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樹林公園有沒有種桑樹
紅樹林公園應該沒有種桑樹。
生態公園是用植物為題材來突出"以自然為本"之理念的公園,這里植物種類豐富,數量繁多,其中喬木有100多種,有獨樹成林之稱、四季如春的桑科樹種小葉榕、橡膠榕、黃葛榕、高山榕等;有花繁葉茂的大葉紫薇、鳳凰木、羊蹄甲、刺桐等;有婀娜多姿的棕櫚科樹種海南椰子、魚尾葵、加拿利海棗、散尾葵等。花壇灌木近百種,有觀葉為主的黃金葉、黃金榕、大葉紅草、花葉良姜、白蝴蝶、朱蕉、龜背竹、鴨趾草等,有觀花為主的毛杜鵑、月季、龍船花、馬櫻丹、小葉紫薇、金鳳花、夾竹桃、黃蝦花、長春花、希美麗等。草地面積約18公頃,主要草種為馬尼拉草。公園植物配置、造型手法多樣,喬木、灌木、地被高低錯落,蔭涼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幽靜的密林、寬闊綠茵的草坪、嫣然怒放的花壇各顯其色,但又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形成一道道秀麗壯觀的風景。
❷ 介紹下深圳紅樹林
紅樹林位於深圳灣東北岸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面積369公頃,是我國唯一位於市區, 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國外生態專家稱為「袖珍型的保護區」。每年有白琵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 189種、上10萬只候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
深圳紅樹林晚霞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 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成一體,面向碧波盪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深圳紅樹林
深圳紅樹林位於深圳灣畔,是我國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干呈淡紅色而得名。這里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等珍稀樹種。這里也是國家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徙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自然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在此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國際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聯盟」列為國際重要保護組成單位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組成單位之一。
交通指南:
途經:濱海大道至紅樹林濱海生態公園停車場即可到達
目的地站點:紅樹林
公交車: J1 路、76路、 80路、 K113路、 229路、 231路、 305路、 317路、 322 路、 337路、 382路、 K204路、 K105路。
自駕車:
從機場出發:由廣深高速公路上廣深麒麟立交,轉南海大道,上濱海南油立交橋。 轉桂廟路,直行濱海大道。全程26公里。
從羅湖口岸,火車站出發:由建設路轉入濱河大道,全程13公里。
❸ 深圳紅樹林有多少種類的植物
紅樹林(Mangrove),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謂的紅樹林是指由紅樹科的植物組成,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編輯本段]紅樹林的生態效益
調查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生物資源量非常豐富,如廣西山口紅樹林區就有111種大型底棲動物,104種鳥類、133種昆蟲。廣西紅樹林區還有159種和變種的藻類,其中4種為我國新記錄。這是因為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由於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並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1958年8月23日,福建廈門曾遭受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強台風襲擊,12級台風由正面向廈門沿海登陸,隨之產生的強大而兇猛的風暴潮,幾乎吞沒了整個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但在離廈門不遠的龍海縣角尾鄉海灘上,因生長著高大茂密的紅樹林,結果該地區的堤岸安然無羔,農田村舍損失甚微。1986年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里長海堤被海浪沖跨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跨,經濟損失就小。許多群眾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1982年,華僑郭春秧特地從南洋帶回"秋茄樹"等三種紅樹林種苗進行育種栽植。紅樹林的工業、葯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