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乙肝檢驗報告怎麼看
乙肝五項檢查(代表體內病毒情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 (抗HBs,HBsAb)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體(抗HBe,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抗HBc,HBcAb)
通常,我們通過兩對半的不同組合來判斷乙肝感染的現狀和轉歸,指數超標稱之為陽性表現。下面是常見兩對半組合的簡明臨床意義:
1)第一項陽性,其餘四項陰性.說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後期;
2)第五項陽性,其餘四項陰性.說明是乙肝病毒的隱性攜帶者或處於感染的窗口期,也說明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
3)第一,三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大三陽」,這種情況說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小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復期,或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
8)第二,四,五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說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復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接種了乙肝疫苗後,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已康復了,已有免疫力
後兩項轉氨酶有升高,這種情況說明肝功能有異常。
樓主不用過於擔心,定期檢查肝功能,聽聽醫生的意見。
平時要有一個合理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飲食宜清淡,並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
《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只要在孩子出生後12小時內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後12小時內先注射1針乙肝免疫球蛋白,1個月後再注射第2針乙肝免疫球蛋白,並同時接種一針10μg乙型肝炎疫苗,間隔1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雖然後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護率高於前者。成功率97%以上。
B. 乙肝五項指的是什麼
你好,很多人不理解乙肝五項是什麼?乙肝五項是建議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的一種常見方法,乙肝五項的正常指標是什麼呢,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
乙肝五項是什麼,都有哪些: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殼物質,本身沒有傳染性。它的陽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顆粒存在。
2、 抗一HBs(乙肝表面抗體,HbsAb)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復期出現的抗體,此時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對乙肝有了抵抗力,不會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國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體。
3 、乙肝五項正常指標是什麼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產生於病毒內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陽性提示病毒有活動,而且是具有傳染性的指標。
4 、抗~HBe(乙肝e抗體,HBeAb) 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的一種蛋白物質,陽性結果提示病毒的傳染性變弱,病情已處於恢復階段。但另一種情況可能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此時血清中無HBeAg,但可產生抗一HBe,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查HBV—DNA來判定是否還有病毒存在。
5 、抗一HBc(乙肝核心抗體,HbcAb) 這種抗體分IgM和lgG兩種:抗HBc—IgM陽性提示病毒活動,有傳染性;抗HBc—IgG陽性提示為以往感染,無傳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療。
以上就是關於乙肝五項是什麼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在此提醒大家要加強乙肝方面的知識,我們都知道乙肝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疾病,因此了解乙肝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我們預防乙肝。
------------------------------------------------
C. 乙肝五項指標意思
常用乙肝兩對半正常值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正常參考值與各檢測單位有所不同(因為儀器、試劑不同),超過正常值即為陽性(+),否則為陰性(-)。以下是9種常見模式的臨床分析:
序號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臨床意義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者。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潛伏期的後期出現,略晚於HBsAg的出現,而消失較早,與HBV-DNA密切相關。其臨床意義為:(1)可作為急性乙肝輔助診斷和預後指標,
乙肝病毒DNA復制過程,急性乙肝進入恢復期常隨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發病後3-4個月,HBeAg由陽轉陰,抗-HBE出現,表示預後良好。起病3-6個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轉為慢性的最早證據。(2)有助於判斷乙肝患者或HBV攜帶者的傳染性強弱。HBeAg存在於HBsAg陽性者血清中,說明血液中有Dane顆粒,多數HBV-DNA陽性,三者消長基本呈平行關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抗-HBe(+)者一般傳染性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變異株存在,仍有一定的傳染性;(3)HBeAg陽性提示HBV在體內復制。HBeAg消失前後出現抗-HBe,此時期稱為血清轉換期,即由HBV復制期轉為非復制期。出現抗-HBe常提示HBV增殖減弱或終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區核苷酸序列改變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環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繼續發展,並逐步演變成肝硬化;(4)在出現原發性肝癌時,HBeAg檢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嬰傳播中,孕婦分娩時HBeAg(+)可能擴大母嬰之間的傳播率。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病毒已基本清除,身體在康復。但也有個別病人仍出現肝功能異常、DNA陽性,考慮病毒是否有變異存在,仍要繼續治療,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即俗稱的「大三陽」。
D. 深圳市對公務員乙肝DNA的檢測標准
【摘要】 目的 分析了解深圳市衛生體檢門診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情況,為乙型肝炎的人群預防提供參考資料。 方法 對2006年4月~2007年4月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體檢門診採用ELESA初篩後的2 36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進一步進行兩對半復查確認和HBV-DNA測定,並對檢測結果進行具體分析。 結果 患者首次發現感染的年齡從0~56歲均有,但以15~29歲年齡區間最多(佔80%)。患者家庭成員患有乙肝的病毒感染者佔18.2%,其中可能通過上下代垂直傳播者佔48.8% 。乙肝五項檢驗指標中1、5項陽性者有45.9%的病毒DNA含量高於參考值,而1、4、5項陽性者中則有33.8%高於參考值。有97.8%的感染患者沒有接種過乙肝疫苗,其餘患者未按正規途徑和方法接種。 結論 深圳市的乙肝感染率和患者傳染性均較高,正規的預防接種是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乙肝病毒 HBV-DNA 預防接種
乙肝在我國是一種流行廣、患病率高的傳染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壓力。盡管我國從1985年就開始了乙肝的疫苗預防,並於1992年開始將乙肝預防納入兒童基礎免疫預防規劃,但近年來仍有各個年齡段的新發病人,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有不少發病。現將2006年4月~2007年4月接診統計資料完整的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析報告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對象 在本中心門診體檢並經復查確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共2 368例,年齡10~56歲,男1 164例,女1 204例。80%左右為外來務工人員,少數為常駐人員。1.2 方法 門診體檢人員先採指尖血採用上海科華生物技術公司ELESA法初篩,HBsAg陽性者取靜脈血復檢確認(北京萬泰生物葯業公司ELESA試劑),病毒DNA載量檢測用深圳市匹基公司試劑熒光定量PCR技術,參考值標准<5×102/ml,血中病毒復制量>5×102/ml認為具有傳染性,倍數越高傳染性越強。2 結果2.1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職業分布見表1。2.2 首次發現被感染年齡分布,見表2。2.3 家庭肝病史 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明確有家庭或親友患有乙肝者只有431人佔18.2% 。其中夫妻共患者11例,佔2.6%。兒、女單方感染18例,佔4.2%,父親有感染67例,佔15.5%,母親感染78例,佔18.1%,兄弟姐妹中還有一人以上感染者197例,佔45.7%,父母或/和兄弟姐妹同時多人感染者39個家庭,佔9%。可能通過上下代傳播者共210例佔有家庭肝病史人數的48.8%,其中父親傳染給子女或祖父傳染父親再傳染子女可能通過父系造成家庭中感染的共計82例,佔39% ,母親傳染子女或外祖母傳染母親再傳染子女者104例,佔49.5% ,父母共患者18例,佔8.6%,先由祖母傳染父親再感染女兒或祖父傳染父親再感染女兒的這種交叉感染者6例。知道接觸密切的同宿舍同學患有乙肝而被感染者2例。2 368例感染者中明確無家庭成員感染者1 448例,佔61%,感染原因不詳者489例,占總觀察人數的20.6%。2.4 乙肝兩對半與HBV-DNA定量檢測 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僅HBsAg陽性或HBsAg陽性+HBcAb陽性(1或1、5項陽性283例,其中有61例進行了HBV-DNA定量檢測,病毒復制量大於參考值28例,占該組檢測人數的45.9%,其中等於或高於105次方具有較強傳染性者8例,占該組13.1% 。有3例在1~3 個月後復查HBeAg呈現陽性。
HBsAg陽性+ HBeAb陽性和HBcAb陽性(1、4、5項陽性即所說「小三陽」)1 299例,其中201例檢測了病毒DNA,病毒復制量高於參考標准68例,占檢測人數的33.8%,其中等於或高於大於105有9人,佔4.7% 。有3例原先小三陽,1~3年後復查變為大三陽。表1 乙肝病毒感染者職業分布(略)表2 首次發現感染年齡(略)HBsAg陽性+HBeAg陽性或+HBcAg陽性(大三陽)786例,其中有6人原先為HBeAg陰性。本組786例中90例檢測了病毒DNA,89例高於參考值,87例大於或等於105,大多為106~108,少數達109。
按照e抗原陽性和e抗原陰性DNA檢測結果比較,兩組DNA復制大於參考值的比率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而e抗原陰性組內的1、5陽性和1、4、5陽性DNA復制量大於參考值的比率雖然1、5陽性組為45.9%1、4、5陽性組的33.8%,與既往統計報道接近[1] ,經χ2檢驗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2.5 疫苗接種史 在統計的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僅有51例接種過乙肝疫苗,但未按正規療程接種和檢測,其餘均未接種過乙肝疫苗。3 討論
乙肝是一種傳染隱潛、治療困難的疾病,大多數患者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的,其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和血製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及粘膜傳播及性傳播[2~3]。我們統計的2 368例中,僅有1例明確是在輸血後感染,明確家庭共患者佔18.2%,稍低於HPollack等報道的22.5%[4]。可疑夫妻性傳染的有11例,可疑上下代之間垂直傳播佔48.8%,與既往報道基本一致[2],可疑生活接觸傳播者約佔3%,此比例雖不大,但重要性不可忽視。日常生活接觸受感染的概率一直存在爭議,而且也沒有看到確切的數字報道。有些報道甚至否定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的可能性,然而調查的一些患者肯定的否認上述四種主要途徑傳播的可能性。所以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探討。
對感染者的首次發現年齡統計發現,確定出生後即感染者佔1.43%,1~14歲發現感染者3.75%,15歲以後發現感染者佔全部統計對象的94.8%,甚至有不少36歲以後成人感染者,與既往一些報道相似[5]。雖然一部分感染年齡可能早於發現年齡若干年,但成年感染乙肝的幾率並不低。因此對成年人接種乙肝疫苗進行預防十分必要。從感染者年齡分布看,16~35歲年齡段的人站絕大多數,可能是因來檢者多為外來務工者,而且外來務工者年齡大多在17~35歲的年輕人,並非代表整體人群中該年齡組的比例。
乙肝兩對半定性陽性和傳染性大小之間的關系,過去曾有認為HBsAg或/和HBcAb陽性屬於病毒攜帶者,「沒有傳染性」,「只要肝功能正常都沒有傳染性」。從我們的檢測和統計情況看,有少數病例血液中病毒復制量相當高而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占該組DNA檢測者的13.1% 。e抗原陰性、e抗體陽性組DNA檢測,31.8%的病毒復制,4.7%的患者有較強傳染性。因此認為不可忽視該組乙肝者的傳染性而告知「不會傳染」,應該告知其對密切接觸者仍有傳染的可能性,應做好疫苗的接種預防。有病毒復制的「攜帶者」如經濟許可應該抗病毒治療。
統計資料顯示,許多本感染者是由於僥幸心理和忽視預防的重要性而不幸被感染,本研究顯示,97.8%的感染患者沒有接種過乙肝疫苗,其餘患者未按正規途徑和方法接種。深圳的外來務工者多數乙肝的相關預防知識,被感染後才知道其危害性。另外,部分家長因為對乙肝的無知,未對子女未做好預防而導致其患病。因此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尤其是邊遠山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大力開展乙肝和乙肝預防的宣傳教育,尤其是應加強對大中小學生的乙肝預防知識教育[6],應該將乙肝預防編入中小學健康衛生教育內容,要提高全民衛生防病知識,使人人成為一道屏障,才能在不遠的將來使乙肝的發病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E. 查乙肝都是有哪幾項指標
有時候,可能與乙肝患者有所接觸,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感染乙肝,畢竟乙肝是傳染性很強的一種疾病,這時候我們都會想要明確知道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因此要去醫院進行乙肝檢查。那麼,做什麼檢查能查出乙肝呢??在此,昆明肝病醫院肝病專家進行具體介紹。昆明肝病醫院肝病專家李江教授指出,乙肝五項檢查,是我國用來判定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一般查乙肝就是進行乙肝五項檢查,共有五項指標: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下面對各項指標的含義進行詳細介紹。一、乙肝表面抗原: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但不能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傳染性強弱。二、乙肝表面抗體: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是中和性抗體標志。三、乙肝e抗原:病毒復制標志,一般此項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四、乙肝e抗體: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五、乙肝核心抗體: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推薦閱讀>>>
乙肝五項檢查什麼樣的結果最好?以上就是查乙肝需要檢查的指標,希望大家對此都能有所了解,大家在查乙肝時,都能了解所需要檢查的項目,根據以上五項指標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F. 乙肝五項的各項指標代表什麼意思
解放軍463醫院專家特此為大家講解乙肝兩對半各項指標的意義;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HBsAb) :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乙肝病毒感染後即釋放到血液中,HBsAg陽性代表機體受到了乙肝病毒感染,但當乙肝病毒在肝細胞中復制時,HBV DNA可部分或全部整合到肝細胞DNA中,並可繼續產生HBsAg,故HBsAg很難清除,即使在肝炎臨床治癒後仍可能持續存在,但傳染性很低。HBsAb是HBsAg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是機體對乙肝病毒產生免疫力的保護性抗體,在肝炎或注射乙肝疫苗後產生,是機體對乙肝病毒產生抵抗力的標志。
e抗原(HBeAg)和e抗體(HBeAb) :e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分泌型核殼蛋白。HBeAg和HBeAb是觀察病情和療效的最重要的指標:HBeAg陽性時,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大,通常病情屬於乙肝活動期;當免疫系統被激發,乙肝病毒復制減弱並逐漸被清除,HBeAg轉陰,並產生HBeAb(即HBeAg-/HBeAb+稱為血清轉換),此時大多乙肝病毒復制停止,病變活動靜息,因此出現血清轉換是判斷乙肝病情趨向和葯物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
核心抗體(HBcAb) :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結構型核殼蛋白,在血液中一般檢測不出,乙肝患者具有抗原性很強,可誘發機體產生核心抗體HBcAb。該抗體含量高代表病毒感染並常伴有肝臟炎症,而HBcAb的降低代表病情趨向好轉,低含量HBcAb表示過去感染。
G. 請問什麼是乙肝五項指標
你好,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陽性就是有病毒;2、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是否有保護性抗體,陽性就是有保護性抗體;3、乙肝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復制及具有傳染性陽性就是傳染性大;4、乙肝е抗體(抗-HBe)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陽性就是傳染性小;5、乙肝核心抗體(抗-HBc)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陽性就是感染過。
H. 乙肝五項檢查指標有哪些
肝病專家指出, 乙肝五項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抗-HBe)、乙肝e抗體(HBeAb)以及乙肝核心抗體(HBcAb、抗-HBc)這五大項目。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傳染性;同時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標志,陽性時常提示體內已有完整的病毒顆粒存在。 2.乙肝表面抗體:是一種中和性保護抗體,陽性時提示人體對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可以有效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襲。 3.乙型肝炎e抗原:是病毒內核中的結構成分,為乙肝病毒復制和有傳染性的標志,陽性時提示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4.乙肝e抗體: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的一種蛋白物質,陽性時提示乙肝病毒停止復制或復制不活躍,傳染性變弱。 5.乙肝核心抗體:是曾經感染過或現在正在感染病毒的標志,分IgM和lgG兩種:抗HBc—IgM陽性提示病毒活動,有傳染性;抗HBc—IgG陽性提示為以往感染,無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