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帝士力集團怎麼樣
擴展閱讀
在福州甲油膠去哪裡進貨 2024-04-24 21:55:09
麗江和廈門哪個拍婚紗照 2024-04-24 21:45:06
現在福州加油哪裡便宜 2024-04-24 21:40:32

天津帝士力集團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1-28 03:39:14

㈠ 天士力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系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號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天河振凱貿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永生建築有限公司、金華市金磐開發區萬順貿易有限公司、浙江尖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市中央葯業有限公司等7家發起設立,於2000年4月30日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並取得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股票已於2002年8月2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2017年4月20日,公司名稱由"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天士力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閆凱境
成立時間:1998-04-30
注冊資本:151266.622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20000000001246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天津市北辰區普濟河東道2號(天士力現代中葯城)

㈡ 天津大學是211院校嗎

天津大學是211工程高校,也是985工程高校,還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天大」,坐落於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首批全國重點大學,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建築老八校之一,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985工程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世紀之交為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而做出的重大決策。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於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啟動。

「211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

雙一流的全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㈢ 為什麼說隋煬帝是關隴集團的叛徒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次子,他何以能奪取其兄楊勇的太子位,從而登上皇位?稱帝後的楊廣即隋煬帝為什麼不依靠北人即楊氏起家的關隴集團,而依靠南人,致使南北朝臣矛盾激化,內部分裂,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只有從隋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去探討。

一、善矯飾媚雙親奪帝位

楊廣工心計善矯飾,他針對其兄楊勇的弱點反其道而行之,以投雙親之所好,博取歡心;同時,暗裡廣結朋黨,策劃奪位陰謀。

楊勇是楊堅長子,楊堅稱帝後立他為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讓他參與,如果政令有什麼問題,他都會說出自己的意見,這一點很得楊堅喜歡。

楊勇頗好學,會詞賦,性寬仁、厚道、坦直,但為人率性任情,喜排場。文帝尚節儉、反對奢華,就非常不滿意,說:"想要長久治天下怎能奢華如此!"比如百官來朝,楊勇設樂受賀,文帝很反感,認為是"違禮",於是,恩寵漸衰。

楊勇多內寵,尤愛姬妾昭雲,不喜歡獨孤皇後為他選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臟病,二天便死了,獨孤皇後疑元妃之死是被勇所害,嚴斥之。楊廣知道父皇母後不喜太子之故,姬妾但備員數,只跟肖後住在一起;每次來朝,車馬侍從,都很儉素:接待朝臣,禮極卑屈。這樣,不只得到父皇母後的寵愛,也得到群臣的贊揚,他的"好名聲"遍傳了出去。

煬帝殺父屠兄,這是其私慾膨脹極度的必然結果。他又是個猜忌多疑的專制暴君,不可能有唐太宗化敵為已用的胸懷和智謀,只能對先帝舊臣和擁護太子楊勇派一概排斥,加上他對人民又這么殘暴,因而不斷擴大和加強敵對勢力,匯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反叛洪流。當他逃到江都後已感到末日將至,有一次,他取鏡照面,對肖後說:"好頭頸,不知誰該來斬它!"肖後非常震驚,楊廣強笑道:"朕以貴天下,後斬頭又如何!"

但當叛變的將官要斬他頭的時候,這個暴君原來是個懦夫,他發抖了。因害怕刀殺,要求讓他飲毒酒了結,叛將不同意,他便自解衣帶給叛將們,哀求縊殺,於是這個罪大惡極的民賊,就這樣被自縊身死。

㈣ 皇親被侮辱帝王也難以怪罪,南北朝士族究竟有多囂張

簡單來說,就是皇帝想要動士族,先被收拾的肯定是皇帝;士族想要換皇帝,皇帝在這個位置上基本待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天。

一般而言,當前普遍認為三國時期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制的士族崛起的制度支撐,後經過逐步演化,士族逐漸成為門閥士族,成為盛極一時的一個特殊的社會階級,這個階級代表利益相同,掌控國家大部門資源,甚至擁有選拔官員,更換皇帝的逆天能力。

㈤ 曹操不敢受帝稱號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諸侯之一,文韜武略,智慧過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求才若渴,為人是用,官拜丞相,曹操為何敢稱帝?曹操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那時候的形勢沒有具備稱帝的條件,孫權與劉備虎視眈眈。如果曹操敢稱帝,讓劉備孫權捉住把柄,聯合討伐他,這樣曹操就煩惱的事情更多。

說曹操不敢受帝稱號是不準確的,不是不敢,而是不願!曹操其人,看似不在乎自己的聲名,實則不然,其實他比任何人都在乎天下人對他看法。曹操起兵,是以光復漢室的名義。能夠成事,靠的還是他刺殺董卓的名頭。他的一切,還都是因為他依附漢家天下得來的。不管他後來怎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還都只是大漢的丞相,天下人就算對他在不齒,可也說不出什麼。再則,跟著曹操的謀士大將們,也不都只認曹操,還有一大部分是奉漢室為正統的。就連荀彧這樣的,跟著曹操征戰一生立下汗馬功勞的近臣謀士,都反對他廢帝自立,曹操自然也要考慮這方面的壓力。但以當時曹操的勢力,曹操要是稱帝,無人能夠阻攔。曹操不稱帝,還是和他身為漢臣,不想落個篡位亂臣賊子的名聲有關,畢竟還有東吳,川蜀對他虎視眈眈呢!

曹操和夏侯惇的是創業合夥人,和異姓血親兄弟,在曹操成為魏王後己經實際上成為真正皇帝的時侯,賈詡,程昱都建議他舉行大禮,成為皇帝。但夏候惇卻建議打下益州劉備後,再順流而下統一東吳,再當皇帝舉行大禮更加安穩,天下太平,才能遵循堯舜的道路,行禪讓之事,曹操聽從夏候惇的勸說,沒有去當皇帝,可在滅了關羽以後就死了。夏侯惇也因為自己勸說,深深自責,不久也死了。

曹操當時己經有。當皇帝之實,就缺一個禮儀罷了,他也許是怕自己女兒們,因為自己當了皇帝,天天吵鬧。也許更怕似夏侯惇一樣的合夥人,不能平等談天說地,使自己孤單寂寞。所以他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當時劉備是他最大敵人,占據四川漢中。在他當中魏王時,孫權已經再次投降過來還聯合起來消滅荊州的強大的關羽,孫權還把關羽人頭送到洛陽示眾。

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候。孫權派人向洛陽朝廷進貢,又將曹操將領朱光等人送回洛陽。寫信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當上大魏皇帝。曹操將信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護火上烤耶」。群臣乘機向他也勸他當上皇帝。曹操由於不想違被以前對荀彧等伙計了承諾,怕死了孤獨。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從最了解曹操心裡劉備這樣說,曹操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命,議見者曹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復無遠志也。今曹三分天下有其二,欲將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坐此老乎。是的曹操非常想當皇帝,只是怕皇帝孤單寂寞,當夏侯惇說,自古以來,能除民害百姓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依歸者,應天順民,復何大疑哉。天下太平,才能舉行禪讓堯舜之事。

實際上。曹操是個非常將究實惠的人,他不當皇帝,是一生都將自己裝伴成忠於漢朝廷的人,不想因為自己圖虛名。而自己否定自己的過去是漢朝大忠臣。更不想放棄兵權,去當皇帝,招來殺身之禍,遺害子孫滅絕。而是想時時享受天子榮光,卻不落人口實,己經篡奪了漢朝大權,想著打下劉備,統一全國後,再當不遲。結果死了,沒有當上皇帝。

兒子曹丕剛上魏王,就代替漢獻帝當上皇帝。

曹操本身也是個是想非常崇尚法律的人,講仁義是他思想的對己要求。以道德禮讓教民和治理國家。尚禮重法,自已當皇帝,明顯有違道德規范,所以沒有自己去干。只有虛名,沒有實得的皇帝。卻實實在在為兒子打下堅實基礎,去代替早就名不符實漢朝天下。

曹操在217年漢獻帝己經給曹操魏王天子十二流蘇王冕,金銀車,六駕馬,設五付車。完全皇帝禮儀派頭。可是曹操在達摩坡與夏侯惇的軍隊同時向襄陽會戰關羽,曹操召來夏侯惇。把軍事大權授予夏侯惇為前將軍,令其督領各軍,也就是夏候惇己經撐握軍權,他的意見,使得曹操不得不聽從。從而使曹操沒有當上皇帝。

因為: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青年時期的曹操確實有報國之心,中年時期的曹操奮力拚搏,壯大了自己的勢力,老年時期的曹操功成名就,位極人臣,更想達到人生巔峰,坐北面南,居九五之尊。曹操有稱帝的能力,但有許多顧忌,一是擔心忠正之士反對,二是夏侯惇認為先平定平下,才能順理成章地改朝換代,時機尚未成熟,三是曹操年老體弱,心虛,特別是在關羽被殺後,自己冒然稱帝,會遭到劉備及天下仁人志士全力討伐,所以曹操在有生之年不受帝號。。。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在許都消沉了幾年,眼看著劉備孫權發展壯大,自己必須振奮,曹操集團是打著朝廷的旗號成功運行,曹操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壓迫朝廷封其為魏公。但遭到了曹操敬重的首席謀士荀彧的反對,荀彧一心忠於漢室,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見袁紹優柔寡斷,成不了大事,從而轉投志向遠大的曹操,盡平生才華,盡力輔佐曹操,希望憑借曹操的勢力,平定天下戰亂,還政於漢室朝廷。但曹操稱魏公,想學前朝安漢公王莽呀,想巔覆漢室,心懷不軌啦!雖然荀彧勞苦功高,但平定了北方的曹操家大業大,容不得他人反對,對荀彧賜以沒有食物的空盒,意為我倆緣份已盡,你也無物可食了,荀彧是何等聰明之人,知道曹操不是從前的曹操了,反對無效,含恨自縊而亡。曹操為了徹底掌控朝廷,更換漢室血液,曹操陸續殺了伏後,董貴妃及獻帝眾王子,將自己親生女兒曹憲、曹節、曹華充值後宮,德才兼備的曹節被立為皇後,但曹操失算了,曹節抑制父親而心向大漢。曹操集團唯有曹操與夏侯惇是朝廷命官,夏侯惇又是曹操的左臂右膀,對曹操極其忠誠,曹操待夏侯惇情同手足,也比較敬重。曹操有心代漢而立,但夏侯惇認為時機未熟,天下尚未平定,待天下一統,方能名正言順。沒有夏侯惇的有力支持,也是曹操稱王後急於稱帝的原因之一。曹操漢中之敗後,關羽又舉行北伐,曹操忙於應付,心力交瘁。加上曹操幾十年長期操勞,頭瘋日常又犯,曹操已是莫雄暮年。孫權將關羽的首級送至洛陽,曹操開匣探視老朋友,見關公須目皆張,受到驚嚇,與雲長相聚不遠也。隨著關羽的授首,曹操更不敢稱帝,會遭到人神共憤,劉備會盡傾國之力討伐,鹿死誰手未可知也,曹操不敢置天下形勢於不顧。不久,曹操頭瘋加重,疼痛難忍,滿地打滾,只能以手指曹丕,無力撒手而去。曹丕繼位魏王,急不可待地篡漢,指使華歆多次入宮索要玉璽,遭到曹皇後的嚴辭拒絕。但大勢顧趨,漢獻帝被迫禪位,公元22O年夏,曹丕建立魏國,謚封曹操為魏武帝,完成了曹操生前夢想。

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不敢稱帝和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不敢稱帝是一樣的!他們的出生是漢臣和魏臣,這是他們做人最基本的底線!

㈥ 天士力屬於是國企嗎

天士力不屬於國企,是私企。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於私企,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號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天河振凱貿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永生建築有限公司等7家發起設立的。

天士力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天士力控股集團的核心企業,是我國中葯現代化的標志性企業,於2002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600535)。

天士力公司的服務理念。

天士力集團創建於1994年,是一家以全面國際化為引領,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大生物醫葯產業為核心,以生物醫學工程為協同,以健康保健產業和醫療康復,健康養生,健康管理服務業為兩翼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創立以來,天士力始終秉承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質量的理念和創造健康,人人共享的使命,形成了生命因愛而動的品牌價值主張,確立了共建共生,構建全球生命健康價值生態的企業願景,持續助力健康中國,推動人類健康事業,創造社會價值。

㈦ 非功臣集團出身的袁紹家族,憑啥能左右帝國命運細解袁氏發家史

若問東漢末年誰是最牛的家族,袁氏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當初董卓一手遮天,連皇帝都可以隨便廢立,居然敗在了以袁氏為首的關東士族集團手下,被迫遠走長安。

董卓進京後,對朝中大臣任意屠殺,儼然就是個無冕之皇,唯獨不敢動太傅袁隗,甚至為了拉攏袁家,他還提拔袁術為後將軍。董卓廢少帝時,滿朝無人敢反對,唯有袁紹,對董卓拔刀相向。後來,袁紹、袁術兄弟雙雙逃出京城,董卓也不敢追究,反而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封邟鄉侯。

以董卓的權勢,如果想殺袁紹、袁術,就是分分鍾的事,要不然哥倆也不會逃。後來袁紹糾集十八路大軍討董,憤怒的董卓一聲令下,包括袁隗、袁基在內,袁家五十餘口瞬間丟了性命。可見董卓不是滅不了袁氏,而是有所顧忌,不敢造次。

袁術在董卓入京前,官至中郎將,中級軍官,憑什麼孤身一人跑到南陽,瞬間就成了一方諸侯?袁紹同樣如此,他原本就是個校尉,憑什麼短期內人氣爆棚,引領十八路諸侯,進而占據冀、青、幽、並四州?

袁氏家族到底有什麼「特異功能」,到哪兒都能翻雲覆雨呢?又如何讓殺人如麻的董卓都縮手縮腳了呢?

因為袁氏「四世三公」,累世營造的龐大政治勢力,足以掀翻董卓的政治基礎!

所謂「四世三公」,是指袁紹的高祖袁安、曾族祖袁敞、祖父袁湯、父親袁逢、叔父袁隗,四代人連續出任「三公」之職。所謂「三公」,就是指司徒、太尉、司空,朝廷三個最高職位,司徒即丞相,管行政;太尉即大司馬,管軍事;司空即御史大夫,管監察。

一個家族,出一位三公就足以讓後人炫耀一輩子。西漢210年,僅有兩個家族父子兩代人出任三公,而袁家連續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這個記錄空前絕後。

由此它帶來一個基本事實,袁家跟天下許多豪門大族之間,存在婚姻關系,或者師生之誼,或者同僚之情,亦或者擢拔之恩,進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利益關系網。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袁家人走遍天下,但凡有讀書人的地方,轉幾個彎他們總能找到「關系戶」。

如果你覺得誇張,我們以袁紹的曾祖袁京為例,他官職「只」做到了蜀郡太守,後來就厭倦了官場,辭職跑到江西宜春隱居做學問,成了易學大家。像他這樣的學術泰斗,門下弟子何止數百人?

袁紹、袁術兄弟,到了地方立刻成領袖,憑借的就是家族龐大的勢力。這就是董卓不敢得罪他們的原因,也是雙方翻臉後,他被逼得在洛陽呆不下去的原因。刀槍征服不了人心,更無力改變政治格局,除非董卓有本事一夜間斬斷袁氏的所有利益鏈。

熟知 歷史 的人都知道,東漢的基本政治架構,是以開國功臣家族為班底,形成的皇權與豪門士族集團共治模式。這些功臣家族之間,以及他們與皇族之間相互聯姻,牢牢控制帝國的上層建築。問題來了,袁氏並非功臣集團,他們怎麼擠上了豪門集團的列車?而功臣集團家族的後人,卻不見蹤影了?

任何一個偉大的家族,都有一個傳奇的發跡史,我們就從袁紹的高祖袁安談起。

袁安步入仕途的通行證是一門家學——孟氏易,《孟氏易》是流行於西漢時期的易學分支,在當時風靡一時。袁安的老師就是他的祖父袁良,袁良因為學術成就入仕,漢平帝時官至太子舍人,東漢建立後又出任縣令。

所以,袁安是「學三代」。兩漢時期對五經學術的研究,達到一個高峰期,尤其是漢元帝之後,朝堂幾乎成了儒家天下,有資格出任三公的,必須是學術大家。在「看文憑」的年代,袁良流傳的家學《孟氏易》,無疑為袁氏家族的進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看起來,知識改變命運,古皆有之。

袁安靠學問敲開仕途,又靠他的執政風格迅速躥升,說出來就倆字,「嚴」和「公」。在任河南尹期間,他的這個風格引起了漢明帝的注意。洛陽就隸屬河南郡,權貴集中的地方,很難治理,而漢明帝恰恰是個苛嚴的皇帝,袁安的風格完美切合了漢明帝的心思。

袁安曾經處理過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攪擾了東漢帝國十幾年,導致數千人喪生的楚王劉英謀反案。劉英是漢明帝的異母弟弟,漢明帝雖是明君,但在兄弟情上略顯刻薄。出於忌憚,他對案件窮追猛打,官員們害怕受牽連,故意擴大范圍,以迎合漢明帝,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錯案。

袁安調查清楚真相後,要求文書如實上報,手下官員們怕得罪漢明帝,嚇得磕頭求袁安改變主意。袁安不為所動,表示所有結果由自己一人承擔。漢明帝在接到袁安的呈報後,才有所醒悟,感動之餘,下旨釋放了四百多家無辜者。

當年王莽的曾祖王賀曾經說, 「吾 聞活 千人有封子孫」 。袁安一個案件,就救了四百多家,何止千條人命,所以從因果報應來說,他的子孫封侯,也不算意外。

因為出色的政績,袁安終於步入中央,升任太僕,又因為一次朝議,讓漢章帝刮目相看。在那次朝議上,袁安跟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直接交火,遭到司隸校尉彈劾。而漢章帝則認為袁安做得對,轉過年來讓他接替了第五倫的司空之職,一年後他又轉任司徒。

袁安真是幸運,他的執政風格符合了漢明帝的胃口,其剛正不阿的秉性,又得到了漢章帝的賞識。

袁安還有幸運事嗎?有,他的第三個特點充滿凶險,卻收到了奇效。這個特點就是,他討厭外戚專政,盯著竇氏一族窮追猛打。

在擔任司徒後的第二年,漢章帝駕崩,9歲的漢和帝登基,竇太後垂簾聽政。竇太後依靠她的哥哥竇憲為外援,把持朝政。竇憲兄弟們很不爭氣,壞事做絕,竟然連攔路搶劫這種強盜的行徑都敢做。由此袁安多次與竇氏兄弟正面交鋒,竇憲幾次欲加害袁安,都未得逞。

按理來說,袁安盯著竇氏開火,一定會遭到竇太後的清算。可事實上,竇太後卻並未對袁安打擊報復。原因是,竇太後深知自己的兄弟們名聲太臭,她也不敢公然拿袁安這樣的標桿下手,正所謂道行深了鬼也怕!

袁安反外戚的立場,在他的兒子袁敞身上得到了延續。

如果說袁安是三好生,他的兒子們則是「學霸生」,其中第三子袁敞,年紀輕輕就當起了《孟氏易》的傳人,開門辦學。本人是學霸,老爸是司徒,袁敞毫不意外地飛黃騰達,他以太子舍人為起點,一路飆升,除了去東郡任太守鍍鍍金,其它時間一直在中央做官。漢安帝元初三年,袁敞「按部就班」地當上了司空,成為袁氏第二位三公。

袁敞的性格,跟其父袁安非常相似,同樣剛正不阿,同樣反感外戚政治。漢安帝時期的外戚,變成了鄧氏,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的孫女鄧綏,就是皇太後。實事求是講,這位鄧太後是 歷史 上少有的傑出女政治家,為東漢帝國的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不過,政治家對權力的貪婪,也讓她留下了不少詬病。

袁敞反外戚的立場,讓鄧太後很不爽。不幸的是,由於兒子泄密被抓把柄,袁敞被鄧太後乘機免職。遭遇打擊的袁敞,一氣之下自殺了。

袁安的次子袁京(袁紹曾祖),才是袁氏家族學術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是東漢時期易經研究最傑出的大師之一,有著作傳於後世。袁京不慕官場浮華,早早隱居山林,過起清苦的生活。如今的宜春市,舊稱袁州府,就得名於袁京。

袁京的兒子袁湯是「公三代」,他替袁家創下了兩個記錄,一是用三年時間,把司空、司徒、太尉挨個過了一遍癮,二是賺回一個侯爵。除此而外,袁湯這個三公,個人事跡幾乎一片空白。

也就是說,袁湯其實是個坐在大樹下,安享祖上陰涼的庸碌之輩,當上三公時,已經處於接近退休的年齡。那麼他靠什麼封侯的呢?擁立漢桓帝。漢質帝被外戚梁冀毒殺後,由梁太後做主,迎立14歲的平原王劉志為帝,袁湯跟著投了贊成票,成了擁立之臣。

由此可見,袁湯已經丟掉了父祖不附外戚的傳統,成了梁氏外戚的跟屁蟲。當然,袁湯還為袁家做了一個隱性貢獻——兒子生得多,足足十二個。

在袁湯的兒子們中,出了兩位三公,一位叫袁逢,袁紹和袁術的父親,一位就是後來被董卓殺害的袁隗。

袁逢比其父還要庸碌,只留下為人忠厚的描述,曾任太僕、司空、執金吾。袁隗比哥哥袁逢更早當上三公(太尉),董卓掌權後他還擔任了一段時間太傅。

袁隗曾和大將軍何進一起任「錄尚書事」,即朝政的實際決策人。這表明,漢靈帝後期,文官集團重新進入了決策層。不過,袁隗的表現實在難言合格,袁紹迷惑何進,導演的「十常侍之亂」,其背後主謀,很可能就是袁隗。而正是這場動亂,把東漢帝國推向了萬劫不復。

董卓掌權後,袁隗採取奉迎的態度,因此在 歷史 上留下詬病。王夫之就不客氣地罵他: 「猶然屍位而為大臣,廉恥之心盪然矣。」

袁湯還有一個兒子叫袁成,《三國志》記載,他也曾經出任三公,如果是這樣的話,袁氏一族是「四世六位三公」。袁成就是袁紹的養父,由於袁成無子,袁逢將庶長子袁紹過繼給袁成為子。所以,袁紹和袁術從法理上講是堂兄弟,從醫學上講是親兄弟。

如果把董卓視作掏空東漢的直接責任人,那麼發動「十常侍之亂」的袁隗、袁紹、袁術叔侄三人,才是罪魁禍首。董卓掌握朝政後,又是袁家兄弟,開創了地方武裝割據的先例,從此天下分崩離析。所以,把袁氏說成東漢帝國的掘墓人,一點不為過。

回顧完袁氏家族的發家史,我們就可以回答,非功臣集團的袁氏家族,憑什麼能左右帝國的命運這個問題了。

一,袁氏家族四代人的努力,讓他們擠進了豪門士族集團行列

袁氏家族的發展,明顯經歷了創業、鞏固和壯大三個階段。

袁安和袁敞父子生逢其時,他們打擊外戚和權貴,維護皇權的立場,獲得了皇權的賞識,他們學術泰斗的地位和耿介的性格,又得到士族集團的廣泛擁護。早早隱居的袁京,為袁氏家族贏得美譽,從另一個側面樹立了袁氏家族的品牌形象。父子三人團,奠定了袁氏家族崛起的根基。

袁湯的才能雖然遠不及父祖,但是他寬厚謹慎的風格,確保了袁氏家族「不犯政治錯誤」,不被槍打出頭鳥,甚至拿到了父祖都沒有得到的爵位。從國家利益角度,袁湯雖不值得稱道,但客觀上對袁氏家族擠進豪門集團貢獻很大。

袁逢袁隗兄弟,除了延續袁湯的謹慎風格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貢獻——與豪門集團廣泛聯姻,編織成一張龐大的利益網。比如袁隗的妻子馬氏,就是名儒馬融的女兒,馬融則是開國名將馬援的後人。此外,他們還與楊氏、陳氏、荀氏、高氏結為親家。

豪門不是一代人能夠建成的,袁氏就是通過四代人的努力,擠進了東漢末年的豪門士族集團。

二,薦舉制,是袁氏家族政治資本擴張的內動力

可能你會問,袁家到了第三代就明顯表現出「德不配位」,難道僅憑寬厚的品行和「政治正確」,就能保住家族優勢嗎?

這就涉及到東漢的選拔制度「薦舉制」。所謂薦舉制,就是由地方官員推薦,由中央負責考核錄用的人才選舉制度。薦舉制在實行之初,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豪門集團對薦舉制度的壟斷,它成了豪門士族集團內部利益交換的工具。

比如袁氏家族,他們的關系網一直延伸到地方,要想獲得地方官的推薦,如果沒有與袁氏可交換的利益,就會被排除在推薦范圍之外。即使獲得推薦了,中央的考察這一關,也掌握在人家手中。

除了袁氏,東漢末年還有荀氏、陳氏、楊氏、司馬氏、孔氏等豪門家族。這些家族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東漢的官場,就掌握在了這些家族手中。

董卓為何不被袁氏家族等豪門勢力所容?因為董卓既算不上豪門,也不是關東集團,他靠武力奪權的方式,破壞了關東豪門集團的利益,所以,董卓只能回到關中去碰運氣。

後來荀彧為何跟曹操翻臉?原因就是曹操非要搞唯才是舉,廢掉薦舉制,動了豪門集團的乳酪。

漢靈帝為何另起爐灶,搞了一個「鴻都門學」?蹊蹺也在這里,官場已經被豪門集團壟斷了,他乾脆拋棄太學,吸納寒門子弟進鴻都門學,由皇帝直接選舉任用。

因此,保證袁家勢力的不是品行,而是察舉制,只要這東西在,朝中大臣無論是誰,都需要與袁家做利益交換。請問這種環境下,身處利益中心的袁湯、袁逢、袁隗當三公意外嗎?

三,桓靈二帝對外戚集團的持續打擊,為袁氏集團崛起創造了空間

第三個問題來了,既然豪門集團牢不可破,東漢開國原有的功臣家族哪裡去了?他們才是伴隨帝國誕生的第一批豪門士族集團啊?

槍打出頭鳥,被幹掉了!

東漢成立之初,以陰氏、郭氏、鄧氏、馬氏、樊氏、梁氏、竇氏、賈氏、耿氏等功臣家族為班底,構建了一個皇權與豪門集團共治天下的模式。這些家族之間相互通婚,又與皇族通婚,形成「血緣聯盟」。

這個聯盟看著很和諧,其實不然,它必然形成一個政治產物——外戚政治。東漢的皇帝,可能是中國 歷史 上最悲催的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庄、漢章帝劉炟,其餘所有的皇帝即位的時候都未成年,而且與皇太後都不是親母子關系。皇太後無一例外地依靠娘家勢力,把皇帝架空,每當皇太後去世,皇帝掌權後,又無一例外地對外戚展開清算,由此皇權與外戚之間矛盾非常深。

漢桓帝和漢靈帝,針對外戚勢力的打擊力度最大,他們重用宦官,利用功臣集團之間,以及功臣集團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展開鐵腕清洗。尤其是漢靈帝,廢掉宋皇後之後,乾脆立了一個屠夫之家出身的何氏為皇後,並徹底將功臣集團家族踢出了政治核心圈。

以功臣集團為代表的舊豪門集團退出了政治中心,他們留下政治空缺,恰好留給了袁氏、楊氏等新崛起的士族集團,形成了新興的豪門集團。

為什麼一定要有豪門集團?皇帝就不能連袁氏等一起清除?對不起,做不到!政治不是獨角戲,而是政治勢力之間的勢力平衡。古代中國最大的政治勢力就是士族集團,而東漢就是士族集團發展到豪門化的階段。

由此可見,袁氏家族的崛起,既有其家族的努力,更離不開薦舉制這個 歷史 條件的護佑,又充分利用了皇權與外戚的鷸蚌相爭。新誕生的豪門士族集團,其生命力要遠比功臣集團強大,他們已經不需要外戚身份的保護,而是通過 歷史 的生態環境,讓自己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㈧ 天津大學是幾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天津大學是一所本科類院校,有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自動化等專業,建校127年。


㈨ 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企還是私企

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於私企,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號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天河振凱貿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永生建築有限公司等7家發起設立的。

天士力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天士力控股集團的核心企業,是我國中葯現代化的標志性企業,於2002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600535)。

(9)天津帝士力集團怎麼樣擴展閱讀:

天士力研究院是博士後工作站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按照「大病種、大品種、大市場、系列化」的研發思路,先後承擔了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863、973、國家重大新葯創制研究與開發等重點科研項目40多項。

天士力與天津中醫葯大學、浙江大學合作,組建了天津組分中葯技術工程中心,建立了品類齊全的組分中葯庫,為研發現代中葯、化學中葯、生物中葯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

㈩ 漢靈帝即位初期,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展開了怎樣的角逐呢

在東漢後期,社會經濟隨著前朝帝王貴族的荒淫揮霍變得日益蕭條,社會動盪不定,統治階級與官僚集團的腐朽以及對底層百姓的壓迫十分深重,農民起義、內亂爆發以及朝中各大政治勢力的明爭暗鬥、政治制度的腐敗、禮樂體系的崩解導致社會處於黑暗之中。在經濟政治的日益崩潰下,東漢晚期的帝王昏庸無道,大權旁落,為外戚和宦官的專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