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市有多少市場主體

上海市有多少市場主體

發布時間: 2025-05-28 23:29:02

1. 上海gdp2021總值

3月15日,上海市統計局發布202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214.8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4.8%。

公報顯示,2021年,上海全市新設市場主體52.73萬戶,比上年增長10.5%,新設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總量27494.07億元,減少0.7%。其中,新設企業47.15萬戶,增長12.8%;新設個體工商戶5.56萬戶,減少5.9%;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323戶,增長4.2%。

簡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319.54萬戶,比上年增長9.1%,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總量38.92萬億元,增長36.1%。其中,企業267.72萬戶,增長10.7%;個體工商戶50.79萬戶,增長1.7%;農民專業合作社1.05萬戶,減少1.2%。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7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非稅收入佔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15.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30.86億元,增長4.1%。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5318.35億元(不含關稅及海關代征稅),增長17.4%。

2. 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多少在哪個資料中有披露

如果不限制規模,2019 年的市場主體有 12339.5 萬個,信息來源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
(2)上海市有多少市場主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內設機構。
機構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內設機構。
機構職責:
承擔協調推進市場監督管理方面深化改革工作。組織開展相關政策研究和綜合分析。擬訂市場監督管理中長期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重要綜合性文件、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擔並指導市場監督管理統計工作。
企業:
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企業在商品經濟范疇內,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3. 上海2021年gdp

2021年上海GDP首度突破4萬億,達到4.32萬億,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城鎮調查失業率明顯低於年初預期目標,新增就業崗位63.5萬個。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葯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6%。

上海2020年GDP

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38700.58億,比上年增長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3.57億,下降8.2%;第二產業增加值10289.47億,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28307.54億,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0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規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發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三,口岸貿易總額達到8.75萬億、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50萬標准箱、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