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韓濤天津三中心去哪裡了
擴展閱讀
杭州考核系統有哪些 2024-05-05 12:29:25
北京土著有哪些族 2024-05-05 12:11:19

韓濤天津三中心去哪裡了

發布時間: 2022-08-17 03:42:36

1. 天津地鐵車務三中心佟英璇張貼提示:保護好乘客 就是保護家人

佟英璇在張貼候車乘車提示。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車務三中心供圖

「低頭看手機的小夥子,請分散排隊,與他人保持一米距離,注意腳下的黃色安全線,地鐵要進站了。」一名戴著耳機聽歌的男乘客進入地鐵塘沽站的站台後,腳踩在黃色安全線上。面對這樣的「低頭族」,佟瑛璇每次碰上都會上前勸導。

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車務三中心塘沽站區黨支部書記、站區長佟瑛璇今年50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帶領同事們在地鐵站連續值守40餘天,承擔起守護人的責任,保障地鐵線路的正常運營和乘客的安全出行。

「地鐵站是我成長的地方,更是一個家。我們軌道人都有這樣的信念,保護好乘客,就是保護我們的城市,就是保護家人!」佟瑛璇對記者說。

突發故障她沖在前面

這個春節,疫情讓地鐵人變得更加忙碌和緊張。我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佟瑛璇以戰時狀態帶領一線員工沖在前線。

地鐵塘沽站區是由泰達、塘沽、胡家園、鋼管公司4座輕軌車站組成,是地鐵9號線上最繁忙的站區之一,客流密集。佟瑛璇每天要在這4座站之間巡查,站台上候車人員是否疏導有序?乘客間隔是否在一米以上?公共區域有無按時消毒?乘車提示是否張貼在醒目位置?這樣的巡查內容,林林總總加起來有30餘項。整個站區一趟走下來就要2個小時,佟瑛璇一天至少得巡查兩趟。

清晨6時,佟瑛璇就來到站裡做各項准備。「佟站區長忙壞了,天天連軸轉。」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車務三中心副經理荊智莉告訴記者,這些日子,佟瑛璇組織人員對9個安檢點位、46台自動機、64台閘機以及5個客服中心和辦公區域進行全面消毒,安排張貼「津門戰疫」二維碼、防控疫情通告、分散排隊、測溫標識等百餘張,懸掛防疫條幅、加大車站廣播頻率。針對防疫措施、作業標准、注意事項開展培訓,對錯峰返程組織方案進行細化、量化,多次安排模擬演練,讓全部員工熟知掌握。每天帶領站區管理團隊深入車站、班組,多角度開展疫情防控督導、檢查。

在同事們眼中,佟瑛璇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她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安全運營,強調行車安全紅線,周密組織行車培訓,及時處置設備故障。今年2月14日10時,地鐵9號線因惡劣天氣突發設備故障,車站緊急採取應急措施。佟瑛璇顧不上因連日疲憊而復發的頭痛,匆匆吃了兩粒止疼葯就到了車站現場,主持恢復運營工作。一處處疑難,她果斷處置﹔乘客的一個個質疑,她耐心解釋。當時,高架站溫度已近零下10℃,她工作到晚上9時多才回到辦公室。那天,她在風雪中凍了近11個小時,腿凍得不聽使喚,下樓梯時一個趔趄,幸虧眼快的同事趕緊攙扶了一把,她才沒摔倒。但佟瑛璇沒有回家,匆匆吃了幾口泡麵,便繼續忙著處理工作上的事,直到車站閉站才離開。

疫情來襲她臨危不亂

地鐵塘沽站客流量較大,意味著風險大防控難度大,在防疫過程中上演了一出出「驚心動魄」。新聞報道有確診病例在塘沽站下車後,恐慌情緒在站區彌漫。佟瑛璇深知信息越透明,猜測越少,恐慌越小,當即舉行站區全員電話會議,詳述該乘客信息,強化站內隔離、消毒、防護,以身作則堅守在車站一線,給員工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2月7日,我市發布第79例確診病例活動軌跡,塘沽站一名員工被確認曾與確診病例搭乘過同一輛網約車。針對突發情況,佟瑛璇立即安排該員工隔離,迅速對接觸過該員工的人員逐一排查,分析接觸時間、距離,確保無任何遺漏,快速確定密切接觸者11人,為防疫工作爭取了時間。車站12名員工居家觀察,大面積非戰斗性減員讓她心急如焚,擔心這12名員工的身體狀況。

「佟站區長每天抽出空來對堅守崗位的一線員工,用微信、電話、面對面、看板留言等多種方式談心談話,組織錄制防疫短視頻、開展黨員承諾活動,從員工心理疏導上下功夫,消除大家的思想顧慮,提振戰疫信心。」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車務三中心塘沽站值班站長龐小傑告訴記者,佟瑛璇緊盯車站消毒工作,根據不同區域的客流分布情況,因地制宜制定了「差時消毒」工作法,做到消毒工作有據可依、有跡可循、有責可追。組織車站員工學習防疫知識,演示如何正確穿戴安全防護用品。她把每一名員工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叮囑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車站是咱們的第二個家,我們要守好這兩個家。」佟瑛璇告訴員工。

2月7日下午,地鐵塘沽站測溫時查出一名發熱乘客,佟瑛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發熱乘客安置在臨時轉運點,及時關閉相關出入口。在等待隔離運送車的3個多小時裡,她沉著應對、冷靜處置,確定了發熱人員走行路線、全面清潔消毒、及時跟蹤上報。當天22時30分,該發熱乘客被確診為普通感冒病症。「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措施,努力做到車站范圍不留死角,確保乘客安全。」佟瑛璇說。

在一系列突發事件中,佟瑛璇臨危不亂,第一時間做好隔離、確定密切接觸者、明確接觸信息,為防疫工作爭取時間,保障了車站的安全、穩定運行。2月20日16時,經醫學觀察、上級批准,12名居家觀察員工全部解除隔離,投入到復工復產中。

異常乘客她悉心照顧

隨著我市企業相繼復工復產,地鐵9號線的乘客日益增多。站區每個環節,佟瑛璇都要緊盯著,自己都過一遍,隻有眼睛看過了,心裡才踏實。

日前,地鐵泰達站出現一名精神異常女乘客,佟瑛璇聞訊後迅速趕到現場,冷靜布置現場工作。發現該乘客未佩戴口罩,且語無倫次、情緒激動,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她一邊組織車站正常運營,一邊配合公安民警安撫和勸解這名女乘客,並全力尋找線索聯系其家人。當得知該乘客家屬在外地,路途遙遠,次日下午才能到達,她毫不猶豫承擔起照顧乘客的責任,兩天一夜未曾合眼。當她把乘客妥善交給對方親屬時,家屬望著她熬得通紅的雙眼感動得流下了淚水,深深給她鞠了一躬。

疫情防控期間,佟瑛璇沒休息一天。「大過年的,您不去看父母,二老沒有意見嗎?」同事問。說到這裡佟瑛璇笑了:「我父母都是老黨員,如果換做是他們,也會像我一樣。」連日來,二老主動給女兒打電話,問候的同時,囑咐女兒忠誠擔當。

「累嗎?」「當然!」佟瑛璇深知,作為一線工作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危難時刻更能考驗初心和使命,凸顯入黨誓言的力量。「我們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奔赴前線治病救人,但隻要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就能保護很多人!」佟瑛璇說。

記者手記

當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用生命守護人民的健康安全,各行各業涌現出無數逆行者、奉獻者、堅守者。

採訪佟瑛璇的過程,記者難忘的,是捕捉到的閃光細節﹔感動的,是多名被採訪者說的心裡話﹔流淚的,是一線平凡人無私奉獻的朴實。他們也許沒有正式的誓師會、請戰書,但那一個個細節、一句句話語背後,是一顆顆勇於奉獻、無私堅守的心。

採訪中,每個人戴著口罩,雖然一時看不清他們的臉,有些人都不留名字,然而,這些在本職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而戰斗的人,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正是有了他們的逆行,才為人民群眾築起了一道道堅固防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別人,也被別人感動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天津三中心是不讓家屬陪護嗎

天津三中心是我市無陪護醫院之一病人住院不需家屬陪護一切由醫院負責他們的管理非常嚴格服務到位可讓家屬放心

3. 天津河東區三中心醫院今天被封是真的嗎

顯然這又是一則假消息。關於疫情方面的消息,一定以天津廣播等官方媒體報到為准。不要讓不實的消息擾亂人心。做到不傳播假消息,以實際行動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4.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的歷史沿革

2012年3月22日,衛生部文明辦在福州召開「衛生系統全國文明單位表彰大會」,對包括我院在內的9家連續三屆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的單位進行了表彰。
2009年8月25日,「天津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成立並掛牌於我院ICU。
2008年1月24日,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召開了天津市基本醫療保險誠信考評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我院等15家醫院被評為A級醫保誠信醫院,杜智院長被評為醫保工作先進個人。
2005年12月,我院被命名為天津市「誠信醫院」和「醫德醫風示範醫院」。
2005年10月,我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是本市衛生行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醫院。
2005年5月18日,我院設定「,」圖案為院徽。
·2005年3月31日,天津醫科大學三中心臨床學院掛牌儀式在我院舉行。
2005年1月23日,美國TRO建築設計公司設計的建築面積1萬6千平方米的新門診樓開診。
2003年10月,新樓搬遷。
2003年2月21日我院的改擴建工程被列為天津市重點工程,並評為2002年度市級文明施工樣板工地。
· 2001年9月28日下午,在天津市計委召開了「關於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會」。會議通過我院改擴建工程建築面積48500平方米、設病床800張、投資15990萬元。
· 2001年7月1日,第三中心醫院改擴建工程開工典禮儀式在隆重、歡慶氣氛中進行。 ·
1998年9月1日,經過近一個月的籌劃,「患者自選滿意醫生」舉措於今天正式實行。
· 1998年4月7日,市衛生局組織處長宣布:根據津工黨組(98)148號文件3月26日經市衛生局黨委決定杜智任三中心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 1998年1月13日,我院榮獲「以病人為中心,優質服務」十佳醫院稱號。
· 1996年,天津市營養質控中心掛靠我院。
· 1992年12月,經市衛生局批准,我院更名為「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 1971年,天津市河東區第一防治衛生學校成立。
· 1971年,我院更名為「天津市河東區第一防治院」。
· 1967年,醫院臨時更名為「東風醫院」。
· 1963年,河東醫院被批准成為天津醫學院教學醫院,承擔教學實習工作。
· 1957年1月3日,河東醫院正式成立。

5.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新院選址在東麗區什麼地方

具體在河東區大橋道那一塊

6. 生孩子天津三中心和武警醫院哪個好

哈,我是武警本院的,的確不錯,環境也很好。
三中心比較西方化,整體管理嚴格,探視時間比較短,需要媽媽很堅強能自己生的那種。
2家都很好。就看離哪進了。

7. 韓濤的介紹

韓濤,男,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肝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委員、天津市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天津分會肝病學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重肝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感染分會委員、天津中西醫結合學會五屆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中西醫結合學會二屆中青年委員會委員,天津市131人才工程入選學科帶頭人、天津市衛生系統優秀專業人才。

8.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的特色科室

肝膽疾病學科是天津市醫學重點學科,也是國內知名專科,已成為以臨床與科研結合、內科與外科結合、中醫與西醫結合為特色的肝膽疾病診治和研究基地。肝膽外科在肝、膽、胰疾病的治療方面始終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發展,躋身全國先進行列,成為天津市手術治療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門靜脈高壓症及膽胰腫瘤的重要基地;
我院肝膽外科是天津市醫學重點學科,天津市手術治療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門靜脈高壓症及膽胰腫瘤的重要基地。在三十年的創業歷程中,肝膽外科同仁以始終不渝的創新精神和對患者的博愛情懷對各種肝膽胰外科疾病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為捍衛患者的健康竭盡全力。在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華醫學會理事會理事、中華外科學會委員、天津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天津市肝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杜智教授率領下,肝、膽、胰疾病的治療始終保持與國內先進水平同步發展,躋身全國先進行列。成功完成2000餘例高難度手術,如肝極量切除術、中央段肝癌切除術、累及肝靜脈及腔靜脈的肝癌切除術、12.5千克罕見巨大肝癌切除術、16千克巨大肝血管瘤、膽管癌及胰腺癌切除術等,其中高位膽管癌的切除居天津市領先水平。杜智教授在國內外首先提出並經實驗證明了存在肝癌分子切緣/邊界的論點。他把國外先進的肝切除方法與中國的傳統方法相結合,建立了新的肝切除方法,對中晚期肝癌及不能手術的患者綜合治療,提高了治癒率。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實驗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委員、天津醫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碩士生導師王毅軍教授也在杜智教授的悉心培養下,成為肝膽外科領域一名年輕的學科帶頭人。他對於肝癌的綜合治療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在肝癌的診斷上,聯合放射科和超聲科行超聲造影、DSA檢查,對於1CM以下的小肝癌早期發現,在肝動脈化療栓塞的基礎上發展射頻治療以及局部瘤內注射無水乙醇,粒子植入治療局部皮下轉移腫瘤,明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在胰腺疾病的治療方面,採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方式挽救了無數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生命;對於胰腺惡性腫瘤,該科積極開展擴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全胰切除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高難度手術的開展已經成為肝膽外科的一個亮點,與這個亮點相應生輝的,是對微創領域的探索——對不能手術的患者採取放射介入動脈化療栓塞聯合超聲引導介入治療,使腫瘤縮小,再行手術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其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葯物瘤內注射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等治療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國內最先開展了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門靜脈導管葯盒系統植入術,用微創的方法為門靜脈治療提供了一條途徑。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後五年生存率超過40%。肝轉移癌是影響肝病患者長期生存和生存質量的重要原因,該科努力探討肝轉移癌,尤其是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綜合治療模式。旨在提高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肝膽外科始終重視對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的開展,始終走在學術發展的前沿,在杜智教授的帶領下,科室努力鑽研業務,開拓新的治療方法,整體業務達到了較高水平,樹脂吸附裝置(已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肝癌綜合治療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其所承擔的天津市科委重點攻關課題「肝癌的綜合治療」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血液吸附治療重症胰腺炎、生物型人工肝和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統等研究多次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獎。承擔的人工肝研究、微囊腎上腺胰島研究等被列為國家863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重點攻關課題等。 肝膽疾病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不斷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超越,成為本市肝膽醫學的領跑者。 消化科(肝病)始終堅持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在肝纖維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系列成果。
我院消化科(肝病)是天津市非手術治療肝病的重要基地,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隊伍並擁有較強綜合能力的人才梯隊,是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葯理基地、天津市醫師培訓基地、天津醫科大學研究生培養點,承擔了國家「十一五」、「973」重大攻關、省部級等多項科研課題以及多項國際、國內葯理及臨床研究,擁有錢紹誠教授、張慧貞教授、闞志超教授、韓濤教授等眾多國內知名肝病專家,肝病住院床位150張,年住院患者4000餘人,年門診量達9萬餘人次。 在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委員、天津肝病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天津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韓濤教授的帶領下,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纖維化、肝硬化及其並發症的防治、肝癌的非手術綜合治療、肝衰竭的搶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並不斷創新,在解決疑難危重內科疾病方面達國內先進水平,為無數患者減輕了病痛,博得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患者前來就診。 三十多年來,消化科(肝病)堅持業務學習,追蹤掌握國內外動態,勇攀醫學高峰,始終堅持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不斷開展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該科於1979年在我國最先對肝病氨基酸代謝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推動了肝病的診斷及治療。氨基酸調整補充療法治療肝硬化、肝昏迷居國內領先水平,支鏈氨基酸學說被列入內科教科書。自主開發研究的氨基酸制劑「肝氨散」,經過二十餘年的臨床驗證,在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及肝昏迷等方面療效顯著;建立了篩選抗肝纖維化葯物的分子葯理體系,並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探討抗肝纖維化中葯合理配伍的機制,在有關肝纖維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系列成果,研製出早期防治肝硬化的葯物「舒肝飲丸」應用於臨床,治療各種病因的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療效顯著;在國內較早採用自體腹水回輸技術治療肝硬化頑固性腹水,不但能迅速減少腹水,緩解病人腹部症狀,而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經濟實用,大大降低了治療費用。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對我國居民健康影響最大的疾病之一,消化科(肝病)很早就應用乙肝病毒(HBV)分子診斷技術,開展了HBV變異的檢測、HBVcccDNA以及患者免疫指標的檢測與臨床應用研究,對長期治療過程中出現的HBV變異進行全程監測、早期預測和早期處理,並採取規范個體化治療策略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對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丙型肝炎針對其基因型等特點開展個體化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在各種病因所致的肝衰竭領域,也取得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成果,建立肝衰竭不同時期的預警及綜合干預體系,綜合運用血漿置換、血漿濾過、血漿灌流膽紅素吸附等多種人工肝模式技術搶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各種原因的高膽紅素血症,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減少了器官移植的壓力;曾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非生物型人工肝如樹脂吸附裝置的研製與臨床應用。在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完成例數為全國第一;開展多種模式聯合進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預防與治療,包括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硬化劑注射術、組織粘合劑注射術和放射介入下治療等,在國內率先開展經皮肝穿胃冠狀靜脈介入栓塞(PTVE)治療胃底靜脈曲張取得良好效果。多年來,消化科(肝病)與本院肝膽外科、超聲科、放射科、肝膽疾病研究所等兄弟科室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肝癌的臨床與研究工作,對不能手術及難治性肝癌患者開展選擇性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術、超聲/CT引導下葯物瘤內注射、生物免疫療法及多種葯物等方法綜合序貫個體化治療,大大延長患者生存期;並在肝癌的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控制肝癌的預防與復發,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科(肝病)在國內較早就開展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領域的研究,並指導臨床治療。另一方面,消化科(肝病)在消化道疾病等多個領域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該科還承擔醫科大學的內科學、診斷學、傳染病學、專業英語等教學授課等教學工作,接受來自各地的進修醫生培訓,消化科(肝病)在醫教研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的令人矚目的成績。消化科(肝病)是一個注重學術建設與團隊精神的科室,不僅堅持科內每天閱讀最新國外文獻,每周舉辦科內業務學習,科內疑難病例討論制度,而且積極與其他科室建立密切的學術合作,聯合學習,共同探討疑難病例的治療方法,共同開展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消化科(肝病)的醫務人員不僅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而且處處為病人考慮,盡量為患者縮短住院日、節約費用,以專業、優質的服務和敬業的工作精神為患者服務,贏得了患者們的信賴,許多肝病患者慕名來到這里治療。盡管如此,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消化科(肝病)的醫務人員正以飽滿的熱情與嚴謹科學的精神,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在醫學的高峰上繼續攀登。 心臟中心在天津地區率先成功運用ECMO技術成功搶救數十例各種原因所致心臟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各類瓣膜置換、先天性心臟病矯治、冠脈架橋等手術居市內領先水平。開展各種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冠心病急診PTCA術等。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心臟中心是2007年在國內最早將心內科、心外科融為一體的心臟病診療中心,是一個全新的心血管病診療模式。心臟中心擁有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9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5人,在讀碩士3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承擔多項國家級、市級科研基金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及市科委科技進步獎。
醫療方面:除治療心血管科常見病、多發病,完成必要的醫療工作以外,還承擔著心血管科危重症、疑難病症的救治工作;心臟內科組可以獨立開展心血管病的介入診療(包括冠脈造影、球囊擴張術及支架植入),開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綠色通道,救治了大量的危重症心臟病患者;能獨立開展心臟電生理檢查,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包括室上速、室性早搏和房顫、房撲、防速等難治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手術),並且能獨立完成心臟永久起搏器、心臟除顫器植入以及心臟在同步化治療等手術,手術成功率高。心外科組開展全動脈化搭橋,使外科搭橋手術的遠期預後更好;同時開展微創、小切口不停跳心臟架橋手術,減少醫療費用,減少並發症。ECMO(體外膜肺氧和)在心臟中心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院的ECMO應用例數在我市居首位,成功救治了重症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在ECMO輔助下的緊急介入治療),前我院ECMO應用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通過近5年的實踐,心內科心外科一體化的醫療模式已經體現出來,無論是心臟介入治療還是外科的搭橋手術例數都在明顯上升,獲得了很好的臨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我們在我市首先開展了Hybrid(鑲嵌手術),為患者爭得最佳的醫療結果,已完成十餘例。科研方面:今後,心臟中心在科研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組建獨立的心臟中心實驗室,在完成日常的診療工作的同時,為臨床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急症科、重症醫學科成功的搶救了數千例心臟驟停及心、腦、肺、腎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綜合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
醫院急症科是天津市五大急救網路醫院之一。技術力量雄厚,搶救院內、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其心肺復甦成功率達國內先進水平,綜合搶救成功率在市內領先。搶救各類急性病及慢性病急性發作,包括:各種創傷、猝死、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各種原因導致的休克、高熱、昏迷、嘔血、咯血、呼吸困難、急性疼痛、意外事故(電擊、淹溺、自縊等)、急性中毒、多臟器功能失常(MODS)等,對危重病患者開設「綠色通道」,在最短時間得到全程搶救服務,應用立等可取的干化學生化檢測,為各種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迅速、有力、全面的生命支持。 急症科設備、技術先進,擁有呼吸機、全自動洗胃機、雙向波除顫監護儀、心肺復甦機、心臟起搏、微量輸液泵、監護儀、床旁彩超、冠脈造影、支架、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ECMO(人工心肺輔助系統)等先進醫療設備和技術用於危重患者急救。 醫院自2003年住院新樓落成後,重症加強病房(ICU)作為醫院重點學科,其基礎設施、技術隊伍、研究條件和診治水平也日臻完善,並達到國內領先地位。現有病床20張,主要收治綜合性疾病、危重症及各種大手術後發生嚴重並發症的病人。科室現有德國Drager等高檔呼吸機20台、 HP(Philip)監護儀20台、血濾機3台,能常規完成對有創壓力、血流動力學及無創心功能(Swan-Ganz導管、NICO、PiCCO等)的監測,在搶救膿毒症及合並心、腦、肺、腎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危重症、復合性創傷、臨床營養輔助治療等方面達國內領先水平。良好的技術水平使得天津市ICU質控中心及天津市呼吸機治療研究中心均設在這里。 醫院ICU始建於1993年。當時,ICU尚屬醫學界的新興學科,主要負責救治生命瀕危患者。在學科帶頭人秦英智教授的領導下,通過對國外重症醫學進展的關注,潛心研究,並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最終帶領徐磊主任等人逐步了解了ICU的基本模式。並用兩年多的臨床實踐和探索,較全面的掌握了各種機械性能及應用方法,並制定了一套較完整的符合我院實際情況的工作體系。1998年,市衛生局組織專家來我院ICU考察後給予高度評價,決定將天津市ICU質控中心設在我院。 2000年,德國Drager公司總裁來我院參觀考察後評價說,醫院ICU在國際上沒有技術資料可參考的情況下,通過臨床科研呼吸機應用的新模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即表示願與醫院合作建立國內首家機械通氣與離線中心,並投資擴建成亞太地區的機械通氣培訓基地。2002年5月,「天津市呼吸機治療研究中心」在我院ICU成立。
在急救醫學專家秦英智、徐磊的帶領下,醫院ICU以呼吸機治療研究為主線,對機械通氣為重點的多項科研課題進行研究,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機械通氣模式、機械通氣參數、離線策略、離線方式、低輔助通氣及自主呼吸試驗的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天津 及全國重症醫療界佔有一席之地,取得多項高水平科研成果。採用機械通氣治療的同時,我科還將血液凈化技術應用於危重症治療中,效果理想,僅2010年,就成功挽救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多達571人次。除普通血液凈化治療、人工肝治療外,在本市率先應用白蛋白吸附、枸櫞酸鈉抗凝等技術,治療水平居於全國先進行列。另外,我科在本市首先開展利用ECMO進行心肺復甦的輔助支持及ECMO對重症肺炎患者進行支持治療,成功率達75%,為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鞏固原有優勢的基礎上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將「中心」建成在人才、設備及科研和臨床實踐能力於一體的高層次技術人才梯隊。 神經科肌電圖誘發電位檢查中心的理念和技術推動了天津市神經肌肉病電生理診斷的發展,是天津神經病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建於1992年,回首20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業內還是社會均見證了其走向成熟的過程,現如今其神經內科團隊先進理念和高超醫學技術水平以及三中心的硬體設施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津市神經系統疾病的區域性中心,並成為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和全科醫生專業培訓基地,為天津地區乃至全國培養輸送了眾多人才。贏得全社會贊譽的同時,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危重病人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急性腦卒中患者能否得到早起有效的治療對其愈後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神經內科醫護人員以把握住患者的這一綠色生命線為出發點,自2001年為急性腦卒中患者特設了3小時內靜脈溶栓通道,盡最大可能減少神經功能的損傷,明顯降低了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神經內科每年開展靜脈溶栓近百例,居全市領先地位。 2006年9月,在張哲成主任的帶領下神經內科在為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引進國際先進的KEYPOINT.NET全套肌電圖誘發電位設備,成立了肌電圖誘發電位檢查室。這套全國最為先進的肌電圖和視頻腦電監測系統對於中樞神經、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以及各種肌肉疾病的輔助診斷具有重要作用,處於天津市領先水平。肌電圖誘發電位檢查室的成立不僅開創了我院神經電生理檢查工作的先河,也促進了我院乃至全市神經電生理領域的臨床檢測與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2010率先在天津對神經科醫生開展神經系統疾病肌電圖誘發電位電診斷學專業培訓,為進一步提高天津地區神經科醫生對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能力作出了貢獻。 神經內科十分重視科研工作,承擔數項局市級科研課題,並參與國內國外多項合作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率先於國內開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B族維生素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影響的試驗與臨床研究」,獲得2010年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在天津構築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腦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技術平台。患者病情的恢復離不開自身心情與周圍環境的影響,神經內科為病人營造了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於2005年1月在全院率先實行了住院患者無陪伴制度,竭誠地為患者和家屬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滿意的醫療護理服務和有效的治療方法,腦血管病和神經肌肉病的神經電生理診斷已成為該科室專業特色。 血液凈化中心為市級高新技術基地,採用連續腎臟替代技術搶救為重症患者,提高了成功率。
血液凈化中心是集腎病治療、血液凈化治療為一體的綜合科室。從上世紀70年代,宋繼昌教授、錢紹誠教授帶領肝膽疾病研究所的醫務人員開展血液凈化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於80年代末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及美國《Artificial Organ》上,並收錄在國外的相關期刊雜志上。其中,免疫吸附劑的研究和血液灌流技術當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被列為國家級科研項目,多次獲天津市科技成果獎,產品被20多個城市的醫院臨床所使用。這些研究工作為血液凈化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992年血液凈化中心成立,引進了德國費森尤斯的全套設備,包括透析機、水處理裝置、中心供液系統、多功能血液凈化治療設備等,開展了血液凈化領域中的全部項目,同時還開展了多項血液凈化擴展項目,如血液中各類細胞的收集和清除,腫瘤治療中的免疫細胞的收集等,使血液凈化中心的技術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先後全國各地包括香港、台灣等有近百家醫院到中心參觀學習,並與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醫院有長期的醫療科研合作。 1993年4月,血液凈化中心關於綜合治療的科研項目被列為天津市科委重點支持項目,中心也成為天津市衛生局五大高新技術基地之一。 1996年血液凈化中心進行擴建,面積1200m2,提高了硬體水平和環境的改善。堅持高標准、規范化嚴格管理,不斷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耐心、熱情、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位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信任。以科學態度對待每項研究,也得到市局領導和同行的認可。 2000年,醫院腎內科病房的成立及腎移植的開展,為廣大腎病患者提供了從早期腎病到終末期腎病﹙尿毒症﹚血液凈化和腎移植的一體化治療,實現了一個完整的腎科,大大提高了我院腎病治療的水平和社會影響。 血液凈化中心有床旁多功能血流凈化設備4台;透析機45台;血細胞分離裝置2台,德國水處理裝置及密閉式中心供液系統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血透設備和裝置。中心技術力量雄厚,具有豐富的透析經驗。可以開展多種血液凈化治療技術:如常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液濾過、高效血液透析、可調鈉透析、血液灌注、免疫吸附、血漿交換、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等 中心可及時搶救危重症患者進行CRRT治療。堅持從病人治療需要出發,使用優質耗材,在治療中,堅持實行個體透析治療方案,保證透析質量及保證充足的透析時間,並在透析治療期間,間斷給予HF或HDF治療,以確保大中分子毒素能及時清除。由於充分透析,保證質量,所以大大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救治了大量的腎功能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及難治性急性疾病的患者,為腎移植的成功提供了保證。同時還應用血液灌洗技術成功搶救急性葯物中毒、農葯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中心應用血漿交換、血漿置換、血液濾過灌注、免疫吸附等技術,為肝膽疾病研究所、危重肝病患者的治療贏得時間,積極開展各項細胞成分的治療如將血液中細胞成分收集和擴增技術應用於臨床、DC細胞幹細胞生物治療技術為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式。 臨床營養學科建立和完善了臨床營養治療體系,保證了普通住院病人的飲食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和搶救,成為全國臨床營養專業領域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營養學科典範。
醫院營養科是天津市臨床營養質量控制中心,天津市營養學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師天津培訓基地的所在地。營養科不斷拓寬營養科學的臨床應用范圍,形成了在臨床營養診斷和治療上的特色。開展臨床危重症、圍手術期等患者的營養治療及數十項營養評價指標檢測,建立和完善了臨床營養治療體系,現已成為全國臨床營養專業領域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營養學科典範。營養科承擔著天津市醫院營養與代謝支持治療的指導工作,完成幾十家醫院臨床營養危重病人營養支持治療會診、指導及營養液的配製,其整體工作居全國領先水平。在不斷完善學科建設的同時,於2004年3月,營養科率先實行住院患者「營養治療型包餐制」,並以嚴格規范的管理體系將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和細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務為患者營造了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營養科設有營養門診、營養代謝實驗室、食品分析室、靜脈營養配液室和營養治療室。採用人體測量和體脂測定、生化檢測等手段對患者進行營養狀況評價,通過計算機確定營養治療方案。對住院病人進行經胃腸道內和胃腸道外營養治療、代謝調理、營養支持和採用科學評估分析,結合臨床體征,針對每位病人制訂合理的膳食成分、營養標准和靜脈營養治療方案。營養代謝室通過對病人血、尿的分析,監測病人營養狀況。完全胃腸內外營養支持療法解決了很多圍手術期、久病體衰等重症病人的蛋白質營養不良或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保證了對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和搶救。使許多危重症患者達到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恢復正常代謝運轉,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建立了完整的營養治療評價體系,其檢測項目近20餘項,達國內領先水平。首批天津市衛生系統「誠信科室」、天津市勞動模範集體、全國勞動模範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9. 天津醫科大學怎麼樣好不好

天津醫科大學的前身天津醫學院創建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原國家政務院批准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著名內分泌學家、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為首任校長。1994年6月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正式組建成立天津醫科大學。1996年12月成為天津市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市屬院校,2015年10月成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天津醫科大學積極投身於我國醫學高等教育事業,是國家最早批准試辦八年制的兩所醫學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試辦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學校目前有氣象台路與廣東路2個校區和6所大學醫院。現有本科專業21個,設有19個學院(系),2個教學部。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9690人,其中本科生5162人,碩士生3084人,博士生461人,學歷留學生983人。

包含大學醫院在內學校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429人,其中正高級610人,副高級1123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6人及青年項目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講座教授5人、青年學者2人和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及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0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6人及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人社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0人;國家衛生計生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

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天津市級教學團隊15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級教學名師23人,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4項。2002年和2008年,學校均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和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2013和2014年分別通過教育部護理學專業、口腔醫學專業認證和臨床醫學專業國際認證。2009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學校於1997年正式成立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部門國際醫學院,留學生生源來自91個國家,留學生教育規模與質量居全國醫學院校前列,現有國家級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品牌課程8門,天津市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5門,「來華留學生臨床醫學專業全英文教學與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個來華英語師資培訓中心(醫學)。

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生導師328人,碩士生導師1031人。

現有國家重點學科5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0個,天津市重點學科18個;天津市一流學科4個,天津市特色學科(群)4個,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學科排名前1%的學科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5個,研究所15個,建有天津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218項,獲省部級及其以上科技獎勵294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8項、省部級一等獎23項。2016年學校獲批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校大學醫院有13個專科入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腫瘤醫院是全國首批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學校有6所直屬醫院、15所非直屬臨床學院。

學校先後與22個國家的9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在醫學和生物醫葯領域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聘請119位世界知名醫學專家、教授擔任學校各學科的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成立了「外國專家顧問委員會」,推動學校國際化發展。

學校以醫學科學為核心,以生命科學為依託,醫、理、工、文、法、管協調發展,近年來以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為主攻方向,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科大學而不懈地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