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哪裡有黃鱔釣
擴展閱讀
天津一汽駿派多少錢 2024-05-16 16:19:49
深圳哪裡可以辦外籍 2024-05-16 16:18:39
廈門貨車出不來怎麼辦 2024-05-16 16:07:20

上海哪裡有黃鱔釣

發布時間: 2024-04-02 08:38:11

⑴ 上海盛產的魚類

上海市瀕江臨海,長江河口水面遼闊,並與黃浦江相連通的內陸河湖形成湖源型感潮河網區。長江河口既是海淡水交匯處,受漲潮力的推動,潮流(主要長江淡水)直驅黃浦江補充境內河湖水量;又受長江徑流攜帶的豐腴有機物質,孕育著浮游生物和灘塗植物,為魚類提供豐盛的餌料。因此,長江河口吸引各種鹹淡水魚類的棲息、繁殖和索餌肥育的良好漁場;又是洄遊魚類的過境通道以及內陸河湖主產淡水魚類,所以,上海地區魚類資源特別豐富。
1.種類和主要分布
上海地處長江河口,內陸河湖密布,水域面積大,水環境多樣,魚類種類也多樣,主要有鹹淡水魚類、淡水魚類、洄遊性魚類和少數海產魚類等。

1.1水域環境上海市所管轄的水域,包括長江河口水域、內陸河流、湖泊和坑塘等四部分,總水面計1800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河口水面從青龍江港起至崇明縣以東佘山島為止的92.5公里長的江面面積,據國家測繪局提供資料轉繪量算計1107平方公里;河湖面積計520平方公里;坑塘水面積為108平方公里。 長江河口水面開闊,每年由上游傾瀉900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又受潮汐頂托作用,攜帶大量的泥沙,其中約一半沉積在河口,形成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和數以百計的暗沙和沙洲。崇明島由西北向東南橫卧於江中,將江面分隔成北支和南支兩個水體。由於北支在青龍港處形成狹頸口,致使上游來水大部分由南支傾瀉入海。因此,北支流量不暢,水流緩慢,河床日益淤淺,鹽度較高,年平均1.4‰(青龍港)-15.2‰(前哨農場);南支江面開闊,水流湍急,鹽度比北支淡,年平均0.22‰(奚家港)-2.99‰(中浚)。長江河口鹽度變化的總趨勢是冬半年明顯比夏半年要高。
河口水溫年平均為17℃,變化幅度在3-30℃之間,冬季無冰凍現象。 上海內陸由黃浦江貫穿,源於青浦澱山湖,流至吳淞口匯入長江,流長82.5km。沿江還有蘇州河和薀藻浜等58條大支流,與淀浦河、川楊河、大治河和金匯港等人工河道形成一個交織網狀的黃浦江水系,水面積達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水面積為22平方公里)。湖泊主要集中於青浦區西部,如澱山湖、元盪、大蓮湖、火石盪、汪洋盪、雪落漾和吳天貞盪等組成淀泖湖群,水面積為65平方公里。其中澱山湖是最大的天然湖泊,南北長18km,東西寬9km,湖面面積63.7平方公里,除去湖的北部約13平方公里屬江蘇崑山市外,餘下為上海市所管轄。淀泖湖群與黃浦江水系相通,又是上游太湖水量東瀉入海通道,所以內陸淡水魚類具有太湖魚類區系的特點;因黃浦江受潮水頂托,江水可由攔路港匯入湖區,內陸魚類除主要盛產淡水魚類外,也有鹹淡水魚類和洄遊性魚類的棲息。
1.2魚類種類及生態類型上海素有江南水鄉之稱,魚類資源豐富。據近年來僅在長江河口上海市管轄的江段(東以佘山島為止,N31°41′,E120°10′)、長江南岸和杭州灣北岸172.31km長的大陸岸線水域(從瀏河口以南經南匯角往西至金絲娘橋)以及內陸水系,調查到的魚類計15目34科114種(見上海市魚類總表)。從調查結果來看,是反映了長江河口鹹淡水魚類和內陸淡水魚類的區系,有時偶爾有些海水魚類進入河口或沿岸水域。據上海地區調查到的魚類。
按其生態類型大致可分以下五類: 1.2.1鹹淡水魚類 又稱河口性魚類,這類魚是終生生活於長江河口鹹淡水水域,如鯔魚、梭魚、棱梭魚、鱸魚、舌鰨和河魨等10多種。 1.2.2洄遊魚類,或稱過河性魚類,又可分兩類:(1)溯河洄遊魚類:平時生活於淺海或近海,每年繁殖季節,由海入長江河口或上游產卵,產卵後親魚死亡或與仔魚返回近海或淺海肥育生長,如中華鱘、鳳鱭、刀鱭、銀魚、鰣魚等10多種。(2)降海洄遊魚類:平時生活在江河、湖泊或溪流中,繁殖季節洄遊到淺海或深海產卵,如松江鱸魚和鰻鱺(產卵後親魚死亡)。 1.2.3沿岸淺海定居性魚類:這類魚終生生活於長江河口或陸岸淺海區的灘塗和水域,如彈塗魚和各種鰕虎魚等10多種左右。 1.2.4海水魚類:這類魚平時生活於海洋,在生殖洄遊或索餌洄遊至長江河口近海時,偶爾進入河口和陸岸淺海域,如鰳魚、黃姑魚、白姑魚、大黃魚、小黃魚、藍點馬鮫魚、帶魚和銀鯧等10多種。 1.2.5淡水魚類:這類魚終生生活於淡水水域,如鯉魚、鯽魚、鯿魚、鮊魚、黃顙魚、鰻鱺、黃鱔、鱖魚、塘鱧和烏鱧等50多種;但其中也有少數種類在生殖時期,從江河下游或湖沼游向上游急流進行產卵,如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等。
1.3魚類的主要分布上海地區的魚類分布是受水域環境的含鹽量差異而制約,基本上可分長江河口的鹹淡水魚類和淡水魚類兩大類。前者主要有鯡形目、鯔形目、鱸形目、鰈形目和魨形目等60多種魚類;後者主要有鯉形目、鯰形目、合鰓目和刺鰍目等50多種魚類。但是,由於內陸淡水水系通過黃浦江匯入長江河口,又因瀕臨東海,受潮汐的頂托,河口鹹水(冬季)或淡水(夏季)倒灌內陸水系,所以河口有些魚類如刀鱭、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鯔魚、鱸魚、舌鰨和暗色東方魨等和江海洄遊性魚類如鰻鱺和松江鱸魚等進入內陸水系棲息,遠至可達西部澱山湖。有些江河洄遊性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在繁殖季節由河湖游至長江上游急流中繁殖。 長江河口和大陸岸線淺海(包括杭州灣北岸)兩大水域,因後者受長江口徑流南下和潮水的交匯,也是屬鹹淡水水域,鹹淡水魚類和海水魚類都有分布,魚類區系基本相似(見《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魚類匯總表》、《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魚類匯總表》和《金山三島自然保護區魚類匯總表》)。但是,在長江河口的兩個自然保護區,一個位於在崇明島的東端,另一個在長江口南岸離施灣邊灘約10Km的水域中,因位置相距較近,東邊都瀕臨東海,魚類更為相似,據統計:前者主要魚類為10目26科63種;後者為10目22科45種。金山三島位於杭州灣淺海區,離北岸約7.5Km,據統計,主要魚類有8目17科31種。雖然三個保護區周圍水域互相連通,又魚類自由游動,統計到的種類數僅僅是個相對數;總因杭州灣是個淺海區,地理位置的不同,有些洄遊性魚類如中華鱘和白鱘沒有分布,就是在河口分布的7種銀魚,也只記錄到一種大銀魚,這是不在洄遊過境通道上有關,種類數相對要少些。
2.經濟種類的利用情況
上海地區地處長江河口,又與內陸水系相通,魚類種類較多,現就分珍稀瀕危魚類和主要經濟魚類介紹如下
2. 1珍稀瀕危魚類 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上海地區魚類有3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1.1 中華鱘。俗稱鱘魚、甲魚和鰉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個體較大,可達3米長,體重150-500公斤;性成熟晚,雄魚8年,雌魚14年以上;壽命長,最大年齡可達33年。中華鱘是屬江海洄遊性魚類,一生中主要生活在海洋,性成熟後從海洋進入長江,潛游江底,上溯數千公里,至金沙江下游和川江上游江段產卵場產卵(長江葛州壩截流前)。產卵後,親魚和孵出的幼鱘,隨江水順流而下。幼魚約在翌年3~4月份經湖北江段,5~7月上旬經江蘇江段,5月開始陸續到達長江河口水域,在這里逗留索餌肥育,至9月底逐漸進入海洋生活,直至性成熟再重返長江產卵。葛州壩截流後,隔斷了中華鱘的洄遊過境通道改變了產卵生境,使產卵群體阻在壩下,導致群體多極化,洄遊距離從3000多km,縮減至1850km,從而幼鱘到達長江河口時間也提早約一個月。由於盲目捕撈、產卵場生境受到破壞和水質污染等因素,目前中華鱘資源極為稀少,被國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魚類加以保護;同時採用人工繁殖和育苗方法,放歸長江;並在長江河口幼鱘逗留索餌肥育的集中水域, 即崇明東灘周圍水域建起自然保護區以恢復資源。

2.1.2白鱘。體延長為亞圓筒形,吻成劍狀突出,約占頭長的2/3,體長約2~3米,體裸露。生活於長江河口中下層,春季繁殖期,溯江至上游產卵。目前,白鱘數量比中華鱘更為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魚類。
2.1.3松江鱸魚。俗稱四鰓鱸,是一種降海性洄遊魚類。棲息於與長江河口相通的內陸河流和湖泊中。每年冬至前後,性腺成熟,開始作生殖洄遊,至河口淺海產卵場(黃海南部潮間帶的礪牙礁區域)產卵,產卵後親魚死亡,卵經30~40天後孵化。幼魚4~5月份經河口回歸內陸水域肥育生長。由於松江鱸魚洄遊過境通道受到污染,產量稀少,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魚類。
2.2主要經濟魚類 上海地區魚類種類雖多,但是作為資源被開發和利用的種類卻很有限。現就長江河口和內陸水域開發的主要經濟魚類分述如下:
2.2.1長江河口主要經濟魚類 (1)鳳鱭。俗稱鳳尾魚、烤籽魚,是屬短距離溯河性洄遊魚類。平時棲居在淺海,每年3月開始陸續洄遊到長江河口產卵,5月中旬至6月底,漁汛旺發,是捕撈的主要時期,秋季返淺海。據調查,鳳鱭的漁產量比較穩定,1960~1982年23年平均年產量為1000噸左右,目前仍然是長江河口的經濟魚類。 (2)刀魚。俗稱長頜鱭、刀鱭,也是一種溯河性洄遊魚類。平時棲居近海,每年2月中旬開始陸續洄遊至長江河口產卵場,3月上旬至4月底形成漁汛。刀魚的漁汛期短,前後約30~40天,產卵後親魚和孵化出的仔魚群返回淺海肥育生長。因此,在河口佘山島以東淺海區還可捕撈到刀魚。常年產量維持在150~200噸之間。 (3)前頜間銀魚。俗稱面丈魚、銀魚。分布在長江河口漁場的銀魚共4屬7種(見上海市魚類匯總表),但構成漁汛的僅為前頜間銀魚,也是一種溯河性洄遊魚類。平時棲居近海,每年3月中旬開始由海進入長江河口產卵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入漁汛旺發期。產卵後,親魚死亡,仔魚返回近海生長,翌年再洄遊入長江河口產卵。常年產量為50~100噸(包括其它種銀魚),最高年產量如1961年可達563噸,但總的資源量在衰退,如1987年產量僅為25噸。 (4)鰻鱺。俗稱鰻魚、河鰻,是一種降海洄遊性魚類。平時棲居於內陸淡水,性成熟後,每年8~9月經長江河口洄遊至深海產卵場(N15°30′, E36°30′為中心的海域)產卵。產卵後親魚死亡,卵孵化後,經柳葉鰻而變態為線鰻(即鰻苗)。每年春季2~5月間隨太平洋海流飄流到長江河口,形成鰻苗汛期,漁民用三角抄網或拖網捕撈鰻苗。上海地區每年捕撈鰻苗約一噸左右,出口日本或人工飼養。漏網的大批線鰻群進入內陸水域生長,據調查,僅青浦區西部湖泊年產河鰻約5~10噸。 長江河口鹹淡水魚類除上述4種重要的資源魚類外,還有鯔魚、梭魚、鱸魚和長吻鮠等以及其它魚類,年漁產量在5000噸左右(包括上述4種資源魚類的產量)。
2.2.2杭州灣北岸主要經濟魚類 杭州灣北岸是屬陸岸淺海區,由於受長江口徑流南下和海潮交匯,也是一個鹹淡水水域,魚類既有鹹淡水魚類,又有海水魚類。主要經濟魚類,如鳳鱭、刀魚、鰣魚、鰳魚、黃鯽、大銀魚、龍頭魚、鯔魚、鱸魚、梅童魚、黃姑魚、白姑魚、藍點馬鮫、銀鯧、窄體舌鰨和條鰨等近20種,年漁產量在4900噸左右(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的捕獲量)。
2.3內陸淡水魚類 淡水魚類的經濟魚類無論種類或資源量主要是鯉形目魚類中的鯉科魚類為主,如鯉魚、鯽魚、魴、短尾鮊、翹嘴紅鮊、蒙古紅鮊、擬刺鯿、花 、華鰁、蛇鮈和其它魚類如鯰魚、黃鱔、烏鱧、鱖魚、塘鱧等;養殖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和團頭魴;近年來又擴大鯉魚、鯽魚和鱖魚的養殖,共計約20多種。50年代主要以捕撈野生魚類為主,養殖魚類的產量僅占漁產量的5%左右。70年代以後特別黃浦江中下游段和蘇州河等河流受到工業廢水的污染,野生魚類產量減少,由此養殖魚類產量從70年代佔30%,至80年代漸增50%,90年代超過50%。目前,市郊新建養魚精養塘18萬畝,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青浦區、金山區、松江區和沿海的奉賢縣、南匯縣、崇明縣等,這些區縣的水域污染較少,水質較好。據上海地區統計,養殖魚類年產量約在10萬噸左右,另外加上自然淡水水域捕撈的野生魚類約7萬多噸,以滿足市民鮮活魚類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