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中美天津會談都談些什麼

中美天津會談都談些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4 17:07:57

Ⅰ 2021中美會談十句硬氣語錄有哪些

2021中美會談十句硬氣語錄有:

  1. 我現在講一句,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甚至20、30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與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協議,按照正確的方式行事。

  2. 任何人不能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3. 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尊重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尊重世界各國主權,尊重文明多樣性,致力於國際關系民主化,而不應該拉「小圈子」,更不應該開歷史倒車,以意識形態劃線,重挑集團對抗。

  4. 我們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能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說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

  5. 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並不必然相互構成威脅,差異分歧並不構成中美對抗的理由,中美雙方誰都無法承受沖突對抗的後果。中美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

  6. 把「種族滅絕」的帽子戴到中國頭上,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我們不接受帶著偏見、居高臨下、像教師爺一樣到新疆去搞所謂「有罪推定」式的調查。

  7. 我們不主張通過武力侵略,不主張通過各種手段推翻別國政權,也不主張屠殺別國人民,因為所有這些只會造成這個世界的動盪和不穩定。

  8. 我認為問題在於美國的「長臂管轄」和「壓迫」,美國通過武力或金融霸權,把國家安全的觸角伸得過長,這給正常的貿易活動製造了障礙。

  9. 至於說美國人民百折不撓,美國人民當然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難道被外國圍堵的時間還短嗎?

  10. 中國人民是聰明的,要卡住我們是卡不住的。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採取打壓的辦法,最後受損失的是自己。

同是辛丑年,兩個甲子過去了,中國早已不是原來那個中國了。

中方代表理直氣壯、有理有利有節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舉動,得民心、順民意、長志氣,也再次表明美國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低聲下氣、喪權辱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一點我們充滿自信,充滿底氣。

Ⅱ 天津條約內容

天津條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英國、美國、法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俄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增開通商口岸,如果其他國家家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俄國一律照辦;俄國可以在中國各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傳教士也可以在內地自由傳教;中俄兩國派查員「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就是要侵佔中國的領土,如果中國在以後給其他國家通商等特權,俄國也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增開潮州、台灣為通商口岸;公使常駐北京;傳教自由;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公使得住北京,在通商各口分別設立領事官,增開通商口岸;傳教自由;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對英賠償款銀400萬兩;允許英國的商船在長江各口往來。

中法天津條約:公使得住北京,增開通商口岸;法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在通商各口分別設立領事官;對法賠償款銀200萬兩;而且法國的兵船也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與各國議定的稅則,法國都可均沾。

Ⅲ 外交部回應中美天津會談要求美方幾個停止

會談中除了闡述對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敦促美方改變極其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中方還重點就美方在新冠病毒溯源、台灣、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向美方再次表達強烈不滿,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損害中國利益,停止踩紅線和玩火挑釁,停止打著價值觀幌子搞集團對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第三條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第十條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積極同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開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國際安全義務,促進共同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Ⅳ 中美五次戰略對話的內容和焦點 謝謝

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 對話成果將成焦點

日前,中國外交部宣布,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將於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與此同時,美國當選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也正式宣布了其經濟團隊人選。人們普遍關心的是:在新的形勢和背景之下,這一輪對話雙方又將談些什麼?

半年前,當中美在華盛頓舉行第四次戰略經濟對話時,美國總統大選還激戰正酣,奧巴馬剛剛在黨內初選艱難擊敗希拉里;次貸危機雖然已經讓華爾街感受到陣陣寒意,但自從貝爾斯通倒閉後,壞消息似乎一時間銷聲匿跡了;中國國內經濟在救災和奧運兩重刺激下,還是一派昇平景象,決策當局依然在「雙防」,即防止由結構性通貨膨脹轉變為全面性通貨膨脹、防止經濟由偏快轉變為全面過熱。那時,150美元每桶的油價正炙烤著包括美中在內的全球耗油大國,人們都在掐指盤算離200美元油價還有多少時日。

6個月後,無論是中美兩國的國內經濟形勢,還是全球經濟形勢,發生的巨變都足以讓人驚嘆和質疑:這難道是在同一年之中發生的嗎?

美國方面,伴隨著「兩房」被接管、雷曼兄弟破產、政府注資AIG、花旗銀行,直到近來三大汽車公司瀕臨破產;房價股價跌跌不休時,救市計劃也從當初的2500億美元上升至7000億美元,再到近日刷新的8500億美元,金融危機的巨大冰山一步步浮出水面。從虛擬經濟蔓延出來的恐慌開始打擊實體經濟,伴隨著消費數據下降、失業人數上升,美國經濟的衰退已經由當初的言辭爭論變為實實在在的現實。

就在次貸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從風暴升級為海嘯時,美國迎來了華盛頓新主人:民主黨不僅進一步擴大勝果,加深對國會山的掌控,奧巴馬更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入主白宮。王旗變幻的背後,不僅是美國政治風向、意識形態版圖的轉變,更是美國民眾深深地憂慮和希冀。

中國方面,雖然由於體系相對獨立、開放步伐穩健,金融海嘯對於其資本市場的直接沖擊相對較小,但海外市場的急劇萎縮還是讓沿海外向型經濟區域深受打擊,加之長期高速增長的經濟也恰在此時面臨調整,GDP增速的放緩引起了決策層的深刻憂慮,加之股市房市雙雙不景氣,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調控政策、投資計劃應運而生、接連出台。

伴隨著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加深,國際社會出現三大呼聲:一是要求包括G8在內的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攜手包括中印巴西等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全球更加自覺地密切合作以應對危機;二是要求對現有金融體系進行刻不容緩地改革,切實加強對金融投機、創新的規制和監管;三是要求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在應對危機中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伴隨著各自國內及全球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自2006年12月份啟動、每半年進行一次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不論在各自對話需求上,還是在談判的關鍵內容上,都將隨之發生重大轉變。

與這次金融海嘯相伴隨的是,中國業已替換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中國外匯儲備中有超過8成為各類美國金融產品。華爾街遭遇寒流,中國已然無法獨善其身,甚至感同身受,此次危機不僅導致中國部分商業投資受損、國家外匯資產縮水,更引發沿海出口企業的空前困頓即是例證。同時,美國要走出危機和困局,更離不開中國的配合、支持甚至幫助,美國不僅需要中國繼續持有甚至增購美國債券,更需要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適度的高增長態勢,因為中美早已同為全球經濟的兩大強勁發動機。

因此,經此危機,中美雙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兩個大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性,如何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因應這種依存性,是新一輪對話的核心戰略議題,這也是此輪對話以「奠定長久的中美經濟夥伴關系的基石」為主題的原因所在。與此相對應,中美兩國如何協調行動以管理宏觀經濟風險,就成為這一輪對話極為緊迫的核心話題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這次危機挑戰,中國在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從出口導向轉向依靠國內市場方面,已然無需美國的談判壓力,無疑有著更加緊迫的需要和更為強勁的驅動力;伴隨著國際油價急速跌落到每桶50美元以內,以及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對強勢美元的一致需要,美方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施壓的內外環境和氛圍也進一步淡化。倒是中方對於美方強化對華爾街的有效監管,以及促使其提振國內消費信心等要求,必將成為「促進經濟平衡增長」這一對話老議題的新內容。

同時,要求中國對包括IMF、世界銀行等為代表的世界金融體系、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大責任,也可能是美方在這一輪對話中的新要求。

資料: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中美兩國經濟領域的最高對話。這一對話機制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再經雙方認真磋商後於2006年9月20日正式啟動。

2006年8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約同美國總統布希通電話。布希表示,美方希望兩國加強在經濟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使兩國經貿關系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胡錦濤說,隨著中美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加強雙方在經濟領域的對話有利於兩國經貿合作和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穩定安全也會產生積極影響。中方願同美國繼續就此保持聯系。

為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同年9月19日至22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就建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事宜訪問中國。吳儀副總理與他舉行會談,並共同宣布建立對話機制。9月20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關於啟動兩國戰略經濟對話機制的共同聲明》。

根據《共同聲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主要討論兩國共同感興趣和關切的雙邊和全球戰略性經濟問題。對話每年進行兩次,輪流在兩國首都舉行。2006年12月,中美兩國在北京進行了首次戰略經濟對話。此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先後於2007年5月和12月、2008年6月輪流在華盛頓和北京舉行。

中美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發展潛力大,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關系的主流。隨著經貿合作的深入,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已成為兩國就事關雙方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經濟問題進行探討的重要平台。通過對話,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簽署了多項協議,推動了雙方務實合作。中美兩國已互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國。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3020.8億美元。

Ⅳ 中美天津條約的條約原文

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咸豐八年五月初八日,天津。
茲中華大清國與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因欲固存堅久真誠友誼,明定公正確實規法,修訂友睦條約及太平和好貿易章程,以為兩國日後遵守成規,為此美舉。
大清大皇帝特派欽差東閣大學士總理刑部事務便宜行事全權大臣桂良,欽差吏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花沙納;大合眾國大伯理璽天德特派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列衛廉;公同酌議,各將所奉欽賜之權互相校閱,俱屬善當,所有議定條款臚列於左:
第一款 嗣後大清與大合眾兩國並其民人,各皆照前和平友好,毋得或異;更不得互相欺凌,偶因小故而啟爭端。若他國有何不公輕藐之事,一經照知,必須相助,從中善為調處,以示友誼關切。
第二款 俟大清大皇帝,大合眾國大伯理璽天德既得選舉國會神耆大臣議允,各將條約批准互易後,必須敬謹收藏:大合眾國當著首相恭藏大清大皇帝批准原冊於華盛頓都城,大清國當著內閣大學士恭藏大合眾國大伯理璽天德批准原冊於北京都城,則兩國之友誼歷久弗替矣。
第三款 條約各款必使兩國軍民人等盡得聞知,俾可遵守,大合眾國於批准互易後,立即宣布,照例刊傳;大清國於批准互易後,亦即通諭都城,並著各省督撫一體頒行。
第四款 因欲堅立友誼,嗣後大合眾國駐扎中華之大臣任聽以平行之禮、信義之道與大清內閣大學士交移交往,並得與兩廣、閩浙、兩江督撫一體公文往來;至照會京師內閣文件,或交以上各督撫照例代送,或交提塘驛站齎遞,均無不可;其照會公文如有印封者,必須謹慎齎遞。遇有咨照等件,內閣暨各督撫當酌量迅速照覆。
第五款 大合眾國大臣遇有要事,不論何時應准到北京暫住,與內閣大學士或與派出平行大憲酌議關涉彼此利益事件。但每年不得逾一次,到京後迅速定議,不得耽延。往來應由海口,或由陸路,不可駕駛兵船;進天津海口,先行知照地方官,派船迎接。若系小事,不得因有此條輕請到京。至上京,必須先行照會禮部,俾得備辦一切事款,往返護送,彼此以禮相待。寓京之日,按品預備公館,所有費用自備資斧;其跟從大合眾國欽差人等,不得逾二十人之數,雇覓華民供役在外,到處不得帶貨貿易。
第六款 嗣後無論何時,倘中華大皇帝情願與別國,或立約、或為別故,允准與眾友國欽差前往京師,到彼居住,或久或暫,即毋庸再行計議特許,應准大合眾國欽差一律照辦,同沾此典。
第七款 嗣後大清國大臣與大合眾國大臣公文往來,應照平行之禮,用「照會」字樣。領事等官與中國地方官公文往來,亦用照會字樣。申報大憲,用申陳字樣。若平民稟報官憲,仍用「稟呈」字樣。均不得欺藐不恭,有傷友誼。至兩國均不得互相征索禮物。
第八款 嗣後大清國督撫與大合眾國大臣會晤,或在公署,或在行轅,均須彼此酌定合宜之處,毋得藉端推辭。常事以文移往來,不可煩瑣會面。
第九款 大合眾國如有官船在通商海口游弋巡查,或為保護貿易,或為增廣才識,近至沿海各處,如有事故,該地方大員當與船中統領以平行禮儀相待,以示兩國和好之誼;如有采買食物、汲取淡水或須修理等事,中國官員自當襄助購辦。遇有大合眾國船隻,或因毀壞、被劫,或雖未毀壞而亦被劫、被擄,及在大洋等處,應准大合眾國官船追捕盜賊,交地方官訊究懲辦。
第十款 大合眾國領事及管理貿易等官在中華議定所開各港居住、保護貿易者,當與道台、知府平行;遇有與中華地方官交涉事件,或公文往來,或會晤面商,務須兩得其平;即所用一切字樣、體制,亦應均照平行。如地方官及領事等官有侮慢欺藐各等情,准其彼此將委曲情由申訴本國各大憲,秉公查辦;該領事等官亦不得率意任性,致與中華官民動多抵牾。嗣後遇領事等官派到港口,大合眾國大臣即行照知該省督撫,當以優禮款接,致可行其職守之事。
第十一款 大合眾國民人在中華安分貿易辦事者,當與中國人一體和好友愛,地方官必時加保護,務使身家一切安全,不使受欺辱騷擾等事。倘其屋宇、產業有被內地不法匪徒逞凶恐嚇、焚毀侵害,一經領事官報明,地方官立當派撥兵役彈壓驅逐,並將匪徒查拿,按律重辦。倘華民與大合眾國人有爭斗、詞訟等案,華民歸中國官按律治罪;大合眾國人,無論在岸上、海面,與華民欺侮騷擾、毀壞物件、毆傷損害一切非禮不合情事,應歸領事等官按本國例懲辦。至捉拿犯人以備質訊,或由本地方官,或由大合眾國官,均無不可。
第十二款 大合眾國民人在通商各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准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並設立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聽大合眾國人與內民公平議定租息;內民不得抬價勒索;如無礙民居,不關方向,照例稅契用印外,地方官不得阻止。大合眾國人勿許強租硬占,務須各出情願,以昭公允。倘墳墓或被中國民人毀掘,中國地方官嚴拿,照例治罪。其大合眾國人泊船寄居處所,商民、水手人等只准在近地行走,不準遠赴內地鄉村、市鎮、私行貿易,以期永久彼此相安。
第十三款 大合眾國船隻在中國洋面遭風觸礁擱淺,遇盜致有損壞等害者,該處地方官一經查知,即應設法拯救保護,並加撫恤,俾得駛至最近港口修理,並准其采買糧食、汲取淡水。倘商船有在中國所轄內洋被盜搶劫者,地方文武員弁一經聞報,即當嚴拿賊盜,照例治罪,起獲原賊,無論多寡,或交本人,或交領事官俱可,但不得冒開失單。至中國地廣人稠,萬一正盜不能緝獲,或起贓不全,不得令中國賠還貨款。倘若地方官通盜沾染,一經證明,行文大憲奏明,嚴行治罪,將該員家產查抄抵償。
第十四款 大合眾國民人,嗣後均准摯眷赴廣東之廣州、潮州,福建之廈門、福州、台灣,浙江之寧波,江蘇之上海,並嗣後與大合眾國或他國定立條約准開各港口市鎮;在彼居住貿易,任其船隻裝載貨物,於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來;但該船隻不得駛赴沿海口岸及未開各港,私行違法貿易。如有犯此禁令者,應將船隻,貨物充公,歸中國入官;其有走私漏稅或攜帶各項違禁貨物至中國者,聽中國地方官自行辦理治罪,大合眾國官民均不得稍有袒護。若別國船隻冒大合眾國旗號作不法貿易者,大合眾國自應設法禁止。
第十五款 大合眾國民人在各港貿易者,除中國例禁不準攜帶進口、出口之貨外,其餘各項貨物俱准任意販運,往來買賣。所納稅餉惟照粘附在望廈所立條約例冊,除是別國按條約有何更改。即應一體均同,因大合眾國人所納之稅,必須照與中華至好之國一律辦理。
第十六款 大合眾國船隻進通商各港口時,必將船牌等件呈交領事官,轉報海關,即按牌上所載噸數輸納船鈔,每噸以方停四十官尺為准:凡在一百五十噸以上者,每噸納銀四錢,不及一百五十噸者,每噸納銀一錢。凡船隻曾在本港納鈔,因貨未全銷,復載往別口出售,或因無回貨,須將空船或未滿載之船駛赴別港覓載者,領事官報明海關,將鈔已完納之處在紅牌上註明,並行文別口海關查照;俟該船進別口時,止納貨稅,不輸船鈔,以免重征。設立浮桴、亮船,建造塔表、亮樓,由通商各海口地方官會同領事官酌量辦理。
第十七款 大合眾國船隻進口,准其僱用引水帶進,候正項稅款全完,仍令帶出。並准雇覓廝役、買辦、工匠、水手、延請通事、司書及必須之人,並僱用內地艇只,其工價若干,由該商民等自行定議,或由領事等官酌辦。
第十八款 大合眾國船隻一經進口,即由海關酌派妥役隨船管押,或搭坐商船,或自雇艇只,均聽其便。倘大合眾國民人有在船上不安本分,離船逃走至內地避匿者,一經領事官知照,中國地方官即派役訪查,拿送領事等官治罪。若有中國犯法民人逃至大合眾國人寓館及商船潛匿者,中國地方官查出,即行文領事等官捉拿送回,均不得稍有庇匿。至大合眾國商民、水手人等,均歸領事等官隨時稽查約束。倘兩國人有倚強滋事,輕用火器傷人,致釀斗殺重案,兩國官員均應執法嚴辦,不得稍有偏徇,致令眾心不服。
第十九款 大合眾國商船進口,或船主,或貨主,或代辦商人,限二日之內將船牌、貨單等件呈遞本國領事等官收存,該領事即將船名、人數及所載噸數,貨色詳細開明,照會海關,方准領取牌照,開艙起貨;倘有未領牌照之先擅行起貨者,即罰洋銀五百大元,並將擅行卸運之貨一概歸中國入官。或有商船進口止起一分貨物者,按其所起一分貨物輸納稅餉,未起之貨均准其載往別口售賣;倘有進口並未開艙即欲他往者,限二日之內即行出口,不得停留,亦不徵收稅餉船鈔,均俟到別口發售,再行照例輸納;倘進口貨船已逾二日之限,即須輸納船鈔。遇有領事等官不在港內,應准大合眾國船主、商人托友國領事代為料理,否則徑赴海關呈明,設法妥辦。
第二十款 大合眾國商船販貨進口、出口,均將起貨、下貨日期呈報領事等官,由領事等官轉報海關,屆期委派官役與該船主、貨主或代辦商人等眼同秉公將貨物驗明,以便按例征稅;若內有估價定稅之貨,或因議價高下不等,除皮多寡不齊,致有辯論,不能了結者,限該商於即日內稟報領事官,俾得通知海關,會商酌奪,若稟報稽遲,即不為准理。
第二十一款 大合眾國民人運貨進口,既經納清稅餉,或有欲將已卸之貨運往別口售賣者,稟明領事官,轉報海關,檢查貨稅底簿相符,委員驗明實系原包原貨,並無拆動、抽換情弊,即將某貨若干擔已完稅若干之處填入牌照,發該商收執,一面行文別口海關查照;俟該船進口,查驗符合,即准開艙出售,免其重納稅餉。若有影射、夾帶情事,經海關查出,罰貨入官。如大合眾國船隻運載外洋穀米進各港口者,若並未起卸,亦准其復運出口。
第二十二款 大合眾國船隻進口後,方納船鈔。進口貨物於起貨時完稅,出口貨物於下貨時完稅。統俟稅鈔全完,由海關發給紅牌,然後領事官方給還船牌等件。所有稅銀由中國官設銀號代納,或以紋銀,或以洋銀,按時價折交,均無不可。倘有未經完稅,領事官先行發還船牌者,所欠稅鈔,當為領事官是問。
第二十三款 大合眾國船隻停泊口內,如有貨物必須剝過別船者,應先呈明領事官,轉報海關,委員查驗確當,方准剝運;倘不稟明候驗批准,輒行剝運者,即將所剝之貨歸中國入官。
第二十四款 中國人有該欠大合眾國人債項者,准其按例控追;一經領事官照知,地方官立即設法查究,嚴追給領。倘大合眾國人有該欠華民者,亦准由領事官知會討取,或直向領事官控追俱可,但兩國官員均不保償。
第二十五款 大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言,並幫辦文墨事件,不論所請系何等之人,中國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撓陷害等情;並准其采買中國各項書篇。
第二十六款 大合眾國現與中國訂明和好,各處通商港口聽其船隻往來貿易,倘日後若有別國與中國不和,中國止應禁阻不和之國不準來各口交易,其大合眾國人自往別國貿易,或販運其國之貨物前來各口,中國應認明大合眾國旗號,便准入港。惟大合眾國商船不得私帶別國一兵進口,及聽受別國賄囑,換給旗號,代為運貨入口貿易;倘有犯此禁令,聽中國查出充公入官。
第二十七款 大合眾國民人在大清國通商各港口,自因財產涉訟,由本國領事等官訊明辦理;若大合眾國民人在大清國與別國貿易之人因事爭論者,應聽兩造查照各本國所立條約辦理,中國官員不得過問。
第二十八款 大合眾國民人因有要事向大清國地方官辯訴,先稟明領事等官,查明稟內字句明順、事在情理者,即為轉行地方官查辦。大清國商民因有要事向領事等官辯訴者,准其一面稟地方官,一面到領事等官稟呈查辦。倘遇有大清國人與大合眾國人因事相爭不能以和平調處者,即須兩國官員查明公議察奪,更不得索取規費,並准請人到堂代傳,以免言語不通,致受委曲。
第二十九款 耶穌基督聖教,又名天主教,原為勸人行善,凡欲人施諸己者亦如是施於人。嗣後所有安分傳教習教之人,當一體矜恤保護,不可欺侮凌虐。凡有遵照教規安分傳習者,他人毋得騷擾。
第三十款 現經兩國議定,嗣後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國或其商民,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為該國並其商民從來未沾,抑為此條約所無者,亦當立准大合眾國官民一體均沾。
以上各款條約,應由大清國大皇帝立賜批准,並限於一年之內由大合眾國大伯理璽天德既得選舉國會紳耆大臣議允批准,屆期互換。須至和約者。
大清國欽差吏部尚書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花沙納,欽差東閣大學士便宜行事全權大臣桂良
大合眾國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列衛廉
大清國咸豐八年五月初八日
紀年一千八百五十八年為大合眾國立國後八十二年六月十八日
附註
本條約見《咸豐條約》,卷4,頁21-31。英文本見《海關中外條約》,卷1,頁713-727。
本條約原稱為《和好條約》,但通稱為《天津條約》。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隸北塘交換批准。

Ⅵ 中美天津條約的簽約背景

19世紀40年代後,西方侵略者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大量的特權。但到了50年代,美國等國對原有特權不再滿足,於是在1854年、1856年兩次向清朝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中國開放內地,以便使美國產品更順利地進入中國,並擴大《望廈條約》已規定的各項權益。這實際上是另訂新約。清朝政府對美方的要求,均予以拒絕。1856年底,英國、法國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美國雖然表示中立,但這一中立僅限於不直接出兵中國,而在其擴大在華侵略權益這一點上,與英、法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國充當了可恥的幫凶角色,參與了侵華戰爭的謀劃。
1858年4月,已經佔領廣州的英法聯軍進逼大沽口,美國駐華公使夥同英、法、俄三國公使聯袂到達大沽外,照會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國公使列衛廉與清政府直隸總督譚廷襄開始談判,討論了美國所提出的草約。5月19日,因英法聯軍即將於次日發動進攻,美國應英國的要求,不動聲色地中止了正在進行中的談判。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後,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等人與英、法談判。雖然清朝官員並不信任美使,但還是一再懇求美使與俄使居中調停。列衛廉以「調停人」的偽善面孔欺騙清政府。6月7日,列衛廉恢復了與清朝官員的會談,並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條約草案再度進行談判。6月18日,美國搶先英、法與清政府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

Ⅶ 2021中美會談十句硬氣語錄有哪些

2021中美會談十句硬氣語錄有:

1、我現在講一句,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甚至在20、30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與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協議,按照正確的方式行事。

2、任何人不能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3、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尊重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尊重世界各國主權,尊重文明多樣性,致力於國際關系民主化,而不應該拉「小圈子」,更不應該開歷史倒車,以意識形態劃線,重挑集團對抗。

4、我們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能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說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

5、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並不必然相互構成威脅,差異分歧並不構成中美對抗的理由,中美雙方誰都無法承受沖突對抗的後果。中美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

6、把「種族滅絕」的帽子戴到中國頭上,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我們不接受帶著偏見、居高臨下、像教師爺一樣到新疆去搞所謂「有罪推定」式的調查。

7、我們不主張通過武力侵略,不主張通過各種手段推翻別國政權,也不主張屠殺別國人民,因為所有這些只會造成這個世界的動盪和不穩定。

8、我認為問題在於美國的「長臂管轄」和「壓迫」,美國通過武力或金融霸權,把國家安全的觸角伸得過長,這給正常的貿易活動製造了障礙。

9、至於說美國人民百折不撓,美國人民當然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難道被外國圍堵的時間還短嗎?

10、中國人民是聰明的,要卡住我們是卡不住的。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採取打壓的辦法,最後受損失的是自己。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

Ⅷ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公使駐京;

②賠款;

③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

④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 《天津條約》的影響:

a.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c.旨在推動王朝中興的洋務運動興起;

拓展資料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於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並揚言進攻北京。

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議和。

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俄、美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共十二款。主要內容:

(1)俄國得 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

(2)俄國得在中國各通 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

(3)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

(4)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 要藉此侵佔中國領土);

(5)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訂 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共三十款。主要內容:

(1)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

(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

(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 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共五十六款,附有專條。主要內容:

(1)英國公 使得住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庄、登州、台灣(台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庄口 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2)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

(3)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 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

(6)中國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

(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 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 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 遺》六款。主要內容:

(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

(2)增開瓊州、潮州、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並在各口設領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

(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

(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Ⅸ 2020年8月15號中美談判談什麼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美一致同意於8月15日舉行高層會談,評估中國對貿易談判的遵守情況。知情人士也表示,此次談判將是「重要轉折點」,可能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

Ⅹ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背後的細節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背後的細節:安克雷奇、泡麵、美方發言延時、中方要求延時、美方只要求中國記者離開、沒配同聲傳譯、筆記本、透明隔板、辛丑年。

細節一:安克雷奇

安克雷奇位於中國和美國正中間,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證明中美在此次對話中地位是平等的。從防疫角度來看,阿拉斯加州是全美疫情控制較好的州之一;從地方交流看,安克雷奇與中國哈爾濱市已經結成友好城市;在中美剛開通直達航班後,阿拉斯加也是飛機中間經停加油的一站。

細節二:泡麵

在第二場會談開始前的途中,記者聽到王毅問楊潔篪:「午飯吃了沒」,楊潔篪回應道:「嗯,我吃的泡麵」。此次中美會談,美方作為東道主卻沒有為中國代表團安排午餐和晚餐,中國代表團只能自行解決吃飯問題。

對此網友表示,「辛苦啦,一定要注意身體!」

細節三:美方發言延時

美方作為東道主,在安排上自然要先致開場白;但是美方沒有按照原定的發言計劃進行,反而多次延時。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這個場合上,所有的發言稿件都應該是精確計算,肯定是在規定時間內說完的。美方多次延時,只能說明他們要說的東西太多了,要與中國協商的東西也太多了。

細節四:中方要求延時

根據基本的外交禮儀,雙方發言的時間長度應該是一致的。美方在進行發言之後,又由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別進行了補充發言;美方已經進行了兩輪發言,中國自然也要進行補充發言,這體現了在外交中對等的原則。

細節五:美方只要求中國記者離開

在美方結束首次會議的第二輪發言之後,布林肯就要求所有記者全部離開,也沒有讓中方補充發言的意思。根據在現場的記者表示,美方當時只要求中國記者離開,自然也遭到了中方代表團的強烈反對。

楊潔篪質疑美方:「你們為什麼害怕記者在場」?楊潔篪表示,美方的出發點是要說明美國要從一個強有力的角度來說話,既然這樣,為什麼要害怕記者在場啊?根本沒必要害怕記者在場啊。

細節六:沒配同聲傳譯

據中國網3月19日報道,中美高層戰略會談整體時間超出預計,持續2小時仍未結束。美方不僅在記筆記,還不斷傳遞小紙條,白宮的中國事務協調員精通中文,因此現場沒有同聲傳譯。

單就翻譯這個問題上,美方此舉也是違背了外交基本禮儀的。就算這位白宮官員的中文再好,也難以與專業的翻譯人員比較,一旦在他翻譯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很容易造成政治誤判。

細節七:筆記本

從現場視頻畫面來看,中方面前用於做會議重點記錄的,是整齊的A4紙;美方面前用於記錄的是參會人員隨身攜帶的大小不一的筆記本。在會議過程中,由於缺少統一的同聲傳譯,美方的參會人員甚至需要從筆記本上撕下一張作為傳遞信息的小紙條。

細節八:透明隔板

布林肯在前往韓國進行外長防長「2+2」會談時,在韓方准備的會議室中,每個座位的旁邊都有塑料製成的透明隔板,這一舉措在新冠疫情流行下一種防疫手段;但是在此次中美高層會談中,美方卻沒有做這樣的准備工作。不知道是對自己的防疫工作很自信,還是覺得這樣的措施沒有必要?

細節九:辛丑年

120年前的1901年,中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20年後的2021年同樣是辛丑年,中國政府代表受邀前往阿拉斯加,以平等的姿態與美國開展高層戰略對話。王毅表示,中方過去、現在、將來都絕不會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