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人在尋找樂趣上有多大的天賦呢
1、說起天津人,不得不說的是他們非常的好玩,在尋找樂趣上有著很大的天賦。他們的生活理念就是,自由,舒適和快樂。天津是北方的一座較大的城市,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許多美麗的景點。那麼,天津人平時都會在哪裡尋找樂趣呢,小編這就給大家解說。
B. 天津這個城市的生活節奏是比較慢的嗎
天津這個城市的生活節奏是比較慢的嗎?首先天津作為直轄市之一,經濟發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較高,自然風光有盤山和海河,城市景觀有五大道意式風情街。天津是製造業為主的城市,而且是輕工業為主。而且天津面積不大,發展緩慢。美食小吃種類豐富,生活節奏較慢,城市性格幽默樂觀。很多想要到大城市發展的年輕人,不妨到天津來試一試,工作機會也不錯,而壓力又沒有北上廣大,生活節奏是比較慢的天津是座宜居的城市!而且天津適合養老,天津本地人較多,大多數都是小富即安的。並且來天津打拚的也大多數沒有像深圳那樣拚命,節奏很慢。
C. 你認為天津和北上廣最大的不同在哪兒
上海和廣州商業氣息太濃,人性化的東西比較少,過度崇尚經濟利益。相對城市風格是比較自私的,市民風格是斤斤計較的。北京、天津人比較大氣,符合北方城市市民風格。上海廣州空氣要好些,這點京津不如滬穗。
城市人口方面,上海有近2500萬人,北京2170萬,廣州1450萬比天津略少些,天津是1550萬。北京與上海的人口數量,已屬於半個省的當量,比天津多了600-900萬人。
在經濟方面,京滬人均GDP在12萬左右,2017年天津經濟由於京津冀一體化整體布局變化,北京大量高 科技 企業、總部型企業進入天津,天津原有2萬多家企業關停,調整布局期間經濟增速驟降,比2016年預測的經濟增長減少大致1000-2000億GDP。即便如此,天津人均GDP還是達到了11萬多,只比京滬人均少幾千元。由於個人GDP差距不大,經濟總量的大小,更多是由人口數量決定的。京滬由於人口總量超過天津40-60%,所以京津總量也超過天津很多。2017年上海GDP總量30133億,北京28000億,天津為18595億。按照經濟總量計算公式,經濟總量=人均經濟總量 人口總數,得出:天津1.86 (1+60%)=2.976萬億,與上海只差不到200億,也就是說非人口數量因素造成的與上海的差距只有不到200億。
在收入方面,廣州私營經濟企業收入較高,而京津滬則是以國有經濟和外資經濟為主體,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非私有制經濟就業單位人均收入北京排在第一、天津第二。但城市人均收入天津低於京滬穗,說明天津私有制企業收入相對明顯低於上述城市。2017年全國省直轄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含保險、公積金),上海第一、5.8萬元,北京第二、5.7萬,浙江第三、4.2萬,天津第四、3.7萬(副省級的天津濱海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9萬元,明顯高於天津全市水平)。
城市物價方面,京滬人均收入高於天津40-50%,但物價遠高於天津物價,總體上要高於100-400%,如果只看收入賬面數字,天津明顯少於京滬穗。但結合物價看,天津的生活質量不低,甚至高於一些一線城市。例如:上面說到,京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7-5.8萬,但兩市房均價在6萬左右,天津可支配收入3.7萬,全市房均價2萬左右,而濱海新區可支配收入4.9萬,房均價1萬多。可以看到,在京滬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夠買一平米房,在天津可以買1.5平米左右,而在濱海新區則可以買到3-4平米。再看日常消費物價,北京物價是天津的數倍。例如天津市中心租房2500元,而北京四環7500,與天津市中心相同位置的二環是10000以上;北京盒飯30-40,天津15-20;北京地鐵10元,天津5元;買房均價北京6萬,天津2萬多;北京打車基本50-100,天津30-40算多的;上海整體消費物價也與北京相近。京滬穗三個城市,相對廣州收入與物價比值比較合理,收入不低,消費品物價與房價都明顯比京滬低。
城市保障體系,醫保政策待遇天津要高於北京。城鎮職工醫保,北京門急診門檻費1800元,住院門檻費1300元;天津門檻費700元,住院門檻費1700,也就是北京需要個支付3100元後才可以報銷,而天津只要2400元,北京需要多交700元。再看報銷比例,北京是70%,天津是75%;大額門診北京20萬以上部分需要自費,而天津大額門診可以到35萬。再看城鎮居民醫保,北京需要每年交360元,報銷額度只有2000元,報銷比例是50%;天津只要交180元即可,報銷額度3500元,報銷比例也是50%,如果是簽訂家庭醫生服務的人員,報銷額度是3700元。
這個題有點大,可回答角度太多。姑且不論出題人想比較的是什麼,從自己的切身體會談一談感受,談一談為什麼不選北上廣,選擇了天津紮根。
很湊巧,工作之前,去的地方不多,恰好天津、北上廣都轉了有兩三圈,深感各有千秋,卻獨戀哏兒都。為什麼?京城、魔都、商都、哏兒都,自己看名字,一目瞭然。站定四下看一圈,北上廣的人們都是飛起來的,硝煙彌漫,天津人走得不緊不慢,樂樂呵呵。
同為超大城市,物質、經濟該有的都有,比國際知名度,對我個人有什麼實質影響?比經濟體量,城市層級差不大的前提下,個人收入細分起來高中低檔都有,你自己掙多少跟總量有什麼關系?這些年的逃離北上廣,時常被掛在嘴邊,節奏之快、壓力之大,很能說明問題。在同樣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上,我是願意自己的在心理舒適度上達到一個較高水平的。
而在滿足對大型城市定位的基礎上,論心理舒適度和慢節奏性價比來講,天津當仁不讓,論發展平台,更少不到哪去。或許有人會說,天津人缺少一種干勁與闖勁,但我卻不這么認為。正是天津人的樂觀與釋然,決定了天津這塊土地有著更多的包容與大度,留給所有人遐想與努力的空間。所以,這就是天津與北上廣的根本區別。
人的追求,無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在兩者兼顧上,天津這一票,我是得投。
一二線城市容不下肉體,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天津是一個肉體與靈魂都能得到滿足的城市。
大學畢業後,有的同學去了北京,有的去了上海,也有一些同學選擇天津。從朋友圈中就能感覺到,在天津打拚的同學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一些同學經過一年的努力就由一無所有到在天津貸款買了一所面積還可以的房子,我想這在北京和上海想都不敢想。在北京和上海租地下室的錢可以在天津租上一所像樣的房子並且還交通方便。而天津對於外地人的包容開放程度也是很高的。越來越多的新天津人為天津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或許天津沒有北京上海繁華,發達,資源多,但天津用自己的幸福指數說話,我愛天津。
作為一個天津土生土長的九零後,來告訴你天津差哪了,我不說優點,只說缺點。先說政治,每屆領導都是來天津鍍金,根本沒有什麼好的政策,只想伺候好北京,離北京太近,資源被搶走。再說人才政策,以濱海新區為例子,到目前為止,天津針對人才的策略根本就是扯淡,你看看,招來的都是貨車司機,小本買賣的商戶,我只針對政策,不針對人,不喜勿噴。再談環境,每天慢節奏的工作環境,父母過分幫助子女的傳統,本地人自己就是爺的性格。最後談教育,天津戶口之所以受人青睞,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但是,好考真的是好事嗎,還有就是大學畢業季,我在長沙讀大四的時候,我的各省的同學除了讀研的都在找工作,天津同學都還沒有進行,這說明氣氛不行。有些人也許看不慣我說的,僅供打發時間!
北上廣是十里洋場,是年輕人奮斗拼搏的斗獸場——留下來的是少數人的勝利者和多數人的奴隸工作者。
天津是桃源境界。雖然離喧囂的斗獸場很近,但是沒有了血腥的屠殺和爾虞我詐的職場。有的只是自我修養,自我療傷。意圖東山再起。
天津人最喜歡的一句話——樂呵樂呵就得啦!言外之意就是——什麼都是浮雲,自己高興就算沒有白活。
最大的不同嘛,上海廣州沒去過,單就北京來說,最大的不同我覺得在於生活節奏。每次去北京,逛逛街、旅 旅遊 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如果長期在北京生活,那種快節奏的生活模式總是難以適應。閨蜜在北京工作,租房、吃飯和其他日常花費占據了工資的一大半,擁擠的地鐵使她不得不很早就出門上班,快節奏的生活使她多次想要「逃離」北京。北京車水馬龍、華燈璀璨,是年輕人的「戰場」,天津則安居樂俗、慢條斯理,是心靈的「後花園」。用她的話來說,天津更像是一個「家」的樣子,這里的人們愛說愛笑、樂觀謙和,即使是陌生人,也能感到親切和熱情。這里的生活節奏沒有北京快,大家不爭不搶,容易滿足,沒事喜歡唱個小曲、聽聽相聲,就像那句話一樣「樂呵樂呵得了!」其實,別的城市有的,這里也都有,基礎設施非常完善,交通也非常便利,只是有人喜歡繁華,有人喜歡寧靜,哪有「好與不好」之分,隨心就好。
北上廣深太張揚了,天津是一個低調,有內涵,有擔當,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你只有沉到最深處,用長久的時間,才能品出他的魅力!才會發現他的美麗!
北上廣是知名度很高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是金融總部國企雲集國際都市,廣州也是世界知名的通商口岸,三地都有領事館,國際友人很多,天津八國租借異域建築遍地,但外國人很少,是知名度不高平民城市。這就是區別。但天津教育(高考容易),醫療(甲等數量),交通(高速,鐵路,機場)設施相對人均不低於北上廣。
天津跟北上廣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安逸,天津有著它獨有清心與安逸。天津見證了近代中國商業和城市的發展,民國時期的天津,十里洋場繁華萃,熱鬧異常,九國租界紛紛設立,讓西洋文化和中國傳統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合,那些記憶中的景色與建築,見證了天津,作為"畿輔首邑"的風采。民國時有許多大人物在天津隱居,經歷過大事情,見識過大人物,得風氣之先,天津人從人、事的起伏,世事的變遷參透了人生真諦,形成了天津獨有的文化、性格。
天津人具有不喜歡爭,容易滿足,得過且過,萬事樂呵樂呵得了的性格。天津人帶著哏兒的高貴雍容,都有著自來熟的氣質,平易近人,清新隨和,總會讓人感到種無可抗拒的親切和熱忱。天津的物價相對較高,工資水平卻一般,但天津人不會為了生活的更好而拚死拼活的工作,認為錢只要夠花就行了,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所以整個津沽大地充滿了這種慢慢悠悠、隨心所欲的生活節奏和態度,恬淡酣暢,自然平緩隨意!
天津的文化就是和和氣氣,熱熱鬧鬧。天津到處都彌漫著不緊不慢的藝術風情,既有五大道西洋格調的浪漫寫意,又有相聲快板的諧謔風趣。天津洋溢著小國寡民、養尊處優的融融暖意。
有喜歡火鍋、豆汁、鹵煮火燒的就有喜歡煎餅果子、狗不理包子的,有愛聽民謠的也就有愛聽相聲的……城市之間本來就各有特色,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天津和南京一樣,在強龍的旁邊只能曲居補充功能,北京的行政單位多,而天津就成為國企和外資的後花園。
天安門廣場
如果拿前店後廠來比喻的話,北京就是天津的店,而天津就是北京後面的廠,上海是南京的店,而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就是上海的廠。同樣的情況在廣州和深圳也出現這種強勢互補現象。
天津夜景
在人口方面差別不大,在房價上北京均價六萬/平方米,而天津兩萬/平方米,比北京便宜但比周邊又高一些。
北京的樓房大觀
實際上我們看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會有姐妹花的身影,比如東京和大阪,紐約和曼哈頓等。
上海遠景
D. 都說天津人幽默,有哪些事情是你接觸了天津人才知道的
天津人幽默,跟天津話離不開關系,天津話也是非常好玩的。我接觸了天津人之後,才更加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幽默基因。有天津人的地方,確實充滿歡聲笑語,怪不得大家都願意跟天津人來往。
第一,天津人娘胎里的胎教都是在聽相聲的,所以他們的相聲文化是耳濡目染的。不僅天津說相聲的曲藝藝術家比較多,而且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幽默,非常搞笑的。在天津人本地,這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在外地人眼中,天津人身上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幽默氣質。特別是天津人在跟家裡打電話嘮家常的時候,總是有一種幽默氣質,能把身邊的人逗笑,這實在太神奇了。
而且朋友圈中也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要想生活積極,好友必須津籍。這句話一點都不錯,就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讓天津人一說,都讓人忍不住笑場,接觸天津人不虧。
E. 為什麼天津人發生矛盾時,動嘴比動手的多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啊。
我是地道的天津人。身邊也有非常多的外地的同學、朋友。特別是北方的朋友。以東北、內蒙為首。他們很多次問我,你們天津人打架怎麼這么墨跡。吵吵啥啊,直接干唄。
嘿嘿,不好意思,我們天津人有天津人的特色。能動嘴解決的絕對不動手。在天津發生矛盾,幾乎看不到動手的。偶爾看見兩個人發生矛盾,也大多是面對面的「論論」!這個論論無非就是誰對誰錯。當然,最後大多可能也就是一比糊塗帳。圍觀群眾講講和。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天津話有去去吧、別較真、樂呵樂呵得了。
究其原因呢。其實有很多啦。
首先天津人性格樂觀、不愛沖動。其實解決矛盾的下下之策才是動手解決。天津人這么聰明,才不犯這個傻。出現矛盾解決矛盾。沒什麼大不了的,論論就完事了。
其次,天津的民警叔叔很有權威。在天津,有什麼問題老百姓第一時間就會想到110。我聽到過最有哲理的一句話是。要是打架動手能解決問題,那還要警察有什麼用?
最後,我想說遇到矛盾不動手,說明天津人有智慧啊。遇到任何事情,都是要計算成本的。解決各種問題,少說也是要付出時間成本的。腦子一熱動個手。現在這個 社會 去醫院檢查得多少錢?算來算去,怎麼算動手也不合適。
所以說,天津的治安能排在全國之首也是有原因的。天津人樂觀、豁達,不愛沖動、不愛較真!
仔細觀察會發現,天津人吵架動嘴不動手除了各自都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勸架說和的人多,沒等動手「戰爭」就結束了。天津人有發生爭吵的時候,開始時是唇齒交戰,也會隨著嗓門的增高有逐漸升級的態勢,但每到此刻總會有人出來勸架,於是不給動手提供機會。天津的 社會 治安好在全國是叫的響的,其原因除了相關部門工作做的到位外,也與天津市民頗為顧及情面,相互幫襯,不好「惡戰」有關。
君子動口不動手!這與一個地方的傳統習慣、文化素質、道德水平、 社會 管理等均有密切關系!
看來天津確實在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分歧處置、和諧相處等方面體現了以理服人、小事講風格、心胸大度、不斤斤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高素養!與某些地方、某些人的無理懶三分、事事玩心計、小肚雞腸、窮追不舍、文武雙全、結怨交仇形成了顯明對比!
當然,大多數地方、絕大多數人還是通情達理、講究和為貴的,只不過在天津體現的更普遍、更顯明而已!
首先對這個問題有疑問的朋友,我推薦大家去聽一下馬三立之子馬志明先生的一段相聲,名字叫《糾紛》。相信大家聽完多少會對天津人動嘴的方式有所了解。 其次要看是什麼矛盾,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矛盾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完全上升不到動手的地步。而且基本上糾紛發生後,圍觀的路人里總會有人出來說和,基本不會讓事情鬧的很大,更到不了要動手的局面。如果真要是動了手後,後悔的往往是自己,因為需要付出的代價太高了。不光是天津人,正常人都會考慮後果,不會輕易出手。
天津人說話幽默,尤其跟熟人,往往會以互相損對方來調侃和表達倆人之間的感情。所以有時外人看來以為打起來了,其實那隻是一種熟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所以如果真矯情起來他們也很少能吃虧,畢竟平時說話方式都這樣。所以嘴上都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動手呢。最後說一句:不熟別逗:)
1、天津是國內治安排名靠前的大城市。
2、天津衛,自古民風就不彪悍,懂得和氣生財、開心就好。
3、現在是法制 社會 ,動手成本太高,財產損失,還有可能蹲牢房。
4、矛盾,可以有各種解決辦法,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不同。
5、百姓誰都不容易,發生矛盾,說兩句就得了,非要大打出手,兩敗俱傷,沒有必要。
6、現在誰都知道,動手打架,是要破財的,誰賺錢都不容易,誰也不願意惹事。
7、天津的老百姓膽小、顧家,沒這么爆裂的脾氣,喜歡鬥智,不鬥勇。
主要就是代價太大了,天津的治安在全國來說都屬於相當不錯的了,現在不像過去了,過去打完架以後沒人報警而且被打的還覺得這事不能讓別人知道,太丟臉!現在你打我我都不還手,打完了就報警! 醫葯費 誤工費 各種費用,一般人真的打不起,弄不好還得拘留甚至判刑!
第一,天津人聰明,能動嘴的絕不動手,說錯了話,可以收回來。打錯人了,就收不回來了。第二,好漢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蘇秦之口,張儀之舌,游說六國全憑嘴吃飯,練胳膊練腿,不如練好一張嘴兒。第三, 歷史 上,天津是水漢碼頭,魚龍混雜派系林立,地痞橫行,搶地牌掙飯吃,不能上來就開打,先得探探對方的底,看看對方的保護傘是不是比自己厲害,自己能不能惹得起,就提提人,提提事,這個叫『』盤道『』。『盤』明白了,是打,是退,再做決定。傳襲下來,習慣了,所以打之前,一定要交待幾句
我不是天津人,但多次到過天津。說心裡話,我很喜歡天津人。有幾次遇到天津人在公共場合發生爭執,剛吵幾句就有一人或幾人插話勸和,而且語言幽默在理,使得爭執很難升級乃至很快化解。
這問題問的很病態啊,你希望人家有矛盾就打架嗎?打架解決問題的方式好嗎?打的進醫院,打的進派出所,打的人死牛瘟你開心嗎?還是說你是抱著一顆看熱鬧的心,不死人不熱鬧是吧?我說你這個心態很有問題啊!
天津人在這點上是決對正確的!依理服人比動手要好!不像有些地方的人(不好說明出處)一言不合!掏刀子就削!回頭一看!死了!撒鴨子就跑!上了火車還不知道往哪開!弄不好還沒下車就給得著了!
F. 天津人為啥都會說相聲
一幫朋友出去吃飯,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天津人在場,那其他人可能只有聽的份了。畢竟,誰也沒有天津人說話有意思,免費相聲,有誰不愛聽?
不光民間,專業圈子也是如此。別看這些年德雲社帶動了不少外地人學說相聲,但如果非得評選一個地區獲得「相聲界半壁江山」的稱號,那只可能是天津,沒有第二個選項。
而打有相聲那天起,成名成腕的相聲藝人里,天津籍的更是數不勝數。
老一代的,有馬三立、楊少華、蘇文茂、劉文亨、高英培、范振玉、王文玉、王鳳山、黃鐵良、尹笑聲、魏文亮、黃族民……中間一代的,除了挑頭的郭德綱,還有趙偉洲、馮鞏、劉偉、劉亞津、高峰……
再者,這幾年參加相聲選秀節目的年輕一代更能說明問題,比如著名的《相聲有新人》,天津穩坐選手籍貫排名的第一位置,甚至連張國立、郭德綱兩個導師都是天津人。天津之所以有這么多成功的相聲演員,沒別的,就是因為天津人對相聲的熱情實在太高了。
自建國以來,天津經濟快速發展,相聲也不再僅僅糊口的手段,更成為了天津人由內心認同的一種健康的業余愛好。加之天津作為曲藝之鄉,又特別重視文化建設,氛圍好,學相聲的人也就更多了。現在回頭看,你一定明白了,「天津人為什麼擅長說相聲」這個問題。
方言是外在基礎,文化是內在性格,歷史是祖輩傳統,經濟是促成原因。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天津人的樂觀。
就是因為相聲的樂觀屬性,契合了每一個天津的性格,不管你高低貴賤。
對於天津人而言,與其說他們都「會」說相聲,倒不如說相聲這門藝術,是老天專門為天津人定製的禮物。
G. 天津人的幽默感是怎麼來的
天津人的幽默感是很足的,平常的講話就好像是在說相聲,能夠逗得旁邊的群眾哈哈大笑。這種幽默的氣質與天津的地理地貌有著直接的關系,天津是一個渡口城市,所以經常與外來文化接觸,這也讓天津人非常的開朗。並且這里的交通非常的發達,人來人往,各地的文化都在此匯集,這也練就了天津人說話簡練的能力。
總結
如今天津的疫情是比較嚴重的,但是天津人有著獨特的樂觀想法,能夠在困境中找到生活的樂趣。所以小編也希望天津能夠戰勝過這波疫情,過上歡樂的生活。
H. 天津人聽說很積極樂觀向上的,是這樣嗎
身為天津人我覺得不應該叫樂觀 那叫「貧~」
不過我覺得天津人挺好的,比較好相處~
而且富人多數也沒有那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不過有點小排外,總愛說農村或外地的「老坦兒」什麼的,但並非真的看不起他們,只能說一點小習慣和一種自我滿足精神,多數人沒什麼惡意。
I. 為什麼天津人說話幽默
天津人可愛在哪兒呢?我舉兩個例子說一下天津人的搞笑能力。
比如你到天津買糖葫蘆,糖葫蘆不是有的有籽嗎?他就說我的糖葫蘆沒籽,我說來一串。
然後問他有籽嗎?要是別的地方人可能會說「沒籽,放心買吧,肯定沒籽」。
天津人是怎麼說的呢?「你要是想買有籽的我得會去給你串去」,他是一種反向思維。
我在大街上還看到一幕太逗了,一個中老年人騎個自行車,前面是紅綠燈,紅綠燈的時候停下來了,等綠燈他再上自行車的時候腿腳不好,半天沒上去。
一個警察看到他在那兒擋住後邊人了,警察就喊話了「說你呢,說你呢,練雜技回家練去」,老頭就不願意了,頭也沒回說了一句「籠子里頭待著得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天津是一個市民城市,在歷史上叫「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它原來比北京時髦,因為外國的租界都在那裡。
你現在到天津看第五大道啊,還有民國時期軍閥、政客的建築等等,非常洋氣。
天津成為直轄市之後事實上成為了北京的附屬城市,遠沒有北京發展得到的便利大,所以造成了天津發展和北京是有落差的,天津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市民城市。
市民城市有什麼好處呢?
生活以及旅遊比較方便,天津老百姓是天生的樂觀派,天津有一年發大水,城市內澇,很多天津人能把家裡的玩具漂在水上玩。
這就是天津人,天津人特別幽默,而且我師父金文聲先生就是天津人。
J. 網友稱天津人抗疫帶著一股相聲味兒,對此你怎麼看
引言:網友稱天津人抗疫,帶著一股相聲味兒,真的感覺好像就是這樣,他們好像是壓力高手說的詞兒,然後說的話感覺特別的朗朗上口,而且語調也特別的輕快,聽起來反正是特別舒服的。而且就是因為有他們這些人存在,也讓我們心裡不那麼緊張,希望疫情能夠盡快結束讓他們好好休息休息。
三、他們好像就是天生的相聲大師
天津人真的就是天生的相聲大師,一直看到這些人,就能夠想到他們得了相聲的腔調,就像外國人好像覺得所有的中國人都會跟我們一樣,希望天津所有的群眾能夠盡快的打敗病毒也願陰霾,早日退去春光乍現,有機會的話一定會去天津聽一下相聲,而且會去吃一下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