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古代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武鄉到天津港多少公里 2024-04-23 14:22:52
北京哪裡有兔肉 2024-04-23 14:21:14

上海古代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5-26 20:14:39

Ⅰ 上海的古代名稱叫什麼

約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1292年 ,元朝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Ⅱ 上海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是大城市嗎

上海在古代有過很多名字,比如華亭縣,松江府等等,不是大城市。

Ⅲ 上海以前叫什麼

古稱:
申城
華亭

上海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早在帝嚳及堯、舜禹時期屬古揚州域。上海,春秋為姬姓諸侯國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開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城市。
後來申城城址幾經變遷,地名已經過多次更改。終於在三國時期於佘山附近固定了下來,並更名為「華亭」,唐朝設縣,同時華亭縣北部的青龍鎮也逐漸發展起來。1264年左右,市舶分司機構由青龍鎮移駐上海鎮,至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鎮建獨立縣。此日定為上海建城紀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於是上海和華亭成為雙子城。明代在華亭、上海地區設立松江府。清代設立蘇松太道松江府,蘇松太道中後期依其駐地又俗稱為上海道,為清朝江蘇省下屬的道級行政區劃之一,轄管蘇州府、松江府和太倉直隸州,順治年間駐地為太倉,康熙時期駐地為蘇州,雍正之後駐地為松江府下轄的上海縣。清初順治年間,設立分巡蘇松兵備道,轄蘇州府、松江府,隸屬江南省,道署駐太倉州。1663年(康熙二年),蘇松道改為蘇松常道,增轄常州府,道署隨之移駐蘇州。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常州府改屬江鎮道,於是蘇松常道改名蘇松道。1724年(雍正二年),原屬蘇州府的太倉州升為直隸州,於是蘇松道改名蘇松太道。
1730年(雍正八年),太倉、通州2直隸州成立太通道,於是蘇松太道再改為蘇松道,應江蘇巡撫尹繼善奏請,道台衙門也在這時從蘇州遷往松江府下轄的上海縣。當時的道台為徐永佑。1741年(乾隆六年),太倉州還屬蘇松道,於是蘇松道又改為蘇松太道。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蘇州府單獨成立蘇州糧儲道,蘇松太道轄境減少為松江府和太倉直隸州,因而改名為松太道。1808年(嘉慶十三年),蘇松糧儲道和松太道再度合並成立蘇松太道,道台衙門仍設在上海縣城。)

Ⅳ 上海在明朝的時候叫什麼名字,也叫上海嗎,當時是不是也很繁華

上海市市區在明朝為上海縣。明朝上海縣歸南直隸松江府管轄。不叫上海,當時也很繁華。上海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 據考古發掘, 上海地區已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古文化遺址25處, 分別反映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 早晚有序的文化疊層關系,完整體現了上海史前的歷史。
這表明早在6000年前, 上海地區的先民們已在這里勞動、生息。

以後英租界和美租界合並, 成立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面積達32。82平方公里。租界成為中國土地上的「國中之國」。 開埠後的上海, 成為外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傾銷商品、搜刮原料的主要口岸。 外國資本控制了上海海關的關稅行政大權, 壟斷了絕大部分金融外匯和進出口業務, 攫取了中國沿海南北洋和長江航運權。

先後在航運、 銀行、洋行、加工、印刷、制葯、建築、公用事業等領域開辦了一批近代企業。一批批外國冒險家先後來到上海, 投機買賣,牟取暴利。上海成為冒險家的樂園。同一時期, 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 清政府陸續在上海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如江南製造局、 招商局、電報分局、機器織布局等。

民族工商業也得到相當發展,其中棉紡織、麵粉、繅絲、 卷煙等行業發展尤為迅速。20世紀20 年代後期到 30年代初期,上海近代工業在企業數量、技術裝備、 工廠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國確立了優勢地位,同時, 新的工業門類不斷開拓。
上海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基地。隨著經濟發展, 上海一度成為遠東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

Ⅳ 上海的別名是什麼

上海別名:滬,申城。

上海的別名叫做魔都、申城、上海灘、大上海、東方巴黎,土壤面積為6340.5平方千米,下轄16個市,分別是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閘北區、普陀區、長寧區、靜安區、徐匯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奉賢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嘉定區、寶山區、崇明區。

上海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南邊臨杭州灣、北邊連接長江、東面臨凍害、西邊連接著江蘇和浙江省。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也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降水量豐富、日照比較足,四季分明。

別名的由來

上海的原名上海浦,得名於上海歷史上地處吳淞江支流。以後省去「浦」,便形成了「上海」這個順口的地名。

上海的別名稱「滬」,由「扈」字衍變而來。古代上海瀕臨東海的,當地漁民曾用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於是成為了上海的別稱。

「申」作為上海別稱,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上海西部地區屬楚國黃歇的封地。黃歇號春申君,因此稱為「申」。

Ⅵ 上海古代的時候叫什麼名字

上海古代的時候叫申、滬。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辟為「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拓展資料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網路-上海

Ⅶ 上海在古代叫什麼

上海,古稱「滬」或「申」。

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春秋末年入於越,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從陸家嘴鳥瞰浦西迷人夜景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所以,松江 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上海的由來:

「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位置在今天松江區,是上海地區建縣之始。宋末置上海鎮。

1292年,元朝設上海縣,縣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黃浦江沿岸,一般被視為上海市歷史的起點。

明朝時,上海逐漸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在原南市區,現與黃浦區合並),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

(7)上海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近代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

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Ⅷ 上海在古代怎麼稱呼

今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

1927年設為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劃為黃浦、老閘、新成、靜安、江寧、普陀、邑廟、蓬萊等20個市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10個郊區。50年代,上海的行政區劃作了幾次調整,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

1980年,設立吳淞區。1982年,恢復閔行區。1988年,撤銷寶山縣和吳淞區設立寶山區。1992年,撤銷上海縣和原閔行區,設立閔行區。1992年9月,以川沙縣全境、原上海縣三林鄉和黃浦、南市、楊浦三個區的浦東部分,設立浦東新區。1992年10月嘉定縣撤縣,設立嘉定區。1996年,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寶山、閔行、嘉定和浦東新區14個區,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個縣和石化地區。

1997年4月撤銷金山縣,設立金山區。1998年2月撤銷松江縣,設立松江區。1999年9月撤銷青浦縣,設立青浦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黃浦區和南市區撤二建一,設立新的黃浦區。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海市總人口16407734人;其中市轄區14348535人,市轄縣2059199人。各區縣人口: 黃浦區 188743人、南市區 385790人、盧灣區 328918人、徐匯區 1064645人、長寧區 702239人、靜安區 305329人、普陀區 1051672人、閘北區 798620人、虹口區 860726人、楊浦區 1243757人、閔行區 1217309人、寶山區 1227978人、嘉定區 753070人、浦東新區 2402343人人、金山區 580377人、松江區 641156人、青浦區 595863人、南匯縣 785102人、奉賢縣 624285人、崇明縣 649812人。

2001年1月9日,撤銷南匯縣,設立南匯區;撤銷奉賢縣,設立奉賢區。

2003年底,上海市轄有黃浦、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寶山、閔行、嘉定、浦東新區、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18個區和崇明縣。

Ⅸ 上海的別稱是什麼

上海別稱
「華亭」、「滬」、「滬瀆」、「滬上」、「申」、「春申」等
春秋時期的上海屬吳國,稱「華亭」。戰國時期的上海先屬越國,後屬楚國。宋朝以後的說法是,楚考烈王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別稱「申」就源出於此。上海的另一個別稱「滬」,源於上海地區漁民發明的一種叫「扈」的竹編捕魚正具。古代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時,這一 帶被稱為「滬瀆」,後簡稱「滬」。

Ⅹ 上海以前叫什麼名字

上海以前被稱為「滬瀆」:

上海(簡稱:滬、申)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國際性港口,設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曾是楚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