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為什麼建立一國兩制深圳試驗區
擴展閱讀
天津659公交是什麼車 2024-04-23 22:24:58
杭州復工申報需要多久 2024-04-23 22:22:51
廈門夜生活怎麼做好吃 2024-04-23 22:14:09

為什麼建立一國兩制深圳試驗區

發布時間: 2022-11-29 04:21:35

㈠ 那一國兩制的構想和提出的過程

看看能不能幫你。
1.「一國兩制」理論的提出:①1979元旦,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首次提出和平統一的呼籲。②同月,鄧小平訪美期間的講話提出尊重台灣的現行制度③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他指出,所謂「一國兩制」,「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10億人口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它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④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將這一構想法律化。
2.「一國兩制」理論的實踐:港澳回歸。

㈡ 社會主義我國要建設第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哪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深圳。
先行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當前,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有利於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有利於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㈢ 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要用政治學語言回答啊!火急)

「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

「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兩種制度」是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國兩制」是將台灣、香港、澳門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國家主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央人民政府。台灣、香港、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我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和台灣與大陸統一後都將分別設立特別行政區,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
第二,兩種制度並存,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長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我國的主體,體現了國家的性質並代表統一後國家發展的歷史方向,台灣、香港、澳門是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非主體部分,港、澳、台人口少,面積小,它們的經濟發展,不會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第三,「一國兩制」下設立的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下所設立的台灣、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別行政區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台灣將享有更多的自治權)。此外,在國務院授權之下還可以在經濟文化領域處理某些涉外事務。
◆「一國兩制」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有利於實現祖國統一;
第二,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有利於港、澳、台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總之,「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祖國的基本方針,它順應歷史潮流,有益於人民,有功於民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㈣ 綜改試驗區的設立主要目標是什麼

1、總體目標

根據中央對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深圳特區的要求來分析,建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總體目標是多方面的,是一個包含諸多目標的多元系統組合,主要由戰略目標、基本目標和結構目標組成。

戰略目標——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戰略目標是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基本目標——一是改革在有條件、有代表性的地區、在一些關鍵領域和環節上先行試點並取得突破,對積極穩妥地推動全國改革開放全局具有重大意義;二是在全國形成一批新的區域創新增長極,帶動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結構目標——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結構目標可以概括為:在試驗區內謀求建立「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健全化、社會和諧化、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主義新型社會發展模式。

2、區域發展目標

通過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形成四個方面的新區域:

第一、形成全國的經濟增長極或者是帶動全國經濟增長的力量;

第二、形成與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國際產業調整和要素重組相銜接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地;

第三、形成資源共享的一體化區域,要有效整合資源,建立新的比較優勢,改變過去部門分割、城鄉分割的體制;

第四、形成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的特殊功能區,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提供新的經驗和示範。

(4)為什麼建立一國兩制深圳試驗區擴展閱讀

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成效明顯:

3月30日,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任務,今年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將全面再深化再提效。在上海、深圳、沈陽等第一批綜改試驗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基礎上,浙江杭州、湖北武漢、陝西西安、青島等第二批綜改試驗區將盡快制定方案並啟動實施,積極打造綜改試驗升級版。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將結合區域發展定位,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混改上市等改革將迎深層次突破。

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表示,上海、深圳、沈陽三地在完善體制、優化結構、激發活力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㈤ 深圳為什麼被稱為體制改革試驗場

為什麼深圳稱為改革試驗場?
辦特區、建城市,在深圳做的每一件事情、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和舊體制發生激烈的沖突,不突破舊體制的包圍,就無法推動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每一次碰撞,實際上就是對舊體制的一次突圍,對新體制的一個探索。

• 深圳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有組織地對民營科技企業進行培育和扶持,出台了全國第一個《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在全國第一次提出,舉辦民間科技企業不僅資金可以入股,而且商標、專利、技術等可以以無形資產入股辦企業,這項規定使深圳誕生了像華為這樣世界級的大公司,為深圳高科技產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體制機制的基礎。

• 1987 年 12 月 1 日,深圳敲響了新中國土地拍賣的第一槌。4 個多月後,全國人大修憲,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 當時深圳證交所上市公司中,深圳國有企業佔有很大比例。在民營高科技企業領域,全力推動技術、管理、專利等生產要素入股,成就了華為、中興一批深圳高科技企業的迅速發展。在一批中小國有企業,大力推廣經營者和員工持股,出台了《深圳市國有企業內部員工持股試點暫行決定》,從而為金地、華強等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進行產權改革提供了依據。21 世紀初,深圳根據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抓大放小」布局調整的要求,根據深圳的實際,對競爭性領域處於劣勢的工業、流通、商貿、建築等領域的國有企業,以經營者員工持股的方式進行產權改革,實行改制退出,對國有企業員工轉化身份,進行經濟補償,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完成了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和布局調整任務,使大部分國有企業和員工走向市場。

• 90 年代初,深圳就進行了第一次農村城市化的改革,將特區內原來的農村基層組織納入城市行政管理體系,將村辦企業改造成股份合作公司,將幾萬農民一次性轉為城市居民,並撤銷了寶安縣,成立寶安、龍崗兩個區。第一次農村城市化改革為促進深圳特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城市的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幾十年來,深圳在制定和實施各種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時,基本上沒有發生姓社姓資的意識形態的無謂爭論,從而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歷史緊迫感和務實精神,造就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並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取得了深圳質量和深圳效益的輝煌成功。
• 從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凡是政府直接投資或直接主導的競爭性領域的大規模建設項目,包括電子信息、汽車以及其他高科技項目,基本上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在 21 世紀初期,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的導向,提出了發展重化工產業、汽車產業,建立化工產業基地等規劃和政策,基本都沒有達到制定的目標。相比之下,深圳發展過程中凡是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一些產業,包括信息通信產業、互聯網產業等高科技產業,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最終成為支撐深圳經濟發展的頂樑柱。隨著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的充分發揮,深圳產業結構自身不斷得到優化和調整,政府用不著花氣力用行政手段督促企業去產能、去庫存、 去杠桿等。
由於種種原因,社會領域的這些重要改革有些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改革持續多年而長期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如教育、衛生體制改革;有些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出現過反復和重大失誤,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有些改革從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而沒有啟動,如分配製度改革;有些改革受現有既得利益群體的影響,長期難以有明顯進展,如戶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制改革等等。

應該承認,社會領域的改革涉及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和現有利益格局的調整,難度大、見效慢,但是長期以來,政府的職能轉變、執政理念未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要而及時的調整。深圳政府職能轉變已經講了多年,但總體上仍然沒有擺脫以經濟增長為目標,以 GDP 為中心的傳統執政理念,政府領導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是確保經濟增長,擴大投資規模,追求城市形象和追求政府政績;政府部門仍然迷戀於行政審批權力,自我設立了分錢分資源的各類大量審批項目,而市民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公共服務問題、公平正義問題、分配共享問題等本來應該由政府做的事,卻沒有得到認真解決。因此,如果政府的執政理念、職能轉變沒有解決,民生社會領域的改革很難有所突破, 公平共享、共同富裕的深圳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心就很難真正落實。
由於受執政理念、發展模式、既得利益群眾的阻撓以及政府機關官僚主義的影響,深圳戶籍制度改革長期難以推動,更談不上有突破性進展。到 2015 年深圳戶籍人口僅占常住人口 31% ,占實際管理人口的 17.7% ,在深圳有 800 萬左右的非戶籍常住人口,他們在深圳有穩定和相對穩定的工作和住所,是深圳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繁榮穩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圳經濟增長和建設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然而這 800 萬非戶籍常住人口,與深圳戶籍人口相比,在養老、醫療、失業、住房等方面得不到應有的公平社會保障,不能夠公平地享受政府應當提供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他們基本上被隔離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安全網之外。他們幾乎被排斥在參政議政、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基層管理之外,無權參加基層的人大代表的選舉和被選舉,沒有資格參加政府公務員招收的考試,甚至沒有資格成為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中有正式編制的員工,只能成為「同工不同酬」的編外人員;他們不僅不能成為城市管理、社會管理的主人,實際上成為城市管理、社會管理體系中被管理甚至被管制的主要對象。

㈥ 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

首先,應該從國際定位上去看。

粵港澳大灣區對標的是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了。這幾個灣區的形成,都是因為該區域聚集了該國重要的經濟力量,而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香港、深圳、廣州三個國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除了上海和北京,可以說是國內60%的一線城市,可見在經濟力量上具有對標國際的潛力和實力。

其次,從國家層面上看,大有北雄安,南灣區之勢,也是僅有的兩個千年大計,一定是會出現跨越這個時代的城市規劃格局,城市群體合作和統籌規劃將會越來越明顯,包括各種飛地經濟,可能在大灣區得到普遍性的合作發展。就像當年的各種經濟開發區一樣。

其三,從地域的層面看,深圳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隨著深圳2017年GDP總量超過香港和廣州,深圳一躍成為中國南部經濟總量的龍頭,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是科技灣區,這也正是深圳的優勢和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核心競爭力。

其四,從大灣區邊緣城市來看,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得到全新發展機會。深圳東進惠及惠州,中深通道打通珠江入海口東西兩岸,東莞承接了深圳大量外遷的科技創新企業,江門從珠三角邊緣城市瞬間融入大灣區經濟圈,肇慶也更加快速的融入廣佛肇經濟體。這些都是城市的機會,也是這些城市的民眾的全新機會,比如深汕合作區納入深圳之後,原汕尾四個鎮的居民就將納入深圳戶籍,當地的公務員也按照深圳標准享受政府福利。

其五,從各個區域的融合發展看,惠州,東莞臨深區域將迎來創新發展。目前正在研究在深圳的周邊區域,也就是惠州和東莞的臨深區域,將建立試驗區,目的是為了緩解深圳的土地緊張問題,畢竟接下來深圳要供應170萬套住房,其中有60%為保障房和人才房,按照保障房的常規建設標准,這60%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深圳的外圍以及臨深周邊。

通過以上五點,我們可以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是中國,一帶一路,華南以及灣區內各個城市的融合發展,將會在這里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合作和共享共融,假以時日,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成為全球灣區的佼佼者。

㈦ 經濟特區的建立和一國兩制有何不同

都一樣,因為有了一國兩制方針,才有了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出現,什麼叫經濟特區呢?中國內部屬於社會主義,而港澳則屬於資本主義。不過,大陸給港澳的期限是五十年,所以,到了2047年(香港)2049年(澳門)將被大陸收回控制主權。那時,就不再會有特別行政區這個稱號了。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當年鄧公提出來的偉大政策。

㈧ 綜改試驗區的設立有什麼意義

國家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建設和諧社會、創新區域發展模式、提升區域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新思維、新思想、新路徑、新模式和新道路,通過選擇一批有特點和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綜合配套改革,以期為全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經驗和思路。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應對特殊的經濟發展環境做出的現實選擇,它的提出必將對未來改革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核心在於「綜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變多年形成的單純強調經濟增長的發展觀,要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城鄉關系、土地開發和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推進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實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是我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戰略部署。實施綜合配套改革,能夠合理解決經濟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和配套性,增強各方面、各領域、各層次改革的協調性、聯動性和配套性,有利於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國家選擇一些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一方面可以以試點地區為載體,把改革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解決本地實際問題與攻克共性難題結合起來,實現重點突破與整體創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綜合改革起示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風險和試錯成本控制在一定區域之內,平穩有序推進改革進程。

(8)為什麼建立一國兩制深圳試驗區擴展閱讀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劃分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而推出的一項新的舉措。它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繼深圳等第一批經濟特區後建立的第二批經濟特區,亦即中國的「新特區」。

國務院已經先後批准了12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這些試驗區從主題上分可以分為:開發開放的,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市的、廈門市的、義烏市的,還有統籌城鄉的,包括重慶、成都,還有『兩型』社會建設的,包括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還有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的,包括沈陽經濟區,還有農業現代化的,包括黑龍江省的兩大平原,還有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包括山西省。

㈨ 為什麼會有「深圳是舉全國之力建起來的」這樣的言論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嫉妒。

說到深圳,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嫉妒感,因為深圳發展的確實太快太突出,太優秀,你用了短短的40年時間,就成為了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這些成績的取得遠遠超過了很多城市幾百年取得的成績,你讓其他城市情何以堪?

而深圳在最近兩年甚至連續超過了廣州香港的GDP,這更讓深圳成為了大家嫉妒的對象,因為深圳確實表現太突出,目前很多地方表現都位居全國第一。

我們來簡單列舉一下,深圳目前都有哪些全國第一。

1、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五,中國第一


下圖是2019年均衡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分配表。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獲得資金最少的是財政收入連年居首的廣東省,約83億元。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和深圳等5個計劃單列市均未獲得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

我們再來看一看,深圳的企業結構。

如果深圳真的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那應該有很多央企國企才對,但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營經濟商事主體達到298.14萬家,佔比97.65%,其中民營企業數量185.9萬家,佔全市企業數量的96.3%,相當於目前深圳的國有企業以及集體企業的佔比只有3.7%,這個跟很多地方國企佔比很大比例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另外,2018年1月-10月,深圳民營企業上繳稅收3570億元,佔全市企業上繳稅收的6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對深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是民營企業而不是央企或者國企,從中可以看出,深圳的發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發展起來的,而不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

㈩ 深圳等經濟特區實行什麼制度

根據我國憲法,深圳等經濟特區,實施與其他普通行政區域一樣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制度。
我國目前只有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經濟特區只是在經濟上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的經濟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