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沂源縣鄉鎮村地名的來歷
基本概況
山東省沂源縣地處魯中山區腹地,位於東岳泰山東部,沂蒙山區西北部邊緣,淄博市最南端,位於淄博、泰安、萊蕪、臨沂、濰坊5個地級市的結合部,因是山東第一大河--800里沂河的發源地而得名,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1944年建縣,原屬臨沂地區(現臨沂市)管轄,1990年劃歸淄博市。縣域東西長55.6公里,南北寬52.2公里,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轄9鎮4鄉。
沂源是典型的山區縣。山多地少,人均9分田3畝山。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有名的山頭2075個,大小河流1600多條,最高點魯山主峰海拔1108米,為山東第四高峰。縣域屬於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十年九旱,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由於地勢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境內無客水流入,發展綠色無公害果品、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水土保持先進縣,被國家科委認定為「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同時,沂源還是全國最大的佛手瓜生產基地和山東著名的花椒之鄉。
沂源縣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歷史悠久。1981年發現,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沂源猿人,就與北京猿人同期,距今約有50萬年,是最早的山東人。縣內多次出土新舊石器時代及商周以來的珍貴文物。齊長城遺址、唐代摩崖石刻、明清石代的神清宮、織女洞都是歷朝歷代的見證。
沂源縣境內資源豐富。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240萬畝,水資源總量8.2億立方米,林木資源143種,野生葯材資源500餘種,鐵、鋁、金、煤炭、石英、花崗石等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其中鐵礦儲量2.5億噸,金礦儲量3萬噸,煤炭儲量3000萬噸以上,鋁礬土儲量300萬噸以上。
[編輯本段]
旅遊資源
沂源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茂,是觀光旅遊之勝地。自然景觀有素有小泰山之稱的山東第四高峰——魯山,「北國第一溶洞群」——魯山溶洞和「魯山國家森林公園」,人文景觀有唐代摩崖石刻和明清時代的織女洞、神清宮等。
主要可概括為三大類:
一是以「沂源猿人」為代表的古人類文化景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包括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和商周以來的文化遺址以及佛教、道教為代表的教派文化在沂源留下的大量的文化景觀,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明清時期的織女洞、神清宮、荊山寺、唐山摩崖石刻等。特別是織女洞與牛郎廟,是我國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傳說為題材的古建築遺址,它連同織女洞迎仙觀前的沂源葉籽銀杏、沂源猿人、沂源溶洞群是在全國居於壟斷地位的四種旅遊資源。
二是以沂源溶洞群和魯山森林公園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觀,具有天然的獨特的魅力。魯山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有「鳥類王國」「世外桃源」「天然氧吧」之美譽。沂源溶洞群在10平方公里之內已發現洞穴100多個,被專家稱為「江北第一溶洞群」。現已對外開放的有九天洞、玄雲洞、千人洞、石龍洞、養神洞、珊瑚洞等九條,特別是九天洞化學堆積景觀十分豐富,其中石花面積之廣大、類型之多樣,國內外無與倫比,被專家譽為「中國溶洞精品景觀博物館」和「天下第一石花洞」。這一溶洞群與魯山森林公園緊密相連,連同沂源猿人和西周文化遺址構成了省級風景名勝區--沂源猿人溶洞群風景名勝區。此外,以九龍泉、上、下水簾為代表的山泉、瀑布以及點綴在山區谷地間的大、中、小型水庫更為沂源的自然生態旅遊增添了靈氣。
三是以50萬畝干鮮果基地為代表的生態農業、生態景觀旅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中北部「百里林果大觀園」、中部十萬畝葡萄基地,不僅為沂源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可以發展成為觀光旅遊的新景點。沂源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互相輝映,構成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使沂源成為現代人休閑、度假、療養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
沂源縣山東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屬沂蒙山區,東經117°48』-118°31』,北緯35°55』-36°23』。縣域總面積1735.85平方公里。
沂源縣境內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岩性、河流、氣候等內外營力作用的控制和影響,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魯山為群峰之首,主峰海拔1108.3米,東南部沂河谷地海拔180米。全縣總面積1735.85平方公里,中、低山和丘陵面積佔99.3%,系純山區。
沂源縣地形復雜,地貌類型較多,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前傾斜平地等幾種。
中山面積6.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4%。發布於西北部、北部的土門鎮、三岔鄉,海拔800米以上,相對高度400米以上。山勢險峻,溝深谷幽,坡度30°-45°。基岩是花崗岩和片麻岩為主的酸性岩構成。土層厚度少於30厘米。
低山面積766.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4.2%。分布於各鄉(鎮),海拔400-800米之間,相對高度300米。其中,砂石低山分布於西南部和東部,山嶺低緩,溝谷開闊,坡度在20°-30°之間,土質粗劣,砂礫含量高;青石低山,分布於南部和北部。山勢陡峭,溝谷深邃,坡度在25°-35°之間,土層10-40厘米。
丘陵面積94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4.7%,海拔200-400米之間,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全縣均有分布,坡度在10°-20°之間。丘陵的中上部多為嶺坡梯田,土層20-30厘米,砂礫含量高。丘陵中下部土層40-60厘米,土質較好。
山前傾斜平地面積12.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0.7%,分布於魯村、南麻、悅庄3鎮及沂河兩岸。海撥180-300米之間。地勢平緩,土層厚。
沂源境內有山崮2075個。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6座,700-800米的20座,600-700米的75座,500-600米的137座。最高點魯山主峰海拔1108米,為山東第四高峰。
沂源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530條。其中沂河流經山東、江蘇8縣市,沂源境內全長84.6公里。
沂河
沂河又名沂水,沂河主要發源於大張庄鎮東南部松山北麓大張庄河,另有發源於徐家莊鄉南部交嶺北麓的徐家莊河和發源於大張庄鎮西南部斷路山的南岩河,三個源流注入田莊水庫,田莊水庫以下稱為沂河。其主要支流有螳螂河,飲馬河,馬庄河,楊家莊河,韓庄河,苗庄河,水北河,馬泉河,紅水河。流經沂源,沂水、沂南、河東、蘭山、羅庄、蒼山、郯城等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江蘇省境內,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墳河、蒙河、柳青河、祊河、諫河等。年徑流量為35.1億立方米,河床最寬處1540米。
魯山
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位於山東的中心,是淄、汶、彌、沂河支流螳螂河四河的發源地,主峰觀雲峰海拔 1108.3 米,為魯中最高峰。魯山森林公園位於主峰的核心部位,總面積 42 平方公里,園區內群山聳立、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嶽風景區。
魯山森林公園以魯山主峰為核心而建,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主要有植物園、觀雲峰、鳴石崖、花林、東海、北海六大景區和天雲觀日、天市神音、天人和一、補天石海等140多處景點,旅遊干線50公里。其中雲海日出、四雄竟秀、月上聽濤、夏日鳥匯、萬石迷宮、一線天、百里看花、天市神音、雲梯險境、棗樹峪與登天溝瀑布、玉笛峰石林、駝禪寺、道溝森林浴場、北坪江南水鄉等景觀具有較高的旅遊品位。
魯山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有植物1300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堪稱魯中動物王國。在魯山,還可以品嘗到山裡特有的珍品,味美的桔梗醬菜、香甜的山果、營養豐富的菌類以及稀有的中草葯膳。
整個游覽下來需要4個小時。
沂源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189天,平均日照時數2660.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20.8mm。
沂源縣擁有豐富的資源。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240萬余畝,其中耕地52萬畝;水資源總量8.1億立方米,且水質好,PH值在7.3-8.2之間,礦化度在116-508毫克/升之間,總硬度在3.3-10.8德國度之間,適於人畜飲用和工農業生產需要,並有多處優質天然礦泉水產區。
礦產資源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金屬礦藏主要有鐵、鋁、金、銀、銅、鉛、鋅等,其中鐵礦儲量達2.5億噸。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煤、花崗岩、石英石、長石、蛭石、焦寶石、紫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炭儲量3000萬噸,花崗岩儲量2億立方米。
林木資源143種,經濟林主要有蘋果、葡萄、花椒、柿子、板栗、桑、魯源小棗、山楂、銀杏等。古稀樹木28種,其中荊山銀杏,樹齡千年有餘。青龍孤松,樹齡八百餘年,大賢山織女洞葉子銀杏,國內獨有,樹齡六百年之多。沂源縣飼草資源豐富,總載畜量16.2萬個黃牛單位,「沂蒙黑山羊」遠近聞名。葯材資源500餘種,如丹參、白首烏等,其中「沂蒙全蠍」不僅是珍稀葯材,而且是名貴佳餚。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沂河
沂河又名沂水,發源於沂源縣徐家莊鄉龍子峪,流經沂源,沂水、沂南、河東、蘭山、羅庄、蒼山、郯城等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江蘇省境內,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墳河、蒙河、柳青河、祊河、諫河等。年徑流量為35.1億立方米,河床最寬處1540米。
沂源歷史悠久。最早的山東人「沂源猿人」表明,早在50萬年前人類便在此繁衍生息。
周朝時,魯國在艾山附近設艾邑,在蓋冶村設蓋邑,紀國在阮峪村東設浮萊邑等治所。
西漢時,蓋邑改稱蓋縣。東漢末在東安村設東安郡所,隋朝開皇四年(584年)改為東安縣。後沂源地域大部屬沂水縣、新泰縣、臨朐縣。元朝至民國時,沂源為沂水、臨朐、蒙陰3縣屬地。
1938至1939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曾駐魯村和東里店。1944年建縣後,先後隸屬中共魯中行政聯合辦事處、魯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轄的沂蒙專署和沂水專區、臨沂專區、臨沂地區行政公署。
1990年1月1日劃歸淄博市。
[編輯本段]
風土人情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此節源於秦漢間,相傳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太乙神」之說。從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各社區、村莊便組織各種文娛節目及雜耍,走村串鄉開始演出,稱作「玩十五」、「玩燈」。正月十三以前,主要是農村劇團及雜耍的串鄉演出。
十四、十五、十六主要是鄉村文娛節目進縣城演出,主要節目有「跑荷花燈」、「鬧海」、「耍龍燈」、「舞獅(也稱霸王鞭)」等。從正月十四至十六,沿街皆於門前懸掛燈籠,有「荷花燈」、「跑馬燈」等各種造型的彩燈及宮燈,光彩奪目,爭奇斗妍。繁華的十字路口或廣場設燈會,備各種燈謎,供遊人猜賞。各種游藝活動及燈會,以十五日為高潮,十里八鄉的男女老少都到縣城看「十五」。近年來,元宵節除游藝活動外,還要燃放禮花。全城燈火輝煌、彩車如流 、鑼鼓喧天,人如海,歌如潮,呈現出一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太平景象。
在人們歡天喜地鬧元宵之際,依然還保留著為祖宗神靈「送燈」的古老習俗。人們在門前、墳塋墓地點上面燈、胡蘿卜燈,以此來寄託著人們對祖先的追念,也祈求著祖先保佑新一年的豐稔和居家的平安。
[編輯本段]
經濟概況
沂源的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正在蓬勃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農業,培育了林果、瓜菜、畜牧養殖三大支柱產業,是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和無公害果品生產示範基地縣,我縣產出的紅富士蘋果、巨峰葡萄、紅提葡萄、中華壽桃、大櫻桃在南方市場供不應求,並出口多個國家與地區。
工業,現有企業1000餘家,形成了醫葯玻璃、包裝材料、皮革、建材、化工、機械、食品飲料、塑料製品、紡織服裝、能源電力等十大技術產業,培育了亞洲最大的葯用玻璃生產企業—山東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國最大的硫酸鋁耐火纖維生產企業—山東魯陽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全國知名食品企業—匯源食品飲料公司(從沂源起步發源),山東瑞陽制葯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山東益母婦女用品有限公司、山東聯合化工(上市公司)』山東沃源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淄博華聯礦業有限公司、淄博新力集團等一大批優勢企業正在發展壯大之中。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醫葯包裝基地、節能材料研究開發生產基地和中國江北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生產基地初具規模,有著強勁的發展優勢。隨著招商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有了快速發展,交通、通訊和城鄉基礎建設有了很大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廣播電視、旅遊事業也有了較快發展。迅速發展的工業,已初步形成了醫葯玻璃、食品飲料、建材、化工、紡織服裝、鞋帽、皮革及其製品、塑料製品、玻璃纖維、旅遊等多個支柱產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1家。2006增加值58.2億元,實現利稅24億元。山東省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葯用玻璃生產廠家,1997年在國內同行業率先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國際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山東魯陽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硅酸鋁耐火纖維生產廠家,其產品銷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98年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山東瑞陽制葯公司,在山東葯品生產廠家中排名第六位,是山東首家生產粉制劑的企業。現有山東葯玻,山東魯陽,山東瑞陽,聯合化工等4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匯源同樣發源於沂源!擁有馳名商標和中國著名商標3件,魯陽,匯源,沂蒙!一個縣級單位竟然擁有4家上市公司,這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被稱為沂源現象!還有華聯礦業,綠蘭莎啤酒,光力士,高分子,織布廠等企業已有上市的能力!在未來三至五年沂源的企業還將有三至五家企業上市,到那時沂源現象將震驚中國!沂源的多個工業園正在蓬勃發展!
[編輯本段]
人才政策
沂源縣高度重視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實行科教興縣戰略,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也是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縣委、縣政府連續四年把引進、聘用100名高層次、實用型人才列為政府工作實事,並配套出台了《關於引進人才的若干規定》,提出優惠的引才政策。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沂源縣山東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屬沂蒙山區,東經117°54』-118°31』,北緯35°55』-36°23』。縣域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
Yiyuan Xian
0533
370323
256100
縣人民政府駐南麻鎮。
沂源縣轄9個鎮、4個鄉。
南麻鎮 轄:62個村委會(201東儒林、中儒林、西儒林、前崖、河南、東沙溝、西沙溝、澇坡河、北大岩、沙嶺子、東魚台、西魚台、西北麻、陡起峪、彩板峪、栗行、東台峪、窗戶溝、東高庄、西上高庄、西下高庄、西台、傅家莊、大田莊、南埠東村、北埠東村、高堂峪、劉家大峪、永興官莊、北劉庄、南劉庄、賈家莊、盛家莊、古泉、侯家官莊、齊家屋、太平庄、范子峪、埠下、朱家峪、馬王峪、劉家溝、重喜官莊、澆花泉、溝泉、王家莊、許村、蒼糧、仁里、雕崖、崮坡、祥峪、下高、上高、趙家莊、核桃峪、酸棗峪、朱家莊、紅花峪、宋家莊、天井峪、小田莊)、9個居委會(263勝利山、歷山、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南麻一村、南麻二村、南麻三村)、4個村委會(272東河北村、西河北、東北麻、吳家官莊)。
土門鎮 轄:23個村委會(東松仙嶺、西松仙嶺、董家莊、蘆芽、陳家山、水么頭河北村、水么頭河南村、朱阿、黃崖、池埠、劉家洞、左家峪、上土門、下土門河北村、下土門河南村、龍泉、九會、芝芳、茨峪、孟坡、菜園、大坡、唐家六村)。
魯村鎮 轄:63個村委會(魯村一村、魯村二村、魯村三村、魯村四村、魯村五村、北官莊、小北庄、楊家嶺、寺嶺、王村、王家坪、吳家莊、石家莊、西官莊、西坡、西寨、高峪、峨峪、草埠一村、草埠二村、草埠三村、舍庄一村、舍庄二村、舍庄三村、三黃溝、南官莊、丁家莊、李家新村、李家泉子、福吉山、石門、沙溝、唐家溝、北馮家溝、泉子官莊、北曹家莊、上頭庄、崮山、東嶺、龍崖、小黃庄、義和庄、章邱庄、鄭家嶺、黃埠嶺、張家窪、南馮家溝、齊家黃溝、桃花山、店門、王家石溝、齊家石溝、於家石溝、劉家石溝、秦家黃溝、山家峪、東五陡、西五陡、丁崔嶺、閆家莊、包家莊、安平、青楊圈)。
中庄鎮 轄:45個村委會(中庄、南庄、許家桃峪、王家桃峪、於家桃峪、店頭、東孝、西孝、蓋冶、河東泉、後峪子、菜峪、蘆峪、杓峪、焦家上庄、耿庄、東大溝、胡家莊、桃樹窪、李家河西村、苗家河西村、馬家河西村、桐峪、石溝、朱家泉、高廠、北劉庄、劉大峪、阮家南峪、楊家莊、青龍官莊、南劉庄、東大峪、富家莊、東韓庄、中韓庄、西韓庄、黃土崖、於家北坡、張庄、道座崮、列里、社庄、馬連峪、西柳峪)。
張家坡鎮 轄:34個村委會(大石溝、上河疃、任馬庄、撐子峪、邵家峪、劉家峪、下河疃、北店子、馮家圈、前瓜峪、楊三峪、西瓜峪、河套峪、黃家峪、此老峪、毫坪、西王莊、保全、東王莊、保安、張家坡、林前、河東、興旺、宋王莊、北桃花坪、上巨石崖、陳家溝、下巨石崖、後峪、冶爐坡、東流泉、西流泉、中流泉)。
徐家莊鄉 轄:32個村委會(北徐家莊、西徐家莊、姬家峪、劉家莊、龍子峪、鹿角山、劉家坡、澇坡、四門地、下土城、西峪、上土城、松崮頂後坡、埠西、樂村、邢家莊、賈庄、涼泉、澇崮泉、王家峪、小張庄、張家石溝、後坡、楊庄、南泉、月庄、泉峪、樓子、西埠、埠前、張家峪、西南峪)。
西里鎮 轄:59個村委會(山東頭、蔡馬庄、薛家峪、曹宅、中西里、徐家莊、東升、泉頭、後西里、前西里、雙勝、興華、前程、江家峪、梭背嶺、西王家莊、新華、侯家峪、薄板台、翟家莊、清泉、徐馬庄、高家坡、石炕子、上馬庄、胡馬庄、北王家莊、唐庄、苗庄、石匣峪、大劉庄、山西萬、五里溝、崮東萬、大家萬、裕華、南月庄、桑樹峪、茂子峪、金星頭、炕洞窪、蘇家上峪、湧泉、辛庄、柳花峪、公家場、蝙蝠峪、太平官莊、梅家莊、柳枝峪、楊家峪、張家泉、瓦屋河、黎明、姚宅、石拉、馮家場、周家上庄、鳳凰峪村)。
大張庄鎮 轄:63個村委會(南村、北村、新村、回峪、大三地、東上峪、小官莊、窪子、婁家鋪子、土眉峪、龍窩、明末峪、水營、繭場、松山、南旋峰、北旋峰、西山、北山、西顧庄、地淤溝、半截溝、閑場、宋家峪、房家圈、南岩四村、南岩五村、南岩六村、董家河溝、堯峪、窖平、上淤土地、下淤土地、上升科峪、下升科峪、勝利、栗窪、北宅、石柱、牛欄峪、保安庄、劉家旁峪、趙家旁峪、松崮、沙崖子、左家旁峪、張家旁峪、紅星、南墁、曹家莊、向陽峪、磨石山子、馬峪、大窪、雙廟、福峪、林場、赤板、大桑樹、東窪、西峪庄、東唐庄、西唐庄)。
三岔鄉 轄:37個村委會(三岔店、南水溝、絲窩、鄭家莊、雙石屋、平地、璞邱一村、璞邱二村、璞邱三村、璞邱四村、璞邱五村、北流水、南流水、東流水、車場、下文坦、中文坦、上文坦、東留、文泉、勝家莊、鄢家峪、毛台、陳家莊子、田峪、董家峪、前坡、北鮑庄、南鮑庄、西鮑庄、流水店、東鮑庄、龍汪崖、衣家莊、芝麻峪、水泉溜、黑山峪)。
石橋鄉 轄:29個村委會(石橋、馬庄、郭家上峪、天井官莊、薛家官莊、松峪、龍門峪、前大泉、後大泉、毫山、分水官莊、黑崖、珩崖、宣風峪、北河峪、紅嶺子、葛庄、石樓、石龍官莊、關河峪、黃墩河、茶峪、小東峪、東北庄、西北庄、錯石、上黃安、下黃安、茅子峪)。
東里鎮 轄:64個村委會(東里西村、東里東村、東泉水、後河南、後西長旺、打虎峪、薛家萬、後水北村、孟家旺、院峪、梅家坡、東安、羅家莊、三寶官莊、虎落北峪、江河南村、前河南村、前西長旺、大溝、柴家莊、朝陽官莊、花園、蠶場、葦子峪、東河南村、前水北村、黑峪、上柳溝、王坪、黃崖子、毛峪、前暖院、高家官莊、下柳溝、北三庄、後繩庄、吳家北峪、西河南、墨牛官莊、鄭家旺、香磨、前繩庄、後暖院、東可樂山、西可樂山、韓旺一村、韓旺二村、韓旺三村、韓旺四村、馬家溝、東長旺、福祿坪峪、王家莊子、大窪、劉家圈、孟家莊、紫荊峪、石馬山、龍王峪、東桃花坪、西桃花坪、四崮峪、麥子峪、李家溝)。
悅庄鎮 轄:71個村委會(東悅庄、西悅庄、北張良、南踅庄、北踅庄、趙家峪、龍王官莊、北僚軍埠、東僚軍埠、西僚軍埠、抗子溝、黃山子、馬家峪、崔家莊、張家莊、陳家莊、朱家莊、北營、中營、南營、李家莊、李家莊西山、豹家峪、史王莊、埠村西山、西埠、東埠、南埠、葛家莊、堯窪、唐家官莊、阿陀、婁峪、北石臼、前石臼、南石臼、儒林集、寨里、苗山、沂河頭、黃家宅、下龍巷、胡家溝、南張良、中張良、西十字路、東十字路、王家泉、北小水、中小水、東小水、西小水、東趙庄一村、東趙庄二村、東趙庄三村、西趙庄、兩縣、上枝、高家白峪、小辛庄、七里寺、蘆家泉、池家峪、八仙官莊、米山子溝、桃花峪、上花水、中花水、下花水、銀洞峪、澇窪)。
燕崖鄉 轄:46個村委會(燕崖、中輝、胡圍、河西、雙泉官莊、杏花、西輝、東輝、石板、馮家峪、大馬嶺、劉庄、花峪、紅嶺子、鄭家場、漢林、平安、鞏家峪、蒲峪、碾砣、計寶峪、朱家戶、姚南峪、石井河、王莊、桑家峪、桑家樓、帽子庵、井子峪、上龍巷、東高角、偏良山、南安樂、牛郎官莊、大洪峪、安樂官莊、北安樂、山水河、火石蓋、戴家莊、韓家莊、牛峪、東鄭王莊、西鄭王莊、西白峪、東白峪)。
[編輯本段]
交通概況
東靠青島、日照港,西接京福、京滬高速公路,北聯膠濟鐵路,泰薛路(泰山-青島)、博沂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出行方便。現已建成的青紅高速公路(青島-新疆紅旗拉甫)橫穿境內,我縣交通條件更上一層樓,一小時三十分鍾便可到達省會濟南,至青島由原先的四小時車程縮短至2小時,40分鍾可到達泰山。
[編輯本段]
展望未來
目前,我縣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農業興縣、工業強縣、環境立縣步伐,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2007將實現年國內生產總值88.5億元,2010年實現年國內生產總值164億元。沂源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將給各類人才提供更多的成功機會。熱情、淳樸、好客的沂源人民竭誠歡迎有志之士來沂源建功立業,大展宏圖,歡迎各類人才前來考察。
❷ 魯山縣有多少個鄉鎮
魯山縣轄4個街道、5個鎮、15個鄉
2012年,魯山縣轄20個鄉鎮,四個街道辦事處,32個社區居委會,527個村委會,38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3.27萬人,總面積2432.32平方千米。
一:4個街道包括:露峰街道辦事處,琴台街辦事處,魯陽街道辦事處,匯源街道辦事處 。
(1)露峰街道辦事處下轄七個社區居委會:東關,曙光,上窪,下窪,葉茂,新華,後營。
(2)琴台街辦事處下轄十二個社區居委會:健康,向陽,愛民,建設,友誼,宗庄,劉營,余堂,馬窪,賈王莊 ,八里倉,米章。
(3)魯陽街道辦事處下轄十一個社區居委會:新峰,城廂,大同,前進,黌學,陽光,河濱,七里,五里,小賈庄,望城崗。
(4)匯源街道辦事處下轄六個村委會:趙庄,申庄,詹營,軍王,大王莊,王瓜營。
二、5個鎮包括:下湯鎮、梁窪鎮、張良鎮、張官營鎮、堯山鎮。
(1)下湯鎮下轄二十個村委會:尹和庄,和尚嶺,龍潭溝,社樓,竹園溝,林樓,王畫庄,紅義嶺,亂石盤,袁庄,岳庄,西許庄,王莊,松垛溝,葉庄,西張庄,紅石寺,楊家莊,松樹庄,十畝地窪。
(2)梁窪鎮下轄十七個村委會:張相公,段店,楝樹庄,泉上,南郎店,郎墳,八里坪,北郎店 ,鵓鴿吳,連溝,保障,梁窪西街,梁窪南街,梁窪北街,梁窪東街,許坊,半坡陽。
(3)張良鎮下轄四十一個村委會:張北、張南、姚吳程、李法河、三間房、芹菜溝、王崗、麥川、朱馬溝、老莊、黃五常、郭溝、楊李溝、盆堯、范庄、張西、張東、東營、前營、王營、辛庄、東留庄、陶庄、石廟、余庄、段庄、李庄、周樓、福林、賈寨、閆窪、黃庄、杜庄、灣張、營東、營西、營南、紀營、袁寨、賀塘、劉庄。
(4)張官營鎮下轄四十五個村委會:營東、營西、營南、營北、營中、大賈庄、前城、後城、紫金城、小營、楊孫庄、耿堂、安寨、韭菜里、李柴庄、劉寨、吳營、南閆庄村、東張庄村、東土樓、魏寨、陳營、西施寨、洪營、梁官營、梁朱庄、南王莊、肖營、黃庵、白杜孫、胡樓、臨河、棠樹、李樂庄、小常、惠堂、亢庄、坡寺、楝樹、南丁庄、榆樹灣、康莊、玉皇店、大吳營、南楊庄。
(5)堯山鎮下轄二十二個村委會:堯山、霍庄、西竹園、下坪、四道河、桃林、上坪、下溝、賈店、新莊、木廟、想馬河、下河、關帝廟、坡根、馬公店、涼水泉、灶君廟、大庄、東竹園、營盤溝、鐵匠爐 。
三、15個鄉包括:張店鄉、辛集鄉、熊背鄉、瀼河鄉、趙村鄉、瓦屋鄉,董周鄉、倉頭鄉、馬樓鄉、團城鄉、背孜鄉、磙子營鄉、觀音寺鄉、四棵樹鄉、昭平台庫區鄉。
(1)張店鄉下轄十六個村委會:刑溝,雷趴,白庄,郭庄,馬村,李村,界板溝,崔溝,張窯,劉灣,林王莊,王灣,白象店,袁家溝,宋村,張店。
(2)辛集鄉下轄三十六個村委會:四山,程東,范店,程西,張庄,清水營,郝村,鄧寨,馬庄,柴庄,三街東,小河李,蜂李,廟王,石廟王,白村,徐營,貫劉,盆郭,三街西,黃村,荊圪壋,伏嶺村,桃園,史庄,肖老莊,湖裡王,辛集,西羊石,高村,漫流,核桃園,孫義,東肖樓,尚王,河扒移民新村。
(3)熊背鄉下轄二十個村委會:寶山,交口,雁鳴庄,月明石李溝,宿王店,黃土嶺,熊背,南子營,大麥王,老廟庄,孤山茶庵,草店,曬衣山,寺前,桃園溝,葛庄,橫梁河,大年溝。
(4)瀼河鄉下轄二十六個村委會:余流,馬圪壋,瀼河東,尹村,紅崗,石佛寺,江寨,稻穀,田北溝,賒溝,江河村,陳樓,鹼場,袁寨,老莊西,方山,瀼河西,鄧寨東,老莊東,東新莊,陳圪壋,鄧寨西,頭道廟,黑石頭,趙樓,平高城。
(5)趙村鄉下轄二十九個村委會:朱樓溝,朱家墳,大豐溝,大杷,土峰溝,中湯,三岔口,溫湯廟,堂溝,寬步口,李子峪,小爾城,國貝石,閆庄,雷偏,三道庵,關岈,南陰,白草坪,寨子溝,河南,桑盤,下寺,火神廟,後山,趙村,東坪,柳樹溝,上湯。
(6)瓦屋鄉下轄十九個村委會:馬老莊,白土窯,樓子河,紅石崖,長畛地,大潺寺,上竹園寺,卧羊坪,太平,水滴溝,刺坡嶺,瓦屋,石門,李老莊,耐庄,土橋,湯河,劉相公庄,馬停。
(7)董周鄉下轄三十四個村委會:西馬樓,興龍崗,汪家莊,雙廟,龔庄,楊樹溝,黃背窪,石峽溝,閆河,場房溝,郝溝,蔡庄,鐵家莊,西高,焦庄,何家莊,董村,群虎嶺,沈溝,南張庄,沈庄,西盆窯,和庄,十里頭,土樓王,常庄,平安,小集,大元庄,尹庄,喬店,武庄,楊樹底,孔庄。
(8)倉頭鄉下轄十九個村委會:上倉頭、軍王、李窯、劉芳庄、黃楝樹、薄坪、劉河、孫灣、下倉頭、青古寺、魏庄、白窯、堂上、潘窯、趙窯、趙竹園、井庄、白河、小寺溝。
(9)馬樓鄉下轄五十八個村委會:馬樓、賈集、釋寺、梁庄、商峪口、庹村、堯場、彭泉、南坡、丁樓、吳窪、宋口、麥庄、大程庄、大趙樓、小程庄、良西庄、冢留、楊庄、官莊、陳庄、倉房庄、蘇庄村、雙柳樹村、高岸頭村、虎營村、老將庄、郝樓村、周庄、鐵寨垣、宋庄村、牛蘭庄、新韓庄村、關廟杜村、永樂庄、薛寨、綽樓村、孫庄村、湖泉店、娘娘廟、沙渚汪村、官店、樓張東村、樓張西、小庄、馬塘庄、甘樹里村、何寨、燕樓、丁庄、山岔口村、園盤村、許庄、沙庄、小石門、碾盤庄、里王莊、董庄 。
(10)團城鄉下轄十一個村委會:泰山廟,雞冢,牛王廟,五道廟,花園溝,玉皇廟,棗庄,應山,寺溝,辣菜溝,小團城。
(11)背孜鄉下轄十九個村委會:井河口,葛花園,柳樹嶺,東山村,背孜,鹽店,郜溝,石板河,上孤山,長河,虎盤河,武家,庄村,構樹庄,葉坪,廟庄,土門,老林,焦山,侯家莊。
(12)磙子營鄉下轄四十八個村委會:滾子營、關西、徐庄、譚庄、沽沱、韓南、韓東、韓西、韓北、渠庄、窪陳、高庄、劉八庄、白煉堂、寶林、孫街、田莊、新孔庄、馬頭趙、小杜庄、三官廟、蕭河村、朴實頭、東崗埠、程趙庄、柳林、古塘庄、白廟、郭胡橋村、孫溝、山劉庄、石嶺、魏沖、里溝、三山村、馬場、楊南、楊東、楊北、井泉、韓庄村、董庄村、雙龍店、平庄、大尹庄、東葛庄村、楊林、新崗薛。
(13)觀音寺鄉下轄十一個村委會:觀音寺、魯窯、北三間房、岳村、西陳庄、馬三庄、下孤山、西桐樹庄、竹園村、石坡頭、太平堡 。
(14)四棵樹鄉下轄十二個村委會:街西、黃溝、張溝、南營、彭庄、沃溝、土樓、柴溝、代坪、合庄、車場、平溝 。
(15)昭平台庫區鄉下轄十八個村委會:婆娑街、西溝、金溝、明山、曹樓、搬走嶺、權村、紙坊、白溝、王、許庄、韓灣、黑虎石、鐵溝、桐樹庄、栗村、張灣、火石岈 。
(2)深圳泰山東村有多少畝擴展閱讀:
魯山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東麓,東經112度14-113度14,北緯33度34-34度00之間,北依洛陽市、南臨南陽市、東接平頂山。
2005年,魯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土門鄉,並入背孜鄉管轄,背孜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魯山縣轄6個鎮、15個鄉。
2006年,魯山縣政府決定撤銷魯陽鎮,調整張店鄉、董周鄉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露峰、琴台、魯陽、匯源4個街道辦事處;將原魯陽鎮所轄區域以及張店鄉的詹營、董周鄉的五里頭等22個行政村劃入城區。
❸ 請問知道的,寶應 泰山東村大概是哪年建造的,五層五樓的二手房100平。能賣多少錢。
寶應泰山東村建築於始1988年、5層5樓的2手房每平方約在2200元左右。僅供參考。
❹ 永嘉縣有幾個鎮分別有多少人口
永嘉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溫州市境內。年平均降水量1705.5毫米。永嘉山區,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田面積5366畝,山塘水庫52個,其中小二型水庫3座,盛產水稻、蕃薯、馬鈴薯、田魚等,素有永嘉西部糧倉之稱。近年來,永嘉縣從當地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經濟路子。
永嘉縣,位於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全縣面積26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為2308.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為277.0平方公里,河流湖泊面積為112.7平方公里, 下轄8個街道、10個鎮,912個行政村,總人口78.92萬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永嘉縣還是「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烏牛早茶之鄉」、「東方鈕扣之都」。
永嘉歷史悠久,文化薈萃,中國著名的長壽之鄉。漢代惠帝三年所建的東甌國,定都在永嘉境內。隋文帝開皇9年設永嘉 郡,距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歷史上書法大家王羲之和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任永嘉太守。文學史上有南宋詩壇獨樹一幟的「永嘉四靈」,哲學史上有倡導務實理財治國的「永嘉學派」,戲曲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永嘉昆劇」,都給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永嘉是紅十三軍的誕生地和浙南遊擊隊的重要根據地,使這片紅色的土地以不朽的功績名垂青史;和平建設年代,永嘉開創全國包產到戶之先河,比全國農村普遍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整整早了二十年;改革開放年代,永嘉人又敢為天下先,應用市場機制在橋頭這個窮山溝里創建聞名中外的東方鈕扣市場,成為「溫州模式」的重要典範。
永嘉縣 轄8個街道、10個鎮:北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江北街道、東甌街道、三江街道、黃田街道、烏牛街道、橋頭鎮、橋下鎮、沙頭鎮、碧蓮鎮、巽宅鎮、岩頭鎮、楓林鎮、岩坦鎮、大箬岩鎮、鶴盛鎮。縣人民政府駐上塘鎮縣前路98號。
甌北位於浙江省永嘉縣,甌江下游 北岸,面積126.90平方千米,人口12.27萬人。鎮政府駐雙塔路,郵編:325102。轄8社區(雙塔、清水埠、楠江、襟江、鎮西、創新、江北街、金甌)、73個行政村(花嶴、羅浮、浦一、和一、和二、和三、馬嶴、白水、珠嶴、礁下、堡一、堡二、浦二、林垟、塘頭、五星、浦西、東方、蔡橋、龍橋、碼道、新橋、河田、王家塢、前牌、安豐嶴、江頭、仙山、後江、三江浦東、三江浦西、長嶴、新建、梅園、掛彩、開洋、東占嶴、池頭、埭下、黃岩洞下、江邊、珠江、鳳嶼、浦邊、江北嶺、上白岩、下白岩、嶺下、外窯、黃田嶴、新壽灣、夾里、雅林、千石、雅村、蘆田、羅溪、行禪、蘆黃、繆北、龍川、木橋、北嶴、龍頭、龍下、啟灶、山後、南嶴、半嶺、仙客、陳家坑、箬隆、箬嶴底)。
東城街道
轄1個社區(城東)、41個行政村(前村、浦口、浦東、敬仁、立新、石階下、綠峰、河底、綠嶂、綠上、渭石、嶂嶴、峙口、焦坑、河嶼、長源、大龍山、溪頭、高山、仁里、山倉、河嶴、大嶴坦、全安、牛倫、潘垟、陡門、全山、東坑、林村、梅嶴、茅竹坑、珠山、大溪、西林垟、上庄山、翁山、山溪頭、紹山、金竹垟、平坑),街道辦事處駐建鎮巷1號(原上塘鎮政府駐地)。
北城街道
轄2個社區(城北、城中),42個行政村(後村、中村、三元堂、橫溪、水碓塆、下塆、雲加山、東山下、朱嶴、牛角門、路口、杭廓、柯師塆、阮家山、嶺後、中埄、馬蘭坦、嶺山、山節、金元埄、十二盤、上庵、江北田、楓樹下、阮家埄、李家坑、下庵、大亨、塘山、底寮、外寮、前坪、八里、芬益、中心、芬星、朱寮、陳下山、江山、山平、銀場、江坑),街道辦事處駐嘉寧街123號。
南城街道
轄2個社區(城西、城南)、31個行政村(下堡、龍翔、橋頭、西後、西前、金塘、前一、前二、前三、郭山、應山、溪了頭、大了埄、中聯、中西、中興、麻山、仁堂、外山、李家村、粟一、金平、東岸、李浦、觀下、爐塆、新民、東華、黃嶼、觀前、嶼門),街道辦事處駐縣前西路。
江北街道
轄11個社區(楠江、清水埠、襟江、鎮西、雙塔、創新、金甌、永寧、濱江、陽光、江北)、16個行政村(花嶴、羅浮、浦一、馬嶴、白水、珠嶴、浦二、塘頭、浦西、東方、蔡橋、龍橋、碼道、新橋、王家塢、前牌)。街道辦事處駐雙塔路1028號(原甌北鎮政府駐地)。
東甌街道
轄1個社區(東甌)、10個行政村(和一、和二、和三、礁下、堡一、堡二、林垟、五星、河田、安豐嶴)。街道辦事處駐堡二村園區大道(現暫駐林垟村委會辦公樓)。
三江街道
轄28個行政村(江頭、仙山、後江、三江浦東、三江浦西、長嶴、新建、梅園、掛彩、開洋、蘆田、羅溪、行禪、蘆黃、繆北、龍川、木橋、北嶴、龍頭、龍下、啟灶、山後、南嶴、半嶺、仙客、陳家坑、箬隆、箬嶴底)。街道辦事處現暫駐蘆田村。
黃田街道
轄19個行政村(東占嶴、雅林、千石、雅村、夾里、池頭、黃田嶴、新壽灣、嶺下、外窯、埭下、江邊、珠江、鳳嶼、浦邊、黃浦、上白岩、下白岩、江北嶺)。街道辦事處駐千東北路571號。
烏牛街道
面積77.00平方千米,人口3.87萬人。鎮政府駐王宅村,郵編:325103。轄1個居民區(烏牛街)、37個行政村(王宅、大聯、金合、橫嵐嶴、新莊、榮庄、烏牛嶺下、鴨鵝、茅樓、吳嶴、古塘、烏牛西垟、孫宅、蘆池、西灣、烏牛碼道、橫嶼、青塘、烏岩、東嶂、十八壟、西葉、西嶴底、上葉、水對頭、楊家山、洪山、岳田、大嶂、仁家垟、東坦頭、上三房、馬嶴、項嶴、河口埭、河口嶴、泰庄)。
橋頭鎮
面積90.60平方千米,人口6.46萬人。鎮政府駐橋西村,郵政編碼325107。轄2個居民區(橋東、萬象)、57個行政村(橋西、橋頭、橋一、埄頭、潘羅、龍頭、詹嶴、新華、溪心、黃堡、底新、將山、前下、井大、溪西、外新、下近、金窯、殿前、街頭、宋坑、窯底、坦頭、店埠、谷聯、梨村:鳳山、夏園、董嶴、外嶴、荷塘、沈埄、黃坦、龍根、頭、大沸下、東行、前庄、金村:前堡、石埠頭、連嶴、朱塗、白沙、外垟頭、鬧水坑、石馬嶴、壬田、外嶴兒、林福、林下、四角石、勝豐、洛溪、白垟、桃灣、白下)。
橋下鎮
鎮政府駐橋下村,郵政編碼325106。面積276.6平方千米,轄2個居民區(橋下街、西岸街)、138個行政村(橋下、小旦嶴、光華、西溪下、金蘭、肖山、山聯、連村:泰山、橋上、上埄、京岸、陳山、外塆、桃山、韓埠、胡山、八里、方嶴、小京嶴、岩下、垟塆、梅嶴、埠頭、麻坑、小京、西嶴、徐山、下斜、霞嶴、中央山、上村:東山、塘坑、尤山、延壽、葉嶴、浦石、吳宅、六龍、章一、下庄、羅徐、呈嶴、朱坑垟、潘宅、坦頭垟、龍頭、下徐、龍口、墩頭、山根、富垟、湖鍾、周山平、濟根、黃村、雙聯、上朱山、茶一、茶二、朱山、阮山、里村、黃山、陳嶴、甌渠、雙進、前山、嶺-、金園、婁川、垟觀、向陽、徐山、甌山、徐嶴、塘上、朱硐坑、吳垟、黃麻垟、嶺根了、朱坑、大莢嶴、大平、金加了、宋嶴、銀坑、西尖、桐園、殿後、樟嶴、楊塆、蒲家墩、黃川、廿四壟、東村、西村、南村、吊坑、梅坑、茗下、茗後、茗上、茗中、坐凳、勝山、章當、下石坑、石田坑、光塘垟、剩庄、章嶴、龍外、徐宅、馬界山、外徐、乾口、底嶴、麻嶴、岩山、南山、平川、前山頭、鄭山、雙坑、下隴、里斜、外礱、底礱、塘下礱、邵山、赤嶺、雙壟、吳山、昆嶺、樓山、金倉)。
沙頭鎮
鎮政府駐高浦村,郵政編碼325108。轄1個居民區(沙頭街)、74個行政村(高浦、稠樹、漁田、廟活、潮際、龍潭下、下浦、石埠、陽嶴、響山、新星、上光、烏龍川、東章、羅川、古二、古一、上浮林、下浮林、西垟、北山、中堡、南川、古廟口、龍益、陳住起、花三、花二、花一、樟樹鳥、馬田、科竹、廿四、高坑、東光、董嶴底、水岩、石公田、黃村:溪北、珍溪、架鶴山、霞山、埄頭山、珍嶴、雙溪、胡頭、廊一、廊二、廊三、朱垟、埄下、小溪、東川、東升、繁榮、中方、上方、下方、珠岸山、珠岸、豫樟、石柱、嶺垟、坦下、嶺下、塘塆、九丈、呈坑、泰石、霞川、碼硨、下城嶴、福利)。
大箬岩鎮
面積90.90平方千米,人口2.73萬人。鎮政府駐大箬村,郵政編碼325116。轄1個居民區(大若岩)、36個行政村(大箬、白泉、玉泉、雙嶴、大元下、龍垟、府岸、黃潭、荊州、黃嶴、石嶴、漲岸垟、銀泉、下灣、上灣、水雲、錢泉、桐州、李大屋、埭頭、大東、李茅、舟嶴、小若口、九房、梧漲、陳嶴、下岸、都溪、田垟、蔣山、都南、寺前、垟坑、藤溪、里舍)。
碧蓮鎮
鎮政府駐碧蓮村,郵政編碼325116。轄1個居民區(碧蓮街)、43個行政村(碧蓮、上村、新嶴、澄田、魚倉、地湊、石山、東坑裡、東邊、缸窯、黃崗、石湖、邵園、下嶺根、梧嶴、梧町、山坑、後九埄、前九埄、大樹垟、湯店、槎川、馱平、了烈、小巨、新宅、鄭庄、巨川、應坑、爐山、章進嶴、應二、應一、半坑、廿四壟頭、東庄、大嶴、北溪、金益、大柏、茶嶴、應嶴、孫山)。
巽宅鎮
鎮政府駐巽宅村,郵政編碼325117。轄1個居民區(沿溪)、56個行政村(巽宅、小坑、金溪、龜背、下謝、小溪、巽一、嶺東、麻埠、進書、沙埠、龍前、里山、下一、下二、三里、麻庄、石垟、水頭垟、邵川、山下、外宕、中山、章山裡、界坑、黃嶴、楊庄、美嶴、界鳥、上董、盛山、興發、坑口、飯盆尖、信嶴、西嶴、橫排、泥坑、泥坑口、後坑、川嶴、郭坑、柴皮、白石泥、石山、野骨、石染、和平、雷付、珠龍、墨印、雲岩、木坑口、上橫、上坑口、茅山)。
岩頭鎮
鎮政府駐岩頭村,郵政編碼325113。面積172平方千米,轄1個居民區(麗水街)、83個行政村(岩頭、河三、河二、河一、協嶴、塆里、芙蓉下、小港、芙蓉、張大屋、鄭嶴、下園、溪南、嶼根、里嶴、里戶、港頭、大嶴埄、壟翔、大丘田、陳家坪、蒼嶴、潘家垟、渡頭、蒼坡、周宅、方嶴、上美、中美、下美、上嶴山、嶴底、下日川、西岸、上烘頭、下烘頭、五下、五上、下龍、西川、水東、水西、西下、小茅垟、楊山、山結、里塆潭、藤壟根、龍潭坑、下宅、嶺根、南垟、林山、表山、祖婆山、口上、郎中岩、石匣、季家山、張公平、碎坑、嶺里、嶺外、麻家溪、外胡坑、內胡坑、周山、鯉溪、鄭家莊、山背、葵坑、杏嶴、八沸垟、四聯、福佑、抱嶴、陳坪、垟頭、深固、上泛、齊嶴、陳嶴、高山)。
楓林鎮
面積73.60平方千米,人口3.89萬人。鎮政府駐楓林,郵政編碼325112。轄1個居民區(聖旨門)、45個行政村(楓一、楓二、楓三、楓四、楓五、東升、西優、 新坊、垟、鑊爐、鏡架山、徐家塆、兆潭、獅溪、大門台、後山、湖西、孤山、陳垟、新強、婁山、里龍、老庵、新竹、福田、高塘、金南、大木兌、湯嶴、田寮、烏弄、垟山、下港、陳田、垟山頭、田東、龔埠、內檔、外檔、外垟、包嶴、金山、鳳嶴、朱山頭、金山頭)。
岩坦鎮
鎮政府駐岩坦村,郵政編碼325115。轄1個居民區(岩坦街)、74個行政村(岩坦、坦一、西塘、葉坑、三面山、源頭、閃坑、岩門、嶼北、蛙蟆壟、東嶴、廟下、大嶺、龍園、溪下、黃二、黃一、劉山、茶山、陳山頭、羅垟、馬上山、金山、麻村:邵坑、陳坑、溪一、溪二、陳寮、石鳥頭、橫路下、小舟垟、北山、前山、上宅岸、下坑、南岸、永坦、鐵坑、前溪、鳥頭、大謝、分水、後坪、刀架山、張溪、檜染、金竹溪、福山、深固坑、寺後、石陳、里上坑、毛竹、南正、黃界坑、小長坑、上嶴、嶺坑、江潭、陳周、水景、下潘、黃南、道基、嶺背、碧油坑、西山、王山、岩門下、上坳、李庄、潘塘、深龍、霄嶺、大學、嶴頭、山早、嶺坑、理只、潘坑、石鳥、岩龍、佳溪、垟埄、周衛、田龍、陳庄、潘二、金鍾、八畝、白岩)。
鶴盛鎮
鎮政府駐鶴盛村,郵政編碼325114。轄58個行政村(鶴盛、上埠、大矼、下嶴、鄭源、鶴垟、岩峰、塘村:羅川、大山頭、霞嶺根、鶴泉、黃坑、爐山、岩山、谷庄、箬裊、東皋、西爐、上塆、填垟、下家嶴、蓬一、蓬二、蓬三、東爐、上日川、大山底、平龍山、西源、西一、藤家壟、德嶴、垟京、梅坦、岩舟、南岸山、鶴灣、齊山、谷山、下庄垟、嶺北、嶺南、魚里、黃家山、金墩、紅楓、半山、小陳、蔡嶴、富源、上港、中源、南陳、南坑、山南、英嶴、山根)。
永嘉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為18.2℃,年均降水量為1702.2毫升,降水日數175.4日,年均日照1820.2小時,年均蒸發量為1431.9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80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❺ 寶應泰山東村拆了幹嘛用
給一些困難家庭解決換房難的問題。
泰山東村的危房解危搬遷,不僅讓百姓居有所安,同時也給一些困難家庭解了換房難的圍,真是一舉兩得,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最有力體現。
❻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飛來石、望夫山、仙人橋。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橋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
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彷彿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
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
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
(6)深圳泰山東村有多少畝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❼ 「泰山石敢當」里的石敢當是真實存在的嗎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舊時漢族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漢族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風俗始盛於唐代。
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布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習俗榜上有名。
一、「泰山石敢當」,或「泰山石」是什麼意思?原來這里邊還有不少生動的故事。
此外,先民的「埋石鎮宅」之習俗甚早,起碼在漢代已風行於世。如淮南王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萬畢術》雲:「丸石於宅四隅,則鬼無能殃也。」南朝梁代宗懍(約501-565年)《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為鎮宅。」北周庾信(513-581年)在《小園賦》中說道:「鎮宅神以蘊石,厭山精而照鏡。」以上無不在昭示著中國埋石辟邪之風俗。
❽ 寶應有多少集鎮
行政區劃下轄一共14個鎮,一個開發區!
分別為:
安宜鎮(面積 141.35平方千米,人口132310人):轄社區居委會(閘北、羅巷、劉溝、東門、學墩、城中、安宜、畫川、牌樓、桃園、蘇中、安民、泰山東村、白田、大橋、鐵橋、東升、世紀園、齊心、三里、南窯);村委會(花庄、北港、西郊、西港、北閘、南閘、西劉堡、湖漁業、鄭河、劉堡、賈橋、陳家、潘橋、劉庄、官溝、郭庄、船閘、三團、白田)。
氾水鎮(面積167.55平方千米,人口84058人):轄居委會(東園、紅旗、勝利、東風、花園、西園、北園);村委會(成庄、郎兒、長沙、戈店、石橋、龍河、太平、江寶、新陽、高陽、韋北、柘溝、京杭、五里、牌坊、范西、新盪、新民、蘇律、迎豐、宋埠)。
夏集鎮(面積122.00平方千米,人口61074人):轄居委會(鎮中、郭氏橋、虹橋);村委會(雙琚、蘇雅、夏集、雙塘、蔣庄、趙雍、潼口、塘北、友映、相庄、三洋河、王營、衛星、王橋、豐收、萬民)。
柳堡鎮(面積167.34平方千米,人口54028人):轄居委會(亞寶、艷陽天、蘆村);村委會(迎湖、鄭渡、柳堡、團庄、雍尹、廷柏、壽林、王通河、建設、仁里、張元、新安、聯豐、清元、蘆東、鄔陽、塘新)。
射陽湖鎮(面積181.50平方千米,人口92899人):轄居委會(臧陳、天平、水泗);村委會(橋南、油坊、王坤、高夏、四聯、廖徐、戴庄、平江、風車頭、姬風、馬墩、泗河、槐樹、大橋、柳樹、趙勤、平南、射南、吉新、蔣堡、林上、落潮、姜庄、鵝村、錢溝、黃盪、潘舍、戴堡、刁夷、沖林、魏盪、新農、向陽);射陽湖漁業村委會。
廣洋湖鎮(面積 90.20平方千米,人口37935人):轄居委會(興洋);村委會(鶴灣、葛庄、嚴橋、橋頭、白鼠、蒯家、西溪、三聯、東溪、肖家、蘭亭、東進)。
魯垛鎮(面積 61.30平方千米,人口34809人):轄居委會(魯垛集鎮);村委會(陶林、賈林、朱斗、魯垛、三新、鑒青、五頃、盪口、魯庄、崔王、陳幸、何家)。
小官莊鎮(面積 46.00平方千米,人口30774人):轄居委會(小官莊集鎮);村委會(小官莊、誠忠、祖全、南場、范溝、石先、王圩、雙閘、楊蔣)。
望直港鎮(面積 90.00平方千米,人口59843人):轄居委會(興港、獐獅盪);村委會(北河、國強、火花、張樓、興旺、大樹、和平、軍師、蛤拖、馬垛、吳堡、西盪、月蟾、望直、仲墩、獅庄、牌樓、南沙、北沙)。
曹甸鎮(面積100.00平方千米,人口70984人):轄居委會(曹甸、下舍);村委會(曹甸、曹南、溪北、茆舍、金吾、李溝、康莊、屈舍、舍新、下舍、官河、夏庄、甄庄、梁沙、三元、新南、郝舍、崔堡、周管、陸庄、黃家、古塔)。
西安豐鎮(面積 58.54平方千米,人口36742人):轄居委會(西安豐鎮、集豐、天亭);村委會(朱郭、崔渡、南舍、花亭、林溪、張吉、苗圃、太倉)。
山陽鎮(面積123.43平方千米,人口57786人):轄居委會(山陽、萬緣);村委會(興同、龔陳、沿湖、金庄、春光、楊河、徐庄、合心、吳壩、大東、徐楊、中南、順河、光輝、頌陽、公民)。
黃塍鎮(面積 42.00平方千米,人口28323人):轄居委會(黃鎮);村委會(徐甸、小垛、新豐、聯合、江跳、大陸、大李庄、魚橋)。
涇河鎮(面積 83.17平方千米,人口60790人):轄居委會(涇河、張橋、黃浦集鎮);村委會(涇河、涇農、錢庄、大同、黃浦、劉家潭、曹壩、劉上、陳東、台許、東紅、虹橋、松竹、灶戶、左堡、蔡橋、陳橋、張北)。
開發區管委會:轄村委會(七里、金灣)。
❾ 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
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岱廟天貺殿泰山眾神壁畫
人人都知道「泰山的神全」,真是大廟小廟遍地皆是。神仙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上起天老爺,下至土地爺,真是無奇不有。這么多的神仙都集中在泰山上下,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江西龍虎山下,出了一個真命天子,是玉皇大帝任命的,他下凡後,取名叫白氏郎。白氏郎長大後,就到隔河的東村去上學。
他每天早晚過河,都有一個白鬍子老頭,恭順地自願來背他。時間長了,白氏郎母親就覺著奇怪,問兒子:「你為什麼過河不濕鞋,腳不涼呢?」白氏郎告訴她說:「每天有個老頭兒背著我過河。」母親聽後,就告訴白氏郎說:「明天你問問老頭為什麼背你過河。」
第二天早晨過河時,白氏郎詳細地詢問了老頭,老頭說:「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來給你當差,二十年後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
白氏郎回家洋洋得意地說給母親聽,母親興奮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兒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飯的時候,就用燒火棒敲著灶王爺的神像念誦:「灶王爺你聽著:要是俺兒當了皇上,俺是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一天三頓飯,她就敲著灶王爺說三次。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了,向玉皇報告人間善惡,他如實地將白氏郎母親的言行向玉帝做了報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說:「天爺爺,我一天挨三次敲,若不信看看小神頭上的疙瘩。」說著,他伸著頭用手指給玉帝看。
這下玉皇可生氣了,認為真要叫白氏郎坐了天下,他母親這個做法還了得嗎?就命令雷公電母,到明年六月六日,下凡到江西龍虎山,抽掉白氏郎的龍筋。
第二天早晨,白氏郎又去上學,來到了河邊。那個背他過河的老頭說:「我就背你這一次了,以後我就不來應差了,因為你以後不能再做皇帝了。」白氏郎很驚奇,就問他為了什麼?老頭兒就將灶王爺向玉皇大帝告狀的事說了一遍。
白氏郎嚇壞了,他懇求老頭給他個解救的辦法。老頭囑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記住:「緊閉嘴,咬緊牙,雖然龍筋被抽,不能再成人主,還可留個金口玉牙,說句話還有靈驗。
千萬不可忘記。」白氏郎最後問老頭是誰,好銘記他的恩德,老頭說:「我乃玉皇駕前,太白真人是也。」
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電母奉玉帝之命,來抽白氏郎的龍筋。這一天,白氏郎按照太白金星的囑咐,閉緊了嘴,咬緊了牙。一陣急驟的雷電後,白氏郎軟癱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白氏郎身體康復後,恨透了灶王爺,心想:我還金口玉牙有靈驗,說了算數,他找來一個葫蘆,想把灶王裝到葫蘆里,叫他永遠不能出來。於是,他就手拿葫蘆頭,來到灶王的神像前,大聲喊道:「灶王毛神,裝進葫蘆。」就見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爺裝進去了。白氏郎就蓋上了葫蘆塞。
白氏郎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靈驗,就想:天下這些小毛神,都不是好東西,他發誓要把這些小毛神通通都裝起來,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憤恨。
於是他便從江西一路北上,隨走隨裝,江南所有的神仙,都無一逃漏。後來,他聽說泰山老奶奶有道業,又很靈,他就又發狠,再把泰山老奶奶也裝起來。
白氏郎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六月的泰山,在太陽的曝曬下,燥熱極了,溪流里乾涸得連一點水都沒有。白氏郎背著他裝神的大葫蘆,艱難地在山路上行走著,口渴舌燥,嗓子眼裡都快要冒煙了。
在這時,突然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嬤嬤,提著一桶水,從山下走來。白氏郎見了水,怎麼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禮,要求老媽媽給他口水喝;老媽媽因泰山天熱缺水,不給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媽媽說:「你要喝水,必須給我磕頭,叫我三聲親娘才行。」
白氏郎果真趴在地上,磕了個響頭,大聲喊了三聲親娘,就趴在水桶上喝了個飽。老嬤嬤說:「白氏郎你喝了我的水,可別忘了我是你娘啊!」白氏郎再三道謝滿口應承。
喝足了水,白氏郎有勁了,一口氣就上泰山頂,要到碧霞宮去裝泰山老奶奶。當他走到神座前,拔開葫蘆塞要裝神的時候,就聽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白氏郎,白氏郎,你忘恩負義喪天良,拿著葫蘆來裝你娘。」
白氏郎抬頭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個他磕頭叫娘給他水的老嬤嬤。若真裝了她,不就的是忘恩負義了嗎?他又生氣,又懊悔,就把手裡的裝神葫蘆向地上一摔,摔了個粉粉爛碎。
那些被裝的神,這才見到了光明,解除了羈困,爬起身來,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個個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到今天泰山的神,才多才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