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大學模式識別類在哪個學院
擴展閱讀
杭州防滑路面施工多少錢 2025-08-13 11:50:19
深圳買房10萬現金怎麼買 2025-08-13 10:53:53

天津大學模式識別類在哪個學院

發布時間: 2025-08-13 09:08:58

『壹』 自動化考研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怎麼選

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在自動化考研領域各有特色,選擇時需結合自身情況和偏好。以下對比分析供參考。

南開大學的控制學科評級為B,位於人工智慧學院。學碩控制科學與工程設有3個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人工智慧,初試科目為政治、數一、英一及控制綜合基礎。專碩設有控制工程與人工智慧2個研究方向,初試科目同上,但專碩不涉及現控。2022年招生情況顯示,學碩復試線為330分,專碩為310分。

天津大學控制學科評估為B+,在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和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均有招生。學碩01方向考察自動控制理論,復試考察微型計算機控制或過程參數檢測與控制;電子信息專碩初復試考察內容一致。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電子信息專碩09儀器儀表工程方向考察自動控制理論和儀器科學與技術基礎。2022年,學碩招生9人,專碩招生43人,復試線分別為320分與360分。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碩復試線為366分,專碩為391分,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儀器儀表工程方向復試線為394分。

總體來看,天津大學在自動化考研領域學科評估更高,招生人數相對穩定,復試分數線也略高於南開大學。南開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有獨特優勢,且專碩招生人數較多。選擇時需根據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綜合考量學科實力、研究方向、分數線和就業前景等因素。

『貳』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科體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工學博士、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工學學士等完整的學科體系。天津市最早的計算機學科博士點就誕生在當時的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院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碩士點;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點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專業。

『叄』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概述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素以嚴謹治學、務實求真而聞名。先後培養出以原清華大學校長高景德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名譽校長葉培大院士,發電工程與設備專家梁維燕院士,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專家、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賀家李教授,電力系統分析、規劃與模擬專家余貽鑫院士,國際電機領域知名專家陳之藩教授,電力系統著名華人企業家榮智健先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各類傑出人才。學院擁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均為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並分別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在學院所屬的8個二級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和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為國家重點學科。學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2個寬口徑的本科生專業。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在330人左右,研究生在300人左右(碩士研究生約240人,博士研究生約60人)。
學院擁有各類科研和教學實驗室20餘個,其中包括:智能電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電力系統模擬控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過程檢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新型飛行器聯合研究中心(先進制導與控制分中心)、天津市配電系統規劃及自動化技術推廣中心,以及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的樓宇自動化中心(與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共建)、電力研究與培訓中心(與華北電力公司、天津電力公司、河南電力公司、天津大港電廠等單位共建)、天津大學——三菱電機自動化實驗室(與三菱電機(中國)公司共建)、天津市電力新能源與智能配用電技術工程中心(與天大求實公司共建)、天津市鍛壓裝備技術工程中心(與天鍛壓力機公司共建)等多個科研和實訓平台。現擁有各類實驗儀器設備3000餘台套,設備總值近億元,實驗室總面積近萬平米。多數實驗室和研究平台可對在校學生和企業開放,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截止2012年) 學院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近5年來,共完成科研項目400餘項(包括兩項國家973項目),獲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1和2010年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以及其他各類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0餘項,發表科技論文1500多篇,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12年全院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超過5000萬元,且已形成多個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特色研究方向,如:電力系統規劃、評估與優化,電力系統安全性與運行控制,分布式發電與微網,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新型電機及其控制技術,電器系統優化與節能,高電壓與絕緣材料,新型感測器與流動參數檢測,自動化裝備與過程式控制制,智能系統檢測、建模與控制,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航空制導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新能源動力汽車控制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