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市屬於哪個縣一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深圳地處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27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252.83萬人(2017年),其中戶籍人口434.72萬人(2017年),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城市化率100%。 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已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設計之都」、「時尚之城」等美譽。 2018年9月,深圳榮獲2018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綜合獎。
② 深圳以前叫什麼呢
深圳以前叫寶安縣。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年,卻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史、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深圳市。
深圳古代時的發展歷程
秦朝時期,深圳就被列入大秦帝國的版圖中,當時的深圳被稱為「南越部族」,秦始皇也把它歸入了廣東省境內,方便實行郡縣制。
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的活躍發展,使南方經濟不斷進步,而當時的深圳正好是海港,自然備受關注,因為水運要靠它。它是南海貿易的重要樞紐。商人都十分關注之地。
元、明代時期,由於經濟重心與政治重心的南移,南方的貿易更是不斷飛速發展,由於深圳的海港優勢,地位進一步提高。逐漸被單獨列為一個縣,當地還發展香料產業,由於距海較近,還發展「鹽業」,來增加當地人們的收入。還有當地人們出口珍珠,牟取商業利益。
以上內容參考:深圳政府在線-深圳概覽
③ 深圳以前叫什麼名字
深圳以前叫寶安縣、新安縣。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
深圳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地標建築
1、電子大廈
1981年1月20日,深圳第一座地標性建築——電子大廈,破土動工,次年8月竣工。樓高20層,69.9米的高度,成為當時深圳第一高樓。
2、國貿大廈
1982年,國貿大廈拔地而起,共53層,160米,是我國建成最早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從1982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個月即竣工,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建成。
3、賽格大廈
賽格廣場是華強商圈最具特性的寫字樓,由深圳賽格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大廈。總高355.8米,總建築72層,地上72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到17萬平米,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築,建成時為深圳的第二高度,僅次於地王大廈。
④ 深圳以前是什麼地方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
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千米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千米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
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
(4)現在的深圳過去是哪個縣擴展閱讀:
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深圳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坪山區、龍華區、光明區、大鵬新區,下轄57個街道辦事處、790個居民委員會。
⑤ 深圳以前屬於哪個市
深圳以前屬於廣州市。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市寶安縣,深圳之名始見史籍於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深圳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溫多雨;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
⑥ 請問深圳市以前是歸哪個縣管轄
深圳市以前是歸寶安縣管轄的
⑦ 深圳以前是廣東省新安縣(今廣東省深圳市)
深圳是在原新安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廣東省 寶安縣,即 深圳。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立縣,名為 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 東莞。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萬曆時置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分 東莞縣置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 深圳市及 香港區域。 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 中國清政府與 英國相繼簽訂《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和《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港島、 九龍和 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公元1913年(民國三年), 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縣治在南頭(址在今 南山區)。 區內還保有 新安故城、 新安八景等歷史景點。
⑧ 深圳市屬於哪個縣
廣東省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副省級城市),廣東省南部,毗鄰香港。陸域位置是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
深圳市所轄范圍呈狹長形:東西長,南北窄。其東西向直線距離,自東寶河口至蛇口半島南端為 155.2 km,至大鵬半島最南端為157.2km;其南北向最窄處自北部邊界至沙魚涌海岸的直線距離僅6km。深圳市行政轄區內的土地總面積 1952.84平方千米;2004年全市建成區面積達550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深圳經濟特區(以下或簡稱特區)土地面積327.5平方千米,是除海南省外最大的經濟特區。
⑨ 深圳以前是什麼樣子的
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
1、「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2、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3、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9)現在的深圳過去是哪個縣擴展閱讀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府寶安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深圳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⑩ 深圳以前叫寶安
深圳沒有什麼時候叫寶安
你可以去看下寶安縣志
之前深圳市有一部分地方確實寶安縣管,現在的深圳市歸屬過惠州、東莞幾個地方管理過,真正的深圳全境從未叫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