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昔陽和天津哪個發達
擴展閱讀
外地人回廈門要注意什麼 2025-05-20 10:16:05
廣州車禍事故處理要多久 2025-05-20 10:10:12
廣州為什麼是線城市 2025-05-20 10:09:27

昔陽和天津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 2022-06-14 00:48:40

㈠ 如何看待大寨建大廟,是否違背大寨精神

其實是當時記者寫大寨時的一句話

自殺的天津市政協主席宋平順再一次勾起了人們對大邱庄的回憶,當消息傳到村裡時,甚至有村民悄悄跑到禹作敏的老宅子前放起了鞭炮,10多年過去了,村民們對於禹作敏的懷念並沒有消逝,以至於這個禹作敏生前的死對頭自殺時,他們以這種方式來慰藉曾經的村支書。

500多公里外,毛澤東時代的樣板村山西大寨,也因為村支書的兒子修起的一座大廟而進入人們的視野,鳳凰衛視對於虎頭山上新修的普樂寺的評頭論足,雖然讓村支書郭鳳蓮頗不高興,卻讓村民們多了許多談資,已經有很長時間,沒人再記得大寨了。

兩個都曾經風雲一時的「天下第一村」,如今早已習慣於消逝在公眾視野之外,但村莊從來都沒有平靜過。從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到改革開放前期的「聯產承包」,再到今天的「新農村建設」,兩個村莊里保存著中國鄉村世界清晰而典型的歷史圖譜。

在新一輪鄉村變革以「新農村建設」破題後的2007年夏天,記者遊走於這兩個相距千里的北方村落。

「共產仙鄉」

雖然修通了高速公路,但從太原到大寨,坐汽車穿山越嶺仍然要3個多小時,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深山中的小村落曾經在新中國的鄉村史上占據過至高無上的地位。不過,到今天,如果不是村支書郭鳳蓮的兒子在村裡修了一棟恢宏的大廟,已經很少會有人還記得這個毛澤東時代的「天下第一村」了。

8月底,記者趕到大寨時,郭鳳蓮正在北京開人大常委會。雖然比起前任村支書、曾經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差了不少,但郭鳳蓮依然位列全國人大常委、山西省婦聯副主席,她還曾兼任大寨所在的昔陽縣縣委副書記,這樣的政治待遇,在今天的中國農村,仍然讓絕大多數農民可望而不可及。

大寨是一個土石山區的村莊,耕地極少,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從古至今都是中國農村最為貧窮的那種,但是,1949年之後,在實行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的那些年頭里,集體化了的大寨顯示出無比強大的力量。

全村700畝田分成5000塊,散在大山裡。陳永貴帶領大家要做的是把這些溝、梁、坡,統統改造成能夠產糧食的梯田。老一代大寨人的生活起居完全圍繞這項工作展開:天不亮就上工,一直到光線暗到無法繼續幹活才下班。這種艱苦的勞動從1953年開始,到1979年結束,一共27年。不足300人的小村在1969到1977年間,「搬山填溝造平原」,生生地搬倒了39座小土山,新造出了小平原500多畝,不僅養活了自己,還能年年為國家交糧食。

這樣的苦幹正是那個時代的國家政權最需要的農村景象,領頭人陳永貴藉此最終當上了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掌管整個中國的農業生產組織,大寨被樹為毛澤東思想的樣板村,國家派軍隊去給大寨修盤山水渠,派科學家去修噴灌、吊車,早在1970年代,溝溝坎坎的大寨就提前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比大多數沃野千里的平原農村都早。

走進今天的大寨,隨便一個村民家裡,都掛滿了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與周恩來、鄧小平、朱基等國家領導人的合影。在大寨的歷史上,一共有40多位副總理以上的領導人和40多位解放軍高級將領到訪,此外,還有包括16位國家元首在內的134個國家和地區2萬多名外賓先後來到過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村。從1964年,毛澤東號召「農業學大寨」開始,直到「文革」結束,960萬人踏入這個小村子,也就是說中國每平方公里土地上,都要派出一個代表,來看看大寨是怎麼回事。

大寨作為中國農村的樣板,香火持續不斷,火了15年。大寨的許多方面的變化都是由國家的社會改造計劃和政策來推動的,在那些年代,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得這些村莊成為國家經濟中穩定的農業生產單位。

1949年之後的中國,新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國家的工業化,中國這樣的後發型現代化國家,要實現工業化,除了依靠「制度性剝削」提取農村世界的「剩餘價值」來完成原始積累外,沒有他法可想。大寨比任何一個村莊都具備這樣的樣板價值。

但是,當樣板樹起來之後,一切都開始極端化。陳永貴當上副總理後,外出考察回來,羨慕南方的田一年可以收兩季,就在虎頭山上試驗種起了水稻,覺得養蠶經濟效益可觀,就在大寨的田裡植桑養蠶,甚至還在山上養過鹿,他的夢想是「虎頭山上變江南」。

這一切隨著「文革」的結束、鄧小平時代的到來都戛然而止。大寨成為「左傾」路線的代名詞,對大寨的批判接踵而來。陳永貴失去在中央的一切職務,最後客死北京。郭鳳蓮也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0年4月,郭鳳蓮被留黨察看,審查了3年後調離大寨,去昔陽果樹研究所報到。

那幾年,村裡人都想不通,辛辛苦苦十多年,好不容易把小塊土地連成了大塊,便於集體耕種,現在怎麼又分成小塊?折騰了兩年多,大寨的地終於分到戶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聯產承包」跟幾十年前的「人民公社」一樣,對於大寨人來說都不是自發的選擇。到1990年代,村裡人又自動把地合到了塊,專門組織「農業組」,每年40多個人,集體耕種。

沒有哪個村莊像大寨這樣緊密地跟中國政治聯系在一起。在大寨的展覽館里,整個1980年代,完全是一片空白,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來過大寨,那10多年,大寨像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被遺忘到了角落裡。只有村頭那幅大標語「劈山育土捉龍王,共產仙鄉唱凱旋」能讓老人們懷想剛剛過去的日子。

大邱庄時代

大寨為曾經的狂熱付出整整10年時間做代價,一直到1991年底,新的時代才終於在大寨姍姍來遲,郭鳳蓮被重新任命為村支書,她被賦予的使命是帶領這個曾經的「共產仙鄉」在新時代再次成為發展經濟的榜樣。

1992年,郭鳳蓮回到大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邱庄取經。那幾年,國家大力推行鄉鎮企業,農村的工業化被認為是拯救日益凋敝的鄉村的良葯。而位於大寨700多公里外的天津大邱庄則是發展工業的典範,那幾年,中國的觀察家們都在宣稱,中國農村已經進入了大邱庄時代。

大邱庄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鋼材,早在1979年,大邱庄辦起的第一個工廠就是帶鋼廠,用低價買來廢鋼材,加工成鋼管後高價賣出,在那個年代,其所獲得的顯然不僅僅是加工的利潤,還有緊俏物資的市場差價。當年大邱庄是怎樣弄到這些被國家壟斷的資源?到今天,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但這些可貴的第一桶金為大邱庄的工業起飛奠定了基礎,隨後,大邱庄辦起了帶鋼總廠、制管總廠、印刷總廠、電器總廠等四大集團公司。

在1992年的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上,大邱庄的社會總產值、人均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均高居第一位,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是全國人均收入的10倍,這個華北平原鹽鹼地上的討飯村變成了中國「首富村」。

那些年,大邱庄的帶頭人是禹作敏。這個常年趕著毛驢拉蘆葦的老農,搖身一變成了資產幾十億的四大集團董事長。禹作敏自稱是鄧小平的「好學生」,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他讓村裡每家每戶都掛上「小平您好」的橫幅,到今天,四大集團的大門上的對聯,橫批一直都沒有變過,依然是「小平您好」。

雖然大邱庄搞的是工業,但禹作敏一直視陳永貴為榜樣。他對一幫前來考察的官員說:「局長算個球,我要當就當副總理。」他做夢都希望大邱庄能像毛澤東時代的大寨一樣,成為全中國農村的榜樣。1992年,當大寨的黨支部書記郭鳳蓮到大邱庄取經時,一向孤傲的禹作敏出奇地高興,臨走還毫不猶豫地給了郭鳳蓮50萬,資助她回去辦企業。

但是,時代已經變了,國家政權再也不可能像那個時代那樣,事無巨細地介入一個村莊的日常生產。禹作敏多次希望鄧小平能到大邱庄來視察,像當年周恩來三上大寨那樣,但他到死也沒有實現這個心願。

除了國家領導人,禹作敏不把任何地方官員放在眼裡。大邱庄老人們盛傳,當時任天津市公安局長的宋平順升任天津市副市長時,禹作敏在政協大會上發言:「宋平順這樣的人居然也能當上副市長,咱們天津真是沒人了,實在不行的話,還是讓我來給你們代理幾天副市長。」

這樣的張狂終於為他惹來了大麻煩。1992年底,大邱莊裡發生了非法拘禁、毆人致死的惡性案件。事發後,禹作敏包庇犯事者,扣押了4名前來辦案的警察,並指揮上萬本村村民和外來務工的農民手持鋼管與400多名武警對峙,不允許任何人進大邱庄。

一直到次年4月,這場震驚中外的風波才得到平息,禹作敏被判處20年徒刑,最終死於獄中。因此案被逮捕判刑的大邱庄人有26個,其中包括禹作敏的兒子。今天看來,禹作敏的結局並沒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它是一個視法律為無物的農民企業家自釀自飲的一杯苦酒。

公共生活的衰退

2007年8月底,記者再來到大邱庄,這里早已不是一個村莊,而成了一個具有縣城規模的鎮,常住人口已接近5萬,通宵營業的網吧、發廊、賓館、洗浴中心、歌舞廳,還有電網密布的工業區,將大邱庄的夜晚變得像大城市一樣嘈雜,村裡的老人帶記者尋到了禹作敏的老別墅,就在鎮政府正對面的大院里,銀色的大樓外牆上蛛網密布,絲瓜藤爬滿了窗戶。

「已經有好多年沒人住了,前些日子,有人突然來這里放鞭炮,開始我還以為是老爺子的忌日呢,後來才聽人說,是因為天津的宋平順自殺了。」老人們還習慣於稱禹作敏為「老爺子」,在他們很多人眼裡,宋平順是大邱庄的「仇人」。

1993年的風波平息之後,天津市很快改組了大邱庄的行政格局,新成立大邱庄鎮,將原來的大邱庄根據4個集團公司劃分為4個村委會,書記和鎮長都由縣里直接委派,很少再是大邱庄的人了。

禹作敏時代的村幹部已經很少在村裡呆著了。禹作章是為數不多沒有被逮捕的村幹部之一,他一直是禹作敏的搭檔,擔任了很多年大邱庄的村長,成立鎮後,他還當了一段時間副鎮長。記者找到他家裡時,老人家一聽是打聽禹作敏的事情,連連搖頭:「得了場腦血栓,啥事我都不記得了,國家的事情,你還是問市裡吧,要不,縣里也行。我們這些老農民,沒啥好說的了。」說完這些話,老人家扛著鋤頭下地去了。

禹作敏之後的大邱庄,徹底告別了集體主義的生活方式,四大集團很快或變賣或承包,成了私人企業。大邱庄的經濟發展得比以前更快了,雖然化工廠、印刷廠等集體企業都接連破產,但是鋼管廠一直都很紅火,原來在集團公司乾的那些業務員、技術員紛紛出去自己開廠,如今,整個大邱庄已經有了上千家各種各樣的鋼管廠、帶鋼廠以及配套產業。鎮上的億萬富豪比以前多了很多,在整個天津甚至華北地區,大邱庄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但是,村民們並不感到生活比以前更好了。「禹作敏在的時候,是啥都管,現在,國家是啥都不管,有本事的開工廠賺錢,沒本事的,要麼窮著,要麼靠歪門邪道也能活得滋潤。」王世成是當年禹作敏手下的一個廠長,如今,在街頭擺了個小書攤,像他這樣的老村民,在大邱庄的街道上,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村裡80%都是外來打工的,東北人居多。

村裡的治安狀況讓村民們意見最大。記者晚上從天津市區打車時,一聽是去大邱庄,司機們紛紛搖頭,不願意去。一個月不到,有6輛計程車在鎮上被搶劫,前不久,公安局抓到了幾個搶劫犯,還在村裡的九龍壁廣場前召開了一場公判大會。「那個九龍壁還是當年禹作敏修的,主要用來召開村民大會。」王世成說,以前哪會出這種事呀。

現在,打架斗毆的事隔三岔五就會發生。政府頒布了很多規定,可是對規范村莊的秩序缺乏實質作用。現在,村裡說話最頂用的一名劉姓村民,被稱為村裡的龍頭老大,家裡開著工廠,有錢有勢,各方人物都結交。「有什麼事情去找他,基本能主持公道。只要你不去惹他,他也不做什麼欺男霸女的事。」王世成說。

在老人們的回憶中,10多年前的大邱庄是真正少有所學,老有所養。村裡的孩子上學,不用出一分錢,誰要能考上大學,每年有幾萬元補助,誰家裡死了人,都可以去村裡領喪葬費,禹作敏會派人來主持下葬,辦得很體面,但絕不能鋪張,就是在村口擺個錄音機,放哀樂,他不許大家請樂隊,那樣太浪費了。誰家要是結婚,村裡給出車,清一色的賓士,那時候村集體有10多輛進口的賓士轎車。

現在,孩子上學都是各顧各的了,有錢的早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去了,沒錢的,還得在村裡的小學讀。婚喪嫁娶都是各自操辦,去年冬天,村裡一家王姓村民結婚,用了10輛加長林肯轎車組成車隊,在鎮上好好地風光了一回,這樣的場景村民們早已見怪不怪。

現在,村裡的學校、廣場、別墅區、道路等公共設施還是禹作敏時代搞的,甚至比以前更破舊了。新修的一個老年活動中心,因為資金不夠,兩年多了,修修停停,到現在還沒有完工。村裡的公共場所雖然僱傭了專門的清潔工打掃,可是,打掃總趕不上破壞,百億路、黃山道等主幹道上到處污水橫流。

後集體化時代的大邱庄,地方政府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稅收、計劃生育等環節,無暇致力於公共生活的管理,私人生活蓬勃發展,公共生活卻不斷衰落、社會秩序惡化、鄉村社區幾乎完全解體。政府在撤除了對鄉村地方公共生活的政治經濟支持後,並不信任任何形式的社會自治組織,這使得已經衰落的公共生活雪上加霜。

大寨的前途

相比於大邱庄的富裕和混亂,今天的大寨展現給我們的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情境。幾十年來,大寨的人口從未增加,一直徘徊在520人左右,唯一增加的外來戶只是陪孩子來讀書的鄰村家長,因為,縣辦中學在大寨村裡建著。婦女主任李懷蓮說:「這主要是因為大寨人聽國家的話,自打國家說搞計劃生育以來,幾十年了,村裡沒出過一例違反計劃生育的。」

村裡的治安也從來不用公安局操心,這么多年了,基本沒出過刑事案件。大寨的村民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村幹部幾無任何怨言。

當年是賈進才把陳永貴介紹入黨的,並且把自己村支書的位置讓給了陳。現在陳永貴的後代都在北京或者太原等地當官、經商,「早就成了國家的人了」。賈進才的兒子則依然留在村裡開著小賣部。說起陳永貴,他們是一個勁地誇,唯一的一次不滿是,村裡為了搞旅遊,打算大修陳永貴墓園時,賈進才的兒子不願意把自家的墳地遷走,「我們賈家的祖墳可是塊風水寶地,說什麼也不能動。」兒媳婦說。

如今,郭鳳蓮和她的兩個兒子在整個昔陽縣都是名人,兩個兒子各自擁有數家大企業,每有村裡人外出,縣城裡的人總會跟他們嘮起郭鳳蓮一家:你們村支書可發了大財了,她的兩個兒子,個個都是億萬富豪,可村裡人從來不介意這些。

70多歲的李焦月是當年陳永貴的「窮哥們」,跟著陳永貴幹了一輩子活,後來,陳當上了副總理,一次也沒回來看過他,可他一直惦記著陳永貴的好處:「他這人好啊,從不往自己口袋裡裝錢。還有郭鳳蓮,成就也不小啊,1992年回來後,給我們蓋了新房子,修了賓館,學校,路燈,把路重新修了一遍,一直修到了山上去,還建了展覽館,搞旅遊,給大家發福利。

大寨如今的福利主要包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200元養老金;本科生每年補助1000元,大專生補助800元;過年發面,免費供應煤,每口人每年1噸,其他還有飲料、酒、西瓜等等。村裡還在山坡上新修了一片二層小樓,每套大約200平方米,村民們自己出5.5萬,村裡大約出5萬左右,就可以購得。如今,大寨的150多戶里,已經有1/3搬進了新房子。

大寨有一個經濟開發總公司,郭鳳蓮擔任總經理,總公司下邊有煤礦、水泥廠、農牧、酒業、飲品、森林公園等10多家公司。但這些企業里,能賺錢的其實也只有村裡的小煤窯和一家跟香港人合資的水泥廠,再加上村裡的森林公園偶爾收幾張門票,如今,小煤窯已經面臨挖空的窘境,森林公園除了在2005年的紅色旅遊年裡給村民們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外,如今,已經漸趨蕭條,能夠給村民們提供這些福利,對於大寨來說已屬不易。

但對於村民們來說,這些似乎並不算什麼。雖然集體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將近30年了,但他們仍然沉浸在村莊共同體所營造的濃厚的情感氛圍中,雖然物質生活並非充裕,但是在村莊成員內部密切而深厚的交往仍讓他們相互之間獲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他們活在祖祖輩輩留下的土地上,看著子孫環繞周圍嬉戲打鬧,盡享天倫之樂。身後的虎頭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植樹造林,已由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變成了森林公園,深山中的大寨依舊隨處可見田園牧歌般的景象。

鄉村的未來

從大寨到大邱庄,兩個「天下第一村」的命運迥然不同,但是,他們在今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卻似乎都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1949年之後,為了完成整個國家邁向現代化的原始積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政府通過人民公社的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戰天斗地。

到1980年代,國家開始大力推行「聯產承包」,家庭取代了村莊共同體成為最基本的生產單位,這一措施雖然很快改變了大多數鄉村農民吃不飽肚子的狀況,但是,原子化了的農民面臨公共服務用品嚴重缺失和公共秩序失范的困擾。如果說,1980年代,國家還試圖發展鄉鎮企業來振興農村的話,那到了1990年代,當鄉鎮企業紛紛凋敝時,國家再也無暇關注農村。那幾年,深圳、浦東才是國家建設的重心,國家將全部熱情投入了都市化和工業化的建設熱潮之中。對於農村來說,唯一不變的是稅費,負擔漸重之下,農民們不得不大規模外出打工。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權力在農村世界進進出出,從過度介入到荒疏。2006年,中央政府宣布取消農業稅,終於開啟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新農村建設時代,但是,與前兩次鄉村世界的變革相比,對於新的農村革命,農民面前似乎並沒有一條清晰的路徑。

在消費主義席捲全球的時代,如果讓億萬農民們選擇,大邱庄會比大寨更有市場嗎?遼闊的中國農村有幾個地方擁有大邱庄的機遇和地理位置,迅速地城市化?

記者在大寨走訪的最後一家農戶是賈進才家。離開的時候,8歲的賈彤彤在窯洞里看電視,她的爺爺賈進才和奶奶宋立英都是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房間里掛滿了毛澤東、周恩來的照片,以及爺爺奶奶跟周恩來、鄧小平、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照,但賈彤彤並不知道這些照片的意義,她被電視里正在播放的《家有兒女》逗得咯咯直笑,她喜歡里邊的小胖墩,喜歡他們家裡那些卡通般的碗筷、傢具。

中國鄉村的未來,應該是依然保有田園色彩的大寨還是完全工業化了的大邱庄?記者離開兩個「天下第一村」的時候,對於這個問題已經不再執著於立刻獲得唯一正確的答案。兩個村莊共同的問題是,村裡讀過書的下一代,已經極少有人願意回到家鄉。

㈡ 天津南開區昔陽里和汶川里哪個小區好

摘要 你好,汶川里地處南開區長江道與密雲路交口,屬於南開嘉陵道的一個小區。片區發展前景還行。佔地面積84200.00㎡。建築用地121200.00㎡。建築類型板樓。樓棟數11棟。共有戶數1616戶。容積率10.0%。綠化率1.4%。環境比較宜居。物業費0.3元/平米·月。停車位情況地上車位免費。

㈢ 天津到山西昔陽怎麼坐車

坐汽車比較方便,在天津西站坐大巴,票價140,早上9點發車,在平定高速路口下車,然後坐上到昔陽的客車.希望能幫到你

㈣ 地理知識

地震是地殼劇烈運動作用的結果,是地殼岩層能量突然釋放導致周圍岩體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地球釋放能量最大、破壞力最強的自然災害。短短數秒便摧毀地面上的一切,還能引發海嘯或火災。

●地震發生較多又比較強烈的地帶,叫地震帶。

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2)歐亞地震帶,
(3)海嶺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是地球上最大的兩條地震帶。
● 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世界最長的地震帶,從美洲西岸北上,沿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南下,經日本、中國到南太平洋諸島,環繞太平洋一周,釋放能量佔80%。地中海-亞洲地震帶,西起地中海,經西亞、喜馬拉雅山到中國,釋放能量佔17%。而兩條地震帶上的北緯40度,號稱「地震恐怖線」,分布著日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地震多發國家。

中國恰好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頻繁,災難連連。13世紀以來發生8次死亡10萬人以上的特大地震,中國就佔了4次。20世紀以來,發生了27次死亡逾萬人的地震,中國有6次。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20世紀以來中國因地震死亡的人數超過115萬,占同期世界地震死亡人數的44.2%.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連續發生多次6、7級地震。首次地震發生於邢台地區隆堯縣以東,震級為6.8級,此後,又發生5次6級地震,以22日發生於寧晉縣東南的7.2級地震為最大。由於災區土質鬆散,地下水位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響,地震造成破壞損失嚴重,破壞范圍大。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范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范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台,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傷,破壞房屋400餘萬間,損壞橋梁86座。災區共發生事故性火災115起,燒死16人,燒傷26人,燒毀簡易房153間。邢台西部山區和井陘、武安一帶發生山崩300餘處,山崩飛石引起火災22起,燒山80公頃。地裂縫、冒沙、冒水現象普遍,斷續延長幾十米至數公里。地裂最寬達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陽河上幾座橋遭嚴重破壞。艾辛庄大橋橋面向南移動,與橋墩錯開1.8米,致使交通中斷。地震影響區域廣。天津市和琢縣有發電機掉閘,造成短暫停電現象。石家莊以西和山西昔陽等地破壞程度也較高。國務院非常重視邢台地震,即令當地駐軍趕赴災區進行搶救。全國各地大力支援災區,派出醫療隊,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災物資。周恩來總理3月9日冒著地震危險到震區隆堯縣聽取災情匯報和救災情況,慰問災區人民。震後進駐災區的醫療隊達到94支,醫務人員達到7115人。

雲南大關地震

1974年5月11月,大關發生7.1級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有較強烈震感。有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餘人受傷;損壞房屋6.6萬余間,其中倒塌2.8萬余間,房屋破壞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極震區內木結構房屋的木構架無破壞,而土、石牆多倒塌,土擱梁房和毛石砌築石擱梁房,大多數坍塌或倒平。地震還造成山坡崩滑與地裂縫,毀壞道路,農田、水渠、埋沒村舍。最大規模滑坡的前緣沖抵小河對岸,形成高約30米的堤壩,堵水成湖。

遼寧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極震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由於我國地震部門對這次地震作出預報,當地政府及時採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災害大大減輕,除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結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外,地震時大多數人都撤離了房屋,人員傷亡極大地減少。傷亡人員總數為29579人,占總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總人口的0.02%。傷亡人員多為老、弱、病、殘、兒童和不聽指揮的人。地震造成城鎮房倒塌及破壞約50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損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毀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設施破壞2937個,各種設備、物資也遭到嚴重損失,總計約8.1億元。地面噴沙孔大的直徑達2.5米。有一地震斷裂,長約5.5公里,裂縫帶寬處達40米。營口市破壞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53.1%。震後,及時展開救災工作。解放軍出動了3.5萬餘人,1173部汽車,12架飛機參加救災。派進災區的醫療隊達到101個,人員3480人。震後兩天供水修復;2月7月災區全部恢復供電。災民群眾在「三防」簡易房歡渡了春節。交通和工農業生產一個月後基本上得到恢復。海城地震預報的成功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推測,如無預報,人員傷亡將達15萬人左右,經濟損失將超過50億元。

雲南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發生在20時23分18秒,震級為7.3級,第二次發生在22時0分23秒,震級7.4級。這次地震屬於震群型地震。餘震活動額度高,強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現了兩個極震區。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記錄到3級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級19次,6.2級、7.3級及7.4級各一次。這次地震使雲南省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9個縣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人員死亡98人,重傷451人,輕傷1991人,房屋倒塌和損壞42萬間。受災面積約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較嚴重損失。滑坡毀壞農房180幢,稻田、牧場、森林茶園近3900公頃,破壞渠道1126條,摧毀一座裝機容量為240千瓦的水電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破壞道路185公里,塌方量達78萬立方米。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短臨預報的過程,並在震前採取了相應的防震措施。淺層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現象。

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於唐山市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財產遭到慘重損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地震破壞范圍超過3萬平方公里,有感范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相當於全國面積的1/3。地震發生在深夜,市區80%的人來不及反應,被埋在瓦礫之下。極震區包括京山鐵路南北兩側的47平方公里。區內所有的建築物均幾乎都盪然無存。一條長8公里、寬30米的地裂縫帶,橫切圍牆、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區及其周圍地區,出現大量的裂縫帶、噴水冒沙、井噴、重力崩塌、滾石、邊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區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受重傷,僅唐山市區終身殘廢的就達1700多人;毀壞公產房屋1479萬平方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到54億元。全市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全部破壞,所有工礦全部停產,所有醫院和醫療設施全部破壞。地震時行駛的7列客貨車和油罐車脫軌。薊運河、灤河上的兩座大型公路橋梁塌落,切斷了唐山與天津和關外的公路交通。市區供水管網和水廠建築物、構造物、水源井破壞嚴重。開灤煤礦的地面建築物和構築物倒塌或嚴重破壞,井下生產中斷,近萬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鋼鐵公司破壞嚴重,被迫停產,鋼水、鐵水凝鑄在爐膛內。三座大型水庫和兩座中型水庫的大壩滑塌開裂,防浪牆倒塌。410座小型水庫中的240座震壞。6萬眼機井淤沙,井管錯斷,占總數的67%。沙壓耕地3.3萬多公頃,鹹水淹地4.7萬公頃。毀壞農業機具5.5萬余台(件)。砸死大牲畜3.6萬頭,豬44.2萬多頭。唐山市及附近重災縣環境衛生急劇惡化,腸道傳染病患病尤為突出。震後,黨中央和國務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災指揮部。解放軍和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物資源源不斷地雲集唐山,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緊張的救災工作,及時控制了災情,減少了傷亡。市區被埋壓的60萬人中有30萬人自救脫險。解放軍各部隊出動近15萬人。唐山機場一天起降飛機達390架次。京津唐電網3000多人組成電力搶修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和解放軍、鐵路系統的2萬多名醫務人員,組成近300個醫療隊、防疫隊。空運重傷員到外省市治療,共動用飛機474架次,直升機90架次;共開出159個衛生專列。各級政府及時解決了群眾喝水、吃飯、穿衣問題。重建家園工作1976年底著手准備,1978年開始,10年後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唐山出現在中國大地。

四川松潘-平武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西至甘肅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公里。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耕地被毀十幾萬公頃,糧食損失達500萬公斤,牲畜死亡2000餘頭。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多數是由震後泥石流、山崩、滾石等次生災害所致。四川省各級政府在震前建立了防震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各部門做好各方面准備。地震發生後成都市及附近地區群眾,由於受唐山地震的影響,產生了嚴重的恐震心理,從而出現了驚慌、外逃、外遷、跳樓現象,給社會生活帶來影響。同時地震謠言四起,人心浮動,加劇了社會不安定狀況,造成學校停課,商店停業,廠礦停產現象。

河北尚義地震

1998年1月10日11時50分,尚義以東地區發生6.2級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當年中國大陸地區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地震災區涉及張北、尚義、萬全和康定縣的19個鄉鎮,災區人口近17萬。地震中有49人死亡,11439人受傷,其中重傷362人,傷亡人數佔全國當年總數的83.9%。由於當地居民房屋的結構和選址不合理,房屋的建築質量和抗震性能不強,有些房屋本身就已經危險,因此,房屋破損較為嚴重,破壞面積達到650多萬平方米,其中完全毀壞175.4萬平方米。地震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94億元,占當年總數的44.6%。與該縣相鄰的山西大同高天鎮縣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也達到587.9萬元。震後政府和各方面共投入救災款項8.36億元。(中國科學院數據中心)

㈤ 問路天津---山西省昔陽縣

天津---昔陽縣:沒有可以直達的車次,需要中轉

天津--火車--陽泉--汽車--昔陽縣

天津 到 石家莊 的時刻如下:
車次 類型 天津開車時間 石家莊到達時間 用時 里程 硬座 硬卧中
K368/K369 空調快速 01:22 06:44 5小時32分 387 55 106
K7728/K7725 空調快速 01:44 06:54 5小時16分 404 63 115
1523/1526 空調普快 01:56 07:23 5小時35分 419 55 107
K125/K128 空調快速 02:26 07:32 5小時21分 387 55 106
K385/K388 空調快速 02:51 07:53 5小時10分 387 55 106
T235/T238 空調特快 07:12 11:34 4小時30分 387 55 106
T122/T123 空調特快 07:52 12:31 4小時48分 387 55 106
4481 普快 08:33 15:17 6小時44分 409 31 69
4424/4425 普快 10:48 18:10 7小時32分 419 31 -1
4424/4425 普快 11:09 18:10 7小時6分 409 31 -1
1055/1058 空調普快 11:38 16:43 5小時14分 387 49 100
T253 空調特快 12:25 17:31 5小時6分 419 63 115
T253 空調特快 12:42 17:31 4小時51分 409 63 115
T5684/T5681 空調特快 13:56 20:20 6小時31分 404 -1 -1
1155 空調普快 15:06 21:35 6小時29分 419 55 107
K213 空調快速 16:52 22:40 5小時48分 419 63 115
K213 空調快速 17:12 22:40 5小時32分 409 63 115
2609 普快 20:50 次日06:19 9小時29分 425 31 69
K865/K868 快速 20:59 次日05:11 8小時20分 425 36 74
2609 普快 21:08 次日06:19 9小時13分 415 31 69
K865/K868 快速 21:18 次日05:11 7小時56分 415 36 74
T181/T184 空調特快 21:23 次日02:02 4小時47分 387 55 106

石家莊 到 陽泉 的時刻如下:
車次 類型 石家莊開車時間 陽泉到達時間 用時 里程 硬座 硬卧中
6031 普客 06:30 10:08 3小時38分 112 8 -1
6031 普客 07:03 10:08 3小時26分 106 7 -1
D2007 動車組 10:08 10:46 40分 104 32 -1
1582/1583 空調普快 13:02 14:05 1小時27分 104 15 66
6033 普客 14:10 17:37 3小時27分 112 8 -1
6033 普客 14:32 17:37 3小時15分 106 7 -1

㈥ 中國最富的三個村子是哪裡快快告訴我,除了華西村外,第二和第三是哪個

1.大邱庄:位於天津市靜海縣,原華夏第一村,隨著原莊主禹作敏的入獄,持續十年之久的神話也隨之破滅,走上了衰敗之路,大邱庄的級別也升為鎮。1997年該村的年產值達到100多億元,利稅9000多萬。2000年跌落到谷底。2005年大邱庄鎮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實現稅收2.3億,人均收入7200元。

2.華西村:位於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譽滿海內外的華夏第一村,全村3萬多人,被美國媒體評為中國的新加坡。2004年該村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相當於當年全國城鎮居民收入的13倍,農民收入的41倍。全村戶均存款至少100萬,每家至少有一輛私家車。2005年集體總收入超過300億。原莊主:吳仁寶 現莊主:吳協恩

3.劉庄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七里營鎮,有中原首富村之稱。全村1600多號人,固定資產10億多元。2005年該村銷售收入9.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5489萬,出口創匯4000萬美圓,村民人均收入1萬多元,戶均存款數十萬元 原莊主:史來賀

4.南嶺村: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全村人口不足千人,2003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3億,純收入1.1億元,人均純收入13萬元,人均固定資產超過一百萬,出口創匯6億多美圓,為國家貢獻稅金1.1億。莊主:張育彪

5.滕頭村:位於寧波市奉化市蕭王廟鎮,全村人口787人,該村一直穩居浙江第一村的寶座。2005年該村實現GDP3.78億元,社會總產值18.2億,人均收入15300元。莊主:傅企平

6.南街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享有中原第一村的美譽,聞名全國的紅色億元村,共產主義第一村。全村人口3180人,擁有總資產29億,2002年實現總產值14億元,利稅69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莊主:王宏斌

7.花園村:位於金華市東陽市南馬鎮。04年十月與周圍十個村合並後,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4310人。2005年全村實現銷售總額20.86億,村民人均收入16520元。該村的花園集團擁有總資產17.29億元,05年實現銷售收入18.67億元,利稅1.61億,出口創匯4703萬美圓。該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名村,中國十佳小康村。莊主:邵欽祥

8.大寨村: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全村510人,面積1.88平方公里唯一享有幾十年盛譽的中國名村。2004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2934萬元,人均純收入3816元。莊主:郭鳳蓮

9.沈泉庄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6.5平方公里,1600多人。2002年實現產值26.9億,利稅2.5億,人均收入8700元,村裡的華盛江泉集團擁有總資產30多億元。莊主:王廷江

10.羅南村;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南庄鎮,4.75平方公里,3520人,該村被譽為廣東第一村,名震全國的民營經濟強村,全村擁有民營企業96家,小氣車850輛。2004年總收入超10億元,上繳國家稅金超6000萬,人均收入1萬多元 莊主:關潤堯

11.萬豐村: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全村2100人,該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與大邱庄齊名,被譽為南國第一村。1995年村集體收入破一億元,村民收入19000元。1997年達到1.4億,人均收入2.6萬。1999年該村的下屬公司擁有總資產14億,年總收入1.61億,人均3.1萬,該村因走股份制而發跡,後由於經濟糾紛和權利糾紛走向了衰落。莊主:潘強恩

12.西塘村:位於無錫市惠山區前洲鎮,1983年成為江蘇省的第一個億元村,1989年成為江蘇省的第一個雙億元村,在九十年代為中國的十大富裕村之一。2004年全村銷售收入7.37億元,上繳國家稅金3558萬,戶均存款10多萬元

1.大邱庄:位於天津市靜海縣,原華夏第一村,隨著原莊主禹作敏的入獄,持續十年之久的神話也隨之破滅,走上了衰敗之路,大邱庄的級別也升為鎮。1997年該村的年產值達到100多億元,利稅9000多萬。2000年跌落到谷底。2005年大邱庄鎮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實現稅收2.3億,人均收入7200元。

2.華西村:位於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譽滿海內外的華夏第一村,全村3萬多人,被美國媒體評為中國的新加坡。2004年該村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相當於當年全國城鎮居民收入的13倍,農民收入的41倍。全村戶均存款至少100萬,每家至少有一輛私家車。2005年集體總收入超過300億。原莊主:吳仁寶 現莊主:吳協恩

3.劉庄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七里營鎮,有中原首富村之稱。全村1600多號人,固定資產10億多元。2005年該村銷售收入9.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5489萬,出口創匯4000萬美圓,村民人均收入1萬多元,戶均存款數十萬元 原莊主:史來賀

4.南嶺村: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全村人口不足千人,2003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3億,純收入1.1億元,人均純收入13萬元,人均固定資產超過一百萬,出口創匯6億多美圓,為國家貢獻稅金1.1億。莊主:張育彪

5.滕頭村:位於寧波市奉化市蕭王廟鎮,全村人口787人,該村一直穩居浙江第一村的寶座。2005年該村實現GDP3.78億元,社會總產值18.2億,人均收入15300元。莊主:傅企平

6.南街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享有中原第一村的美譽,聞名全國的紅色億元村,共產主義第一村。全村人口3180人,擁有總資產29億,2002年實現總產值14億元,利稅69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莊主:王宏斌

7.花園村:位於金華市東陽市南馬鎮。04年十月與周圍十個村合並後,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4310人。2005年全村實現銷售總額20.86億,村民人均收入16520元。該村的花園集團擁有總資產17.29億元,05年實現銷售收入18.67億元,利稅1.61億,出口創匯4703萬美圓。該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名村,中國十佳小康村。莊主:邵欽祥

8.大寨村: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全村510人,面積1.88平方公里唯一享有幾十年盛譽的中國名村。2004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2934萬元,人均純收入3816元。莊主:郭鳳蓮

9.沈泉庄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6.5平方公里,1600多人。2002年實現產值26.9億,利稅2.5億,人均收入8700元,村裡的華盛江泉集團擁有總資產30多億元。莊主:王廷江

10.羅南村;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南庄鎮,4.75平方公里,3520人,該村被譽為廣東第一村,名震全國的民營經濟強村,全村擁有民營企業96家,小氣車850輛。2004年總收入超10億元,上繳國家稅金超6000萬,人均收入1萬多元 莊主:關潤堯

11.萬豐村: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全村2100人,該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與大邱庄齊名,被譽為南國第一村。1995年村集體收入破一億元,村民收入19000元。1997年達到1.4億,人均收入2.6萬。1999年該村的下屬公司擁有總資產14億,年總收入1.61億,人均3.1萬,該村因走股份制而發跡,後由於經濟糾紛和權利糾紛走向了衰落。莊主:潘強恩

12.西塘村:位於無錫市惠山區前洲鎮,1983年成為江蘇省的第一個億元村,1989年成為江蘇省的第一個雙億元村,在九十年代為中國的十大富裕村之一。2004年全村銷售收入7.37億元,上繳國家稅金3558萬,戶均存款1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