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鞭草是什麼
馬鞭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120厘米,基部木質化,單葉對生,葉片卵形至長卵形,兩面被硬毛,下面脈上的毛尤密。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花藍紫色,無柄,花萼膜質,筒狀,花冠微呈二唇形,花絲極短;子房無毛,果包藏於萼內,小堅果。花果期6-10月。馬鞭草多數生長於原野;原產於歐洲,中國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地區都有分布。全草供葯用,性涼, 味微苦, 有涼血、散瘀、通經、清熱、解毒、止癢、驅蟲、消脹的功效。產中國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新百疆、西藏。全世界的溫帶至熱帶地區均有分布。
Ⅱ 中國的馬鞭草生長習性如何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通常為灌木,少數喬木,極少草本。嫩枝常呈四方形。葉常對生,稀輪生或互生,無托葉。花常兩性,左右對稱,很少輻射對稱;花萼常宿存,結果時增大而呈現鮮艷色彩;花冠下部聯合呈圓柱形,上部4~5或更多裂,裂片全緣或下唇中間裂片邊緣呈流蘇狀;雄蕊 (2)~ 4 ~(6),著生於花冠管上;花盤不顯著,子房上位,由2或4~5心皮組成2~5室或因假隔膜分為4~10室,每室有 2胚珠或因假隔膜而為一胚珠 。果實為核果、蒴果或漿果狀核果。約 80 屬 3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延至溫帶。中國有21屬175種。
該科植物不少供觀賞,有些為貴重木材,如柚木、石梓、苦梓及雲南石梓等。該科主要代表種有:①馬鞭草。多年生草本,莖常方形。葉卵圓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乃至 3深裂。花小,淡紫色至藍色,組成穗狀花序。果成熟時 4瓣裂。全世界溫帶至熱帶的雜草。可供葯用。②馬纓丹,別稱五色梅。直立或蔓生灌木。莖生溝狀皮刺。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有鈍齒。花冠初為黃色或橙黃色,後為深紅色。果實球形,成熟後紫黑色。熱帶至亞熱帶常見,有時為惡性雜木。但全年開花而美麗,常栽培供觀賞。根、葉及花作葯用。③黃荊。灌木或小喬木,掌狀復葉,小葉全緣,背面被灰白色絨毛。聚傘花序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冠淡紫色,2 唇形。核果球形 。分布東南亞,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逸生,生於山坡路旁。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莖葉治久痢;種子為清涼性鎮靜、鎮痛葯;根可以驅蟯蟲;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④灰毛牡荊,別稱薄姜木。喬木。掌狀復葉,小葉背被灰黃色柔毛及黃色腺點。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至淡黃色,5裂呈2唇形。核果長圓狀倒卵形。生林中。分布自中國中部南延至馬來西亞。果實、根可供葯用。木材無心材、邊材區別,可為膠合板用材。⑤石梓。喬木,樹皮粗糙,暗灰色。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被柔毛和腺點。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冠漏斗狀,白或粉紅色。核果倒卵圓形。中國雲南至馬來西亞有分布。為速生綠化造林樹種,菲律賓及中國南方普遍引種栽培 ,年平均生長量可達3米。⑥海州常山,別稱臭梧桐。灌木或小喬木。葉常卵形,全緣或有波狀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白或粉紅色。果藍紫色包藏於紫紅色宿萼內。分布自日本經朝鮮、中國至菲律賓北部。是一種喜硝雜樹。根、莖、葉及花入葯,有祛風濕、清熱利尿、止痛、平肝降壓之效。
可與檸檬草,迷迭香,依個人口感加蜂蜜飲用。適於下半身浮腫的人,排水效果好。起到一定的瘦腿作用。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1. 海欖雌亞科Avicennioideae Briq.
01. 海欖雌屬Avicennia Linn.
2. 六苞藤亞科Symphoremoideae Briq.
02. 六苞藤屬Symphorema Roxb.
03. 楔翅藤屬Sphenodesme Jack
04. 絨苞藤屬Congea Roxb.
3. 馬鞭草亞科Verbenoideae Briq.
1. 馬鞭草族Verbeneae Briq.
05. 馬鞭草屬Verbena Linn.
2. 馬纓丹族Lantaneae Briq.
06. 馬纓丹屬Lantana Linn.
07. 過江藤屬Phyla Lour.
08. 假馬鞭屬Stachytarpheta Vahl
3. 藍花藤族Petreeae Briq.
09. 藍花藤屬Petrea Linn.
4. 琴木族Citharexyleae Briq.
10. 假連翹屬Duranta Linn.
4. 牡荊亞科Viticoideae Briq.
5. 紫珠族Callicarpeae Briq.
11. 紫珠屬Callicarpa Linn.
6. 柚木族Tectoneae Briq.
12. 柚木屬Tectona Linn. f.
7. 牡荊族Viticeae Briq.
13. 豆腐柴屬Premna Linn.
14. 千解草屬Pygmaeopremna Merr.
15. 假紫珠屬Tsoongia Merr.
16. 石梓屬Gmelina Linn.
17. 牡荊屬Vitex Linn.
8. 大青族Clerodendreae Briq.
18. 大青屬(赬桐屬)Clerodendrum Linn.
19. 冬紅屬Holmskioldia Retz.
5. 蕕亞科Caryopteridoideae Briq.
20. 辣蕕屬Garrettia Fletcher
21. 蕕屬Caryopteris Bunge
Ⅲ 紫色馬鞭草花語是什麼
花語:浪漫、夢幻、挽回愛情、和平、正義。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cm,莖四方柱形,節和棱上被剛毛。葉片卵圓形至長圓形,長2~8cm,寬1~4cm,通常羽狀深裂或具粗鋸齒,兩面均被剛毛,背面沿葉腋較密,著生於莖上部的葉無柄,下部的葉有柄。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細長,結果時長20~27cm,花無梗,花冠藍紫色,果長圓形,每果有種子4粒。花期6~8月,果期7~10月。
Ⅳ 馬鞭草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順律草、鐵馬鞭、白馬鞭、蜻蜓草、粘身藍被。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莖四柱形,近基部為圓形,上有硬毛;葉對生,幾乎無柄;葉片圖形或例卵形,不規則的羽狀分裂或具鋸齒狀,兩面均被短硬毛。六~八月開兩性花,花呈紫色或藍色,排成穗狀花序生於枝頂。萼5齒裂;花冠2唇狀5裂;4枚雄蕊,2長2短,不外露。七~十月結果,呈長圓形,苞藏於苞萼內,長約2毫米。全草六~八月采為佳,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分布,以及陝西、山西、甘肅等省。於山坡、路邊或宅旁生長。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驗方精選】第一方:30克馬鞭草。
用法:水煎,分2次服主治:腹水煩渴。第二方:一斤馬鞭草。
用法:水煎煮2次,合並濾液,濃縮成800毫升煎液。成人40~50毫升,小兒20~30毫升,均每日3次,口服。
主治:傳染性肝炎。第三方:30克馬鞭草,10克生薑,7片橘葉。
用法:水煎去渣,加少量米酒服。
主治:乳腺炎初起。第四方:30~十二5克干馬鞭草。
用法:上葯(鮮草加倍),加水熬煎取濃汁約300毫升。於瘧疾發作前4小時、2小時各服1次,連服五~七日。
主治:瘧疾。第五方:15克馬鞭草。
用法:水煎,分2次,連服3~5日。
主治:白喉。第六方:500~800克馬鞭草鮮葉。
用法:洗凈,搗爛取汁。男性直接浸敷龜頭、陰莖和陰囊;女性用棉花浸葯汁敷陰戶處,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鍾。
主治:陰腫。第七方:20克馬鞭草,12克青蒿,15克蘇葉。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飯前服,七~十日為一療程。
主治:絲蟲病。第八方:30克馬鞭草。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劑,3日為1個療程。
主治:口腔炎症。
Ⅳ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
本品粉末綠褐色。莖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或為類長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氣孔。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23~58μm;柄單細胞。非腺毛單細胞。花粉粒類圓形或類圓三角,直徑24~35μm,表面光滑,有3個萌發孔。
(5)天津紫色馬鞭草如何擴展閱讀:
馬鞭草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莖方形,節及棱上被硬毛。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卵圓形至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生葉常有粗鋸齒及缺刻,莖生葉多數3深裂,裂片邊緣有不明顯的粗鋸齒,兩面均被硬毛,尤以下面脈上為多。
穗狀花序細長,頂生或腋生;每朵花下有l枚卵狀鑽形的苞片;花萼管狀,膜質,5齒裂;花冠管狀,淡紫色至藍色,5裂,近二唇形;雄蕊4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鞭草
Ⅵ 馬鞭草有什麼作用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散瘀。馬鞭草,又別稱紫頂龍芽草、野荊芥、龍芽草,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中國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地區都有分布,根和莖種含水蘇糖,葉種含腺苷和β-胡蘿卜素葯性苦,辛,微寒。馬鞭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等症,還能去膿毒,洗痔瘡毒。
Ⅶ 馬鞭草是什麼樣子的
馬鞭草屬於草本植物,呈直立生長,可以長到一百二十厘米的高度,且基部逐漸木質化,葉片呈對生分布,為卵形或者橢圓形,兩邊均有硬毛,手感粗糙,養殖馬鞭草時,要定期為其鬆土除草,並將植株放在向陽處,進行光合作用。
馬鞭草的形態特徵
養殖馬鞭草時,要在雨季過後,為其鬆土除草,提高土壤的透氣性,避免雜草過多滋生細菌,而且馬鞭草喜光照,要將其放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足夠的營養用於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