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從天津到臨清都經過哪些地區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可以種荷花 2025-07-13 08:48:47
福州圓珠門簾哪裡可以買 2025-07-13 08:43:50

從天津到臨清都經過哪些地區

發布時間: 2022-11-22 04:17:09

A. 從天津東站到聊城火車站都經過哪些站

K1622/K1619次天津、天津北、霸州、任丘、衡水、聊城。
車次 站次 站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 運行時間 里程 硬座 軟座 硬卧下 軟卧下
K1622/K1619 1 天津 始發站 22:10 0分 0 2 1 2 1
K1622/K1619 2 天津北 22:18 22:20 8分 4 10 10 109 162
K1622/K1619 3 霸州 23:50 23:55 1小時40分 87 16 22 109 162
K1622/K1619 4 任丘 00:30 00:32 2小時20分 142 25 36 109 162
K1622/K1619 5 衡水 01:54 02:02 3小時44分 269 42 64 109 162
K1622/K1619 6 聊城 03:41 03:46 5小時31分 421 63 97 118 175
K1622/K1619 7 鄆城 04:45 04:48 6小時35分 521 76 119 143 215
K1622/K1619 8 菏澤 05:23 05:28 7小時13分 577 79 124 149 224
K1622/K1619 9 曹縣 06:02 06:05 7小時52分 625 87 137 162 245
K1622/K1619 10 商丘南 06:45 06:48 8小時35分 682 94 147 175 264
K1622/K1619 11 亳州 07:29 07:34 9小時19分 746 103 160 191 286
K1622/K1619 12 阜陽 08:46 09:05 10小時36分 850 113 178 209 316
K1622/K1619 13 潢川 10:41 10:51 12小時31分 966 125 198 231 352
K1622/K1619 14 麻城 12:20 12:26 14小時10分 1086 140 221 257 390
K1622/K1619 15 蘄春 14:21 14:25 16小時11分 1212 154 243 281 429
K1622/K1619 16 九江 15:43 15:47 17小時33分 1309 165 260 301 458
K1622/K1619 17 南昌 17:07 17:22 18小時57分 1444 175 276 319 486
K1622/K1619 18 吉安 20:06 20:10 21小時56分 1670 200 316 363 554
K1622/K1619 19 贛州 22:38 22:48 24小時28分 1856 215 342 390 600
K1622/K1619 20 龍川 02:10 02:18 28小時0分 2097 238 376 430 658
K1622/K1619 21 惠州 04:09 04:11 29小時59分 2252 245 391 446 686
K1622/K1619 22 東莞東 04:51 04:53 30小時41分 2306 253 402 458 705
K1622/K1619 23 深圳西 05:56 終點站 31小時46分 2382 257 411 467 720

B. 天津到臨清做火車路經多少地方

天津 [簡介]
08:02
08:09
7分鍾
17小時26分
硬座
156.5
硬卧下
288.5
軟卧下
440.5
21
霸州 [簡介]
09:43
09:46
3分鍾
19小時7分
硬座
163.5
硬卧下
299.5
軟卧下
456.5
22
任丘 [簡介]
10:22
10:26
4分鍾
19小時46分
硬座
173.5
硬卧下
317.5
軟卧下
484.5
23
肅寧 [簡介]
10:53
10:56
3分鍾
20小時17分
硬座
173.5
硬卧下
317.5
軟卧下
484.5
24
饒陽 [簡介]
11:12
11:14
2分鍾
20小時36分
硬座
177.5
硬卧下
325.5
軟卧下
497.5
25
深州 [簡介]
11:33
11:35
2分鍾
20小時57分
硬座
177.5
硬卧下
325.5
軟卧下
497.5
26
衡水 [簡介]
12:05
12:10
5分鍾
21小時29分
硬座
180.5
硬卧下
331.5
軟卧下
509.5
27
棗強 [簡介]
12:31
12:33
2分鍾
21小時55分
硬座
189.5
硬卧下
343.5
軟卧下
527.5
28
清河城 [簡介]
13:05
13:07
2分鍾
22小時29分
硬座
192
硬卧下
351
軟卧下
537
29
臨清 [簡介]
13:30
13:47
17分鍾
22小時54分
硬座
192
硬卧下
351
軟卧下
537

C. 京杭大運河的路線

南京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務部門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實現復航,計劃於2017年實現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3)從天津到臨清都經過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一、京杭大運河歷史背景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

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沖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系,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

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系。隋開運河不僅僅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

隋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這一尖銳矛盾在江南地區一直存在,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隋統治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同時,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軍隊駐扎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

路途遙遠,開鑿運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隋以後的歷朝歷代,至清朝後期,無論是大一統時期政權,還是分裂時期的政權,都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其動機無外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充分利用運河漕運。

以運河為基礎,建立龐大而復雜的漕運體系,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華大地統治者主要手段之一。運河的修復改道,其緣由亦是現實中運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權的都城位置變化。至元代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運干線。

運河是由統治者主導開鑿整修而成,統治者們集合龐大的人力、物力開鑿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漕運。運河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漕運目的而生的,漕運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

由於海運的海盜、風浪等問題難以解決,在漕運史上運河水運是主要首選方案。開鑿運河是一件名符其實的功在當代、利在萬秋的偉舉,對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時隔不久就能顯現,給王朝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歷朝歷代有見識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運河的修造。

二、建設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里,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一)春秋末期

胥溪、胥浦是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運河的萌芽時期,相傳是以吳國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國君主夫差,在吳國早已攻克楚國、越國之後,擋在他面前的只有齊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

他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里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運河就是為水上運輸而生的。

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注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吳王此後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銳大會諸侯,與晉爭霸,結果吳國被越國偷襲所滅。夫差雖然身死,但是他留下來的不僅有揚州的雛形,而且這些運河至今仍在使用。

(二)隋唐時期

「隋唐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

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9]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1)廣通渠,從長安至潼關東通黃河。以渭水為主要水源。

(2)通濟渠,從洛陽溝通黃、淮兩大河流的水運。

(3)山陽瀆,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徑直向南,到江都(今揚州市)西南接長江。

(4)永濟渠,在黃河以北。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三)元明清時期

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元代開鑿的重點段一是山東境內泗水至衛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號)十八年(公元1281年)開濟州河,從任城(濟寧市)至須城(東平縣)安山,長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開會通河,從安山西南開渠。由壽張西北至臨清,長125公里。

至元二十九年(1292)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大都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長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自昌平縣白浮村神山泉經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積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門(今崇文門)外向東,在今天的朝陽區楊閘村向東南折,至通州高麗庄(今張家灣村)入潞河(今北運河故道),長82公里。

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台兒庄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台兒庄到淮安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

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安)間,進行了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並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

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蘇州「蘇湖熟,天下足」。

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現有京杭大運河蘇杭段客運航線往返。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四)近現代

1842年,英軍在鴉片戰爭中決勝的一戰,就是奪取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鎮江,封鎖漕運,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決定,不久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1853年後,太平天國占據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帶十多年,運河漕運被迫中斷。戰爭極其慘烈,期間沿線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創,部分甚至全部焚毀。

1855年黃河改道後,運河山東段逐漸淤廢。從此漕運主要改經海路。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輪船承運漕糧。1904年,漕運總督也被撤廢。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從此京杭大運河以及沿線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解放後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使其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已將江、河、海銜接起來。2002年,原本只負責通航的京杭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成為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通道,通過它長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東和河北等地。

D. 從天津到阜陽要經過哪些地方

提供天津到阜陽旅客列車經停站供參考:
K2388
經停:天津→任丘→衡水→聊城→梁山→菏澤→亳州→阜陽
K668
經停:天津→霸州→衡水→大營鎮→清河城→臨清→聊城→台前→菏澤→曹縣→商丘南→亳州→阜陽
Z384
經停:天津→聊城→梁山→菏澤→亳州→阜陽
Z188
經停:天津→衡水→聊城→菏澤→曹縣→亳州→阜陽
K1548
經停:天津→霸州→任丘→肅寧→深州→衡水→棗強→清河城→聊城→台前→菏澤→阜陽
K728
經停:天津→霸州→任丘→饒陽→深州→衡水→棗強→大營鎮→聊城→陽谷→菏澤→曹縣→商丘南→亳州→阜陽
K568
經停:天津→霸州→任丘→肅寧→衡水→棗強→清河城→聊城→陽谷→鄆城→菏澤→曹縣→亳州→阜陽
T184
經停:天津→任丘→衡水→聊城→菏澤→商丘南→阜陽
Z114
經停:天津→任丘→衡水→聊城→商丘南→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