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名稱的由來
明朝皇帝 朱棣在天津出發起兵 登基後 賜名天津 津 為渡口意思 天津 天子渡口
B. 天津在哪裡。。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國中醫葯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地名來源
由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
詩詞之說
「天津
魅力天津(37張)
」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詩歌中,他在《離騷》中寫下了「朝發軔於天津兮」這一昂揚的詩句。
星官之說
「天津」的名稱來源於星官名「天津星」,《隋書·天文志》在記載「九坎東列星」時記載:「尾亦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說
「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記載:「通濟河創設巡河官一員,與天津河同為一司,通管漕河閘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隸督水監」。
賜名之說
天津夜景(30張)
「天津」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是源於皇帝的賜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里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
清代乾隆初年,從浙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衛。
C. 天津那個朝代建立的
天津是明朝建立的,具體分析如下:
天津是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所以可以看出,天津是明朝正式築城,天津是明朝建立的。
(3)哪個朝代皇帝賜名天津擴展閱讀:
天津的歷史:
天津所在地原為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區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D. 天津以前叫什麼
直沽。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4)哪個朝代皇帝賜名天津擴展閱讀
天津歷史沿革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參考資料來源:天津人民政府網-歷史沿革
E. 天津簡介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侵佔時期日本對天津基本實行武力統治。日軍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天津曾於清朝大量開辟租界,日軍佔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行佔領其他國家租借地後天津再無寧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1967年1月恢復直轄市。
名字由來
由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
詩詞之說「天津」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詩歌中,他在《離騷》中寫下了「朝發軔於天津兮」這一昂揚的詩句。
星官之說「天津」的名稱來源於星官名「天津星」,《隋書·天文志》在記載「九坎東列星」時記載:「尾亦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說「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記載:「通濟河創設巡河官一員,與天津河同為一司,通管漕河閘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隸督水監」。
賜名之說「天津」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是源於皇帝的賜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里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3]
名稱變遷
金朝在三岔河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見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稱。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時在直沽設「海津鎮」。直至永樂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天津升衛為州,升州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F. 天津來歷100字 急!!!!!
「天津」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的詩歌中,他在《離騷》中寫下了「朝發軔於天津兮」這一昂揚的詩句。「天津」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是源於皇帝的賜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里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
G. 為什麼朱棣會賜地名為天津
「天津」的得名一直是個懸念。雖經多方考證,目前尚無一個沒有爭議的答案,而正是這些爭議,給民間傳說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這當然要感謝朱棣的眼光,沒有朱棣,天津不可能得到這么迅速的發展。
遷都奠定了基礎。就把天津改為天津衛,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天津名字。
H. 天津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天津簡稱津,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名稱中,「天津」二字不但郎朗上口,而且從字面上更是秀外慧中,與眾不同。在地理位置上,天津旁依河海、緊鄰京畿,占據交通要道。天津因何而得名?幾百年來,這困擾著無數的專家、學者。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四種。
一是緣河說。有人認為天津之名得名於「天津河」。據《金史》卷二十七《河渠志》記載:「泰和六年,卜二月,通濟河創設巡河官一員,與天津河同為『司通管漕河閘岸,名天津河巡河,官隸督水監』」。此外,《天津衛志》在記述「學田」時,稱其「坐落天津河北武清縣」。據此考證,天津河確實存在過,因天津河而得名。
二是星座說。此說把「天津」與星座聯系了起來。據《隋書天文志》記載:「九坎東列星」說:「尾亦為九子箕,亦曰天津」。《宋史天文志》有記述「天津九星在虛宿」。舊《靜海縣志》記載:「女宿上有天津九星」。乾隆時期的《天津縣志》參考了上述文獻,以此來為天津命名。由此看來,古人對星座也是很有研究的嘛~
三是賜名說。此說認為天津之名是皇帝所賜。當然,這也是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一種說法。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翌年改年號為「永樂」。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直沽設衛築城,並賜名「天津」,意思是「天子經由之渡口」。因此,我們常聽到的「天津衛」也是古時候的天津別稱。
四是關口說。此說認為天津是一個關口。據《天津縣志》記載:「按舊志,天津本近日關名,在良鄉北,據《畿輔通志》考證,天津關在宛乎縣西二百一十五里,稱天津關或雲天津口」。
天津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究竟孰真孰假,現已無從考證。但這些典故和傳說也是一種文化,它們為這座港口城市憑添了一份神秘。
I. 天津名字的由來
天津,得名於明成祖朱棣,意為「天子渡津之地」,舊時又稱天津衛。常言有雲,「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這兩座城市是近代中國繁華之所在,其中天津衛在近代史上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許多風雲人物在此處發跡或歸隱,很多重大事件在這里發生影響著歷史進程。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鄉、鎮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9)哪個朝代皇帝賜名天津擴展閱讀
天津特色:
1、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2、特色小吃:糖礅、熟梨糕、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3、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4、天津特產: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J. 天津是什麼時候用這個地名的,是從明朝永樂年開始的嗎
是的!
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自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設衛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