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年有哪些城市參與過援建深圳特區據說武漢市援助了很多很多是嗎
深圳,改革開放之後發展起來的一座現代化大都市,改革開放之後,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設置經濟特區,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深圳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深圳
深圳經過40年的發展就成為了國際性的大都市,成為中國僅次於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和國家的大力發展是分不開的,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安排全國很多城市支援深圳,而武漢在深圳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漢,我國華中區域特大中心城市,2019年武漢整個GDP排名全國第八,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對於武漢而言,說明武漢發展的非常好了,但是了解武漢歷史的人發現,現在這個水平是武漢應該佔有的位置。
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在民國時期,武漢的經濟水平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所有就有了大上海、大武漢這一稱呼。
而到了新中國時期,武漢經歷了發展陣痛期,曾經排到了15名開外,但是武漢在整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做出的貢獻可是一點也沒有少。就比如,在深圳早期建設時期,武漢貢獻非常大。
作為第一批深圳建設的參與者,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當時還稱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參與了深圳市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了深圳市第一本工程建設標准,設計了深圳市的第一座立交橋——洪湖立交橋,規劃和設計了國家第一個保稅區——福田保稅區。
武漢
今天的深圳,一片煥榮,煥發著青春的氣息,在今日武漢同樣為深圳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武漢的高端人才外流到深圳是最多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在深圳建立了研究所,和特區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我相信有了武漢和深圳的深度合作,兩地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B. 內地對口援疆城市有哪些呢
對口支援的城市和省
北京
和田地區的和田市、和田縣、墨玉縣、洛浦縣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團場
廣東
喀什地區疏附縣、伽師縣、兵團農三師圖木舒克市
深圳市
喀什市、塔什庫爾干縣
江蘇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圖什市、阿合奇縣、烏恰縣,伊犁哈薩克自治州10個縣(市),以及新疆生產
上海
喀什地區巴楚縣、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
山東
喀什地區疏勒縣、英吉沙縣、麥蓋提縣、岳普湖縣
浙江
阿克蘇地區的1市8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的阿拉爾市
遼寧
塔城地區
河南
哈密地區、兵團農十三師
河北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團農二師
山西
農六師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福建
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奇台縣、吉木薩爾縣、木壘縣六個縣市
湖南
吐魯番地區
湖北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與兵團農五師
安徽
和田地區皮山縣
天津
和田地區的民豐、策勒和於田三個縣
黑龍江
阿勒泰地區福海縣、富蘊縣、青河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
江西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
吉林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布爾津縣和吉木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