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珠三角經濟區的介紹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地區是指廣東省的廣州 深圳 清遠 佛山 茂名 東莞 汕頭 中山 揭陽 珠海 汕尾 江門 肇慶 陽江 惠州 (新興縣,紫金縣) 共15個城市(含2縣),簡稱珠三角經濟區,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規劃范圍以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是指廣東省的廣州 深圳 清遠 佛山 茂名 東莞 汕頭 中山 揭陽 珠海 汕尾 江門 肇慶 陽江 惠州 (新興縣,紫金縣) 共15個城市(含2縣)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⑵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包括哪幾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創新資源在加速流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全球的新矽谷,或者新的全球科創中心將在這里拔地而起,我們能不能建立科創中心的新標准,就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能力可以走多遠。
1 粵港澳大灣區聚合全球創新資源的基礎
第一,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產業完善,產業門類豐富,為全球創新資源在灣區集聚與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如廣州開發區近三年通過引進鍾南山、施一公等海內外高端生命科學人才達五十多位與高端生物醫葯產業項目近三十個,產值突破千億元。
第二,產業創新平台不斷成形。粵港澳大灣區在香港與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擁有八個國家級高新園區,十六個863基地,對利用內資,吸收外資以及擴大城市經濟效益與經濟規模,發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時,擁有兩百多所大學與兩百多萬在校大學生,包括港大、港科大、港中大、中大、華理等名校。
第五,營造優質公共服務配套的宜居空間環境。粵港澳大灣區的宜居適度的人文環境對創新資源是最重要的支持,以生態、教育、醫療、交通、休閑等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是必然要求。
在生態環境建設上進一步構建國土空間合作開發與保護體系,完善灣區生態安全格局,針對粵港澳大灣區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沿江林草資源、濕地、岸線等加大保護力度,營造宜居的生態空間。在優質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強化優化發展原則,通過建立完善優質的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交通等體系建設,為灣區企業與人才提供優質的保障水平。(林先揚,談華麗,2019)
在全球經濟中心加速向東亞轉移,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在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水平,達到全球領先標准將是我國的扛鼎之作,這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
⑶ 什麼是珠三角經濟區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的簡稱,這個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是指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區域,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積為24437平方千米,不到廣東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4283萬人,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總值達11450.9億元(1383.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10%。
通常所說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值3287億美元。以經濟規模論,「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其經濟總量超過了瑞士和瑞典等歐洲經濟體系,名列全球第十七大經濟體系。
珠江三角洲致力於技術創新和科技人才管理體制改革,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生產有競爭力產品為中心,創出了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路子。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製造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不斷增長,居全國首位。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百強企業中珠江二角洲佔了24家,移動通信產品製造業14個「國家隊」企業,有一半是珠江三角洲的企業。
珠江三角洲產品以出口量大占優勢,2000年珠江三角洲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已超過200億美元,產品出口比重達到一半,出口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在國外設立企業600多家,分布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現在到2020年戰略機遇期,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水準和國際競爭力,正在廣東進行珠三角城市群規劃調研的建設部負責人、專家和學者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在初步調研後認為,進一步加強珠三角區域經濟協作,加快城鎮化建設,將主導珠三角的未來發展。
⑷ 珠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1、珠三角包括廣州、中山、東莞、佛山、肇慶、深圳、惠州、珠海、江門等九個城市。
2、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最早由廣東省政府在1994年確立,其發展主要得益於鄰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經濟區的主要投資來源,港商資金雄厚,一直扮演重領導角色。
3、珠江三角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以上就是關於珠三角包括哪些城市的介紹了,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⑸ 珠三角經濟區的簡介
珠三角經濟圈珠三角地區是指廣東省的廣州 深圳 清遠 佛山 茂名 東莞 汕頭 中山 揭陽 珠海 汕尾 江門 肇慶 陽江 惠州 (新興縣,紫金縣) 共15個城市(含2縣)又稱為珠三角都市經濟圈或珠三角經濟區, 共15個城市(含2縣)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級市組成的經濟圈,此外,珠三角經濟都市經濟圈也同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城市。珠三角經濟區珠三角地區是指 15個城市(含2縣)最早由廣東省政府在1994年確立,其發展主要得益於鄰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經濟區的主要投資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05年,珠三角都市經濟圈9個地級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8116.74億元人民幣,約佔中國經濟總量的9.2%,是僅次於長三角都市經濟圈、京津冀都市經濟圈的中國第三大經濟總量的都市經濟圈。
⑹ 珠三角是指哪裡
珠三角指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九個城市。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明清時期稱為廣州府,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和興盛之地。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
珠江三角洲歷史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家電等為主的企業群和產業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廣東省重要科技資源,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研發基地,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國內乃至國際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地。
珠三角經濟區信息化綜合指數67.6%,高出全省3.3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第一個linux公共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是全省交通運輸最繁忙、最發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合,銜接港澳、溝通全省和全國的較為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