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武清的行政歸屬問題(屬於河北管轄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民國初年
1912年(民國元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1913年4月,撤銷天津府,只保留了天津縣。 ——此時天津與武清是平級的。
民國中後期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37年7月底,日軍佔領天津。英法意三國租界成為孤島。
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佔英租界。
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政府同時正式收回各國在天津的租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月15日,經過激烈戰斗,解放軍林彪部攻佔天津。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中央直轄市至今。
② 天津市武清區是縣還是區
武清原來是縣級,現在是區級。
擴展閱讀:
天寶元年,唐明皇正式命名「武清縣」,直到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武清區。
所有行政級別上調一級。
③ 武清什麼時候劃成武清區的
公元2000年6月13日
④ 天津市內六區和四郊五縣,分別是哪些
天津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四郊分別是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五縣分別是武清區(武清縣)、寶坻區(寶坻縣)、靜海區(靜海縣)、寧河區(寧河縣)、薊州區(薊縣)。
(4)天津武清什麼時候改的區擴展閱讀:
1、和平區
歷史上和平區境內地勢窪下,人煙稀少。1860年後,境內大部分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一區、十區建立區委、區政府。1956年1月,一區改名和平區,五區改名新華區。1958年10月,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新華區全部並入和平區,新華區人民委員會隨即取消。
2、河東區
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河東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以序數排列的行政區改為以地域命名,第四區因地處海河以東而得名為河東區。
3、河西區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4、南開區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1919年境內成立了著名的南開大學,因此1956年始設南開區之名。
5、河北區
河北區是天津的發祥地和中心城區之一,因地處海河之北而得名。1952年,區境才有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1956年,三區改稱河北區。
⑤ 天津武清區很早屬於河北省嗎
1949年1月至1958年2月,天津市為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1月恢復為直轄市。所以武清區曾經屬於河北省。
⑥ 天津武清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歷程
1.園區歷程:
1991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武清開發區,1992年6月23日奠基開始建設;
1992年6月天津市政府批准設立武清經濟開發區;
2010年12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清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武清開發區成為全市唯一同時享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政策的經濟區域。 天津武清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7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開發區。在此之前,1991年12月28日國務院已經批准設立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武清開發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實際工作中,天津武清經濟開發區與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武清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並進行管理、規劃、建設和招商,在對外宣傳時統稱為武清開發區。
為促進區縣經濟發展,2009年3月27日,天津市商務委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各市級開發區申報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2010年12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清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武清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對開發區乃至全區今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一是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至此,武清開發區已成為全市唯一同時享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政策的經濟區域,占據了率先發展重要政策的制高點,有助於武清鞏固在全市各區縣中第一集團軍位置和發展成為京津之間最具實力和競爭力地區。二是集成和配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稅收、信貸、土地、行政審批等方面的政策優勢,有助於武清開發區加強對轄區內各項資源的統籌規劃和協調,促進服務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和集聚發展,促進高質量項目和高端人才的引進。三是輻射、示範和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升級為國家級後,武清開發區在全區各級各類經濟園區中的核心、龍頭地位更加明確,將更有力地帶動其他園區加快發展。
2.規劃建設:
一期:1992年,武清開發區一期7.4平方公里開始建設招商。
二期:2000年,武清開發區二期7.6平方公里開始規劃建設招商。
三期:2008年,武清開發區第三期15平方公里開始規劃建設,正在進行全面招商建設。
四期:2011年,武清開發區第四期20平方公里開始規劃。
⑦ 武清區的歷史沿革
武清區舊為武清縣,是華北最古老的縣之一。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武清。古書有載:「潞水繞其左,渾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層巒迭障,南窺潭海而萬物朝宗。當水路之沖衢,洵畿輔之咽喉。」正是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新石器時期,先人們就在這里生產、放牧。戰國時期,武清有廣袤千里的雍奴藪,屬燕國管轄。
秦漢初年,始設泉州、雍奴二縣。泉州縣城遺址,在今黃庄街道城上村北500米處,今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水經注》明確記載,泉州是以城周圍有水而得名,「歷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雍奴縣城在今後巷鄉大宮城村東側,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後人覺得不吉,改名大宮城。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撤泉州縣,並入雍奴縣。此時雍奴縣城已遷到今泗村店鎮舊縣村,該村南尚有稱「四方檯子」的縣城遺址。古人雲: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雍奴縣城在雍奴大澤之北,故稱「雍陽」。
唐天寶元年,雍奴縣更名武清縣。關於「武清」兩字的由來,據《郡縣釋名》中解釋:「武清取武功廓清之義也」。自此,武清縣名一直沿用下來,直到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武清區。
自北而南縱貫全境的京杭大運河,使武清積淀了深厚的運河文化。武清的書畫、武術、民間花會、民間技藝等,均與大運河結緣,並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武清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這里走出了劉炳森、孫伯翔、劉繼瑛等近代書畫名家以及藍蔭海、郭振清、李潤傑、師勝傑、王謙祥、蔡國慶、楊立新等各門類藝術家。
⑧ 安武合並是那年,廊坊市安次區跟天津市武清區合並是那一年
據網路:1958年6月,天津專區與滄縣專區合並,稱天津專區,安次屬之;12月20日,撤銷安次縣,劃歸武清縣;12月22日,撤銷天津專區,劃歸天津市,武清屬之。1961年,恢復天津專區建制,受天津市、河北省雙重領導,武清屬之;6月1日,安次、武清分設,安次縣建制恢復建立,隸屬不變。
⑨ 天津市環城四區什麼時候劃入天津的
薊縣、寶坻不屬於環城四區。
靜海縣從建國至今一直屬天津管轄。
寧河縣1962年開始屬天津專區,1973年劃歸天津市。
寶坻區從建國至1958年6月屬天津專區,1958年6月-1973年8月改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973年8月,寶坻縣改屬天津市。
薊縣1973年9月開始歸天津市管轄。
武清區1973年開始歸天津市管轄。
環城四區都是由天津市1953年成立的東西南北四郊區演變過來的。
⑩ 120222天津市哪個區
120222是天津市的武清區,以前還叫天津市武清縣時的行政代碼,2000年武清縣撤縣改區以後,行政代碼就改為了120114。
武清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市轄區,位於天津市西北部。北與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相連,南與天津市北辰區、西青區、河北省霸州市比鄰,東與天津市寶坻區、寧河區搭界,西與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接壤。
武清區位於京、津兩大直轄市的中心點,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譽,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交匯點,是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核心區和橋頭堡。武清是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一。
武清區致力於發展成為京津綜合發展主軸上的國際化功能區和京津之間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生態宜居城市。
天津有16個市轄區: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