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直沽醬香型52度散酒怎麼樣
還不錯。
大直沽釀酒廠,非常有歷史的天津本地酒廠,在解放前就已經釀制天津本地特色直沽高粱酒。
高粱酒高粱是生產白酒的主要原料。以高粱釀造白酒,我國獨步世界,久享盛名。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風格展現了我國酒文化的深厚底蘊。
② 60年代天津大值沽酒多少度
最高53度。
直沽燒系天津直沽高粱酒,是天津釀酒廠生產的天津美酒。於1950年被列為華北名酒,1960年獲得天津市質量先進獎。直沽高粱酒是清香型大麴酒,酒質純凈,芳冽柔和,味感豐滿,余香綿長,飲後回甜,清爽,風格突出,美名遠揚。
③ 津酒年份珍藏42度價格
津酒42°人祥500ml*6 、¥158.00。
42°津酒綿柔一號500ml*6 、¥288.00。
津酒原釀A3糧食酒42°整箱500ml*6、 ¥188.00。
天津津酒42度濃香型白酒純糧釀造喜慶裝500ml*6婚、 ¥298.00。
它是有紅高粱作為原料釀造而成的糧食酒,採用最傳統的科學方法經過一定的配比。如果是飲過此酒的人,都會覺得它入口綿柔,不會刺喉,也不會上頭。經過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積累,以及不斷的創新和超越,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首屈一指的白酒品牌,在一定的地方特色上一鳴驚人,成為了我國眾多白酒品牌中的一隻奇葩。
企業規模
由於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於1999年建立集團,從此天津釀酒廠更名為天津津酒集團有限公司,屬國家二級企業。
2007年天津津酒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的津牌津酒(扁鳳壺、龍騰天下、帝王風范;大麴濃香型)經審核符合《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和《純糧固態白酒標志發酵白酒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的要求,准許使用純糧固態發酵。
所獲榮譽
天津津酒集團有限公司產品採用傳統固體發酵,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國內先進的酒類科研、生產、檢測設備。代表產品有「津」牌津酒系列、「直沽」牌高粱酒系列、「新港」牌佳釀酒系列等。其中,主要產品津酒是我國濃香型白酒代表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研製出的低度白酒之一。
1984年獲得國家銀質獎,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名牌產品」稱號。其系列產品包括津酒龍騰天下、帝王津酒、扁鳳壺津酒、精品津酒等十餘個品種。
此外,天津津酒集團有限公司產品中還包括以「玉羊」牌人參酒、海馬酒、玉羊露酒為代表的滋補保健型酒。各品牌白酒及滋補保健酒主要銷往內地市場和香港、台灣地區,部分出口東南亞、東歐等國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津酒
④ 天津酒吧都有什麼酒
啤酒~~~洋酒~~~~~雞尾酒~~~~~~~
一般都是喝洋酒的~~~~~~酒吧跟酒吧的推薦都不一樣的~
比如黑方,芝華士12,18.AK47,小軒,百靈壇,皇家禮炮,很多的~~~~這只是個大概~
⑤ 52℃直沽高粱酒多少錢一瓶
52度的直沽高粱酒多少錢一瓶?我覺得這個酒的話,應該在120塊錢左右一瓶,這是在超市裡面的價格
⑥ 天津白酒都有哪些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天津有著古老的歷史,雄奇優美的自然景觀,星羅棋布的人文古跡,在1986年天津被命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津有著700多年前的釀酒歷史,其酒文化獨特、內涵豐富。今天小六與大家聊聊有哪些知名白酒?
天津有著700多年的歷史,酒作為文化的一種,從側面折射出不同時代政治、經濟的不同態勢。
上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一些比較有歷史、小有名氣的天津系列白酒,了解的哥們可以在下方補充,我們一起交流。
作者:小六(deyujiuye666)
明明白白消費,安安心心喝酒,適量喝酒,喝好酒!
⑦ 天津產的百年大直沽42度的酒,多少錢一瓶
老酒沒有42度,低度酒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
⑧ 津酒的四大系列
津酒系列、直沽高粱酒系列、津味老酒系列、滋補酒系列。
津酒-扁鳳壺,酒度: 39%,凈含量: 500ml,介紹:津酒-扁鳳壺,為選用八年以上窖存酒基精勾而得酒,其包裝採用古漢代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並經現代科技手段精心設計燒制而成,古樸典雅之中映射出中國古老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其盛酒,同樣是融入中國古老文化的。
津酒—龍騰天下,酒度: 52% 38%,凈含量: 500 ml,介紹:津酒—龍騰天下是為紀念天津建城600 周年而特製。該酒採用近400年傳統工藝釀造,為存貯二十年之特級酒,經名師精心調制而成。酒瓶採用法國著名玻璃公司D-GLASS專利龍船瓶,瓶內為精美彩色龍船,瓶形狀似航空器造型。
⑨ 什麼老酒比較好想喝醬香老酒,選哪個牌子好
想喝醬香老酒可以試試唐庄酒,我第一次喝醬香酒就是喝唐庄五星酒,它改變了我對白酒的印象,入口不覺得辛辣,醬香醇厚,口感細膩飽滿,喝了之後不頭暈,空杯留香持久
⑩ 有沒有與天津這座城市有關的酒的傳說啊
直沽酒與天津衛的由來
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
金滅遼後於1153年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改燕京為中都。由於漕運與鹽業的不斷發展,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一帶日益興盛。金代末年,為保障中都及漕鹽儲運的安全,約在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河口建立了「直沽寨」。因此「直沽」二字是天津城市發展過程中最早的名稱,直沽寨則是天津最早的建置。
據史料記載,天津白酒釀造業早在元代初期(元至元十九年1282)試行漕運(南糧北調),糧船從江蘇太倉劉家河啟碇,飄洋過海,從大沽口進入大直沽,再改換內河糧船,往運河運到大都(今北京)。大直沽則是由南而北長途販運糧食的重要港口。元代《接運海糧官去思碑》刻著這樣的字句:「直沽素無佳釀,海舟有貨東陽之名酒者。」這就說明早在元代初期天津已能造酒了,只是酒造的不夠好而已。但大直沽是北方造酒的最早地區卻是無可非議的事。當時叫「燒酒」,釀制的高粱酒叫白乾燒酒。歷史上由元到明,都是靠南糧北調供應軍需民食,因此北方各地歷來嚴禁用糧食造酒,大直沽則因距離運糧聚散地最近,因此燒酒作坊在不生不滅中一直延續下來。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為了奪取皇位,率兵在三岔河口渡河南下,兵發滄州取得了勝利。於是將當時渡河的海津鎮命名為「天津」。意思是此處是天子之津梁,天子經過的渡口。永樂二年(1404)在三岔河口西岸築城設衛,這才有了天津衛。朱棣當了皇帝後,定都北京,而北京的糧食仍靠南方供給,三岔河口的漕運就顯示了它無窮的魅力。當時政治、經濟形勢穩定發展,史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之盛世。作為海河五大支流匯合處的天津衛,對我國北方經濟繁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百業俱興中,釀酒業方興未艾,「御河之水」成為釀酒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天津衛」號稱「七十二沽」,其中,大直沽不僅成為漕糧轉運碼頭和商品集散地,而且是天津經濟、政治、貿易、文化等中心,引得達官貴人,一方富賈,風流雅士,文人墨客雲集在此。「海流千派合,舟楫萬方通」(明代曾棨《過直沽》)。好一派「萬年壯麗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廚。」的壯觀情景。
《天津詩鈔》見朱竹垞(彜尊)所纂《明詩綜》載無名氏(《天津縣志》作徐公)《直沽棹歌》三首。其一曰:「天妃廟對直沽開,津鼓連船柳下催。釀酒未終舟子報,柁(舵)樓黃蝶早飛來。」意思是說,天妃廟所對的大直沽地方,漕船在柳下河邊都擠滿了,還沒等新酒釀好,舟人就以黃蝶飛至卜得神仙要來吃酒。看,連神仙都等不及了,可見直沽酒的誘惑力有多大。
清朝的詩酒文化
清康熙、乾隆二帝均巡幸過西沽。乾隆皇帝一共來天津10次,一般路線是順北運河到達三岔河口,進入海河(或南下南運河)。作為海運和漕運的必經之處,乾隆皇帝深感此地位置極其重要,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在此地專門修建有「皇船塢」,作為龍船停靠維修場所。
乾隆十三年(1748年)2月初,年僅38歲的乾隆皇帝攜帶孝賢皇後,由北京順運河南下。二月初四離開通州,來到天津,受到隆重接待。乾隆皇帝乘坐的龍船名「安福艫」,長九丈三尺、寬一丈九尺;孝賢皇後乘船名「翔鳳艇」,長八丈四尺、寬一丈六尺,後面是一支龐大的宮廷船隊。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暮春時節來到天津,《續天津縣志》記載:天津連續遭遇水災,乾隆皇帝下旨安排救災事宜。又親自來到北運河,查災情,勘堤防。並親筆賦就了御筆詩兩首,這就是流傳後世的《西沽二首》。詩雲:「西沽三水匯流處,南北運河清貫中。徒時堤防寧有是,要當善道備宜通。」「郡城清曉返巡鑾,逶迤西沽策馬觀。行過煙村大堤接,御舟早已候河干。」返京時,大批送行的官民沿河歌舞歡呼。這個熱烈場面連乾隆皇帝也被感動了,他寫詩:「安撫御艫溯海河,夾堤十里備笙歌。迫因希澤方愁己,一任排當懶聽他。」詩中「十里笙歌」是指海河兩岸經三岔河口一直到北運河,大批歡送的官民歌舞歡呼。三岔河口地區與乾隆皇帝有「不解之緣」,史料頗為豐富,乾隆皇帝首次來天津時正值「年富力強」,第十次來津時,已經白發蒼蒼84歲高齡。
由於直沽白酒以小麥、大麥和豌豆制曲,高粱為主要原料,在「粟貴生齒繁」、「貧者難糊口」(見崔旭詩:《燒酒》),特別是軍需民用無不仰給於江南的時代,用糧造酒不僅遭到貧者反對,亦為官府禁止。因此,山東平原人、清乾隆甲戌(1754年)翰林董元度在《天津雜詩》中仍稱「河豚入市思拚命,滄酒盈樽不遺愁」,而不見直沽酒的蹤影。
清乾嘉詩人唐芝九《各色酒》中,才給直沽酒以全新評價:「茵陳玫瑰五加皮,酒性都從葯性移,還是高糧滋味厚,寒宵斟酌最相宜。」高糧就是高粱白乾酒。天津的「直沽老白乾」已被詩人所承認了。更後,詩人崔旭在《津門百詠》中更說得直接了當:「名酒同稱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隨著時間的推移,酒量越流越涌,酒香越飄越遠。《天津志略》載稱:「天津燒鍋最盛時多達二十七家,大直沽竟佔十六家。」又說:「天津酒業尚稱發達,大直沽一帶尤為最富之區,所制白乾酒質高味醇,世稱佳釀。」
走出國門
此後,大直沽白酒不僅站住了,而且隨著歲月的推移,酒量越流越涌,酒香越飄越遠。除在本地銷售外,還依靠汕頭幫、福建幫、廣東幫、上海幫運銷各地。鑒於直沽高粱酒質優價廉,便爭先來大直沽聘請釀酒技師為他們建造酒廠。如廈門商人聘請了富有釀酒經驗的技師劉金凱,在廈門開設了晉源酒廠,專門從事生產白酒;另一位釀酒經驗豐富的周洪有,受聘到新加坡鄭綿友酒行;還有一位經營酒業的李鳳桂,受聘到新加坡乾源酒行。隨後,義聚永的經理來到香港和新加坡,拜會當地華僑的知名人士,聽取他們品酒的意見,大作宣傳。大直沽白酒從此走出國門,香飄萬里。後又相繼打進美國的舊金山、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一位法籍華人提供的資料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校級軍官在負傷養傷時,才配給一杯『直沽老白乾'飲用」。因為直沽高粱酒在國際市場上頗具名聲,銷路廣、獲利豐,引起日本人的嫉妒。他們想用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奪走我們的市場,但是他們又不會做高粱酒,本國又不出產高粱,於是他們一方面從中國的東北進口高粱,另一方面到中國來請制酒師傅。日本人請來請去請到了大直沽,請出大師傅崔秀嶺,二師傅崔鴻禧,帶領趙玉元、翟玉山、李恩起、張雙喜、尚青侶等7人,簽訂三年合同,去神戶傳授制酒技術,並實際釀造。這些人在日本幹了六年才回國,這事大約是在1914年至1920年左右。
痛心的是大直沽白酒在發展中受到極大的挫折。先是軍閥混戰,使生產調敝,市場購買力下降影響了酒的生意;後是日本侵略軍的侵佔,糧食奇缺,造酒相當困難。大部分在八年抗戰期間倒閉;再後是抗戰勝利,國民黨官員腐敗無能,物價飛漲而又洋酒大量傾銷,大直沽白酒已是奄奄一息,瀕臨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