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通信環保機器值多少錢
擴展閱讀
廈門有哪個美院 2024-04-26 22:54:57
杭州橫店怎麼去最快 2024-04-26 22:54:01

深圳通信環保機器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3-26 22:58:12

『壹』 有關祖國建設新成就的內容

深圳特區建設 時空印記
1982年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慶歷命」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進駐蛇口,獨立開發和經營蛇口工業區。當年8月,蛇口工業區開始建設首個碼頭。
1982年,為了激勵工人,袁庚想在蛇口碼頭貼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當時他想的原文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顧客就是皇帝。」考慮再三,把後面兩句刪掉了。即使這樣,這句口號當時還是引起了很多爭議,因為它觸動了計劃經濟平均主義思想。有人諷刺袁庚說他「要錢又要命」。
1984年,小平第一次來深圳視察,就參觀了蛇口碼頭。袁庚向小平匯報情況時說:「我們有個口號,叫『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小平說:「對!」一語雙關地給與肯定。從此關於這句口號的正義才總算告一段落。
1984年
深圳速度
1981年,剛建立一年的深圳特區就想建一座可以和香媲美的摩天大樓。在設計圖上,這是一座53層(頂層是旋轉餐廳,即後來著名的「鄧公廳」),高達150米的摩天大樓。53層是什麼概念?1981年,全國最高的建築是南京的金陵飯店,高37層。
為了趕工期,承建方中建三局決定採用「滑模方案」,當時在如此高的建築上全部採用滑模法在國內還沒有先例。中建三局的「滑模」試驗接二連三地失敗了。1983年9月,工程甲方——深圳物業公司下了最後通牒。幸好當時中建三局已經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不久譽拍搜便試驗成功。之後的施工越來越順利,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建築奇跡。1984年4月30日,國貿大廈正式落成。
「深圳速度」不僅是指建築速度,更是指深圳創業時期的超高速發展。從上世紀80年到90年代小平南巡前後是深圳的創業時期,這一時期本市生產總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長,經過9年突破100億,再經過5年突破500億。
1995年
二次創業
1992年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全面開花,深圳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特區不特」的說法應運而生。1992年12月24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登了《全國在發展,深圳怎麼辦?》的長文。
1994年,一場關於特殊政策的論戰爆發了。學者胡鞍鋼撰寫文章指出,平競爭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央政府不能帶頭破例對某些地區實行優惠政策或提供壟斷,他主張取消各種減免稅和優惠政賀仔策。深圳立即反擊,雙方你來我往,這場論戰持續了一年半。
1995年召開的深圳市第二次黨代會向全市人民發出了「二次創業」的號召。深圳提出進行產業調整的基本方針,即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發展方針。
2005年
效益深圳
2005年1月13日,深圳召開市委三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徹底摒棄傳統發展觀念,下一個25年,要向全國貢獻「效益深圳」發展模式,實現從「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歷史性躍進。
深圳勇敢自剖,目前深圳的發展已經明顯受到「四個難以為繼」的制約。如果不改變發展模式,很快就會出現環境危機。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黃麗滿說,深圳將不再看重單純的GDP排名,不和別人拼總量、拼速度、拼規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發展的效益指標。 回答者: bbm716 | 二級 | 2011-9-19 19:47

2005年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增加5232億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8%。國民經濟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價格較穩的良好局面。
——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突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增長23.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全面發展。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新增就業97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5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9.6%和6.2%。
(一)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繼續搞好宏觀調控,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綜合運用財稅、貨幣、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遏制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進一步增加農業、能源、交通、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投入,促進協調發展,增強發展後勁。加強經濟運行調節,繼續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狀況,保障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繼續加強「三農」工作。28個省(區、市)全部免徵了農業稅,全國取消了牧業稅。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和對產糧大縣及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對部分糧食主產區的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全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2975億元,比上年增加349億元。糧食總產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又增產1454萬噸,達到48401萬噸。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加強,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制定和實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裝備製造等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提出了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重點行業健康發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後生產能力。
為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突出抓了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任務和政策措施,啟動了178項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項目。加強了礦產開發、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管理。去年投入國債資金152億元,主要用於淮河、太湖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開展環保專項治理,解決了一些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
(三)深化體制改革和推進對外開放。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財政安排219億元支持116戶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繼續進行。財稅、投資、價格改革繼續深化。郵政體制改革開始啟動。鐵路、民航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制定並實施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積極應對對外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出口退稅、關稅和加工貿易政策,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完善出口退稅機制。穩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過渡期的各項工作。
(四)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2005年中央財政用於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投入國債建設資金95.4億元。

在科技方面,加強了國家創新體系、基礎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集成電路晶元設計開發、第三代移動通信、高性能復合材料、高檔數控機床研製等重大科技專項取得重要進展。在國務院領導下,組織和動員各方面力量,經過兩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廣泛論證,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在教育方面,重點加強了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70多億元,對592個重點貧困縣170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還為中西部地區1700多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許多輟學兒童重新回到學校。繼續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兩年來新建、改建、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2400多所,為16萬個農村中小學校和教學點配備了遠程教育設施。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持續發展。

在衛生方面,著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農村衛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億元,基本建成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總投資為164億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進展順利。中央安排30億元國債資金支持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建設,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已擴大到671個縣,惠及1.77億農民。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對人的傳播。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文化方面,積極開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順利實施。對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9-20 18:43

與「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藉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為了適應真空的環境,「神舟」七號宇航服從氣密、通信、排泄、通訊、電源、活動關節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較大提高。
「 神舟五號」時,我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對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僅待在返回艙里,軌道艙的艙門是緊閉的。此次「神舟六號」雖然在外形上與「神舟五號」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空間飛行作業程序。專家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兩名航天員就是在『一室一廳'里活動。」而到了「神舟七號」,航天員除了在「一室一廳」里活動外,還將走出「廳」,從軌道艙側面的窗口出來在太空行走「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出艙設備、結構氣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號」會在外形上與「神舟六號」有明顯的不同,相關系統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軌道艙。
通常飛船發射上太空後,航天員在進行出艙活動之前,會先在氣閘艙內進行2-3小時的適應性准備,在氣閘艙內穿戴好艙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帶好用品。實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戴的航天服體積龐大,地面重量就達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麼容易,必須在其他航天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號'時上天的航天員起碼得兩人,這樣可以相互配合,至於會有多少人出艙活動則未定,估計會是一人進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將有三名航天員,一個要出艙行走,一個在軌道艙迎接,返回艙還要留人。出艙活動將有行走、操作、擰螺釘等安裝設備等項目,為今後建立太空空間站作準備。
中國將於今年下半年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各項准備工作正按計劃進行。據悉,「神七」此次飛天將實現多項技術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員人數將增至3人;二是將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會擇機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本文簡稱「伴星」),等等。
「伴星」能幹什麼呢?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這顆「伴星」的任務是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在軌飛行的「神七」拍照。屆時我們將獲得首張中國航天器在軌飛行的三維立體外景照片,該照片以太空為背景,展現「神七」高速運行的獨特景緻,將成為中華民族飛天的永久性歷史見證。
「神七」僅僅是帶了一個機器「攝影師」上太空嗎?呵呵,當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成功地發射了數顆小衛星,小衛星技術臻於成熟,「神七」攜帶「伴星」上太空意義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衛星投放手段的變化。以前中國的小衛星都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而這次是將小衛星安放在「神七」留軌艙的最前端,當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既可按指令自動彈出飛船,也可由航天員手動「擇機」釋放,投放方式更靈活,「擇機」釋放就是可以根據需要想什麼時候釋放就什麼時候釋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為偵察衛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攜帶的這顆「伴星」上,裝有與「嫦娥一號」類似的CCD立體相機,可以拍攝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圖像。「伴星」由「神七」擇機釋放入軌對感興趣的地表進入拍照偵察。
第三,「伴星」能夠成為一種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飛船擇機釋放,去執行攻擊敵太空目標的任務;又是我飛船最得力、最忠實的「保鏢」——當敵方對我飛船發起攻擊時,我飛船可以適時釋放「伴星」,用所攜帶的武器摧毀敵攻擊武器或與之同歸於盡。

『貳』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中興通訊:順勢者昌

華為以強勢「狼性」文化著稱,軍人總裁任正非的講話被廣泛傳播,與其不同,中興形象一向「中庸」,更鮮有公司高層全面的著述。
中興通訊於1985 年誕生於深圳時是一個來料加工廠,與成千上萬中國企業都曾經在某一個階段經歷過類似的歷程,但是到今天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卻為鮮見。改革開放30 年中國經濟崛起大勢中,中興順勢成長。如何順勢?如何有所為?是眾多中國企業參照的樣本。
「第一桶金」之後的關鍵選擇
1985年的深圳,是一個剛剛被劃為特區不久的漁村,當時中興創始人侯為貴年已不惑,他作為國有企業航天691廠的技術員派駐深圳與一家香港公司建設來料加工廠,從事電子琴、電子表等加工貿易。而這個691 廠則是由文革期間的一個中專學校轉型而來,侯為貴此前在校任教師。
當時來料加工行業競爭並不十分激烈,作為最早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之一,又享受到了深圳特區所提供的「改革紅利」,當時的「中興加工廠」很快就積累了不少利潤。挖到「第一桶金」,這些利潤怎麼用?是擴大再生產,還是尋求新的市場?選擇什麼市場?
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在完成初期順利成長之後所面臨的問題。中興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無疑也來自於「第一桶金」
之後的選擇。
與今天多數企業拚命尋求所謂「藍海」、需要去尋求市場機會不同,那時候國內各種市場均嚴重供不應求,處處都是「藍海」,戰略選擇的難點在於哪個是「長期的藍海」,過多的選擇同樣是一種陷阱。有的企業選擇了繼續擴大再生產來料加工業務,有的企業選擇了轉型做家電鞋帽貿易,有的企業選擇了代理國外電信產品,不一而足。
中興當時選擇了以自主研發方式進入「電信設備好州行業」,長期堅持自主研發,把10% 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發,並很快放棄代工業務。侯為貴在後來多次談到為什麼投入電信行業,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電信行業是一個全球化巨大市場,當年全球電信市場也有上千億美金,今天的全球電信市場超過3000億美金,其中主設備市場就超過1500億美金,當時國內需求潛力也足夠大。
第二,這個行業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沒有壁壘的行業不可能有競爭優勢。技術員出身的侯為貴在文革前就接觸了與電信相關的IC 技術,文革期間也在堅持學習相關技術知識,並在文革後的1981 年就有幸去美國去參觀幾家計算機和IC企業,並從事了相關技術引進工作,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長期潛力。
第三,做IC 出身的中興並沒有選擇IC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IC 投入很大、需要的基礎研究過多,當時無論資金還是技術上中興都沒有能力選擇這條道路,而選擇了與之相關度很大的電信設備領域。當時中興希望建造半導體生產線,侯為貴回憶,「起碼也得是幾千萬美金,你鉛遲才能搞一條線,還不是最好的線,沒有這么多的資金,所以沒法做這個東西。」
1986 年,中興就把積累的利潤主要投入到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上,從技術含量較低的農村電話市場入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逐步進入城市電話交換機市場,並在10 余年後成為國內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市場上占據主導力量的中國軍團——「巨大金中華、烽火普天下」之一。而在當時,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不可勝數,從事國外程式控制交換機代理而沒有自主研發的企業有數百家,今天基本已經銷聲匿跡了。
一個中小企業挖到「第一桶金」之後,到底是繼續從事原有行業,還是轉向新的領域,甚至多元化而成為「大企業」,選擇何種路徑?從中興選擇的道路上,中小企業也至少可獲得兩大啟示。
首先,一個中小企業如果希望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當它成長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一定要從「小池塘里的大魚」到「做大池塘里的小魚」,然後才能成為「大海里的大魚」,從利基市場入手本身是出於生存需要,但是何時離開利基市場、向更大的「池塘」進軍則必須制定清晰的戰略,是生死抉擇。
其次,一定要正確選擇、並不斷構建自身具備「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而且「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中興、槐襪李華為這樣的企業選擇了自主研發,是因為電信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也因為創始人本身對技術的熟稔——任正非本人在退伍前也是電信技術專家。當然,企業未必就一定選擇自主研發作為突破口。
換「發動機」而非換擋
企業戰略大師波特認為,戰略的核心是比較優勢選擇。一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的過程中,會面臨若干次、無數種選擇。如果說選擇「大池塘」、選擇「比較優勢」是方向性選擇的話,那麼,為企業不斷打造一個好的運作機制,則是更持續、更復雜的系統性選擇。
把一個大企業的運作看作一台緊密的機器的話,那麼企業的「機制變革」相當於為機器換發動機和控制中樞,而不是簡單的「換擋」。中興的童年時代,有哪些機制性改革,促進了企業的升級呢?
改革開放30 年的歷程中,除非是壟斷國企,不解決體制問題,幾乎沒有企業能成長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依託國內市場的大量需求, 從1987 年開始,中興在農話市場上一直發展的順風順水,每年以100% 的速度增長。但是到了90 年代初企業創始人團隊的利益和投資方的利益、團隊內部利益也日益難以調和,港方合資人退出。同時,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市場化的企業員工月收入上千、甚至數千元,而很多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工資僅有二百元,而且管理機制陳舊僵硬,在這
種剪刀差的競爭中缺少競爭力,很多員工也面臨著競爭對手的挖角、特別是依然在國內處於優勢地位的海外競爭對手的挖獵。多種因素之下,中興技術團隊險些全部出走,另起爐灶。
鄧小平南巡講話「膽子更大一點」的指示、1993 年《公司法》頒布,中興順勢解決了機制問題。1993 年後,創始人團隊、國有出資人創造性地以「國有民營」方式將企業改造為中國最早一批技術入股的股份制企業。
這一改造並無先例,導致中興內部震動前後歷經2年有餘,但是,畢竟這一機制的變革讓企業宏觀的責、權、利機制理順,也吸引了大量的精英學子加盟,讓企業能夠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為後來的騰飛奠定了基礎——現任總裁殷一民、高級副總裁趙先明、高級副總裁陳傑分別來自高校電信專業教師和海外競爭對手。這讓中興獲得一台「市場化機制發動機」。
而當年技術並不落後的巨龍、金鵬等傳統國有電信設備企業,在90 年代後期在市場、新技術研
發上就開始落後,不能不說企業機制是主要掣肘因素之一。
今天的企業宏觀機制已經不再是障礙,已經不再需要像中興創造「國有民營」、華為創造「虛擬受限股」一樣煞費腦筋了,但是企業競爭也更激烈,微觀機制的改進任務也更為迫切和重要。
以公司制改革為基礎,中興在1995 年後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管理機制和透明性,並於1997 年實現了A 股上市。機制的變革和資本市場的結合打造了「資金發動機」,上市募資促進中興的研發從程式控制交換機領域轉向GSM、CDMA、光通訊等前沿領域,中興未來10年的發展都離不開這樣的發動機,2004 年進一步在香港H股上市時公司銷售額已經達到200億。
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能成功,關鍵是企業宏觀的責、權、利要明晰對等,企業微觀管理機制要不斷優化改進,富有動力。
中興內部組織結構被稱為「三年一大變,一年一小變」,體現了公司必須適應市場和組織膨脹而改變的客觀需求,其中存在很多無效改革,但更多微觀機制的改革成為其內在發展的動力。中興從2005 年後幾乎每年要新招聘1 萬人,而市場從中國擴展到全球100 多個國家,能夠是進行大規模變革而不出現重大混亂的前提在於,企業在微觀基礎上,比如ERP 系統、企業大學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中興在微觀機制上的變革是持續的。
成千上萬中小企業,哪些可以成為行業的翹楚?在體制和機制上,越早注入規范化基因,就越容易成功。
企業自身發展也需「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核心在於如何建立可以穿越經濟周期的「比較優勢」。
上世紀80 年代,中興的主要優勢在於以「較差的技術+別人不屑於提供的服務+ 很便宜的價格」進軍外企難以滲透、技術含量低的農村低端固話市場;1990 年代中興的核心優勢是「較好的成熟技術+ 很便宜的價格+ 本土化人海服務」,藉此佔領國內城市程式控制交換機等中端市場;2000 年代初期,中興從程式控制電話擴展到GSM/CDMA、光通信等傳統的「高端領域」,這些領域它們具備了「不錯的技術水準+ 顯著便宜的價格」,中興先行進軍第三世界市場、復制了中國市場的成功; 2008年,在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2008年「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評選活動中,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憑借良好的市場效益和投資收益榮獲中國最受尊敬25家上市公司這一榮譽稱號。而2008 年之後,面對3G 市場,中興在技術上已經日益接近了全球一流企業的地位。

『叄』 在深圳注冊一個公司要多少錢

手裡只有一萬塊錢的話,是可以注冊公司,但是僅限普通行業的公司,像食品行業、醫療等特殊行業那就遠遠不止了,特殊行業注冊公司需要辦理相關許可證和各種資質,如果是注冊簡單的公司,那麼在深圳,實際一點來講,是可以的!現在注冊一家公司,不考慮人工成本的話,那麼要花費的就是辦公場地租金,刻章和銀行開戶費,其中租金就看您選擇的區域了,像福田、南山、羅湖關內一代,就屬於比較貴的地區,關外就相對比較便宜,目前,龍華、福田、寶安是不允許民宅住所地址來注冊公司,其他行政區也會逐漸落實不允許家庭住址注冊公司的政策;場地需要的費用不少,大概需要佔用50%的費用(一個月)。
深圳知名公司
1、 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第一大企業,深圳企業排名榜榜首,年收入超1萬億人民幣,超越了騰訊、華為。
2、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深圳名企,1987年創立,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近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6千億人民幣,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8.5萬。
3、 正威國際集團 位居「金屬新材料」領域世界第一的正威國際集團,是以新一代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集團,近年來大力發展產業投資與產業新城開發、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交易平台等業務。作為領先的製造業民營企業、深圳企業100強前十,正威國際集團在全球擁有三大研發中心:瑞士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新加坡研發中心,並在全球擁有超過十平方公里的商業開發園區。
4、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名企,1987年成立於深圳蛇口,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國家從體制外推動銀行業改革的第一家試點銀行。招行總行設在深圳市福田區
5、 恆大集團 世界500強,深圳企業100強前十,在中國280多個城市擁有1300多個項目,並與全球860多家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每年解決就業330多萬人,慈善公益捐款累積185億以上。恆大旗下現擁有恆大地產、恆大新能源汽車、恆大物業、恆騰網路、房車寶、恆大童世界、恆大健康、恆大冰泉八大產業,每年為數億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6、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在PC互聯網時代,誕生了BAT這樣的優秀企業,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則形成了AT爭霸的雙面格局。所謂AT就是阿里巴巴與騰訊。
7、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公司排名榜前十,1984年成立,總部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是中國領先的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曾連續六年蟬聯中國第一地產公司。公司業務聚焦全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三大經濟圈及中西部重點城市
8、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華僑城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1985年成立,曾連續10年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A級評價。從1989年建成中國首座主題公園「錦綉中華」至今,華僑城不斷創新旅遊產品,從靜態微縮、互動體驗、生態度假、都市娛樂,到如今的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華僑城實現了產品從單一到混合形式的演變,已發展成為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位居亞洲第一。
9、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公司排名前十,是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是世界范圍內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最堅強的公司之一,如今已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跑者和充電電池產業的領先者。比亞迪掌握了關系電動汽車成敗的關鍵一環——動力電池核心技術,並已經擁有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和條件,能夠開發更為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產品。
10、 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成立的深圳知名企業,是中國醫葯健康行業產業鏈條較完整、自主創新能力較強、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突出的大型骨幹企業,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擁有國內先進的醫葯產品自主創新體系,設有國家級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研發平台

『肆』 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

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新型顯示器件等3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但是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發展後勁仍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深圳實際,緊密圍繞服務製造強國、製造強省建設,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於穩住深圳製造業基本盤,保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意義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效應,堅持製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投資,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深刻認識現代產業發展規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優勢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促進生產端、消費端有機銜接,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發揮各區比較優勢,統籌優化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土空間布局,「一群一策」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製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網路與通信、軟體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葯、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增長點。

三、發展重點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

1.網路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固網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協同發展,加強網路通信晶元、關鍵元器件與模組等技術攻關,建設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重大創新載體,啟動前沿技術儲備,加強行業標准研製,支持南山、寶安、龍崗、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球網路與通信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

2.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完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開展EDA工具軟體、半導體材料、高端晶元和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晶元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人才匯聚地、創新策源地。

3.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推動新型顯示器件、面板生產、終端製造和應用等領域協同發展,著力突破4K/8K視頻採集器件與設備、顯示面板工藝與技術、核心基礎材料等關鍵共性技術,主導或參與國際標准制定,依託南山、寶安、龍崗、光明等區打造全鏈條產業創新區和全場景「AI 5G 8K」應用示範先行區,努力建設全球領先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

4.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圍繞智能手機、個人電腦、VR/AR、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機、智能家電等智能終端產品,打造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的完整產業鏈,加快應用軟體、核心器件等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向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集聚發展,打造全球手機及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高地。

5.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聚焦智能感測器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環節,加快新型感測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術、先進封裝工藝等核心技術攻關,建設MEMS中試線、MEMS感測器產業基地,豐富智能感測器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支持南山、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要素完備的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

6.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推動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低代碼開發平台等關鍵性基礎軟體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軟體實現源頭創新,加大基礎共性標准、應用示範標准研製及推廣力度,實施開源生態孵化工程,推進軟體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依託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軟體名城。

7.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字文化裝備、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細分產業,塑造一批優質數字內容原創作品和IP,高標准建成一批數字創意孵化和服務平台,加快數字創意與文化旅遊產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務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數字創意產業集群,構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數字創意產業布局,打造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標桿。

8.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推動服裝、傢具、黃金珠寶、鍾表等優勢傳統產業時尚化、品牌化升級,加強服裝功能面料、傢具智能晶元、鍾表機心等技術攻關,建設時尚產業互聯網平台和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台,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展會,支持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等區,以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新興時尚產業高地、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

9.工業母機產業集群。聚焦數控機床、鋰電池製造裝備、半導體製造裝備、顯示面板製造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主軸、絲杠導軌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加強裝備數字化技術攻關,建設新型顯示技術智能裝備總部基地、集成電路檢測裝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增強工業母機對先進製造業的基礎支撐能力。

10.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等領域,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集成應用技術,擴展智能機器人在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應用場景,依託福田、南山、寶安、深汕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高端製造、集成應用示範區。

11.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與裝備、增材製造裝備與系統等行業,提高特種光纖、高功率光柵、高功率激光晶元、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國產化率,開展專用特色裝備技術攻關,建設光電光纖激光總部及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坪山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鞏固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競爭優勢。

12.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圍繞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系統、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等領域,提高探測器、感測器、高端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關鍵零部件和產品創新能力,建設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先進測試與高端儀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南山、寶安、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提高精密儀器製造國產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

13.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氫能、海上風電等細分產業,加強高效燃氣輪機、高能量密度儲能、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虛擬電廠落地,加快綜合能源補給設施建設,依託龍華、龍崗等區推進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低碳城和求雨嶺氫能產業園等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

14.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提升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應急處置救援技術裝備、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先進環保裝備等行業發展水平,加強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安全節能環保服務業,健全安全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和綠色生產消費體系,支持羅湖、寶安、龍崗、龍華、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為建設韌性城市提供堅實保障。

15.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系統、車載計算平台、車用無線通信、雲服務終端、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快速充電設施等細分領域,突破感知設備、線控底盤、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建設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平台、深汕汽車工業園等重點項目,依託南山、坪山、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6.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新材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綠色建築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進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醯亞胺薄膜工程化項目建設,支持羅湖、寶安、龍崗、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建成新材料創新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

17.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學影像、生命監測與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產品等細分領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統、手術機器人、新型體外診斷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充分發揮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龍華、坪山、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18.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支持化學創新葯、全新劑型及高端制劑、現代中葯、先進制葯設備以及數字化醫療等領域發展,推動新型基因治療載體研發、工程細胞構建、抗體工程優化、人工智慧輔助葯物設計等瓶頸技術突破,加快寶龍生物葯創新發展先導區、坪山生物醫葯產業加速器園區等項目建設,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龍崗、光明和大鵬等區創建產業集聚區,推動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發展新亮點。

19.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精準醫療、康復養老、現代農產品、醫療美容、化妝品等行業,擴大健康產品高質量供給,加強再生醫美材料、康復器具、種質資源與基因發掘、精準葯物開發等技術攻關,建設精準營養研發與應用平台、健康設備計量測試平台等創新平台,支持羅湖、鹽田、寶安、坪山、大鵬等區建設集聚區,促進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20.海洋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能源與礦產業、海洋漁業等產業優勢,培育壯大海洋工程和裝備業、海洋電子信息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推進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國際海洋城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為主軸,構建「一軸貫通、多區聯動」海洋產業區域協同格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等領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體、人工腫瘤治療等創制關鍵技術,推進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2.區塊鏈。重點發展底層平台技術、區塊鏈 金融、區塊鏈 智能製造、區塊鏈 供應鏈等領域,推動在技術框架、測評體系、應用規范、跨鏈互操作等領域形成一批技術標准和規范,打造區塊鏈創新引領區。

3.細胞與基因。重點發展細胞技術、基因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完善細胞和基因葯品審批機制、監管體系、臨床試驗激勵機制、應用推廣機制,加快建設細胞與基因產業先導區。

4.空天技術。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導航定位技術、空天裝備製造等領域,推動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無人機、衛星等技術創新,規劃建設國內領先的空天技術產業研發與製造基地。

5.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開展類腦演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搶占腦科學領域發展制高點。

6.深地深海。重點發展深地礦產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高端裝備、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領域,推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學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7.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重點發展可見光通信技術、光計算技術等領域,推動建立可見光通信標准化體系,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促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光計算技術的應用示範,培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產業集群。

8.量子信息。重點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領域,建設一流研發平台、開源平台和標准化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在量子操作系統、量子雲計算、含雜訊中等規模量子處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做到專員負責、掛圖作戰,精準高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二)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製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製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加大園區土地連片整備力度,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製化廠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三)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培育「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四)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積極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優化存量資金結構,打通市、區兩級產業基金通道,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提升基金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實現「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中心,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五)強化創新支撐體系。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六)構建市區聯動推進體系。加強對產業集群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行動計劃,按照「五年規劃、三年滾動、年度計劃」原則,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市、區聯動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統計監測體系,每半年滾動更新反映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市推進成效的產業報告,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

來源:深圳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