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哪裡淹水
擴展閱讀
天津乾粉攪拌袋多少錢 2025-07-03 23:05:48
為什麼北京雙井房價低 2025-07-03 22:56:54

深圳哪裡淹水

發布時間: 2025-07-03 17:26:05

Ⅰ 汽輪機進水

可以進水。。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汽輪機在停機以後,由於機殼內剩餘蒸汽冷卻,本身就會有低點有積水,汽輪機廠家會在這些地方配有疏水口,那邊會裝一個閥,打開了,讓水流出來就好了。
二:如果是直接泡在水裡一類的,比如深圳這幾天。。大規模淹水。。最好是疏水完以後,開缸看一眼 是否存在銹蝕,機組在停機狀態下會比正常運行更加容易銹。
三:排汽管道肯定是會進水的,軸承座如果水面不超過中分面,是不會進水的。本身軸承座就會有設計防止汽缸這邊漏汽進入軸承座導致油品變差。

理論上。。汽輪機是可以在完全被水浸泡的情況下可以運行。。但是。。只是理論上,全浸泡的情況下,水會漏進去。。

Ⅱ 平民視角下的廣州、深圳對比

導語:寫在來深圳的第五年

不知不覺來深圳工作第五個年頭,一直想寫一下這個城市,但無從下手,總覺得自己對它的了解還不夠全面。趁著2020年這個特別的春節,嘗試一下。

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香港、普寧、杭州、武漢都算生活過,土生土長在廣州,深圳踏入第5年,普寧半年,其他都是1-3個月不等。

在廣州、深圳的生活時間最長,這兩個看似差不多的南方城市,細品之下還是有挺多差異的,下面以平民視角簡單總結、對比一下:

廣州:佔地面積724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9.8萬人,流動人口達1000萬人以上。

深圳:佔地面積199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2.8萬人,流動人口達700萬人以上。

深圳、廣州的常住人口差距不大,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廣州的三分一不到,所以深圳實際上是個很擁擠的城市,需要更多的高樓大廈,也是個逐漸「香港化」的城市。

城市定位

廣州:近代南國第一城,對外開放「南大門」,全球唯一2000年不衰落大港,廣東省省會,珠三角洲交通樞紐城市,國際商貿中心。

深圳:小平同志畫的那個圈,改革開放之窗,廣東省直轄市,科技創新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廣州是資深一線老大哥,深圳是新晉一線小老弟,雖然網傳深圳已超越廣州,但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要綜合比較見高低。

經濟結構

廣州:產業經濟包括工業、商貿流通和服務業、金融業、農業、交通運輸與郵政業、信息業、建築和房地產業以及對外經濟貿易。

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產業等。

廣州的產業結構比較豐富,深圳相對單一;廣州綜合高分,深圳單項高分。兩者的營商環境都很好,但深圳更適合有野心的創業家。

市內交通

廣州:公共交通發達便利,羊城通每月滿15次後一律6折,學生和老人更加優惠,但高峰期堵車堵人。城市規劃較差,老城區大量單行線,道路狹窄,很多路段塞車嚴重,雨天還會淹水,停車位較為緊張且停車費較高,因此務實的廣州人更傾向乘坐公共交通來節省時間和金錢。

深圳:公共交通一律9.5折,超一線里最遲建造地鐵的城市,高峰期部分地鐵站的隊伍排到地鐵口外面,公交多數時候有位置,但司機的車技很考驗心臟。由於城市規劃優秀,且是全國交通規則最嚴實施地,塞車相對不嚴重,停車費相對便宜,更多人傾向自駕。此外,南山區的年輕人還流行電動滑板車代步~

總體而言,深圳的市內交通成本相對較高。

城際交通

廣州:著名交通樞紐城市,大灣區內友好,到佛山、惠州、東莞、中山特別友好。

深圳:毗鄰香港,即日來回不是夢,到東莞、惠州、香港特別友好,但目前香港這形勢……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交通會越來越發達便利,所以兩者差距不大。

戶籍制度

廣州:土著沒辦過入戶,相對而言比深圳難度大一丟丟。

深圳:積極吸引人才階段,符合條件的高學歷人才(本科以上,30歲以下)有政府補貼,年輕人及應屆生友好。

城市入戶政策每年都會調整,但廣州深圳總體而言比北京上海友好很多。

政府機關

兩者都逐漸轉型為服務型職能的政府機構,態度相對友好,差別不大,但深圳的公務員更年輕,執行效率更高,很多事情可以當天辦完,跟北京相比簡直好太多了!

城市規劃

廣州:超一線里最差,路痴不友好。行政區主要按功能劃分,導致人口流動集中,堵車問題一直無法根治。

深圳:更現代化,行政區主要按產業劃分,公共設施相對齊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基本不需要跨區,道路寬闊方正,路痴友好。

城市規劃肯定是越新的城市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只是廣州當年的城市規劃者實在太欠缺長遠發展眼光了,交通問題一直無法根治。

氣候環境

廣州:近江,水質較差;每年春天會有回南天,相比深圳,夏天高1-2°,冬天低1-2°,更潮濕悶熱,蟑螂蚊蟲較多。

深圳:近海,水質較好;陽光充足,靠海區域風很大,早晚溫差大,相比廣州,夏天更清爽涼快,冬天更濕潤暖和,蟑螂蚊蟲相對少一點,目測是國內唯一沒有霧霾的一線城市

個人而言,深圳的氣候環境更宜居,人類友好。

居住環境

廣州:房價及租金超一線里最友好,城中村較多,對新移民友好,但大量老破小,居住環境也相對差一點。另外,因為有歷史沉澱,古跡不多但還是有的。

深圳:2019年唯一房價上漲城市,部分區域房價直逼香港;因發展歷史短,城中村和老破小較其他超一線的新,綠化較好,居住環境相對好一點,但上車門檻越來越高,對年輕人不友好。古跡……除了南頭古城和大鵬古城,暫時沒看到太多。

醫療條件

廣州:全國醫療第三,多家知名醫院,還有鍾南山,完全碾壓深圳。

深圳:「一線的經濟,三線的醫療」,城市年輕,缺乏經驗,普通小病都治不好,普遍選擇回老家或到廣州、香港治療;另一方面,過於金錢至上,醫德不好,讓人心寒。醫療不是砸錢或者挖幾個人才就能崛起的,需要整個體系的協同積累,短期不看好,完敗廣州。

深圳的醫療體系人員普遍給人感覺過於追求金錢而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就連去葯房買葯都純往貴的推薦,這種無視病人生命安危的做法是很可怕的,一定要趕緊根治。

教育資源

廣州:廣東省重點中學及院校的主要集中地,還有大學城,教育資源的分配還算平均,完勝深圳。

深圳:一線最差,沒有之一。只有1所大學,好的公立學校主要集中在羅湖、福田,教育資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勻。近幾年不斷開設新校園,但至少需要6年來檢驗其教學實力。大量的私立學校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另外,高中極少,全市初升高率不到50%,競爭非常激烈,考不上高中的要麼去職中要麼出國留學。但是!能考上TOP3高中的學子都非常優秀,尤其是No.1的深圳中學,全國TOP5,碾壓廣州6大名校。另一方面,深圳的教師相對年輕,素質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最近全國高薪挖人才,還拉了一堆知名高校過來設立分校,但教育也不是一個純砸錢的行業,短期內難以超越廣州。

放眼全國,廣東的教育資源並不算頂尖,深圳則更加弱勢。對於一個深圳的普通家庭,房子、教育、醫療是三座大山,三者都資源稀缺且分布極不均勻,政府在教育、醫療上的投入也不如廣州的多,花一線的錢,享受三線的水平,也難怪深圳越來越多不婚不育的人。

語言環境

廣州:作為方言的粵語依舊是主流,在場只要有一個人聽不懂粵語,普通話再爛也會堅持說下去;新移民一般會主動學粵語以融入文化,至少「識聽唔識講」。

深圳:集合了全國各地人群,沒有方言,普通話當道,一般只有在福田、羅湖、蛇口幾個老城區才能聽到粵語,這方面完全不像是南方城市。

飲食文化

廣州:「食在廣州」,粵菜當道,自有一套美食評判標准,對米其林不屑,市井味更濃。

深圳:海川百納,全國各地美食都有,總有一家能讓你吃到老家的味道;越來越多知名連鎖品牌或網紅店首選深圳打開華南市場,香港這段時間的暴亂,估計更多米其林餐廳會落地深圳。

兩地都有各色各樣的美食,但廣州更加接地氣和市井味,深圳選擇更多、商業味更濃。

文娛活動

廣州:戶外活動主要是爬(白雲)山、農庄、長隆樂園等,文化類活動跟深圳大同小異,但畢竟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還是有不少「粵文化」相關的活動和民間組織。

深圳:靠海的緣故,戶外活動跟香港類似,海灘、海釣、遊艇等,游樂園有歡樂谷和世界之窗,爬山是真的山,難度較大,廣州那都是小山丘,適合養生;文化類活動比廣州更加五花百門,也有「粵文化」相關的,但屬小眾。

兩地總體差異不大,主要區別在戶外活動,文化類活動跟北京上海還是沒法比。個人更喜歡在深圳看演唱會,因為都在市中心,交通便捷,去香港看也方便,廣州蘿崗對市區人民不友好。

深圳速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中國集權制度的效率已逐漸被世界認識和認可,而深圳速度更是中國速度的N倍。只要在深圳生活過,都會對「深圳速度」有所體會。大沖2015年還是個工地,轉眼2018年萬象新天地開業了,如今一片繁華。政府的效率可以說是全國第一,說了要落地一個項目,蹭蹭蹭地就做起來了。正因為大家都注重效率,所以在深圳做一件事情比在其他城市容易見效。「先做起來,細節後續優化」是普遍的共識,但負面就是很多事物的細節不敢恭維,有工匠精神的人可能會很鄙視。

一夜暴富——「深圳速度」的負面效應

深圳是一個很激發人對金錢慾望的城市,過去十年的瘋狂經濟讓人覺得財富都是一瞬間降臨的,「一夜暴富」彷彿成了大部分深圳人的信仰。很多人往往是來深圳「拼搏」幾年,瞬速積累財富,哪裡來錢快就去哪裡,遇到一些挫折或覺得來錢辛苦就立馬放棄。早幾年經濟瘋狂增長,誕生了一批又一批拆遷暴發戶,創業項目短時間內融資千萬、估值過億,部分企業從成立到上市最短時間僅三年,每天都在誕生「一夜暴富」的神話,導致很多人認為錢來得很容易,忽略了「慢工出細活」和品質,整體風氣非常浮躁。

艱苦奮斗——深圳人可能比你想像中勤奮

雖說深圳是個「沒文化」的城市,但有趣的是,深圳的各個書店、書吧、圖書館、咖啡店總是坐滿了艱苦奮斗的年輕人。有的是加班,有的是學習、備考,有的是構思或准備創業項目,每個人都充滿鬥志和干勁,不斷自我投資和精進能力。哪怕是因為拆遷而致富的暴發戶,也有相當大比例的人會選擇持續學習和充實自己,牢牢掌握這個上天眷顧的運氣。更有不少拆遷戶為了讓生命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依然選擇投身於一個自己熱愛的事業,哪怕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事業——因為深圳這個城市的整體氛圍就是「艱苦奮斗」。

  拜金主義——文化缺失下無處釋放的金錢

跟幾個同樣來自超一線城市的朋友一致認為深圳人普遍熱衷炫富,探討其背後的原因,都認為這個城市真的太缺文化沉澱了,有錢人除了炫富,實在沒什麼東西可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有不少富人開始研究「沒什麼卵用」的東西,開始追求「品質生活」,但目前還處於生搬硬套或舶來品的狀態,相信一段時間後,總會有真的文化沉澱。

然後,還有一部分人只會通過外物來判斷一個人。有次參加一個招商會議,一廣州老闆特意穿得很休閑,讓其助理穿上西裝坐到C位,自己一個人坐到後面假裝下屬。那位助理剛坐下,一堆人跑去圍著真助理各種奉承,把真老闆晾在一邊;最後助理實在太心虛hold不住了,指著身後那位不起眼的大叔說:「他才是我老闆。」現場一陣尷尬。這種故事在深圳比比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物以類聚「」,「偽裝」最後只會吸引同類人,沒什麼卵用——這在方面,深圳還是缺少了文化底蘊和自信。

文化包容——缺少歷史沉澱的另一面

雖然與北上廣相比,深圳是個缺少歷史沉澱的城市,但其正面效應就是對外來文化格外包容——來了就是深圳人,包括你原有的文化習俗。所以,在深圳你能吃到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體驗不同的地域文化,海納百川,百花齊放。我相信,深圳會逐漸沉澱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年輕到中年

作為國內甚至放眼全球的最年輕城市,你很難在公交、地鐵或者公園見到頭發花白的老人,我甚至懷疑深圳還沒有老人院、養老院。這也導致來深圳之後的我始終保持活力,發自內心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對未來充滿憧憬,到其他城市出差或旅遊時會感慨「這個城市真老」……

因為年輕,它沒有過多固化的思維和制度被約束,盡可能點燃自己的激情去拼搏、去創新,雖然偶爾會焦慮和迷茫,但跌倒了還可以馬上爬起來重新振作,犯錯了還可以立馬糾正和吸取教訓,因為它真的沒太多負擔和顧慮。這個年輕城市在過去40年像打了雞血般一路高歌猛進,GDP一度超越香港和廣州,成為舉世觸目的新晉超級城市,如今卻有種邁入中年的感覺——最初定居深圳的那批年輕人成家立室了,上有老下有小,這個一度不需要前瞻後顧的城市開始有了自己的憂慮。

是的,這個城市不再那麼年輕了,人到中年,有了顧慮,需要慢下來思考,需要更加謹慎,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2018年開始感覺到這座城市逐漸慢了下來,開始摸索未來的路應該怎麼穩妥地走下去。雖然目前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但個人傾向相信深圳會轉型成功,因為從政府到每一個市民,你能感受到他們的激昂鬥志和強大的執行力,這是在其他城市很難體會到的。未來,「快」可能再也不是最重要的,但始終相信深圳會轉型成功,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Ⅲ 廣東話的「水浸」,普通話怎麼說

街上積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