(教發函[2013]81號)批准, 同意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轉設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學校代碼為13632;同時撤銷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建制。[1]
學校位於松江大學園區,佔地面積近千畝。到目前為止,校園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逾6億元,校舍總建築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41840平方米。學校現有設計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美術學院、表演藝術學院(演藝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基礎教育學院七個專業學院;院務部、教務部、科研部、產業發展部四個管理部門;實訓管理中心、圖文信息中心和國家藝術交流中心三個業務中心;共有教職工284人(不含兼職教師),四屆在校學生3725餘人。
為適應培養創新型,應用型藝術人才的需要,學校確立了「努力建設以創意為靈魂,以藝術教育與技術教育相融合為特色,面向文化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視覺藝術學院」的辦學定位。
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方針,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要求,參照本市和國內同類院校專業布局狀況,以「原創性、藝術性、實踐性、前瞻性」四性統一的辦學理念,對接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領域,來確定學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尤其是重點、特色學科和專業的設置。
現今學校已開設了「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繪畫」、「文化產業管理」、「會展藝術與技術」、「廣告學」、「攝影」、「動畫」、「雕塑」、「表演」、「播音與主持」、「廣播電視編導」等13個藝術類專業,共26個專業方向。在上述專業方向中,確立了「包裝傳播設計」、「室內與景觀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玻璃與陶瓷設計」、「文物修復」和「文化產業管理與策劃」等7個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方向,進一步優化了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明確了辦學重點和辦學特色。
建校至今,學校的社會影響逐漸擴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2007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學校從2008年開始參照國內31所獨立設置藝術院校專業招生辦法執行,在全國民辦高校中唯一一家。近幾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多項專業賽事,並獲得了多項獎項。現今,學校已培養出三屆畢業生,2009年首屆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6%;2010年和2011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均超過97和99%。另外,此地還作為電視劇,《愛情是從告白開始的》拍攝地之一。
學校積極發揮校董事單位及關聯產業的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教學、研發相結合,為學生創造多渠道的教學實習實訓機會,也為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提供廣闊的選擇領域。
1、 新媒體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2006年7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將攝影、動畫專業分別從原傳媒影視與傳達設計學院中劃分出來,與新媒體專業合並,創建了「新媒體藝術學院」。從市場的需求和整個學校的專業及學科布局的大局出發而進行的一項重大調整,不但適應了局勢,還更好的發揮了自己辦學的特色,這剛好符合了資源整合的原則。
新媒體藝術學院成立以來,對教學思想和辦學模式進行反復的探索與改革,目的是使我們的人才培養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以及盡可能滿足未來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在實踐中,學院逐步建立了「著重藝術創新,具有一專多能的應用型復合型中、高級人才培養體系」,旨在從藝術、技術、創意、策劃、製作以及學術研究多方面培養社會急需、市場覆蓋面大的影視娛樂、網路媒體等業界,具有國際視野和開創精神的數字媒體技術與設計專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所有專業課程的開設重在計算機技術和視覺、聽覺等藝術的融合,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交叉、復合,適應數字媒體、網路娛樂對文化娛樂產品和創作、製作人才的變化與要求。
學院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改變過去關門教學,與社會脫節的狀況,發揮上海人才高地優勢,與業界共建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同時基於學院下設的工作室的整體優勢建立校內學生實踐基地,以形成多樣化的學生實習模式。
2、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於2009年8月根據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由原空間與工業設計學院和傳達設計學院新組建而成。 學院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充分發揮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多學科的支撐作用,加強學科間的滲透、交叉、融合,體現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合作單位的專業生產基地、設施設備及其專業技術隊伍,以產學研合作的新型辦學模式體現辦學特色。
學院以現代設計理念為先導,在二維和三維設計領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系統理論與專業技能的原創型高級設計人才。全面培養專業知識扎實、操作技能過硬、創意思維敏銳、開拓能力深厚的專業設計師的素養。注重設計理論和方法、設計項目運作和控制的實際把握,要求學生了解相關社會經濟因素和市場動態、工藝設備與技術、行業標准規范及相關法規、國內外同行業發展現狀等背景知識,為社會輸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產品設計、室內和景觀設計、包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會展策劃與設計、演出空間藝術設計等方向的設計人才。
學院匯聚了國內外設計界有學術影響力的教授、學者等,均以豐富的設計實踐、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成熟的設計教學經驗任教,並邀請具有實踐經驗的行業知名人士擔任客座教師,以國際化的設計教育思想和培養體系施教,與國際著名的設計師、設計事務所、大學等保持密切的聯系,注重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深化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隨著學院的發展,還將繼續面向國際招聘頂級學術大師、著名設計師及管理專家,從而形成代表國內較高藝術設計教育水平的、促進國內外藝術設計教育共同發展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3、 時尚設計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時尚設計學院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學院融匯了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文化和時代生活方式,動態的藝術源泉、靈敏的時尚觸角、完善的資源供給、先進的工藝與技術,確立了一年預科與工作室、項目制相結合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新型教學模式。工作室和項目制之間的緊密聯結,能有效從多元角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潛能,完成從創作到成品的一體化進程。
學院形成了服裝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時尚設計與傳播、珠寶與飾品設計等專業方向的教育培養體系和研發基地。
師資由國內外有學術影響力的專家教授領銜,凝聚了一群富有才華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邀請具有產業運作實踐經驗的行業名人客座教學,以國際化的先進教育思想和培育體系施教,緊密結合行業研究開發實踐,打造具有專業性、創造性、風格化的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設計師和行業人才。
4、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籌辦於2010年末,2011年3月正式成立。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領導果斷決策,將原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升格為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既是調整和完善學校建制的需要,也是順應國家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需要,能夠定位更准確地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養應用性人才。新學院的創辦和建設,依託上海市文廣集團等多家實力雄厚的文化產業實體,並與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共建,充分體現了「需學研產」一體化的特色,辦學模式先進,獨具體制優勢。
貫徹校領導關於「盡快創建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的學科及人才培養特色,從眾多同類高校中脫穎而出」的指示,學院按照基礎通識、現場見習、專業教學和社會實踐四個模塊建構的新的課程框架,旨在改變單純理論灌輸的偏頗,融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於一體,致力於創意與策劃、實施與管理、公關與推廣等能力的培養;密切同產業發展及市場需要的聯系,引領學生進入工作領域,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更好適應今後從業的需要。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學院的師資團隊具有多元組合、優勢互補、各展其能、產學研一體化的特點:旅美傳播學博士俞璟璐教授長期從事國際文化交流、藝術品推廣及大型文化商務活動,她最先受聘領銜,擔任「文化策劃與管理」專業的學科負責人,為專業的建設和拓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吸引一批中青年教師加盟,把參與廣播影視製作、舞台美術設計、文化產品行銷、企業品牌推廣、影視節慶活動策劃、新媒體與流行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經驗融匯於專業教學和實務指導;學院兼職教師隊伍中還包括了許多業界精英,他們身處前沿、親歷產業運作的創新思維和實戰案例,給大學課堂帶來了鮮活氣息和富於實踐操作的示範效應。學院採用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共建模式,特聘在國家和區域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具有話語權的高級顧問以及在人文、社科領域術有專攻的諸多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這些都足以為青年學子提供優質課程資源,有助於他們深造、修煉、成才。
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上,2011學年新開辟公共文化服務專業方向,一體兩翼,珠聯璧合,展現了專業創新、國內領先的良好勢頭。學院的發展目標是:緊密圍繞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本校藝術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整合業界、學界各種優質資源,朝著「專業領先、師資優秀、教學創新、科研推進、院企聯手、開門辦學」的方向,謀發展,創一流,為社會輸送務實致用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和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經過3—5年的努力,建成獨具特色的新型文化人才的培養基地,同時發揮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項目的集聚中心作用以及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理論創新平台的作用,使職前教育、在職培訓、咨詢研發一體化,在提升辦學綜合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方面爭取走在國內同類高校的前列!
5、 美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是一所以美術為主幹學科的美術學府。學院設有:文物修復專業;繪畫專業。學院依託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綜合優勢,注重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平衡;做到精英與大眾、傳統與當代、研究與應用的良好結合。其教學平台是以工作室為主體,以學分制為特徵的教學模式。出人才,出精品,出理論,引領人文精神。培養具有造型藝術實踐、創作研究等時代特色的專門人才。並且以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體系,為上海區域經濟及國家建設服務。
6、表演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隨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外影視合作更趨頻繁。近幾年中國文化演藝產業方興未艾,中國更成為文化演藝產業的重要市場,行業和市場的成熟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演藝術學院和演藝中心,這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學院整合上海文化產業的豐厚資源和高端人才,依託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科資源和百年教學管理經驗,廣泛利用董事單位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公司下屬的電視台、電影製片廠、劇院、演出機構,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下屬的報刊、雜志等豐富資源,並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和媒體合作,突出學院國際視野的辦學理念。
學院適應我國演藝產業發展需要,以培養高度專業化和創新意識兼具的高層次人才為己任,積極利用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窗口的有利地形,立足高起點,風雲際會,吐納生息,以求拓寬學生視野,並為學生開拓展示創意和能力的廣闊舞台。學院與市場完全接軌,力求為市場培養具備完全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打破高校培養半成品人才的現狀,加大專業與實踐結合的力度,進一步推進項目制教學。同時,演藝中心還將充分利用文廣系統演藝資源,吸引和召集社會上的演藝人才加盟,並開設演藝培訓班,開展演藝人員培訓活動,打造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演藝中心。
學院現今開設有兩個專業:表演專業、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學院由上海大型文藝活動專家,上海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市文廣傳媒集團副總裁,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導演,劉文國擔任院長。
4.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到底怎麼樣
妥妥的一本重點,國家教育部13所參照獨立學院之一,設計類QS世界大學排名51-100位,排名高於北京大學,僅次於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
5.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大學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其實是非常有前景的專業,我們知道未來的世界一定是智能機器人的世界,機器人離不開大腦、眼睛和四肢,而視覺識別其實就是智能機器人的眼睛,它不只是拍照的功能,還要有分析和學習、識別的能力,就像我們的人眼睛一樣,要能夠測出大概的距離,識別出顏色、形狀、大小等信息,並能認出是什麼東西,以及物體的方位等信息,甚至對產品的質量檢測也可以實現。最為高級的機器人眼睛是能夠具有人臉識別功能,會對不同的人發出不同的信息。
說起來非常有前景,學好卻非常不容易,數學不好的人,和抽象思維不好的人無法勝任,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數學模型演算法,需要用程序來實現,尤其是做底層研發的更是如此,一個好的演算法可以提高識別的效率,任何一個指數的提升都能為智能機器人帶來質的提升,如果是應用層面的開發,軟體的效率也至關重要,所以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是理科思維好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