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美國如何報道天津會談
擴展閱讀
廈門周邊有什麼好玩的嘛 2025-07-04 14:00:29
去廣州番禺區有多少公里 2025-07-04 13:19:47

美國如何報道天津會談

發布時間: 2022-09-15 09:54:18

1.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公使駐京;

②賠款;

③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

④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 《天津條約》的影響:

a.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c.旨在推動王朝中興的洋務運動興起;

拓展資料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於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並揚言進攻北京。

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議和。

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俄、美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共十二款。主要內容:

(1)俄國得 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

(2)俄國得在中國各通 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

(3)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

(4)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 要藉此侵佔中國領土);

(5)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訂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共三十款。主要內容:

(1)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

(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

(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 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共五十六款,附有專條。主要內容:

(1)英國公 使得住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庄、登州、台灣(台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庄口 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2)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

(3)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 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

(6)中國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

(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 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 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 遺》六款。主要內容:

(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

(2)增開瓊州、潮州、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並在各口設領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

(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

(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2. 中美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中美天津條約》共30款,主要內容有:1.清政府若就公使駐京問題與別國另有應允或立約,美國即同時享受同等權利。2.美國官船至中國近海,中國應就采買食物、汲取淡水、修理船隻等給與協助。若美國船隻被毀、被劫,應准美國官船追捕盜賊。若美國人受到匪徒侵害,地方官須立即派兵驅逐彈壓,嚴拿治罪,以保護美國人。3.增開潮州(設在汕頭埠)、台南為通商口岸。美國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賃民居,或租地自行建樓以及設立醫院、教堂及墓地等。美國的官員及人民可以僱傭中國買辦、廝役、工匠、水手、引水,可以延納中國人教授語言及幫辦文墨,地方官民均不得稍有阻撓、陷害。4.對傳教習教之人,地方官當一體保護,他人毋得騷擾。5.嗣後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國及其商民,美國官民一體均沾。

3.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俄、美、英、法與中國簽訂的《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共十二款。主要內容:(1)俄國得 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2)俄國得在中國各通 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3)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4)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 要藉此侵佔中國領土);(5)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訂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共三十款。主要內容:(1)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 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共五十六款,附有專條。主要內容:(1)英國公 使得住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庄、登州、台灣(台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庄口 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2)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3)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4)英國商船 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6)中國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 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 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 遺》六款。主要內容:(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2)增開瓊州、潮州、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並在各口設領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

《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又稱《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條約》 的補充條款。1858年(咸豐八年)11月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共十款,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 1)海關聘用英人;(2)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3)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不再納厘金稅;(4)允許鴉 片進口,每百斤納進口稅三十兩。從此,鴉片公開輸入,外貨充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