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市地震級別是什麼
擴展閱讀
廣州需要什麼清茶 2025-07-23 23:03:33
福州馬尾哪裡有配音室 2025-07-23 22:54:29

天津市地震級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10 11:26:05

『壹』 地震的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單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釋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級也越大。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9級。

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2. M≥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3. M≥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4. M≥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如9·7彝良地震)

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5. M≥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級,小於8級的稱為大地震(如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

7.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離,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Ⅰ度; 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 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 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 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Ⅴ度; 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 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 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 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8度,北京市烈度為6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測定方法

測量

地震震級 M ,用地震面波質點運動最大值 (A/T)max 測定,(度)。

計算公式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動位移,取兩水平分向地動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應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測量最大地動位移的兩水平分量時,要取同一時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內的震動。若兩分量周期不一致時,則取加權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 A N ------ 南北分量地動位移,μ m;

A E ------ 東西分量地動位移,μ m;

T N ------ A N 的相應周期, S ;

T E ------ A E 的相應周期, S ;

量規函數σ ( Δ ) 為:

σ (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與表一中給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來測定地震震級 M 。

地震震級 M 應根據多台的平均值確定。

中國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由於其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多用矩震級來表示。

震級認定

社會應用,應以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地震震級 M 為准。

表一 不同震中距(Δ)選用地震面波周期(T)值

Δ/º T/s Δ/º T/s Δ/º T/s

2 3~6 20 9~14 70 14~22

4 4~7 25 9~16 80 16~22

6 5~8 30 10~16 90 16~22

8 6~9 40 12~18 100 16~25

10 7~10 50 12~20 110 17~25

15 8~12 60 14~20 130 18~25

技術規定

地震震級的計算見以下規定.

中國地震烈度表中的值應是指瞬時值.

地震震級的規定 (GB17740-1999)

本標準是地震震級 M 測定方法和使用的規定,適用於地震測定、地震預報、防震減災、新聞報道等社會應用。

本標准不約束科學研究分析使用其他類型的震級。 「 地震震級 M 」 是本標准規定的震級,其他類型地震震級必須冠以限制詞與添置注釋符號。如:體波震級,近震震級,矩震級等。地震震級用地震面波測定。深震(震源深度大於 70 km )與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測定時,可用《地震台站觀測規》( 1990)規定的測定。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2.1地震震級(earthquake magnitude)

對地震大小的相對量度。

2.2地震面波(surface wave)

地震激發的沿地球表面傳播的地震波。

2.3質點運動(particle motion)

在地震波通過時,地球上任意點的運動。

2.4地動位移(displacement of ground motion)

地面質點運動時,相對於原靜止點的距離。

2.5質點運動速度(velocity of particle motion)

質點運動時,其地動位移對時間的微商。

2.6震中距(epi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點的地面距離。

2.7量規函數(calibration function

在不同震中距觀測點上用質點運動速度最大幅值測定震級時,因地震波隨距離衰減所須加的校正值,其數值相當於在該距離上測得質點運動速度為1μ m/s 時相應地震的震級值。

『貳』 地震震級共分多少級,每級的傷害程度是什麼

震級分類:

1.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釋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級也越大。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

◢≥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巨大地震

◢≥7級,小於8級的稱為大地震,巨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震級:

它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單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中國地震烈度表(簡要)

Ⅰ度; 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 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 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 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Ⅴ度; 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 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 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 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叄』 唐山大地震中天津震級是多少

應該在6級左右或以上,當年除了房屋倒塌外,地面涌水/冒黃沙的景象也不是沒有的。

由於那些年危改,把市內的平房基本都拆了。如果沒拆的話,你可以看到很多平房的牆面上都有個印跡,那就是當年唐山地震後,天津地面冒水到牆面後留下的。

反正經歷過那場災難的人,沒有不心有餘悸的。

『肆』 地震的級數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0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伍』 地震級別如何分區

超微震: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人們察覺不到。

弱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也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中強震是可造成破壞的地震。

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是可造成較大破壞的地震。

大地震:大於、等於7級的地震,其中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道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陸』 地震是怎麼劃分等級的歷史上有過最大的地震是多少級啊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倍。比如說,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
發震時刻、震級、震中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歷史上有過最大的地震是8.9級,比如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級大地震,強大的地震能引起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震後又出現3座新火山,地震引起巨大的海嘯,越過太平洋,波及日本,引起日本100多人失蹤,造成智利100多萬人無家可歸,震後,智利的國土面貌都改變了。

『柒』 地震的強度怎樣劃分

地震震級和烈度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道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0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0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捌』 地震一共分幾級各級程度是多少

一共12個級別,程度對應如下

  1.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 2度:微有感-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玖』 地震共分為幾個等級 如何區別每個等級

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最常用的有里氏震級和矩震級。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多倍。比如說,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2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目前人類有記錄的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發生的9.5級地震.
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1度到12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見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具體的就要靠儀器了

『拾』 地震級別怎麼算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是震級。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根據地震儀器的記錄通過推算得出。以震級標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來的。規定以距震中100km處「標准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周期0.8秒,放大倍數2800,阻尼系為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微米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後來,通過不斷發展,根據遠台及非標准地震儀記錄的換算也可以用來確定震級。根據用來計算震級記錄的震波類型,震級有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換算。 由於地殼的強度是有限的,所以積蓄能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級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測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級為8.9級。1~8.9級地震的能量見表1。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按照震級的大小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①超微震:震級小於1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不能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②微震:震級大於1、小於3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也不能感覺,也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③小震:又稱弱震,震級大於3、小於5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可以感覺,故有時也稱有感地震,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④中震:也稱強震,震級大於5、小於7的地震。該級別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⑤大地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該級地震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