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有哪些名人在天津大學畢業
擴展閱讀
福州五大商圈在哪裡 2025-07-13 08:31:50
杭州釣魚歸哪個部門管 2025-07-13 08:22:26

有哪些名人在天津大學畢業

發布時間: 2022-08-28 21:44:55

『壹』 天津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因為是天大建築學院的學生,所以答得都是建築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見到過的校友啦。

1.彭一剛

與其稱王爺爺為天大網紅教授,我更願意叫他先生。在建築風水的研究上王其亨老先生敢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現場聽老先生講課的感覺和電視上完全不同,你會很容易地被王老先生帶入到他龐大的知識體系之中。王老先生知識淵博,從中國古籍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他都能侃侃而談。聽王老先生的課會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貳』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天津名人眾多,簡單介紹幾位:
1.張伯苓(1876—1951)名壽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覆師、威海易幟之辱,奮然立教育救國之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應嚴修之聘,教其子弟,遂與嚴修成為天津最早提倡民辦教育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鹽商王奎章家館。光緒三十年(1904年)隨嚴修赴日考察教育。歸國後合並嚴、王二館,辦起一所中學,定名「私立中學堂」,不久改名「私立敬業中學堂」,1907年校名改為「私立南開中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張伯苓代表直隸赴美參觀漁業博覽會並考察教育
2.曹錕 民國十大軍閥,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
3.李純 北洋直系軍閥 (1874~1920)
4.劉趕三,清末京劇醜行演員。名保山,字韻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傳神,同時又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能根據劇情自編唱詞唱腔,改變以往醜行重念不重唱的狀況。他不僅擅演《連升店》、《請醫》、《法門寺》、《十八扯》、《拾黃金》 等老戲,尤其對一些丑婆戲演得最拿手,如《探親家》的鄉下媽媽,演來冠絕一時。劉趕三(1817--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別名遷升,字韻卿,號芝軒,寓所名寶身堂,位於宣南韓家潭。因其藝高,常被多處邀請,他同時在三個戲班趕場演出乃為常事,為此被諷為趕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劉趕三為藝名。
5.卜庸,原名汝宣,號榮久,1908年出生於河北省薊縣城關鎮板橋(現屬天津市)一個世代勤勞苦做的貧寒之家。由於反動政府昏庸腐敗,封建軍閥混戰頻仍,地痞惡霸敲榨0,卜庸一家掙扎在死亡線上。為了改變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節衣縮食供卜庸上學。卜庸牢記父母的囑托,每天總是早早來到學校,勤學苦練,手不釋卷,就連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誦課文。當時的薊縣,經濟、文化都非常落後,鄉村裡可見到的書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書,總是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閱讀。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優的成績升入薊縣唯一的高等學堂——薊縣完小。
6.馮鞏,出生於1957年12月6日,原名馮明光,馮國璋曾孫,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相聲表演藝術家,師承於相聲演員馬季,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 ,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全國青聯常委。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常委,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總監
7.王毓寶(1926- ),著名天津時調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為天津市藝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工黨黨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她博採眾長,不斷從前輩藝人的演唱中汲取營養,從內容到形式創立了「天津時調」,並形成了自己質朴、爽朗、甜潤的風格。
8.郎平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運動員,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籍女子排球運動員、教練員,與美國名將弗羅拉·海曼、古巴名將米雷亞·路易斯並稱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現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一職。
9.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叄』 天津科技大學有哪些名人

朱穎,1992年7月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原天津輕工業學院工業藝術工程系)。1994年1月調入光明日報廣告部工作,任美術編輯,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我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的導彈襲擊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年僅27歲。還有就是部分知名教授了,理學院李偉、吳天毅、張大克、 衣守志、孫冬蘭教授,食品學院劉安軍、王碩、張澤生、王艷萍、曹小紅等等其他學院較為有影響力的教授,在此不一一例舉……

『肆』 姓樓的名人

樓護、樓光、樓屯、樓大鵬、樓寶棠等。

1、樓護

樓護,字君卿,西漢山東人,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

2、樓光

樓光,北宋政治人物。樓郁次子,樓常之弟,樓肖之兄,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任婺州浦江尉,歷任無為軍判官、知畿縣。官至承議郎。後為權貴所迫,遂罷歸。子嗣不詳。

3、樓寶棠

樓寶棠, 1935年4月出生,字越人,號玉巍山人,齋名五家書幄,出生於浙江東陽,畢業於軍事測繪學院、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金陵老年大學,地震社會學家。江蘇省地震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新長征民族文化藝術傳播中心高級書畫師、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

4、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5、樓大鵬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

『伍』 天津大學培養了哪些名人

經可靠消息證實:汪精衛,陳果夫等「一代梟雄」皆畢業於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

革命先驅張太雷、經濟學家馬寅初、數學家秦汾、詩人徐志摩等無數先賢都曾在這里秉燭夜讀

『陸』 為什麼天津大學出的名人那麼少!

經可靠消息證實:汪精衛,陳果夫等「一代梟雄」皆畢業於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

徐志摩也讀過北洋大學

再說了,你應該讓自己成為天津大學的名人!!老看過去有什麼用!!??

『柒』 師昌緒到底是天大,西工大,北京科大,河南理工,礦大中哪個學校的校友

國立西北工學院是戰時由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組建的臨時大學,其中北洋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是兩個獨立建制的學校,另兩個是有獨立建制學校的二級學院。在抗戰勝利後,國立西北工學院完成使命,各參組學校各自成建制復校,西北工學院也就成了個空殼。1952年院系調整,部分資源遷出,後來華東航空學院(由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航空系52年組建)內遷西安更名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與剩下的西北工學院部分合並成立西北工業大學。在2000年以前西北工業大學校史是從1957年算起的,後來往前推到1938年的。當時西北工學院礦冶系是由北洋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礦冶系組成的(其中教學儀器、圖書及設備等均為焦作工學院所有,復校後即全部收回),但是西北工學院組建之初北洋與其他三校鬧矛盾,李書田帶著北洋南下要去四川,被黨國派人攔下,雖然一部分回到西北工學院,但李書田還是另外搞了個北洋大學西京分院,也就是說那時候西北工學院中北洋的力量減弱了。然後師昌緒教授是1941年考入過流西北工學院礦冶系的,1945年畢業,北洋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均是1946年遷出復校的,遷出之後西北工學院礦冶系也就隨之瓦解了。所以說師昌緒教授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並非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也不是私立焦作工學院,更不是西北工業大學。之後私立焦作工學院更名國立焦作工學院,1950年,其冶金系抽調到沈陽工學院(即東北工學院),焦作工學院隨即前往天津並更名中國礦業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北洋大學礦冶系採煤組調入中國礦業學院,礦冶系其他部分參與組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53年中南煤礦工業學校(江西萍鄉)前往河南焦作,於焦作工學院故址辦學,1958年以中南煤礦工業學校為基礎成立焦作礦業學院,1994年更名焦作工學院,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院系調整後中國礦業學院隨即搬遷北京並更名北京礦業學院。後來北京礦業學院輾轉搬到徐州,並於北京原址成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以礦大北研部為基礎成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9年更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1988年改現名中國礦業大學。1960年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更名北京鋼鐵學院,1988年改現名北京科技大學。1946年,北洋工學院、北洋西京分院、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大學北平部返津於天津西沽復校北洋大學,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組建天津大學。
綜上,河南理工大學沒有資格認師昌緒為校友,北京科技大學比較牽強,天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則各有理由作為師昌緒教授的母校。

『捌』 天津大學的兩院院士有哪些

截至截至2015年12月,天津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分別是:余國琮、彭一剛、姚建銓、周恆、張春霆;

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分別是:曹楚生、沈家祥、陳予恕、鍾登華、蘇萬華、王靜康、葉聲華、余貽鑫、鄒競。

1、余國琮

余國琮,著名化工蒸餾專家。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1922年11月18日出生於廣東台山縣。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

1945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科學碩士學位,1947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0年8月返回祖國,1952年起任天津大學化工系教授。

2、彭一剛

彭一剛,1932年9月3日出生於安徽合肥,建築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名譽院長。

1950年彭一剛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建築系;1952年隨校調整到北京鐵道學院,再調整入天津大學土木建築系;1953年從天津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3年獲得第二屆梁思成建築獎。

3、曹楚生

曹楚生(1926年6月-2017年11月19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原籍江蘇省無錫市,1948 年7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結構組。

曹楚生是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學教授。

先後參與或主持設計了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高壩——佛子嶺水庫工程、黃河上第一座以發電為主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鹽鍋峽水電站、中國第一座大型碾壓式堆石壩——碧口大壩;

中國第一座大型混合式蓄能電站——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1956年獲評全國農業水利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1990年獲首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2017年11月19日,曹楚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4、沈家祥

沈家祥 (1921年11月11日 —2015年7月30日),江蘇揚州人,早年留學英國,1949年獲倫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葯物化學家,著名制葯工程專家。

首創催化氧化法生產關鍵中間體並大幅改進流程;成功合成生產結晶維生素A醋酸酯和D;指導多種甾族激素類葯物的合成和投產;

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三烯高諾酮成功;證明了鶴草酚的獨特化學結構,是新中國現代醫葯工業的奠基人。

2015年7月30日5時5分,沈家祥在天津逝世,享年94歲。

5、王靜康

王靜康,女,1938年4月9日出生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工業結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國家工業結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

1999年王靜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天津市道德模範、等稱號。2017年11月,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王靜康在化工結晶科技領域研究的主要方面為熔融結晶技術開發與工程化、溶液結晶技術與系統工程、反應結晶集成技術 與模擬放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