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衛為什麼不好
擴展閱讀

天津衛為什麼不好

發布時間: 2022-09-26 16:09:17

❶ 什麼是天津衛為什麼叫天津衛

天津,簡稱津,別稱天津衛、津門、津沽、沽上、沽,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海河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越天津市區蜿蜒入海,毗鄰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素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載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直轄市之一, 國家中心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全球職能城市。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亦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醫葯研發中心和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1]
自從明朝永樂二年,成祖親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建衛至今,這座城市歷經了六百餘年的沉澱。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天津作為通商口岸後,工商業、金融業迅速發展,一時成為全國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全球享有盛譽,「南上海,北天津」代表著中國的一個時代..
與眾多文化古城相比,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通過「天津速度」詮釋著北方經濟中心的誕生。

❷ 天津衛是什麼意思,和天津有什麼區別

天津衛:「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賜名後,於同年設置了軍事部門。「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當時天津設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統稱三衛。

區別:

天津是一個城市;而天津衛是一個軍事部門。

天津天津衛發展歷程: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設衛築城600年的紀念日。天津設衛建城600 年,決不是說天津只有600年的發展史。從秦漢到宋元,歷代在天津地區挖渠開河,運糧建寨,設官建制,發展魚鹽業生產等活動。由於金、元兩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顯重要。但是天津作為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都市卻是從明朝開始的。


1402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為了紀念開始發兵的「龍興之地」,朱棣把「直沽」這個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賜名為天津。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海河、南運河、北運河等眾多河流均在天津交匯。海河全長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東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紀以前,海河作為天然河流,就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的水運通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

❸ 我在騰訊新聞上看,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天津甚至還有人覺得重慶比天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點,主要看各人的認知水平,地域黑之間的嘴炮多了去,見怪不怪,
我做為天津人當然最最喜歡天津,喜歡天津的人文,喜歡天津人的熱情簡單,比較容易滿足。
天津人坦盪、真實、樂於助人。
天津人的性格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熱情,他對你會加倍熱情;你幫他一分,他會還你三分。
倘你有意傷害他,他也會從此不睬你,別指望用甜言蜜語恢復以前的關系。
這就是那個人告訴你天津人不好相處的原因,因為他對天津人不夠真誠,換來的不會是善意。
老話說北有天津衛,天津建城700多年,老天塔,現在的濱海新區,「中國華爾街」-解放路,百年西餐廳起士林有誰知道,,狗不理包子……太多了,我為它點贊

❹ 你知道天津為什麼叫天津衛嗎

有許多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別稱,而這些城市的別稱都來自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和當地的特點,人們為了能使這個城市更貼切而取的。而在 天津文化 中,天津又被稱為「天津衛」,而且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朝,天津曾有多個名字。想知道是哪些名字嗎?都是哪個時期的?

天津地區的形成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宋金時稱「直沽寨」,元朝改稱「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王朝權利,將自己的兒子們封為王,分別駐守各地。第四個兒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長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燕王朱棣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在諸王中實力最強。

由於建文帝平庸無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難」為名,發兵與其侄子建文帝爭奪皇位。朱棣率兵從天津的前身-直沽出發,偷襲滄州,並經過幾年的戰爭,最終攻陷南京,奪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

為了紀念開始發兵的「龍興之地」,朱棣把「直沽」這個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賜名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賜名後,於同年設置了軍事部門。「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

當時天津設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統稱三衛。至今人們經常提到的「天津衛」一詞,就是從此而來。永樂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設天津左衛。永樂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衛(一說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天津建成以後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在明清兩朝多次重建,規模不斷擴大,原來的土城牆也換成了磚牆。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衛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為府,並另設天津縣,天津城也成為了地方行政中心。

天津衛為了加強防衛,同時兼顧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間重修時將原來3丈5尺的城高降低為2丈4尺,將城基寬由原來的2丈5尺擴建為3丈2尺,使天津城城牆成為一個梯形。重建後的天津城不僅擴大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還在城牆上設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禦設施。至今天津還流傳一首民謠說:「天津市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這些建築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設的。

建衛築城後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較快發展,特別是糧、鹽兩個經濟支柱更為顯著。永樂帝建都北京後,南方的物資都需經天津轉運,天津的航運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