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紙罐多少錢
擴展閱讀
福州托邦插座哪裡有賣 2025-05-11 04:22:42
廈門哪裡查看核酸結果 2025-05-11 04:18:20
福州矯正牙齒哪裡有 2025-05-11 04:16:21

天津紙罐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6-29 19:53:39

㈠ 天津地方喪事民俗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分南禮、北禮之別,「大戶」與「小康之家」之別。 不過大致流程如下: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4.刻棺木 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5.找棚鋪 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要從白貨鋪租賃。
7.找茶房 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

8.找白貨鋪 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9.請吹鼓手 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10.訂扎彩 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講究在人還沒死預先將孝服趕作好。孝服有區別,本宅應帶孝的人孝衣下擺禿茬不收邊,外姓親戚孝服都收邊。

12.訂酒席 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
13.零星購置 如小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壽罐,用紅頭繩纏繞,送殯時由主婦抱在懷內;其次如白骨頭簪子、白頭繩(系頭用)等等,不一而足。
14.古代租白轎、租馬車 白轎是為孝婦出殯時乘坐,馬車是為送殯的老幼婦女親友所用。現在就是租殯儀車了。

布置
1.室內布置 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但在孫媳室內要全換上「靠」色布的。
2.外廂布置 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通報
1.報喪 一切布置停當後,開始向親友報喪。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僕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
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干份,分送親友(事先開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達),以此迎接弔唁之人。
2.立喪榜 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於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
3.掛佐錢紙 黑漆木桿,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
4.立幡桿 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桿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
還有一則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桿,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殮及孝服

1.小殮的程序大體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則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2.領香 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
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扦、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捲起來燒。
3.「獻孝」與「送孝」 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僕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
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XX孫媳)。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徵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扎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材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
後輩人「留福」。

入殮前後

如果說上述各項不過都是一些舊社會常有封建餘毒的排場,下面再揭露一下種種純屬迷信色彩的「過場」與舉動。
1.轉咒 這個舉動是死者停放妥當後,請來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會做生意,如有的廟專門派和尚到處探聽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桿,就搶著去轉咒。這以後所有念經活動就得請他們廟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財路。
2.迎材 這個節目很簡單,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3.入鹼 所謂入殮先由陰陽生看好時辰,請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瘮人,由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後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當時孝子、女等都站在棺兩旁看著。這時茶房宣布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此時亦是向遺體告別。茶房喊:「還有哪位看看?」如無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蓋」,漆封口,後將大蓋浮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
入殮後就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
頭」。
4.燒包 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
5.接三 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時)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請各路鬼魂」,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看熱鬧的小孩搶著撿。硬說是吃了不害怕,純屬迷信之談。
6.唪經 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除去在家請的經外,還有至親「送經」。念一棚經的價錢也不一樣,一般說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錢(民國時用銀元)。
念經這個「節目」也很復雜。這一天廟里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綉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扦、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綉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桿上掛一布幡。這都是廟里的「排鋪」應做的工作。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尼姑同),到下午「燒門子」時,排鋪向和尚喊一聲「師傅們搭衣」,他們穿上綉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燒門紙 將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面是一些紙活,再後面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點著了「疏」,燒紙活。這些儀式完畢後,和尚仍歸本宅或暫回廟,晚上再來放焰口。
8.放焰口 這個項目分兩種,一是「接三」之後有一場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種形式更為復雜,包括如下三點:①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鍾,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拼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的和尚均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著「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鍾、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還要跪聽念經。這都是「北派」的舉動,其意義是超度。這其中茶房起著很大作用,他指導著孝子在場內的各種活動。
9.家祭 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10.開吊 家祭後算是「禮成」,此時可以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門外有一組吹鼓手,一遇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來客有較客氣的先將紅氈掀起再行禮),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單腿打扦),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鍾,細樂停止,由「知客」(招待員)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聞 謹擇於X月X日禪經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這就是送帖的整個內容,封建禮教的又一表現。
12.題主 神主又稱「靈書」,是寫著死人姓名(有的帶官銜)的木牌位。講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帶座、帶木套。先是請書家名士寫神主,名曰題主。題寫時孝子去孝服、換吉服(青布袍子馬褂),跪在桌下的紅氈上,寫完後叩頭送客,然後送上席一桌。
13.點主 僅是在寫完的神主上點一筆紅點,就要大費周折。點主所請的人要請有功名的文官,稱為「點主官」。被請者到喪宅時前邊鳴鑼開道,著官便衣、坐八抬大轎,另有長隨捧官服。到後在客廳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兩旁有「陪主」。待點主官用新毛筆蘸硃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紅點(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個血點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紅,一司執筆。此後喪家須送敬儀或席面。

出殮前後

1.送路 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的前夕。設宴招待客人前面提過,不再贅述。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是旗鑼傘扇和死者官銜板,繼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導客人前行,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系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由兩名茶房架著,手托紙制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歸來,凡是近親友都可在喪家住宿。待到子時辭靈,親屬家人按順序向靈位行禮,奏細樂,名曰「辭靈」。禮畢還要「掃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著是「嵌棺」,即將棺材嵌起一角,下墊一枚銅錢,舉哀,棺上壽釘掛一串五綵綢線。
3.撿罐 辭靈的後一項是撿罐。將預備好的壽罐內裝五種雜糧,再由孝子等將死者生前愛吃的菜撿點入罐。筷子由茶房拿著,並放一蘋果堵口。紅布蓋面再用紅絨線纏繞成網路,放棺頭上。這都由茶房操作,待發引時由「全人」將罐放在兒媳婦懷中抱著,坐轎或車送葬。
4.發引 就是出殯。早飯後發引,所來客人吃一頓上席,飯後等著送殯。喪家重孝子都站著吃,表示寢食不安,哀傷已極。
5.參靈 所請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樂隊、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靈台前吹奏一遍,名為參靈,其後開始出殯。
6.喪家發引准備 由「全人」准備點蠟壓炕(用磁瓶放一蘋果)。不到回靈時不得坐炕上。發給本族送殯人兩個小饅頭,揣入懷內,要准備扶孝婦的人,棺出堂,孝婦哭喊留財,其手不準碰門框。
7.祭門 棺將出門,由茶房將大門關閉,貼白紙兩條,此時由「祭門官」(需請有聲望的武職官員)向著外邊大門行禮。禮畢轉頭離去,不進內宅,茶房揭紙開門,事後喪家送祭門官一筆厚禮。
祭門後,門外所排列的出殯儀仗隊都要按行列順序經過喪家門前出發,因此大殯中的這些隊伍往往排滿幾條街道。
8.紙活種類 出殯是另一套紙活,最前面是開路鬼、大頭鬼。紙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傢具」,床帳被褥都是真的,還有陳設、古玩,其後是真服裝的「男女僕人」、「丫環」、「小童」等,最少是8個,紙人前胸貼上名字,並將其耳、目、口、鼻扎個眼(以示能聽看、言)。它們手中都捧著一樣東西,如臉盆、梳頭匣、水煙袋、痰盂、糕點、魚肉蔬菜等。有的紙糊馬車、汽車,四輪可活動,由人推行。
9.上杠 發引前一天就在門前空地擺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時移到大杠。其時對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陣。孝子跪杠前,這時杠工的指揮打「響尺」,說一聲「請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陣,同時放炮三響。茶房接過引魂幡給孝子杠著,另一手拿「哭喪棒」,開始出街上路。另有專人「撤紙錢」,最好的手藝是一撮紙錢向上一扔後,又高、又撒成滿天星,一個個徐落。

出殯

1.儀仗隊的陣容和排列順序按大殯而言,它的順序是:開路鬼,左右各一大頭鬼,銘旌(約4米來高,形如亭子,中掛紅綢子,其上釘死者官銜),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吹鼓手(均著號衣),幾對官銜牌,一堂紅彩譜,一頂返魂轎(綠呢黑頂),再就是幾個「大座」,包括燈亭、爐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內放遺像及神主),每個大座前有一堂與亭綉片相同顏色的八頂綉花大傘,八掛香譜。然後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著,兩班人倒,每人發新毛巾一條,打執事的孩子帶劉海箍,發新鞋一雙。 接著是花圈、輓聯、匾額、送殯的親友、客人、紙活、帶孝的親、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況不一樣,視其家勢、地位、經濟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數。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闊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兩班就是108人),都有雙叫響(頭兒)打響尺,指揮換肩、停止、前進、換班等動作。此人在行進當中還有一套「行話」以示眾人。杠夫穿綠駕衣,黑紅平氈帽上插一雞翎,米黃套褲。
大杠前是一頂大紅綉花傘,半副鸞駕(包括木製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杠後又是半副鸞駕。最後是喪家內眷所乘的白轎、馬車。
整個隊伍行進較慢,有時大座還要「路落」,某一大座壓住陣角,待前邊執事走遠,抬起大座在這段一兩丈遠的路上跑步前進,頭兒口喊「落……」,跑起來講究步子齊,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壯觀。
3.茶桌 在出殯經過的路線當中,由總管派人與商號聯系,在其門口設茶桌,為隊伍供應茶水。另有茶房給孝子、內眷等送茶水。
4.路祭 這是由親友送的一個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將遺像供桌上,並擺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內跪陪行禮,眾送殯者順序拜禮。後回到隊伍繼續前進,再有「祭棚」同上。
5.留靈謝客 送殯客人可以在留靈謝客之際離去。全程中可停幾次。

回靈以後

1.大回靈 殯到留靈謝客,幾乎是全部過程已到尾聲。
到了墳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後,還有回靈。銘旌、紙活、雪柳等隨大杠下地後,其餘執事都要回到喪家門前才能散去。神主、遺像由死者的小兒子或孫子請下來,托著安放在住宅內。
2.邁火 大門內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著冰糖,凡回來的人進門必須邁過火盆,「全人」發給一塊糖果。
3.安靈 喪家在棺木出堂後,在原住室備好白圍桌以供神主、掛遺像、點燭上香,奏細樂,孝子們叩頭行禮安靈。
4.圓墳 葬後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領家中主要成員帶香蠟紙錁到墳地圓墳,祭奠。請一位穿紅衣的小姑娘繞墳走三圈,名曰「開財門」。回來後孝子們脫孝服,每人取一個紅糖餡的熱饅頭,名曰「冷手抓熱饅頭」。

白事程序終結。

㈡ 紙罐愛他美全英文的好還是帶中文的好

  • 我定居德國,看頭像聯系


經常聽到很多媽媽花了三百大洋去超市裡買了中國版的德國奶粉,不光是價格問題,德國檢測機構也測試出奶粉質量低於德國原版。有很多言論宣傳國外本土奶粉只適合國外寶寶,不適合中國寶寶。那在國外的中國寶寶怎麼辦?嬰幼兒奶粉配方差距本身不是特別大,都需要符合國際標准,最關鍵的問題是,你喝的奶粉安全嗎?這段時間,在奶粉代購的圈子裡有一個消息一直在被廣為傳播,消息起源於德國消費者測試雜志(?ko-Test)在中國的分公司的一個測試報告,測試結果很長,簡單地說,特意為中國市場生產的,在中國銷售的國際奶粉品牌,跟他們自己在本國的產品相比,在有害物質含量的標准上,質量要普遍低一個檔次。

下面是德國焦點雜志的原文截屏


首批測試顯示,中國境內的嬰兒奶粉包括所謂的原裝進口質量讓人擔憂。(?ko-Test)的首席編輯JuergenStellpflug說:「奶粉質量要普便低於德國」。測試人員在中國購買了國際品牌的奶粉,然後在德國的實驗室測試。其中的5個產品因為很高的礦物質含量,有害的脂肪類物質及清潔劑殘留而被評為不合格。

「所有測試都是在德國進行的。」首席編輯JuergenStellpflug說。這樣可以保證中國消費者的信賴。「OKOer」經過四年的准備終於在中國登場,其背後是德國的社民黨的媒體機構DDVG和其它占低於50%股權的三家中國公司。

初期,「OKOer」裝主要檢測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國際品牌產品。而不會對中國的產品品牌做檢驗。這樣做,並不是擔心中國廠家的報復,而是這個雜志要面向中國的中產階級,這個階層很願意購買外國的產品。通過我們的測試,如果他們覺得有些產品不好,還可以選擇其它的外國產品。這樣來促進外國廠家來改善自己的產品。這樣做,在德國很好用。

優恪「OKOer」的檢測報告

優恪評級說明

優恪網將產品分為A+(卓越)、A(優)、B(良)、C(中)、D(差)、D-(警示)6個等級。一方面,產品缺陷的數量決定評級:缺陷越多,評級越低;另一方面,缺陷的嚴重性也影響評級。如果一個產品違反了法律條款,危害消費者健康而不應該在市面上銷售,會將其直接評為D-(警示)。

在優恪本次送到德國檢測的產品中,備受中國家長歡迎的國際品牌奶粉成績亮起紅燈:最好的2款產品只拿到B(良),有5款被評為最差的D-(警示)。由於這些奶粉針對的是6到18個月的嬰兒,這一糟糕的檢測結果可能會讓不少父母坐立不安。

優恪網檢出5款奶粉含有季銨鹽類的殺菌劑成分,這類成分可誘發哮喘、皮膚過敏等疾病。其中可瑞佳金裝較大嬰兒配方奶粉2段殺菌劑成分超過歐盟限值,如果參照德國法律,該批次產品是不允許在該國市場銷售的。此外,可瑞佳2段奶粉中含有的氯酸鹽成分也超過了世衛組織制定的每日容許攝入量上限。

9款奶粉均被檢出含有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這類有害油脂。優恪根據奶粉廠商的喂養建議,計算出一個嬰兒每天攝入有害油脂的量,所有9款奶粉均超過了世衛組織制定的每日耐受攝入量TDI。

在許多中國父母心中,對嬰兒奶粉質量有這樣的排序:海淘>港版>原罐進口>內地生產。即使廠商一再強調,在中國出售的奶粉與國外的同款產品品質完全一樣,總有消費者覺得「海淘產品」比在中國購買的更放心。

優恪網借著此次測評的機會,在德國當地購買了兩款奶粉與中國出售的產品進行對比測試,從抽檢批次的項目數值來看,購於德國的特福芬有機2段奶粉確實優於在中國買到的;兩款特福芬有機奶粉的對比測試結果顯示,在最關注的季銨鹽化合物、礦物油、氯酸鹽、有害油脂等檢測項目上,本次在北京購買的原裝進口產品檢測結果均不如德國原產。

網友的帖子如此說道:

其實中國版的愛寶美和諾優能一樣,都不是真正的本土貨,配方不一樣生產線也不一樣,這兩種奶粉都是馬雲天貓自己搞的,你想想,他是一個搞電商的怎麼精通奶粉呢?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馬雲買通達能集團授權使用外包裝,但由於牛欄和愛他美都是獨立運營的,核心技術並不授權。更確切的說荷蘭的牛欄廠家和德國愛他美的廠家並不知情,工廠並沒授權中國。只是集團授權馬雲使用外包裝而已。配方和流水線都不一樣。而且是授權馬雲在電子平台自營直營的。其實你們仔細看看諾優能和愛寶美的中國經銷商就明白了,都是馬雲自己注冊的公司。

此種上面我們通俗的叫法叫做:一般貿易完稅的德國奶粉,此種奶粉你經常可以在大賣場的貨架上面見到(標價300-320之間,生產成本約70-90人民幣,這個做跨境奶粉的從德國采購德國原裝奶粉的成本都知道,所以各位看官可以看到其利潤多少),進口代理商諾優能上海有限公司,至於該公司的結構,之前有人爆料過(有江南春、馬雲等)。

可能很多看官不明白為啥要這么做,這就是涉及到奶粉的國標和歐標的標准問題,一般來說國外奶粉的蛋白粉含量要比國內的蛋白粉質量要求低(國外2.5要求,國內要求2.7,因為只有達到這個標准,才能達到讓你在市場上面銷售和流通,這也就是為啥國內出現三聚氰胺添加,因為奶粉生產很難提高到2.7的國標標准,而添加了三聚氰胺很容易達到2.7的標准)。大家這下明白了吧,國內的人在國外收購一個三線的生產線,和達能談好給一個外包裝和品牌使用授權,然後在國外的這個生產線生產符合中國國標、直接在上面印刷上中文標簽(國檢要求)(以便通過中國國檢的檢測標准),然後在進口到國內。這樣國檢的要求蛋白粉符合國標標准了,中文標簽符合了國檢要求。至於營銷上嘛,在找水軍告訴推一下,德國本土的奶粉是不符合中國人體質的。在通過各地的省代、地推的方式來涉入市場。

所以以後大家千萬注意以下問題:

1、如果見到德國原產的奶粉粘貼了中文背標進口(那絕對不可能的,換句話說,德國原裝的奶粉是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一般貿易進口,如果你見到這樣的,要麼就是進口公司虛報瞞報報關單進來的,要麼就是造假報關單)。

2、你在見到什麼言論說德國原裝奶粉不適合中國嬰兒食用,都是傳統貿易商自己搞出來忽悠你的,國外的整個食品安全和工藝體系是很健全的,違反的成本相當高,出現假貨或者不良反應,工廠會被罰你牢底做穿的。

3、你見到有人告訴你他們一個月可以提供幾十萬或者幾萬罐的德國奶粉供應給你,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你悠著點吧,小心內地產的在流到國外冒充(從內地收購空奶粉罐,就是干這些事),因為德國的奶粉是配額制,簡單來說,德國的工廠這個月只生產20萬罐,那就不會隨意給你增加配額生產到100萬罐,原材料、人工等都不允許,在歐洲如果發現工廠隨意增大配額是歐盟要對工廠出具巨額罰款的。

聽說德國一個月的德國原裝配額就幾十萬罐,但每個月銷售到中國的德國愛他美奶粉大約100萬朝上,大家自己琢磨,多出來的的是啥。

4、至於以上的中國版的愛他美,希望他們生產工廠有點良心,把標准按照歐標生產,光單獨的蛋白粉含量提高到符合中國標准吧,別的含量和成分都按照最高的標准生產,你賺錢可以,別拿中國那麼多孩子的未來去為你的不合格產品買單。

4、我們應該感謝國家現在力推的跨境電商政策,各地的國檢部門給備貨商提供了符合歐標或者國標標準的兩種標准檢測方式,如果備貨商的奶粉到了,跨境試點城市的國檢部門會抽樣去檢測,如果你檢測的各項標准符合歐標,國檢也允許你銷售,但是你必須要在網站上備注消費者告知書,但國檢不會向你出具具備全國通用的檢測證明,這和現行的國標政策相悖。

5、從這一點上來說大家不要去埋怨國檢部門,目前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國檢部門做出來的內部改革、區域化政策已經是給了跨境電商很大的支持,從表面上,大家只看到了海關的工作,沒有看到了國檢的工作,很多國檢部門的工作其實推進得很快了。如果國檢部門沒有出具一些針對跨境電商的政策,那麼在從事跨境電商的人,佔比目前跨境類目60%都不用做了。

㈢ 天津特色小吃都有哪些

.地點:天津大學內 店名:西餐日式料理 平均消費10元左右/人。
2.地點:鞍山西道高級法院對過,店名:永強豆漿坊 特色:都是 小吃一類的
3.地點:新華路體育場附近的火鍋店一過體育場就是,四川的,就是貴點,四個人連吃帶喝150右。
4.地點:南門外大街店名:粥旺府(好象建國道上也有一家) 8個人花了200塊錢,還剩了好多菜
5.地點:南市食品街對面 店名:小肥羊特色:啥都涮 消費水 平:100塊錢倆人吃的滿迂
6.地點:勤儉橋店名:小虎 特色:燒烤消費水平:50元兩位包括酒水 感觸:雖然亂但是有氣氛
7.地點:八里台師范附小對過 店名:城鑫燒烤店 特色:韓國式燒烤消費水平:兩個人一般30多塊就吃的很好
8.地點:氣象台路與電台道交口 店名:鐵真紅燜羊肉 特色:屬於涮鍋,紅燜羊肉做鍋底(冬天紅燜羊肉,夏天刨冰店) 消費水平:四個人100元 感觸:羊肉特好吃,涮的東東也很多,去嘗吧。。。。
9.地點:和平區黃家花園 店名:大鬍子羊肉串(安娜情有獨鍾)特色:物美價廉 樓上樓下都能坐消費水平:羊肉串0。5元串 羊湯2元/碗(很好喝 強力推薦!) 感觸:冬天去最好可以治感冒!!
10.地點:和平區貴陽路 店名:風信子水果吧 特色:物美價廉有免費的雜志和智力玩具,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CD 消費水平:3~20都有,根據個人喜好。感觸:適合情侶。
11.地點:保山道對過 店名:火之味 環境紅紅火火,很豪爽的風格 消費:主要經營燒烤系列,2個人40元就要托著肚子走出去,哈哈,很實惠,也很美味!!!
12.地點:西湖道 店名:京東美食府(清真) 特色:京東牛肉餅消費水平:2-3人50元,牛肉餅12/張,絕對不能錯過。
13.地點:八一禮堂對面 店名:是個新疆館特色:大盤雞 消費 水平:25 感觸:好吃且很飽
14.地點:柳州路實驗小學旁店名:上帝廚房 特色:鮮墨魚丸蝦丸,還有鮮老湯 消費水平:2個人一般60-70元(豐富,非常豐富)大家不妨去嘗嘗保證不後悔。
15.地點:尖山路黑牛城道交口 店名:花正餐廳 特色:自助烤涮 東西不錯飲料免費-(正宗的可樂等 消費水平:38 元一位。 提示:去之前餓幾頓?? !
16.地點:凱旋門旁邊 店名:台灣臭臭鍋 特色:臭臭鍋 消費水平:三人算上酒水80元左右 感觸:味道不錯,也不貴!
17.地點:黑牛城道與尖山路交口 店名:上河魚村 特色:鴨子火鍋 價格一般,大家都吃得起~~
18.大港油田的鑫鑫涮羊肉 蘇大姐火鍋 還有個高檔點的坤厚食府
19.水煮魚:開發區黃海路交通銀行旁> 「> 紅房子> 「> 是吾吃過的最棒的水煮魚,每份38元。(草魚)
20.(塘)廣州道上的「 川府老媽」 及 「 千品魚府」
21.(塘)學校大街的「 黃阿婆水煮魚」
22.(塘)開發區洞庭路上的「 洞庭魚府」
23.和西平山道「沸騰魚鄉」河西廣東路「沸騰魚鄉」
24.十一經路上 「翠亨囤」
25.黑牛城道「金三角」
26.地點:紅橋區三號路和光榮道交口往西100米 店名:「京來順」風味:火鍋(挺純的火鍋)特點:味道不錯,店面不是 很大,但是干凈。據老闆稱他的肉和東來順用的一個地方的,不管真的假的,但是肉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強烈推薦!花費:花費不多,我們8個人里6個男(4個大槽)的2個女的吃的非常好,不到200元(白酒自己帶的)。
27.滾石俱樂部(現在好象叫上海餐廳)的陽程湖閘蟹,不過價格貴了點,那裡的上海小菜很好吃
28.地點:河西區華盛廣場對面 店名:羊倌兒 特色:山西風味,羊湯最鮮 消費水平:5-10元/人,1人:一碗羊湯,兩個燒餅=5元 感觸:剛開業不久,人不是太多,但是羊湯味道不錯,也不貴。有點陝北的味道。
29.恩發成 體院北涮羊肉好吃
30.水上公園路正宗日本料理 橫濱屋 天婦羅很棒,烤魚也不錯。咖啡也很地道。價格嘛2-3個人 100元左右
31.還有坐落在靶檔道的「運德成」,主營各種串類,羊肉串1元/ 串,干凈衛生, 注意:自帶餐巾紙,那裡餐巾紙一元一包!兩個人四十元根本就吃不了
32.地點: 紅橋區本溪路 店名:羊上樹
33.土大力不錯,白堤路和濱江商廈後面都有,6個人才100多,而且特別好吃,土大力的雞翅棒。
34.地點:二南開旁邊 店名:小南國 特色:上海菜 消費水平:50 元/人 感觸:環境很好
35.在長江道上有個賣羊湯的,店名就是全羊大補湯,鍋底有20年了哦,很好喝。
36.自助火鍋:光明橋天星河畔廣場一樓,王品火鍋,20一位,火的很!
37.十五經路與六緯路交口,大多多紅燜羊肉。不錯,還不貴,就是地方太小了,吃飯的時候排不上個。
38.西北角西關街:利德順小老飯庄,上學時經常去吃,清真館。 豐儉隨意。正點去時基本沒座
39.廣東路上有一家叫平壤料理,那是一家不錯的店。屬於韓國燒烤類,他家的烤魷魚特棒。就是有點貴,適合情侶,情調特好。注意:要脫鞋!大家試一試吧。眼見為實!
40.地點:青年路(長虹公園後門) 店名:微山湖地鍋城 消費:倆人30元(不包括酒水) 感觸:很有特色,而且不貴,鍋的種類也很多,最貴的也只在25元左右,倆人足夠吃,去試試吧,分店也很多
41.店名譚魚頭:地點長江道和紅旗路交口 多輪道 王頂堤迎水道
42.地點:南開區復康路(南大正門對面) 店名:星期五餐廳 特色:美式休閑西餐,花式調酒 消費水平:100元左右/人 今年聖誕節199元/人,隨便吃(不含酒水)。
43.還是體北環湖中路 ,清真小館,忘了名字了。特別推薦,牛鞭絕對誇張而經典的]特色菜。
44.佟樓麥當勞旁新開的季諾義大利西餐廳蠻不錯的,環境很幽雅,緊挨著它的大成家快餐也挺好附近的上班族中午可以去那嘗嘗(豆漿要比永和的好喝)
45.強力推薦:氣象台路孔府酒家(地礦珠寶斜對過) 強力主打 蔥油活魚別以為是服務員搞錯了,其實是廚師將蔥油活魚的頭尾,加上海參、蝦仁、銀耳、黃菜 魯菜中一種雞蛋攤的蛋皮,加少許醋,和大量胡椒粉,熬制的「海鮮酸辣湯」。這一切的一切,只需28元。另:孔府的其他魯菜也是不錯,環境也算優雅,就是服務員歲數大了點,脾氣差了點兒。
46.河北工學院附近大同門市場,二姐沙鍋, 醬羊骨天津一絕。吃了這,再也不想去羊上樹
47.十一經路的立交橋旁!有一家 錢記燒烤店!價格公道 味道正宗
48.我強烈推薦小妹麻辣燙,在體北體育學院附近,主營麻辣燙涮鍋,好吃地說,價格便宜,經濟實惠。
49.廣東路上海道小學對過的 肥記紅燜羊肉 價格實惠,6人100 元左右
50.四平道和拉薩道交口的鴻成烤串店,很好。烤魚才壹圓一串!!
51.體院北的寶軒漁府不錯,以魚為特色,好吃,又不貴,不過的提前定座,因為太火了
52.醫科大學對面的宜昌道「巴渝人家」。特色:正宗重慶火鍋,辣的過癮,喜愛麻辣的同學不可錯過消費水平:6人200元
53.第二南開中學南側的一個彝族火鍋,有點特色,但稍貴。營養價值據說不錯
54.在家樂福海光寺點的一個日本拉麵味道不錯,也不貴,日賀。
55.地點:金鍾河大街 店名:金成耀 特色:便宜實惠,菜色全,盤子大量多一盤八珍豆腐五個人吃不了還要打包! 消費水平:呵呵 看吃啥了 雙人70元 能吃到打嗝。
56.地址:小成都道鯤鵬小學旁邊 店名:小成西餐廳 老闆是一個老太太,為人很友善。有不少菜品是中西合璧,但還是又很多招牌菜,味道很獨特。本人偏愛堅果雞粒沙拉和罐燜紅燴牛肉,兩個人50-60元就足夠了。
57.地址:吳家窯大街(人行天橋下) 店名:美滋味西餐料理 店面不是很大,但是環境幽雅,有點歐式餐吧的感覺,敞開式廚房,老闆好像在國外有西餐料理的經驗,菜品絕對正宗。 本人極力推薦德式培根沙拉以及黑椒牛扒。價錢嘛。。。每個人40-50多兩銀子,雖說貴些但絕對物超所值
58.強烈推薦微山湖地鍋城,上次我們6個人吃了4鍋,最後都快走不出去店了!!而且那的竹葉茶很好喝。有一種自然的清香,很特別。
59.平山道實驗中學旁天水大酒店一樓蓮花咖啡廳的中西自助餐 每位35元,第一次加10元酒水隨意喝。以後每次有酒水免費單,給我不斷的鼓勵,幾乎每周末都要去蓮花餐廳吃一次自助,品種夠多,味道也好,比起士林二樓要好多了。起士林三樓昨天去吃,也不是特別優秀。愛吃中餐的蓮花自助的火鍋也有幾種種口味:中式,泰式,都在這35元內。值!
60.給塘沽和開發區的朋友介紹兩個,開發區第三大街,中心酒店前面海望旁邊一家是魚大眼包子一家是天宇,天宇主打是羊攜子和烤羊肉有點味道比我在輝騰錫勒吃的還好吃
61.地點:金鍾河大街店名:369春秋軒 特色:菜好,盤適中 消費水平:比較便宜
62.地點:金鍾河大街樂夠對過店名:忘了,是一個燒烤涮的大排檔 特點:很好,特別是考雞翅 消費水平:與一般馬路攤持平,但環境較好
63.地點:金鍾河大街樂夠對過.店名:藝族麻辣燙 特色:小涮鍋,料好,可以叫半分的菜,還便宜

㈣ 美素佳兒是哪裡產的

美素佳兒奶粉怎麼樣?在哪裡能買到正品? 正規的都能買到 任何品牌的奶粉都是要看寶寶的適應程度的,給寶寶喝一個新牌子的奶粉時一定要注意從小到

㈤ 海苔紙罐多少錢一個

根據不同材料,尺寸,訂貨量等 價格都不等,自己去網站上搜索一下工廠問價

㈥ 天津白事的風俗習慣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分南禮、北禮之別,「大戶」與「小康之家」之別。

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這里指的是喪家老人死亡,夠得上大辦白事的人而言)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包括請、設、找。賃、訂、購、制以及其他各項。

順序: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4.刻棺木 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5.找棚鋪 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要從白貨鋪租賃。
7.找茶房 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茶房頭在這些活動中最應謹慎行事,每一個節骨眼兒上全要做到合乎禮節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幾種親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專門愛「挑刺」。過去有一大家辦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禮和成服的禮節中出現漏洞,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頭一個耳光子1所以有些較有名聲的茶房頭輕易不敢應大戶的活。不過他們卻賺錢不少,一場大白事下來,他們可分到千數元錢(幾個茶房分),他們在每一種活動中都算錢,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經行禮又一份,祭門、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項活動就拿一份錢。
8.找白貨鋪 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9.請吹鼓手 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10.訂扎彩 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講究在人還沒死預先將孝服趕作好。孝服有區別,本宅應帶孝的人孝衣下擺禿茬不收邊,外姓親戚孝服都收邊。另外本宅內的男女僕人都給孝衣一件,收邊。所有孝服白事過後主家不收回。裁縫店是隨來人通知馬上現做。
12.訂酒席 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備素席。這些都是預先在大飯庄請師傅來本宅安灶現作。舊社會還有一些專白吃的人,即使和辦紅白事的主家不認識,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設法溜進去坐下來就吃。大棚內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誰也不認識誰,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頭就走,有的吃完了這輪吃那輪,這是常有的情況。
13.零星購置 如小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壽罐,用紅頭繩纏繞,送殯時由主婦抱在懷內;其次如白骨頭簪子、白頭繩(系頭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轎、租馬車 白轎是為孝婦出殯時乘坐,馬車是為送殯的老幼婦女親友所用。

壽衣

死者的壽衣頗為復雜。民國以來不管死者過去有無「功名」,一般大戶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綉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如過去有功名則更麻煩,武官則是武將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綉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
珍珠有它的許多用場,如男女鞋尖上各釘一粒,在人口內含一粒,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綉花平金,上綉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後服飾扮裝。
總之,關於壽衣及附屬飾服盡極奢華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負擔的。

布置

1.室內布置 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但在孫媳室內要全換上「靠」色布的。
2.外廂布置 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通報

1.報喪 一切布置停當後,開始向親友報喪。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僕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
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干份,分送親友(事先開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達),以此迎接弔唁之人。
2.立喪榜 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於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
3.掛佐錢紙 黑漆木桿,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
4.立幡桿 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桿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
還有一則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桿,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殮及孝服

1.小殮的程序大體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則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2.領香 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
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扦、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捲起來燒。
3.「獻孝」與「送孝」 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僕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
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XX孫媳)。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徵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扎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材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
後輩人「留福」。

入殮前後

如果說上述各項不過都是一些舊社會常有封建餘毒的排場,下面再揭露一下種種純屬迷信色彩的「過場」與舉動。
1.轉咒 這個舉動是死者停放妥當後,請來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會做生意,如有的廟專門派和尚到處探聽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桿,就搶著去轉咒。這以後所有念經活動就得請他們廟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財路。
2.迎材 這個節目很簡單,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3.入鹼 所謂入殮先由陰陽生看好時辰,請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瘮人,由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後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當時孝子、女等都站在棺兩旁看著。這時茶房宣布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此時亦是向遺體告別。茶房喊:「還有哪位看看?」如無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蓋」,漆封口,後將大蓋浮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
入殮後就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
頭」。
4.燒包 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
5.接三 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時)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請各路鬼魂」,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看熱鬧的小孩搶著撿。硬說是吃了不害怕,純屬迷信之談。
6.唪經 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除去在家請的經外,還有至親「送經」。念一棚經的價錢也不一樣,一般說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錢(民國時用銀元)。
念經這個「節目」也很復雜。這一天廟里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綉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扦、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綉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桿上掛一布幡。這都是廟里的「排鋪」應做的工作。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尼姑同),到下午「燒門子」時,排鋪向和尚喊一聲「師傅們搭衣」,他們穿上綉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燒門紙 將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面是一些紙活,再後面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點著了「疏」,燒紙活。這些儀式完畢後,和尚仍歸本宅或暫回廟,晚上再來放焰口。
8.放焰口 這個項目分兩種,一是「接三」之後有一場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種形式更為復雜,包括如下三點:①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鍾,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拼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的和尚均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著「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鍾、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還要跪聽念經。這都是「北派」的舉動,其意義是超度。這其中茶房起著很大作用,他指導著孝子在場內的各種活動。
9.家祭 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10.開吊 家祭後算是「禮成」,此時可以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門外有一組吹鼓手,一遇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來客有較客氣的先將紅氈掀起再行禮),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單腿打扦),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鍾,細樂停止,由「知客」(招待員)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聞 謹擇於X月X日禪經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這就是送帖的整個內容,封建禮教的又一表現。
12.題主 神主又稱「靈書」,是寫著死人姓名(有的帶官銜)的木牌位。講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帶座、帶木套。先是請書家名士寫神主,名曰題主。題寫時孝子去孝服、換吉服(青布袍子馬褂),跪在桌下的紅氈上,寫完後叩頭送客,然後送上席一桌。
13.點主 僅是在寫完的神主上點一筆紅點,就要大費周折。點主所請的人要請有功名的文官,稱為「點主官」。被請者到喪宅時前邊鳴鑼開道,著官便衣、坐八抬大轎,另有長隨捧官服。到後在客廳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兩旁有「陪主」。待點主官用新毛筆蘸硃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紅點(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個血點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紅,一司執筆。此後喪家須送敬儀或席面。

出殮前後

1.送路 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的前夕。設宴招待客人前面提過,不再贅述。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是旗鑼傘扇和死者官銜板,繼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導客人前行,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系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由兩名茶房架著,手托紙制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歸來,凡是近親友都可在喪家住宿。待到子時辭靈,親屬家人按順序向靈位行禮,奏細樂,名曰「辭靈」。禮畢還要「掃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著是「嵌棺」,即將棺材嵌起一角,下墊一枚銅錢,舉哀,棺上壽釘掛一串五綵綢線。
3.撿罐 辭靈的後一項是撿罐。將預備好的壽罐內裝五種雜糧,再由孝子等將死者生前愛吃的菜撿點入罐。筷子由茶房拿著,並放一蘋果堵口。紅布蓋面再用紅絨線纏繞成網路,放棺頭上。這都由茶房操作,待發引時由「全人」將罐放在兒媳婦懷中抱著,坐轎或車送葬。
4.發引 就是出殯。早飯後發引,所來客人吃一頓上席,飯後等著送殯。喪家重孝子都站著吃,表示寢食不安,哀傷已極。
5.參靈 所請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樂隊、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靈台前吹奏一遍,名為參靈,其後開始出殯。
6.喪家發引准備 由「全人」准備點蠟壓炕(用磁瓶放一蘋果)。不到回靈時不得坐炕上。發給本族送殯人兩個小饅頭,揣入懷內,要准備扶孝婦的人,棺出堂,孝婦哭喊留財,其手不準碰門框。
7.祭門 棺將出門,由茶房將大門關閉,貼白紙兩條,此時由「祭門官」(需請有聲望的武職官員)向著外邊大門行禮。禮畢轉頭離去,不進內宅,茶房揭紙開門,事後喪家送祭門官一筆厚禮。
祭門後,門外所排列的出殯儀仗隊都要按行列順序經過喪家門前出發,因此大殯中的這些隊伍往往排滿幾條街道。
8.紙活種類 出殯是另一套紙活,最前面是開路鬼、大頭鬼。紙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傢具」,床帳被褥都是真的,還有陳設、古玩,其後是真服裝的「男女僕人」、「丫環」、「小童」等,最少是8個,紙人前胸貼上名字,並將其耳、目、口、鼻扎個眼(以示能聽看、言)。它們手中都捧著一樣東西,如臉盆、梳頭匣、水煙袋、痰盂、糕點、魚肉蔬菜等。有的紙糊馬車、汽車,四輪可活動,由人推行。
9.上杠 發引前一天就在門前空地擺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時移到大杠。其時對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陣。孝子跪杠前,這時杠工的指揮打「響尺」,說一聲「請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陣,同時放炮三響。茶房接過引魂幡給孝子杠著,另一手拿「哭喪棒」,開始出街上路。另有專人「撤紙錢」,最好的手藝是一撮紙錢向上一扔後,又高、又撒成滿天星,一個個徐落。

出殯

1.儀仗隊的陣容和排列順序按大殯而言,它的順序是:開路鬼,左右各一大頭鬼,銘旌(約4米來高,形如亭子,中掛紅綢子,其上釘死者官銜),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吹鼓手(均著號衣),幾對官銜牌,一堂紅彩譜,一頂返魂轎(綠呢黑頂),再就是幾個「大座」,包括燈亭、爐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內放遺像及神主),每個大座前有一堂與亭綉片相同顏色的八頂綉花大傘,八掛香譜。然後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著,兩班人倒,每人發新毛巾一條,打執事的孩子帶劉海箍,發新鞋一雙。 接著是花圈、輓聯、匾額、送殯的親友、客人、紙活、帶孝的親、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況不一樣,視其家勢、地位、經濟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數。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闊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兩班就是108人),都有雙叫響(頭兒)打響尺,指揮換肩、停止、前進、換班等動作。此人在行進當中還有一套「行話」以示眾人。杠夫穿綠駕衣,黑紅平氈帽上插一雞翎,米黃套褲。
大杠前是一頂大紅綉花傘,半副鸞駕(包括木製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杠後又是半副鸞駕。最後是喪家內眷所乘的白轎、馬車。
整個隊伍行進較慢,有時大座還要「路落」,某一大座壓住陣角,待前邊執事走遠,抬起大座在這段一兩丈遠的路上跑步前進,頭兒口喊「落……」,跑起來講究步子齊,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壯觀。
3.茶桌 在出殯經過的路線當中,由總管派人與商號聯系,在其門口設茶桌,為隊伍供應茶水。另有茶房給孝子、內眷等送茶水。
4.路祭 這是由親友送的一個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將遺像供桌上,並擺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內跪陪行禮,眾送殯者順序拜禮。後回到隊伍繼續前進,再有「祭棚」同上。
5.留靈謝客 送殯客人可以在留靈謝客之際離去。全程中可停幾次。

回靈以後

1.大回靈 殯到留靈謝客,幾乎是全部過程已到尾聲。
到了墳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後,還有回靈。銘旌、紙活、雪柳等隨大杠下地後,其餘執事都要回到喪家門前才能散去。神主、遺像由死者的小兒子或孫子請下來,托著安放在住宅內。
2.邁火 大門內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著冰糖,凡回來的人進門必須邁過火盆,「全人」發給一塊糖果。
3.安靈 喪家在棺木出堂後,在原住室備好白圍桌以供神主、掛遺像、點燭上香,奏細樂,孝子們叩頭行禮安靈。
4.圓墳 葬後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領家中主要成員帶香蠟紙錁到墳地圓墳,祭奠。請一位穿紅衣的小姑娘繞墳走三圈,名曰「開財門」。回來後孝子們脫孝服,每人取一個紅糖餡的熱饅頭,名曰「冷手抓熱饅頭」。

白事程序終結。

參考資料:http://dlibrary.tjl.tj.cn/minsu/mslt/mslt-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