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市哪個醫院治療頸椎病最好
擴展閱讀

天津市哪個醫院治療頸椎病最好

發布時間: 2025-07-12 16:12:09

1. 天津哪個醫院治療椎管狹窄效果好

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症
在早期或在未受到外來致傷因素的情況下,可不出現症狀,但隨著脊柱的退行性改變(如骨刺、突出的椎間盤、節段不穩等);或是頭頸部的一次外傷後均可使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脊髓受壓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由於椎管狹窄時,其儲備間隙減少或消失,脊髓在椎管內更加貼近椎管前後壁,這樣即使在正常的頸椎伸屈活動中,亦可能有刺激、擠壓而致脊髓病損。當遇某些繼發性因素,如外傷、節段不穩,髓核突出或脫出等,特別是頭頸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時可能引起椎間關節較大的相對位移,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黃韌帶向椎管內皺褶以及脊髓矢徑的變化。這些瞬間的變化必然導致椎管矢狀徑的改變,發育性椎管狹窄的儲備間隙本來極少,脊髓或神經根不能耐受這種微小的內徑變化而引起損傷。本世紀70年代以來,認為發育性椎管狹窄是頸椎病性脊髓病的重要發病因素。臨床資料表明脊髓型頸椎病中發育性頸椎管狹窄者佔60%~70%。
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症
該病是頸椎管狹窄中最常見的類型。人到中年以後,頸椎逐漸發生退變。退變發生的時間和程度與個體差異、職業、勞動強度、創傷等有密切關系。頸椎位於相對固定的胸椎與頭顱之間,活動較多。所以中年以後易發生頸椎勞損。首先是頸椎間盤的退變,其次是韌帶、關節囊及骨退變增生。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椎間隙不穩,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板增厚、小關節增生肥大、黃韌帶肥厚,造成脊髓前方突出混合物壓迫脊髓,肥厚的黃韌帶在頸後伸時發生褶折,從後方刺激、壓迫脊髓。如此導致椎管內的有效容積減少,使椎管內緩沖間隙大大減少甚至消失,引起相應節段頸脊髓受壓。此時如遭遇外傷,則破壞椎管內骨性或纖維結構,迅速出現頸脊髓受壓的表現,因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更易受損而破裂。
醫源性頸椎管狹窄
該症是因手術而引起。主要因(1)手術創傷及出血疤痕組織形成,與硬膜囊粘連並造成脊髓壓迫;(2)椎板切除過多或范圍過大,未行骨性融合導致頸椎不穩,引起繼發性創傷性和纖維結構增生性改變;(3)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術後,骨塊突入椎管內;(4)椎管成形術失敗,如絞鏈斷裂等。
其他病變和創傷
如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OPLL)、頸椎腫瘤、結核和創傷等。但這類疾病是獨立性疾病,頸椎管狹窄只是其病理表現的一部分,故不宜診斷為頸椎管狹窄症。
對輕型病例可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多數患者非手術療法往往症狀獲得緩解。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盡快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按照入路不同可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後路手術。手術入路的選擇,應在臨床的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術前應明確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部位,做到哪裡壓迫在哪裡減壓,有針對性的進行致壓節段的減壓是原則。對椎管前後方均有致壓物者,一般應先行前路手術,可有效地去除脊髓前方的直接或主要致壓物,並植骨融合穩定頸椎,達到治療效果。如無效或症狀改善不明顯者,3~6個月後再行後路減壓手術。前路及後路手術各有其適應證,兩者不能互相取代,應合理選擇。 1、非手術治療頸椎管狹窄 對輕型頸椎管狹窄的治療可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多數患者經非手術療法對頸椎管狹窄治療往往可以使症狀得到緩解。一般採用自製中成葯正骨伸筋膠囊內服舒筋活血,通絡止痛,配合七葉皂苷鈉、脈絡寧、能量合劑靜脈輸液,外治以枕頜帶牽引,並可酌情配合西葯654-2、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維生素 E等口服,可以使頸椎管狹窄患者病情迅速緩解。 2、手術治療頸椎管狹窄 由於該型頸椎管狹窄患者容易發生摔跌,且有時頸部的輕微外傷便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可挽救的神經功能損害,故對於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盡早手術,可以採用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後路手術。手術入路的選擇,應在臨床的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
更多詳情可點擊下方圖標進行免費咨詢!hui

2. 天津市中醫一附屬 天津中醫一附屬醫院哪個專家治療外傷頸椎病

天津益蘭精舍推拿館: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好發群體
1.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人員:長期保持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導 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人員易患頸椎病致局部過度活動,損傷局部椎間盤、韌帶等,易發生頸椎病。
2.頭頸部外傷人員:頭頸部外傷並不直接引起頸椎病,但卻往往是頸椎病產生症狀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造成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外加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甚至癱瘓發生。在不適當的頸部按摩也常有癱瘓發生的報道。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卧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4.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發病基礎。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主要症狀是: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

疾病預防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作空閑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3. 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 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 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

注意事項:
1.避免長時間低頭。
2.還沒有疲勞感時就要安排休息。
3.一個姿勢不能超過40分鍾。
4.防寒保暖。
5.枕頭不宜過高過硬。
6.常做科學的頸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