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
未來20年天津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亮點,選擇這里發展是正確的:
1.地理位置優越,作為北京的海路門戶,政策優勢盡顯無遺,同時中央將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
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迅猛,海路、路路、空路發展優勢顯著,地上、地下軌道建設速度空前迅猛,京津城際的開通,實現京津兩地30分鍾的經濟圈,同時作為京滬高鐵的中間站,也將拉動津滬兩地的經濟聯動效應。在過去的幾年間完成了城市內部和外部的城市道橋、河道的整體改造,同時天津東站的擴建已基本完工,建設成為亞洲第一站的西站重建工程也以拉開序幕,等。這些都將天津的投資發展環境優勢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3.濱海新區的發展再次提速,新區的地域面積不斷擴建,同時將新區與漢沽、大港相連接,全面的發揮不同地域的優勢,拉近各地的建設進程。空客組裝線落戶東麗、新加坡投資的中新生態城落戶漢沽,等。眾多的世界知名企業紛紛選擇落戶天津,都證明了他的發展前景。
以上介紹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相信在天津可以發揮你的所學。
2. 天津有多少年歷史了。
古代時期
天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近代時期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新中國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的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天津歷史上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1%。經濟建設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城市地位的顯著提升。隨著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這顆渤海明珠必將更加璀璨。
(2)天津有哪些新發展擴展閱讀: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3. 我想了解下目前天津市區的規劃和發展
天津描繪「十一五」規劃藍圖
中共天津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於24日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共分12個部分。《建議》指出,「十一五」期間,天津將全面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超過7000美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之一。
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 增強綜合實力
濱海新區將按照「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的功能定位,建成高度開放、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現代化新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將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形成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發展環境,率先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的發展模式,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十一五」期間,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口岸進出口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著力構築高層次的產業結構,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搞好綜合改革和對外開放,著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著力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規劃建設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軸、海洋經濟發展帶、塘漢大三個生態城區和若干功能區,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構築產業發展優勢、科技研發優勢、交通航運優勢、信息服務優勢、人才聚集優勢和旅遊休閑優勢,努力做到國際化程度高、技術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產業層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集中發展成長性好、生命周期長、帶動能力強、以先進技術支撐的產業,形成以高新技術引領和面向全球市場的產業群,布局科學、分工合理、銜接緊密的產業群,在關鍵領域建成若干個我國重要的產業基地;研發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聚集各種科技創新資源,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體系,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地和擴散地,成為高新技術的原創地和產業化基地;航運功能和物流功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天津港建成國際化深水大港、東北亞地區國際集裝箱主樞紐港和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幹港,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濱海國際機場建成中國北方航空貨運基地和客運干線機場,完善「大通關」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設現代服務型口岸,海港、空港、信息港的作用更加突出,現代化的交通體系更加完善,成為國內外貨物大進大出的重要通道和聯系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重要樞紐。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提高城市載體功能
「十一五」期間,天津將按照布局合理、集約發展、環境優美、適度超前的原則搞好城市規劃,形成城市發展主軸、東部濱海發展帶、西部城鎮發展帶和北、中、南部三大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區的市域空間布局,構建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為主副中心、11個新城、中心鎮和一般建制鎮組成的城鎮體系。
在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將依託海空兩港,強化交通樞紐功能,以公路、鐵路、快速路、軌道交通為骨架,構建各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轉換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京津城際軌道交通、津秦客運專線和京滬高速鐵路天津段,加快薊港鐵路復線、黃萬鐵路以及保霸線建設,形成通達「三北」和華東、華南地區的高速鐵路網路。建成京津塘二號線、京滬天津段、津汕和國道112線等高速公路,建設京津塘三號線、薊塘(塘承)高速公路,形成以三條過境主通道、三條京津城際通道、十條放射線組成的高速公路網。繼續加快一級公路建設。建設25萬噸級深水航道、30萬噸原油碼頭、液化天然氣接卸碼頭、集裝箱物流中心和東疆保稅港等重點項目,加快天津港擴建。建設港城分離的立體交通樞紐工程。發展以港口為中心的管道運輸系統。改造擴建濱海國際機場。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交網路和場站設施,建成地鐵二、三號線和九號線,建設地鐵五、六號線,逐步形成軌道交通骨幹網路。完成中心城區快速路網並推進外圍地區快速路網的建設。
同時,天津還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城市載體功能,塑造現代化城市形象。建設楊柳青、東北郊、陳塘庄、軍糧城等熱電聯產項目及北疆、大港二廠等大型電廠,適時建設燃氣電站。加快110千伏和35千伏電網建設與改造,基本形成500千伏雙環網和220千伏分層分區供電網。統一規劃實施供排水、電力、燃氣、通信、供熱等地下管網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建設津濱水廠,新改擴建一批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成咸陽路、北辰、東麗、雙林等再生水廠。綜合開發北大港水庫,嚴格保護引灤水源,實施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面建設「智能天津」,構建與中心城市功能相適應的信息支撐體系。提升完善以高速光纖骨幹網、無線寬頻網、信息交換平台為骨架,覆蓋全市的寬頻城域網。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三網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證體系。
建設面向世界的現代化製造業基地
「十一五」期間,天津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從加工配套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加強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分工層級,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實施集成電路、基因工程葯物、新型綠色儲能電池等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壯大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等優勢高新技術產業。每年實施10個以上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培育形成軟體、生物技術、現代中葯、水資源、民航科技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企業加快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技術開發水平、成套設備和組合加工設備的集成化水平、大型連續加工的過程式控制制和自動化水平、企業資源和信息管理水平以及產品的智能化水平。繼續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產業高新技術化。企業要提足折舊和技術開發資金,用足技術進步政策,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裝備,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方面,天津將建設國家一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無線通信、新型元器件、軟體、集成電路、數字視聽、汽車電子等產業,形成新優勢。建設國家重要的汽車製造業基地,重點發展中高檔轎車和經濟型轎車,增加品種,提高整車生產能力,建立汽車零部件生產配套體系。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以建設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促進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融合發展,形成3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等產品的生產能力。建設國際領先的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製造基地,重點發展石油專用管材和高檔金屬製品,加快鋼管擴能改造、天鐵板材等重大項目實施,顯著提升產業水平。建設我國重要的現代醫葯產業基地,重點發展「三素一酸」、大病種葯物,推進中葯現代化、國際化,加快基因晶元、生物葯物等領域的產業化進程,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研製的新突破。建設國家重要的綠色能源與環保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綠色電池和環保成套技術,提高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和新型動力電池等產品競爭力,開發配套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機械,大力開發環保技術、成套設備和新材料,擴大產業優勢。裝備製造業將以發展自主品牌和提高產業集中度為重點,向成套、成線、系統化發展。輕紡和建材工業將加快產業升級,培育名牌拳頭產品,形成新的特色和優勢。
4. 天津未來重點發展哪個區域
天津未來重點發展河西區。在今天的發展計劃中,這個區不僅成為了天津市的發展重點區,而且國家的重點發展區也把這個區納入范圍內,作為新興的工商業基地,這個區有非常大的潛力。
天津的發展前景
天津海岸線漫長,大海和礦產資源充足,境內有兩個油田,石油天然氣資源充足,還是中國關鍵的產鹽基地。地位、交通工具、能源等各種優點結合在一起,未來發展前途十分大。天津的日久歲深,文化底蘊豐富,是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城市,往後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還擁有一大批強有力的經濟發展新動能企業。2019年,此家企業將注冊地從北京變更到天津,在此處建起4座研發樓和1座生產樓,總建築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此舉對天津產業機構的升級大有裨益,同時也為南開大學等高校培養的計算機人才提供本地的發展舞台。
5. 十四五時期天津將初步形成什麼雙城發展格局
津城,濱城。
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是十四五時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津城現代服務功能明顯提升,形成若干現代服務業標志區。濱城城市綜合配套能力顯著增強,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空間布局更加優化。
(5)天津有哪些新發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全面形成津城、濱城雙城格局,是天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舉措,雙城發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濱城是落實天津一基地三區戰略定位、融入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暢通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構建雙城格局,優化津城功能、強化濱城職能,為重大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6. 天津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希望那些老前輩們認真反思,不做南唐後主效法崇禎大帝。
天津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在民國時期天津有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去過天津的人從那些民國老建築和各國租界西洋建築中大概能體會到那段曾經輝煌的歲月。
民國時期大概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北洋政府時期,一個是國民政府時期。在滿清政府晚期和北洋政府時期,由於袁世凱長期駐軍天津並在天津編練新軍,掌控滿清軍政大權的他把天津變成了實際上的政治權利中心直到他成為了北洋政府的大總統,再加上溥儀和滿清遺老紛紛離開北京來到天津,歐美各國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和領事館,天津一躍成為了民國前期國家的中心。這里匯聚了軍政界的要員、富商、滿清遺老、革命志士、文人墨客還有歐美各國的政客,我們從現在保存非常完好的各種故居就能了解一二。同時天津的港口優勢也讓它成為了商業貿易的集散地。當時天津的崛起和北京的沒落是形成鮮明對比的。進入國民政府時期,定都南京,當時政府確定了將上海建成經濟金融中心,中國的中心由此南移,但天津仍算是北方重要的商貿城市,到抗日戰爭爆發,北方淪陷,天津由此逐漸沒落。
建國後天津曾一度淪為河北省會,後來重新確立直轄市地位,這就是為什麼河北省唯一的211高校河北工業大學會在天津的原因。新時代的天津在2004年之後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十年,近兩年由於各種原因天津的增速下調明顯。這主要和中央對於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重新定位有關系,天津是國內重要的工業基地,以重化工業和能源企業為支柱產業,自濱海新區大爆炸後,中央決定調整天津產業結構,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產業與直轄市地位不符,與中央去產能的宗旨不符,所以產業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的是gdp縮水減速。但長痛不如短痛,晚痛不如早痛,一旦轉型成功就會再次走上快車道。
現在唱衰天津的人可不少,可是天津絕不會和武漢成都一樣跳出來激動反駁,這大概就是作為直轄市的底氣,也是曾經輝煌過的淡定。天津背後最大的底氣就是中央,因為國家不允許直轄市發展不好,不允許首都的門戶發展不好,新的時代京津冀一體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說明中央非常重視關切環首都經濟圈的發展,未來在北京天津雄安的三角地帶可能會率先形成真正一體化同城化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就是天津的未來。
作為陪都,只有好好發展,前景必然很好,關鍵在於天津市是不是能遇到個好領導
竟然邀請我了!哈哈!那我就說句吧
天津和五年前比真的差很多,不知道gdp增長怎麼來的???
城建方面太鬆散 沒有真正的中心!規劃落後20年以上!圍繞市區建設也就不說啥了!畢竟城市很大!
濱海新區周圍也是遍地開花!難道不能緊湊一些嗎???營造出幾個地標!那樣人流客流好了很多!沒有凝聚力!濱海新區核心區是泰達開發區和塘沽老城區組成的!真不知道弄這么多新城有什麼用處(也許本人說的不對)?西部新城,生態城 塘沽灣新城,中部新城,還有臨港一大片居住區!這些區域都各自為營!人口有限!又這么分散!城市綜合體八成半死不活!給人一種沒有活力的感覺!
另外!天津行政區域太亂!南開區華苑為什麼歸濱海新區?東麗空港也是濱海新區?寧河區有一大片北京的飛地?
再有就是功能區太多了!保稅區,臨港經濟區,天津港,中心商務區,太多記不清了,反正一共七個功能區!真不知道這么多功能區有什麼用處??反倒是互相使絆子,惡性競爭!真心希望就地解散這些功能區!由濱海新區政府第一副書記直接專管!!!
在啰嗦一句!雖然大環境不好!天津發展還是有點問題,cbd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東西,但是這個也這么散!泰達msd有點規模!市區也有點規模!於家堡和響螺灣的中心商務區也想做一做!!!呵呵!領導啊,能不能先發展一個區域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前兩個不強,於家堡響螺灣岌岌可危,尤其是響螺灣,爛尾樓一片!
最後一句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好的領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可以吧天津經濟搞上去!可以打通那麼多的斷頭路!可以帶領天津走向主流,走向一線,走向繁榮!!!
喝點酒迷迷糊糊打了這么多字!哈哈 不喜勿噴!謝謝!
雖然天津的GDP在全國已經墊底了。但是我們有「擁護核心,鑄造忠誠」的決心和信念!
天津的發展前景是很好的,因為它擁有很多政策優勢。首先天津是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在政治地位上就比全國大部分城市高。
其次,天津是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核心城市之一,同時又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政策支持,相比大部分城市好太多了。
不可否認,近年來天津經濟失速,經濟發展陷入瓶頸。因為產業結構偏重偏舊、新動能增長點青黃不接等原因使得天津經濟發展非常緩慢,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困境。其實每座城市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天津經濟失速所暴露的問題,一旦轉型陣痛期過了,它的產業結構將更加合理,經濟也會向更高質量、更 健康 的方向發展,這兩年天津經濟也在逐步回升,而且天津體量大,2018年GDP就達到1.88萬億,雖然被重慶超越,但依然位居全國第六,領先大部分城市。因此未來一旦轉型成功,天津經濟依然會走在全國前列的。
天津的整體經濟近幾年不會好,傳統製造業都沒了,僅僅拿濱海新區說事,很滑稽,有幾個央企,剩下幾個名牌投資企業,基本把利韻全拿走了,最大的天津港也沒有「霸主」地位,在環渤海地區達不到突出地位,看看天津市的失業人員是多少,根據市場購買力就能看出,天津市經濟是很難改變的!二產沒有力量,那三產也好不到哪裡去!
天津的現況不如以前好了。
天津的出路在於,取消外環線,擴大市區面積,藉助天津的名片,大力發展三產,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7. 天津十四五規劃
法律分析:「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天津實際,就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法律依據:《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
8. 現階段的天津經濟發展如何呢
如果天津想要回歸到曾經的輝煌之處,還是要多花費點心思才行。天津旅遊資源很豐富,擁有眾多的景點,比如瓷房子以及義大利風情街等地都是必須打卡的地方。同時還有眾多的特色小吃,就像煎餅果子和天津大麻花等,味道都很不錯。如果把它的優勢凸顯出來,相信之後它能夠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經濟再次增長起來。對於中國倒退最嚴重的城市,曾是中國第二城,如今GDP暴跌5000億,不知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