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1、大悲院,是天津地區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由舊廟和新廟兩部分組成。舊廟為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殿內珍藏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鐵、木。石造像數百尊。新廟為1940年創建,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迴廊構成。殿內舊有唐僧玄奘靈骨。
8、大沽口炮台遺址,素有津門海防要隘之譽。天津是北京的門戶,清咸豐八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在天津建炮台6座,分以威、震、海、門、高5字為名號,另一座建在北岸石壁上。 大沽炮台興建於道光二十年,共有炮台四座,大炮三十尊,駐軍八、九千人。
9、石家大院,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000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
10、五大道小洋樓,天津有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樓,古舊韻味引人入勝,英式、法式、德式、俄式、意式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物爭奇斗妍,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
2. 天津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正好剛從天津旅遊回來不久,所以我算是對這個問題有發言權了,天津的景點推薦以下這些啊!
一、義大利風情街
景點是免費的,景點是免費的,景點是免費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是在晚上的時候,手裡舉著一個大煎餅逛這條街的。商業街的燈光真的很好看!!!還可以看到很多外國小哥哥,風情街有很多世界各地的美食。如果逛累了的話,還有很多椅子可以坐著休息。這個地方真的很適合晚上過去逛逛!
天津的景點,基本上都是免費的,而且景點的距離都不算遠,一到兩天的時間就足夠欣賞完!
3. 天津市有啥好玩的地方
1. 特色街道
五大道首推馬場道,在這條不寬的馬路上,座落著小洋樓近300座,背後都有著一段歷史,著名的,或是鮮為人知的。可以沿著馬場道走走,走得累了,有很多不錯的餐館可以坐下來吃飯。
睦南道:全長1968米,沿馬場道自西向東走300米,向右拐便是。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東陵大盜孫殿英,張學良之弟張學銘,末代皇帝浦儀等等。
大理道:全長1745米,沿街也是風格各異的小洋樓。
常德道:全長1219米,有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關務署長張福玉故居(常德道2號),還有檔次不錯的餐廳。
重慶道:有座慶王府,是晚清總管太監小德張的私人住宅,還有很多餐飲娛樂場所,如演歌台,東海漁村,仲聯西餐廳等。
成都道:全長2206米,很多茶館,酒吧,如蘇易士西餐廳,小倫敦西餐廳,藍都西餐廳,1931夢娜酒吧,都樂酒吧,清茗雅軒,勞埃德酒吧等等。
解放北路,為舊時租界,現為天津金融一條街,各大銀行的天津分行都在那裡有一席之地,建築也是天津最有租界特色的,都很有些歷史了。
2。高校區:
天津的高校主要雲集在衛津路上,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師范大學等。個人認為南開大學的 校園是最美的,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可以在大樹的陰影里躲避驕陽,也可以在馬蹄湖邊看荷花,發呆。
津河:南開大學的另外兩個門在復康路上,昔日門前的臭水河被改造成小橋流水的好去處,現稱為津河。從八里台立交橋通過南開大學直到第一中心醫院的長長一條復康路上,景色迷人。建議:單身來津男女不要在復康路上南開大學的津河周圍徘徊過久,那裡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可能會對你敏感的神經構成剌激。
高教書店和八里台文化市場:就在南大對面,CD/VCD/服飾,還有學習方面的書,盡可以到這里來買,八里台文化市場雖不及北京的萬通新世界和西單華威,但細細逛,還能有些收獲的。
天津電視塔:在衛津路的另一頭,*近寧家房子。在上海東方明珠建成前據說是全國最高的電視塔,就是現在也極有特色,因為是建在湖上,周圍全是水。冬天也沒什麼太好看,可其它季節來,還有水幕電影,很壯觀。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會有很多人在平台上放風箏。
3.歷史古跡:
佛教:河北區天緯路的大悲禪院是一座供奉八方佛的寺院,始建於清順治年間,院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大悲院的出眾之處有二,一是在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精品;二是大悲院的素齋一直蜚聲遐邇,將豆製品化腐朽為神奇,做成一道道鮮美無比的佳餚。大悲禪院有弘一法師紀念堂,堂內多為大師出家後照片,還有書法作品。
伊斯蘭教:清真寺要數天津南大寺,有很多有年頭的牌匾,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好的華式建築的清真寺。
天主教:西開教堂是天主教堂,位於市中心濱江道,教堂西邊是世界風情街,可以買到具有異域風情的手工藝品、紀念品。可以順便在國際商場,伊勢丹、濱江道購物。
此外,還有河北岸獅子林橋旁的望海樓教堂(也叫聖母得勝堂)。
廣東會館:南開區南門里大街。
開放時間:9:00-11:30,14:00-16:30。門票4元。門票4元。
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原為廣東旅津人士(以商人為主)設立的集會、寄寓機構。它糅合了潮式和北方的建築特點,是天津市現存規模最大、裝修最精麗的清代會館建築。殿宇、戲樓於1986年辟為天津市戲劇博物館,成為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當年,名動一時的楊小樓、梅蘭芳等都曾在這里登台表演。
文廟:位於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是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曆、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天後宮:位於現在的古文化街上。(正名「敕建天後宮」也叫娘娘宮),是北方少有的供奉"媽祖"的廟宇,它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並於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至今香火不斷,保存完好,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
石家大院:天津西站有153路公交車直接到楊柳青,票價2元,約需60分鍾。楊柳青估衣街47號的石家大院(也就是楊柳青博物館),門票為8元。
電影《活著》,電視劇《日出》,都是在石家大院拍攝的。
它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是中國迄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築群。建築典雅華貴,磚木石雕精美細膩,室內陳設民情濃厚。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稱。這里還展出有各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成套的系列泥人、年畫等。說起楊柳青的年畫,歷史應該追溯到明代,這里的年畫一直保持著純朴的風格,多取材於古典人物、民間人物和喜慶事件,到了這里,不買幾張年畫,可是有些遺憾了。
霍元甲故居:位於南河鎮小南河村。霍元甲的棺木於1898年4月29日遷葬於此。這里已經成為增進國內外精武友人來往的紐帶、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世界各地數萬精武門人恭仰和朝拜的聖地。
4. 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水上公園附近,游完公園可去瞻仰一番。內有周恩來乘坐過的伊爾18專機。
平津戰役紀念館,內有各種武器陳列。
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天津科技館等,也可一看。
4. 天津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天津地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概述
一.天津宗教概況
天津市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市教徒共26.7萬人,宗教職業人員近200人。1979年以來,共恢復開放宗教活動場所79處,其中較聞名的有大悲禪院、天津清真大寺、金家窯清真寺、天穆清真北寺、河西區三義庄清真寺、西開教堂、望海樓教堂、濱江道教堂等。
天後宮1985年修復後作為天津市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尚未恢復宗教活動。全市有8個宗教團體,包括天津市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天津教區教務委員會、天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天津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天津市伊斯蘭教協會、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和天津市基督教女青年會。1956年成立的中國道教協會天津市分會,1966年後未恢復活動。
二.天津的道教主要場所
呂祖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道觀。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天津興起,"乾"字團首領曹福田率靜海一帶義和團來津,在此設總壇口,領導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侵略。為中國惟一保存較完整的義和團總壇口遺址。1976年地震中遭到嚴峻破壞。1985年修復後辟為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天尊閣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城東北寧河縣豐台鎮。建於清康熙年間,咸豐年間重修,是供奉元始天尊的道觀。天尊閣通高17.4米,雄偉挺秀,為三檐歇山式木結構樓閣,下層是天尊閣,中層是王母殿,上層是紫微殿,九脊歇山頂。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四周建築全部倒塌,惟天尊閣巍然屹立,為震中地區僅存的古代高層建築。
玉皇閣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玉皇閣大街。建於明宣德二年(1427),萬曆年間重修。玉皇閣原建築包括牌坊、山門、鍾鼓樓、配殿、六角亭、大殿和清虛閣,是天津市區規模最大的道觀。觀內主體建築清虛閣是市區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築,上層內供玉皇銅像,四周有迴廊欄桿,可登臨遠眺。
天後宮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區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西岸。俗稱"娘娘宮"。與福建莆田湄州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稱中國三大媽祖廟。初為船工祭奠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及聚會娛樂的場所。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明永樂元年(1403)重建,以後曾多次擴建修葺。建築物有戲樓、幡竿、山門、牌坊、鍾鼓樓、前殿、正殿、後殿,是市區現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築。1985年進行了大修,辟為民俗博物館,展示天津歷史發展、民間風俗等。天後宮四周還是天津早期商業和民俗活動繁華之處,現已闢建為富有中國味、天津味、古典味、文化味的"古文化街",古樸典雅,熱鬧異常。
天津地區自古以來與漕運密切相關,最早的居民點——大直沽和三岔河口在元初至元十九年開通海運後迅速發展。為滿足船工對護航女神林默的信仰需求,元政府在大直沽和三岔河口分別建造了「天妃靈慈宮」(後改「天後宮」,即東廟和西廟)。林默死後成為天後,天津人稱其為娘娘,兩廟因此俗稱為「娘娘宮」。最初由僧人主持,後轉為道士管理,反映了天津居民對宗教的包容態度。
三.天津的佛教主要場所
1.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佔地面積為4.2萬平方米。大悲禪院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玄奘法師經念堂、弘一法師紀念堂等建築。大雄寶殿內珍藏有從魏晉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薩造像幾百尊。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生救苦,此「大悲禪院」之命名也。現任方丈為智如法師。
2.掛甲寺
掛甲寺原名叫慶國寺,改稱掛甲寺的原由,要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掛甲寺在天津的歷史上可謂年代久遠,已經找不到具體的修建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該寺已經存在。據民間傳說,掛甲寺可能修建於唐朝以前,果真如此,掛甲寺將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盡管史書只記載據傳說修建於距今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時期。
3.薦福庵
薦福庵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小孫庄富貴里,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薦福庵原是周公祠附設的一座小廟,周公祠是皖籍人周馥的祠堂。周馥歷任天津海關道、天津兵備道直隸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兩廣總督等職,在天津協助李鴻章辦理洋務達三十年,多次參與或主持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天津發展的新政。1921年周馥病故,在津門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名流嚴修、李士珍等老先生聯名上書北洋政府,為其建祠紀念,祠旁附築薦福庵,專為周公祠舉辦節日佛事。
4.獨樂寺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於中國天津市薊州區,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
獨樂寺佔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築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並公布而聞名海內外。
5.薦福觀音寺
薦福觀音寺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津塘公路與大直沽中路交口處,佔地面積8400平方米。大直沽是天津的發祥地,歷史上有30多座寺院庵堂,又稱「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薦福觀音寺是位於大直沽的葯王廟遺址上修建的,是由佛教薦福庵異地重建的新道場。位於小孫庄的薦福庵是民國時期修建的,河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常住尼僧20人。
5. 天津的哪些寺廟景點值得遊客打卡
1. 大悲禪院
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的大悲禪院,始建於明代,擁有近600年歷史。這座宏偉的佛教寺院以其建築的壯麗和佛像的精美而聞名,是天津市內最大的佛教活動中心之一。遊客可以參觀大雄寶殿、觀音殿和藏經樓等建築,感受其深厚的宗教文化。
2. 獨樂寺
坐落於天津市薊州區的獨樂寺,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歷史可追溯至千年。寺內供奉的千手觀音像、精美的壁畫和石刻都令人嘆為觀止。獨樂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佛教和道教元素,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3. 天後宮
天後宮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是紀念海神媽祖的道教廟宇。作為天津地區媽祖信仰的中心,天後宮在海神誕辰日會舉行盛大慶典,吸引眾多信眾和遊客前來參與。
4. 玉皇閣
位於天津市紅橋區的玉皇閣,是供奉道教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道觀。其建築群宏偉壯觀,具有鮮明的道教特色,讓遊客能感受到道教文化的魅力和中國傳統宗教哲學的思想。
5. 清真大寺
天津市和平區的清真大寺是天津最大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始建於清朝,歷經多次修繕擴建。清真大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元素,禮拜大殿和望月樓等建築體現了伊斯蘭建築的特色。
6. 西開教堂
又稱法國教堂,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華麗的內部裝飾、彩色玻璃窗和尖塔都給人以神聖庄嚴的感覺,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是婚紗攝影的熱門地點。
7. 古文化街
雖非寺廟,但天津的古文化街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文化旅遊目的地。這里匯集了許多傳統商鋪和手工藝品店,遊客可以在這里感受到濃厚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購買到佛教用品和各種宗教紀念品。
6. 天津東大寺在哪裡
天津東大寺位於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小伙巷大街前8號。
這座寺廟又名「清真大寺」,是天津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具有濃厚的阿拉伯建築風格,同時也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相關信息
1. 交通方式:
地鐵:可乘坐天津地鐵1號線至「西北角」站,步行約10分鍾即可到達。
公交:附近有多條公交線路,如「西北角」站或「小伙巷」站下車。
2. 開放時間:
通常對遊客開放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4:00,但具體時間可能因宗教活動調整,建議提前查詢。
3. 參觀建議:
尊重宗教習俗,進入寺內需衣著得體,女性可攜帶頭巾。
寺內建築精美,尤其禮拜大殿和望月樓值得一看,適合對宗教文化或古建築感興趣的遊客。
4. 周邊景點:
附近有天津古文化街、鼓樓等景點,可一並游覽,體驗天津的歷史風情。
如果有進一步需求(如具體活動安排),可聯系景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