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滿族人,姓段,家在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我是哪個旗的
承德的滿族人口多數是清順治或康熙年間從北京調集到承德附近的,主要是內務府八旗,世襲管理皇家圍場與行宮。
河北寬城縣滿族段姓,祖上老姓出自【圖克坦 氏】這個家族在當地屬於滿洲正黃旗,在北京和天津的同宗卻屬於正藍旗。同一家族不在同一旗是因為不同時期家族成員的任職有過調動。您家如果與寬城段姓是宗親,那麼有可能也是【圖克坦 氏】,但究竟是哪一旗卻不好說。
.
Ⅱ 天津宋姓滿族哪個旗,是不是正黃旗,滿族姓氏是什麼
姓氏與所在旗沒有任何關系,八旗只是個軍政組織,一個旗里姓什麼的都有。
滿族取宋姓的那可多了,比如:松佳氏、
薩克達氏、蘇拉拉氏,以及八旗漢軍宋氏...等等。
你家究竟出自哪個家族,那還得靠你提供更詳細的線索。
你家的家譜你看到過沒有?
Ⅲ 天津薊縣,侯姓的滿族人源於哪裡,屬於什麼旗
天津薊縣滿族侯姓屬滿洲鑲藍旗,在北京還有一部分族親(另外其他族親還分在哪一旗就不清楚了。)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就是你們這個家族的。可惜60年代北京的家族總譜被紅V兵燒了。所以現在難以考證。
【寇侯婁氏】或【瓜爾佳氏】的可能性比較大。
Ⅳ 求助 我是滿族人,在天津薊縣我姓王請問我滿姓什麼屬什麼旗啊多謝了
【王】渤海國有此姓。宋人徐夢莘《三朝北盟匯編》載:女真其姓氏則曰「完顏」謂「王」。明代女真建州右衛指揮使王兀堂、杲,哈達部長王台等,以王為姓。老姓包括:完顏氏、伊喇氏、王佳氏、愛新覺羅氏、葉祿氏、哈達納喇氏、吳然氏(烏彥氏)、烏蘇氏。該姓知名人物有:
王度廬(1909-1977)北京人。著名作家,青島淪陷時,為《新民報》連載小說專欄作家,非常受讀者歡迎,他的代表作是著名武俠小說《卧虎藏龍傳》。
新艷秋(1910- )女,北京人。原名王玉華。工青衣,十五歲登台演出,歷任江蘇省戲曲學校京劇系主任,江蘇省京劇團、江蘇省戲劇學校教師,中國劇協江蘇分會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擅演程派戲《紅拂傳》、《青霜劍》、《鎖麟囊》等。
王俊(1877-1940)北京房山人。長辛店機車廠工人,工人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二七」大罷工的工人領袖,第一批工人黨員,1922年,參加共產國際第四次大會,1940年病逝。
王鳳山(1915-1992)北京人。王派快板創始人,1956年參加天津曲藝團,代表節目有《美猴王》《百鳥朝鳳》《雙鎖山》《張羽煮海》等。
王兆一(1925- )遼寧黑山人。文藝理論家,原長春市藝術研究所所長,歷任中國曲協、中國說唱文藝學會、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王希斌(1929- )遼寧新賓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陝西省軍區司令員,1945年參軍,參加遼沈、平津戰役,獲自由勛章、解放勛章,朝鮮三級國旗勛章。
王鐵夢(1930- )遼寧鐵嶺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工程結構裂縫控制專家,冶金部建築研究院總院副院長、上海寶鋼副總工程師。
王崇愚(1932- )北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歷任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常委,中科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學術委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協聯成員,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南工業大學名譽教授。他主要從事晶格缺陷電子結構與材料組分設計的基礎性研究,多次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
王復羊(1935-2008) 遼寧大連人。著名漫畫家,北京晚報編委及美術部主任、高級編輯,第四、五屆中國美協理事,漫畫藝委會副主任。新聞漫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美協主席,文聯副主席。歷任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副主任,新聞漫畫研究會副會長,著有《王復羊漫畫選》。
王律先(1936- )浙江杭州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農葯工業協會理事長,歷任化工部處長、副司長、技術委員會委員。
王振凱(1936- )遼寧遼中人。空軍指揮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教務部部長、副院長。1988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王蘇婭(1938- )女,河北薊縣人。著名電影演員,歷任雲南電影製片廠廠長,省政協常委。
王純信(1939- )吉林通化人。知名滿族民間藝術家,通化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吉林省滿族剪紙研究會主席、通化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魁才(1941-2005)遼寧遼陽人。原寧夏人民政府副主席,歷任商業部紡織局副局長,中國紡織品公司總經理,商業部辦公廳主任,國內貿易部總經濟師,寧夏副主席,交通部副部級領導。
王立平(1941- )吉林長春人。詞曲作家、攝影家,國家一級作曲。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版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中央樂團團長、中國音樂樂團藝術指導。
王廣訓(1943- )遼寧義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兼校工會主席,全國高校後勤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高校管理學會理事長、《大學後勤》雜志主編。
王戎祥(1945- ) 遼寧開原人。教授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沈陽市紡織職工大學、沈陽紡織輕工工業學校校長兼黨委書記,全國紡織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王永生(1947- )河北易縣人。 高級工程師,天津南亞圖片藝術世界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天津市高校攝影協會理事長,中國高校攝影聯合會常務理事,天津攝影家協會理事。
王珽玖(1947- )河北人。保定市委書記,歷任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邢台縣委書記,邢台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河北省林業廳廳長。
王秀傑(1947- )河北豐寧人。中國民族書畫院院長,先後創建了承德書法篆刻研究會、書法蘭會、熱河書畫院。他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河北省書協常務理事。
王世鈞(1948- )女,山東蓬萊人。傑出出版工作者,雲南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韜奮獎獲得者。
王興東(1951- )遼寧大連人。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劇作家,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一級電影編劇,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視家協會,中國夏衍電影學會理事,北京電影院客座教授。
王寶祿(1951- )遼寧沈陽人。遼寧寶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族建國會會員、民建遼寧省委委員、沈陽市委執委、皇姑區副主委,遼寧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沈陽市總商會副會長及交通運輸行業商會會長。
王松奇(1952- )吉林前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北京創業投資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
王國欽(1952- )大連中遠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歷任中國大連外輪代理公司部門經理、公司副總經理,中遠(加拿大)公司總經理,中國外輪代理總公司副總經理,中遠(英國)公司總經理。
王偉國(1953- )遼寧義縣人。錦州市副市長,歷任義縣縣委副書記,錦州市農牧局局長,黑山縣委書記,錦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廣明(1955- )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歷任北寧市委書記。
王春生(1956- )遼寧綏中人。遼寧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歷任綏中團縣委副書記,錦州團市委副書記,葫蘆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委副書記。
王世清(1956- )美籍滿族人,祖籍遼寧沈陽。美國志願後備部隊參謀長兼訓練部總監(部長),少將軍銜。國際武術聯盟總會副會長、美國武術家協會主席、遼寧省和沈陽市武術協會名譽主席,美國華人團體聯合會副會長、美國加州東北同鄉總會會長、遼寧省僑聯榮譽主席。
王海征(1957- )北京人。《經濟參考報》總編輯,黨組書記,高級編輯,歷任新華社內參編輯室副主任,國內部副主任。
王朔(1958- )北京人。著名作家,1983年辭去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業務員,靠寫作維生,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他的作品詼諧、調侃,深受讀者歡迎。
王涌翔(1958- )遼寧建昌人。朝陽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博士,歷任朝陽市財政局局長。
王希才(1959- )丹東鴨綠江紙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歷任丹東市陶瓷廠副廠長,鴨綠江造紙廠化漿分廠廠長,鴨綠江造紙廠總工程師、廠長、黨委書記。
王福慶(1960- )遼寧阜新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松遼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王忠哲(1960- )遼寧沈陽人。鞍山市政協副主席,高級經濟師,農工黨成員。歷任市物資配套承包公司總經理,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農工黨遼寧省委常委,鐵西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農工黨鞍山市委會主委。
王波(1963- )遼寧鳳城人。副研究員,中國物資出版社社長。歷任物資部辦公廳、國內貿易部辦公廳處長和部長秘書,上海新世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經濟師,中國市場雜志社社長。
王紅日(1963- )遼寧海城人。全國十大傑出檢察官,海城市檢察院檢察長,以鐵面無私著稱。
王健(1964- )遼寧沈陽人。新疆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高級會計師,歷任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烏魯木齊市財政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王偉東(1965- )內蒙古赤峰人。榮事達集團副總裁,曾就職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美國美泰克公司。
王雲鵬(1966-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王中磊(1970- )北京人。中國當代最傑出的製片人,與哥哥王中軍共創華誼兄弟廣告公司。1998年開始做電影,代表作有《沒完沒了》、《一聲嘆息》、《防守反擊》、《刮痧》、《尋槍》、《手機》、《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夜宴》、《墨攻》、《集結號》等。
王麗萍(1973- )遼寧鳳城人,著名運動員,10歲始練習競走,在「魔鬼教練」手下訓練8年,2000年奪得27屆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冠軍。
Ⅳ 中國旗子是什麼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
國旗的形狀、顏色兩面相同,旗上五星兩面相對。為便利計,本件僅以旗桿在左之一面為說明之標准。對於旗桿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稱左均應改右,所稱右均應改左。
(一)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二)五星之位置與畫法如下:
甲、為便於確定五星之位置,先將旗面對分為四個相等的長方形,將左上方之長方形上下劃為十等分,左右劃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處。其畫法為:以此點為圓心,以三等分為半徑作一圓。在此圓周上,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一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然後將此五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此五直線所構成之外輪廓線,即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個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顆小五角星的中心點,第一點在該長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處,第二點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處,第三點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處,第四點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處。其畫法為:以以上四點為圓心,各以一等分為半徑,分別作四個圓。在每個圓上各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中均須各有一點位於大五角星中心點與以上四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然後用構成大五角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此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三)國旗之通用尺度定為如下五種,各界酌情選用:
甲、長288公分,高192公分。
乙、長240公分,高160公分。
丙、長192公分,高128公分。
丁、長144公分,高96公分。
戊、長96公分,高64公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Ⅵ 地域行政級別的劃分
中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詳細實行如下原則: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6)天津是正什麼旗擴展閱讀
全國行政區劃:
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34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二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334個(294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1]
三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2851個(970個市轄區、375個縣級市、1335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
四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39888個(2個區公所、21116個鎮、9392個鄉、152個蘇木、984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8241個街道)
Ⅶ 海在滿族八旗中是哪個旗的姓氏
海在滿族八旗中是鑲藍旗的姓氏,海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海拉蘇氏、薩克達氏、海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喀爾諾特氏(蒙古族)等。
海姓,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海姓是衛靈公的大臣海春的後代,他指海為姓,望族出於薛郡。秦漢之後,族人都集中於薛郡。中國南方的閩、粵一帶,也有很多海氏的族人,多民族且分布極廣。
(7)天津是正什麼旗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海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四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七十二位門閥,人口約四萬八千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4%左右。
有歷史記載的海氏始祖,是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歷史至少在兩千五百年以上,是我國的眾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海氏是衛靈公的大夫春的後代,他指海為名,稱海春,其後代即稱海氏。
秦、漢之後,該支海氏族人都集中於薛郡一帶,因此望族出薛郡。目前在南方的閩、粵一帶,有不少該支海氏分播的族人,分布極廣。
今河南省的鄭州市、開封市、鄧州市、平頂山市湛河區、周口市沈丘縣、南陽市西峽縣、許昌市、濮陽市、南陽市方城縣、南陽市淅川縣、洛陽市、信陽市固始縣。
湖南省的張家界市、臨湘市,貴州省的畢節市、織金縣,江蘇省的無錫市、徐州市、蘇州市,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懷仁縣。山東省的臨清市、菏澤市東明縣。四川省的成都市,陝西省的咸陽市,遼寧省的營口市、阜新市,河北省的大廠回族自治縣、唐山市。
雲南省的昆明市通海縣、宣威市、麗江市、曲靖市陸良縣、玉溪市江川縣,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台灣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吳忠市同心縣、固原市彭陽縣,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的文昌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鹿寨等地,均有海氏族人分布。
Ⅷ 滿族正黃旗分布在現在的那些位置
辛亥之前,正黃旗作為滿清皇室嫡系分布全國各駐屯部隊,不事生產,作為職業軍人的存在,清末,地方不穩,正黃旗與其他八旗被統一編成了一個北京的守衛部隊叫做禁旅八旗,而家屬多半在北京一代,辛亥之後這些人失去生活來源,多半從事拉黃包車、搓澡、扛包等為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一代,還有部分到東北追隨傅儀的偽滿洲政權,至此,這旗人在歷史中顛沛流離早已被漢人同化,但較為純血的分布在北京、天津衛、廣州、東北、遼寧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