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和河北哪個城市是重加工業
擴展閱讀
天津濱海新區有哪些山 2024-05-18 20:27:51
北京環保電廠有哪些 2024-05-18 20:27:48

天津和河北哪個城市是重加工業

發布時間: 2022-11-29 00:49:40

A.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1)天津和河北哪個城市是重加工業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B. 天津和南京哪個城市工業強

天津的工業要強很多,畢竟是直轄市,而且國家的傾斜性很強。
引自天津統計局2007年數據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668.9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644.79億元,增長18.2%。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414.63億元,增長19.4%;重工業增加值2230.16億元,增長18.0%。全年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達到10502.91億元,增長2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075.07億元,增長20.4%。
優勢產業繼續快速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9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2.4%,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 2824.52億元,增長5.7%,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28.0%。全年完成新產品產值3126.10億元,增長22.5%。

引自南京統計局2007年數據
行業 單位數 工業總產值 增長%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42家 1176.75億元 23.6%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22家 926.55億元 14.6%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9家 503.88億元 34.8%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家 481.31億元 13.9%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20家 277.27億元 14.7%

C. 河北,北京,天津的經濟關系

經濟上有些共存的因素,但整體上從表面看好像是限制了河北的發展,有些強勢吞噬弱勢的意思,但深層次分析不好說,也許是互相促進吧

河北把北京天津包圍著,而且河北的香河三河大廠,又被北京天津包圍著,由於北京、天津的經濟實力強於河北,而且北京又是一個消費型城市,註定河北的經濟實力永遠超不過北京天津,因為河北的學生上大學,考好了,都去了北京天津,畢業後當然願意留下,而且河北的N多人都在北京天津做生意,及時不做生意,有了錢的河北人也會在北京天津安家,因此註定河北的經濟實力永遠落後與北京天津,因為資金和人才都被稀釋了,一個沒有充足資金和人才的省份怎麼會好好發展呢,所以嘛,沿海的省份河北算是差的了!

但是正是由於北京天津的消費能力極強,從而也為河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場,有了充足的市場,只要管理得當,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比如香河的傢具業的發展,不就得益於北京天津的廣闊市場嗎?

比如廊坊地區,和北京天津聯系最為緊密,近幾年發展也還算快,但是沒有我想像的快,一個毗鄰京津的地區,一個有著數條鐵路和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如此好的地區,發展的還是不盡如人意,不像上海周邊的城市群那樣迅速崛起,究其原因,我也不知道啊。

可能還是因為資金人才吧,還有可能北京天津的條件太優越了,有很多工業區,是河北無法比擬的,也許是因為北京天津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沒有什麼瓶頸,沒有什麼可以轉移的產業外溢到河北,也許等北京天津的發展受到市場,空間等等容量限制時,河北才可以收益吧(好像首鋼轉移到唐山了,也算收益吧,但也轉移了污染)

D. 唐山和天津誰更牛逼

唐山是河北省的經濟中心,重工業和服務業都比較發達, 天津是個直轄市,經濟發展比較快, 個人認為天津比較牛,天津和河北省一個檔次,唐山就是河北省的一個重要的城市, 其實,發展強與壞和個人關系不是好大吧,在哪混好了都是很牛b的,在次的村裡也有百萬富翁,在富有的國家也會有乞討的人,再於個人的努力而已

E. 京津冀地區哪個城市更強

琴學書社——城建論道。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京津冀,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北京老大,天津老二,前兩名毫無疑問,河北的石家莊想當老三,但是唐山和保定不服。

唐山不服是比石家莊有錢,保定不服是覺得比石家莊有面,畢竟祖上闊過。現在又出來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雄安,誰是老三,只能呵呵噠。

從我個人角度,我還是覺得石家莊能站穩老三的腳跟,畢竟保定差距還很大,唐山的三產結構遠沒有石家莊合理,而雄安,說實在的,千年大計,還需要不斷成長。

石家莊本身的京津冀第三極也喊了好多年,最近省委省政府開始重視石家莊的發展,而且在全省低迷的情況下石家莊仍能保持7%以上的經濟增速,非常不易。

從全省的經濟、政治、教育、金融資源匯集來說,石家莊更是當仁不讓了,這也是省會的先天優勢,所以,還是看好石家莊。

都是河北的地方,現在整出個京津冀,

在京津冀地區要說哪個城市最強,當然是首都北京,北京是中國的心臟、是中國超一線城市,綜合實力都是最強的。

天津是北京的副手,是拱衛北京的,也是為北京輸血的,雖然同北京都是直轄市,天津是為北京減壓的。

在河北省內有三座城市發展的相當不錯,一座是海濱城市唐山,唐山在河北是很福裕的、很有錢的。第二座是曾經的河北省會保定市,保定的資格要比石家莊輝煌的多,論輩份石家莊不行。第三座是省會石家莊,石家莊是年青省會城市、是火車拉出來的城市,如今是河北的老大、河北省撐舵的城市,不管怎樣現在在河北政治級別特高,其它城市不服都不行。

在河北還有一個剛剛問世的不久的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國家級新區,政治級別也很高,雄安新區是北京的副中心,發展前景無限光明,與北京、天津形成三足鼎力之式,是中國國家級新區最被看好的新區。

北京第一,天津第二,石家莊第三!沒毛病!

我覺得吧,河北的能力和實力最強,因為是河北省嘛,其次是天津,經濟發展也很穩定,最後說北京,北京呢它什麼也不是,就是一個經濟、政治、金融為一身的城市,中國還給了它一個另外的稱號「首都」。你看我這么分析可能得到您的滿意!您拿首都跟直轄市比拿直轄市跟地方省比這個邏輯都讓我不知道怎麼說話了。

我覺得保定離北京近,發展的比較好,地理優勢。還有唐山,很發達。

河北最大,北京最牛,天津最高。

雄安新區未來10年全球的焦點

河北唐山是經濟最強地理位置廊坊最強空氣張家口最強 旅遊 承德最強政策石家莊最強未來雄安新區最強嘴仗滄州最強。

F. 天津發展工業的優勢以及現狀的情況

天津本來就是重工業城市。 現狀嗎,你看看濱海新區。國家砸進去老多錢,來發展
(一)天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1、總量和效益邁上新台階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呈現出不斷加快的發展態勢。1993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5年後1998年突破2千億元,4年後2002年突破3千億元;此後,一年一個台階,2003年突破4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5年突破6千億元;2006和2007年更是一年跨越兩個台階,分別突破8千億元和1萬億元(見表1)。在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同時,2007年工業企業實現利稅也突破千億元,使得工業總量和效益共同邁上新的台階。

2、形成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區縣工業為骨乾的「雁形」工業布局

隨著天津市工業嫁接、改造、調整,工業戰略東移的實施,天津市工業布局發生明顯的變化,濱海新區成為天津市工業最大的增長點。2007年濱海新區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到四分之一(24.4%)的單位數,完成全市近60%的工業總產值(58.7%),濱海新區工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就像領頭的大雁,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特別是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工業的發展。2007年,除濱海新區和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9.7%,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9.4%,比重近30%,逐步成為天津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3、建立起以支柱行業為骨架的「弓形」產業結構

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確立起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現代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2007年這六大優勢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72.3%。在全市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和骨幹行業。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2010.74億元,超2000億元,增加值達到488.2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一大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產值1544.95億元,超過1500億元,增加值501.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二大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051.37億元,超過1000億元,增加值186.45億元,為第三大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產值707.97億元,超過700億元,增加值462.49億元,為第四大行業。2007年這4個行業產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52.8%,增加值佔62%,是目前天津市工業第一板塊的4個主要支柱行業。除這4個主要支柱行業外,近年來天津市工業的其他一些行業發展也不斷加快,產值規模逐步增大,如,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581.88億元、增加值97.31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583.39億元、增加值119.98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418.94億元、增加值92.69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產值418.98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379.31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金屬製品業(產值334.8億元、增加值58.39億元),這6個行業2007年產值規模均超過300億元,產值合計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7%,增加值佔19.6%,為天津市工業第二板塊的骨幹行業。第一板塊的4個支柱行業和第二板塊的6個骨幹行業,產值和增加值合計佔全市工業的80%。這10個行業有如弓弩的骨架,支撐著全市工業的發展,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4、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改革改制的步伐不斷加快,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是目前比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到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中,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6%,兩者合計佔全部工業的比重近九成。私營工業企業迅猛發展,2007年私營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1080.8億元,比2000年增長14.2倍,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0.7%,比2000年提高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除在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佔有較大比重外,在全市工業中的份額已明顯縮小,2007年天津市國有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5%,不足10%,較2000年回落5.3個百分點。中小型工業企業也快速發展。2007年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98.88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4.4倍,年均增長27.4%,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60.5%,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

5、部分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電子、冶金、汽車製造等一些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較高市場佔有率。2007年天津工業生產移動通信設備(手機)9778.77萬部,佔全國總產量的16.1%;天然原油1924.2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0.3%;轎車45.43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9.2%,光通信設備佔42.3%,自行車佔26.1%,焊接鋼管佔24.9%,移動通信基站設備佔21.2%,熱軋窄鋼帶佔15.1%,無縫鋼管佔14.8%,照相機佔8.3%。特厚板、中小型型鋼、熱軋薄板、厚鋼板、冷軋薄板、大中型拖拉機、發電設備、家用吸塵器、縫紉機、空調、氫氧化鈉(燒鹼)、碳酸鈉(純鹼)等重點產品產量均佔全國的5%以上。

(二)天津工業發展與建成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盡管近年來天津市工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為天津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但從全國看,天津工業發展還不夠快,同胡錦濤總書記在天津視察時提出的天津發展要「兩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排頭兵」的要求,以及中央對天津要建成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1、天津工業總量規模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位置

盡管2007年天津市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但從全國看,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快。2007年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2644.79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14位,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中。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河南、上海、遼寧、河北、四川和福建等10個省市工業增加值總量規模依次排在全國的前10位,增加值總量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上,處於全國第一板塊。2007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18.5%)低0.3個百分點,明顯低於經濟總量相近的省份,在全國排第21位,比2006年後退兩位,導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名比2006年下降三位,被湖北、山西、湖南三省超過。目前比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低的內蒙古、安徽等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長迅猛,大有趕超天津市之勢,需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重視。

2、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天津近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7年創造的工業總產值有10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億元;而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的產值為22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3億多元,比天津市高出2倍多。目前天津市18個行政區縣,平均每個區縣的工業總產值為500多億元,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區縣僅有塘沽區和西青區,產值分別為3038.18億元和1853.43億元;而上海包括浦東新區在內的19個行政區中,平均每個區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多億元,是天津市區縣平均水平的兩倍。2007年上海就有6個區產值超千億元,其中,浦東新區4689.38億元,松江區3440.96億元,閔行區3020.68億元,嘉定區2132.15億元,寶山區2075.31億元,金山區1122.3億元,產值接近千億元的還有南匯區和青浦區。上海每個區縣的土地面積大體為天津市各區縣的一半,而創造出的產值卻是天津市各區縣的兩倍,可見,天津市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3、行業競爭力還不強

盡管目前天津市工業已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但從全國來看,天津市支柱行業的競爭力還不夠強,在全國市場中所佔的比重還不高。作為天津市最大的支柱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其整個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比重為6.2%,遠低於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兩個主要支柱行業佔全國的比重為4.6%和3.9%,比重也比較低,不足以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從天津市工業行業結構看,發展也不平衡,支柱行業偏少。全市36個工業行業中,主要依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10個行業支撐,這10個行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0%,其中產值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行業也僅有3個。其他26個行業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20%,服裝鞋帽製造業、文化體育用品製造業等20個行業產值規模都不足100億元。

4、「天津製造」效應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天津工業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總量和效益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還沒有顯現,「津產」名牌產品較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創產品更少。2006年天津市的名牌產品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4%,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6%,比重和貢獻率還比較低。而國際國內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一批製造業的知名品牌。日本製造業在50、60年代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三菱、索尼、日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品牌,70、80年代韓國崛起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三星、現代、浦項制鐵等一批製造業名牌。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半島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也都形成了很多像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海爾、澳柯瑪、海信等一批製造業品牌。而天津市製造業品牌除「TPCO」石油套管、「海鷗」手錶、「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等品牌外,自己培育出的知名品牌相對偏少,影響力還不大,沒有形成「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

二、加快天津工業發展的幾個條件

工業是創造物質財富,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的基礎產業,也是由不發達階段向發達階段轉變的發展基礎。工業化發展程度如何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據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9個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上海、遼寧、四川,這9個地區中除上海和四川兩地二產比重為47.3%和43.7%,不到50%外,其他七個地區二產比重都在50%以上。從這9個地區的發展軌跡看,工業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天津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就是要在目前天津工業快速增長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挖掘增長潛力,構築新的發展優勢,成為全國工業增長的排頭兵,為盡快壯大天津綜合經濟實力提供強勁動力。加快天津工業發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工業投入的大量增加

在全國各地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實現工業的快速增長首先必須要有投入的大量增加,每年都要有一大批產業層次比較高,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項目投入做保障,使工業投入強度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2007年天津市籌劃了四十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額2649億元,全市各區縣又籌劃了包括工業在內的145個重大項目。

但從全國發展的形勢看,天津工業投入的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夠快,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形勢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7年天津市城鎮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總量規模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居第24位,增幅居第14位。安徽、河南兩個省2007年工業投資增幅超過50%,吉林、西藏、湖南、陝西、重慶、江西、寧夏、福建等8個省市工業投資增幅都在40%以上,山東工業投資總量更是突破7000億元大關,江蘇、河南、浙江、遼寧、廣東等5省工業投資總量在3000億元以上,河北、四川、安徽和內蒙古等四省區工業投資額在2000億元以上。相對於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相對於中央對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的要求,天津工業的投入還遠遠不夠,需要籌劃更多更好的項目。高強度的投入光靠天津自身實力遠遠不夠,必須要眼睛向外,向國際、國內宣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政策機遇,宣傳天津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政策環境,吸引國內外的大企業、大集團來津投資,在國際和國內掀起投資濱海新區、投資天津的熱潮。

(二)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

加快發展就是要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而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就要有生產要素做保障。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保持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除了要有投入增加作為原始動力外,還要使生產要素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

土地是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年來,隨著中心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國內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發展空間縮小、土地成本攀升的矛盾,天津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但相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天津的發展空間要大一些,土地成本也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天津的濱海新區擁有大量的鹽鹼荒地,開發成本遠低於中心城區,這使得天津的土地投入產出效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天津市要特別注重利用好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落戶天津濱海新區的良好機遇,積極創新土地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為天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勞動力成本看,由於天津市的人均勞動報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從全國來看優勢不明顯。而另一方面天津人均勞動報酬水平低造成的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劣勢,對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卻更為明顯。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勞動力資源,更需要形成人才優勢,人才優勢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夠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是天津工業加快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資本方面看,充沛的資金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保障。深圳、浦東開發開放之初都曾出現全國的資金向這兩個地區匯聚的趨勢。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以來,也開始出現資金流動向天津市匯聚的徵兆。2007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115.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實際到位52.78億美元,增長27.8%,增幅分別比上年提高31.2個和3.7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內資超過600億元,達612.05億元,增長41.7%,增幅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資金的吸引。對資金流的吸引要靠利益驅動,只有投資利潤回報率高才會對資金流有吸引作用,這就要求天津市要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有利機遇,加快包括金融服務和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在內的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

(三)技術創新優勢

加快天津市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必須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的位置,形成技術創新優勢。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2007年,全市6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科技活動的企業771家,比上年增長3.5%,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12%;有R&D活動的企業535家,增長0.2%,佔8.4%;有新產品開發的企業605家,增長3.8%,佔9.5%;有科技研發機構的企業318家,增長11.2%,佔5%,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還不足以確立技術創新的優勢。相反,相對於北京、上海等地,天津市技術創新還存在不小差距。標志著一個地區技術創新水平的R&D經費佔GDP比重,2007年天津市為2.3%,比北京和上海分別低3.3和0.3個百分點。目前天津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仍以技術引進為主,自主創新為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主要靠外資企業支撐,還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模式。

加快技術創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央對濱海新區先進製造基地定位要求的關鍵環節,必須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動,盡快形成天津市工業技術創新的比較優勢。要建立健全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優化企業創新環境;積極搭建重大產品研發平台,推動企業建立技術中心;要建立促進企業開發研製新產品的政策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專利申請,形成企業產品的技術優勢。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大名牌戰略實施力度,盡快培育一批知名企業,使科技創新、名牌產品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能。

(四)制度創新優勢

制度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國務院在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通知中明確要求,濱海新區要成為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基地,其目的就在於從制度方面探索推進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條件。天津市工業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好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機會,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最終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加快推進企業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特別要在企業體制創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把加快企業組織機制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推進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革,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現代企業集團,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領軍企業。二是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內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來濱海新區發展創業。三是要特別重視創新中小企業發展機制,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搭建資本、技術、信息服務平台,盡快培育出一大批經營管理水平比較好、產品技術含量比較高、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的中小企業。

三、深刻認識天津工業發展外部環境發生的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工業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外開放,得益於三資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天津工業發展的一些條件有所改變。

首先從國際市場看,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近年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而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使得世界經濟增長的格局向多極化轉變,世界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而另一方面,由於美元匯率不斷走低,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以及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使得我國過去那種「兩頭在外,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兩年來,廣東等地出現的民工荒、山東青島等地小型韓國企業外逃,部分跨國公司將投資和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等一些現象,都說明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天津工業發展的外向度比較高,加工貿易更是佔有很大比重,近年來全球通脹形勢加劇,包括原油、鐵礦石、銅等主要原材料在內的生產資料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食品、食用油等消費價格趨升,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新變化,天津工業必須加快轉變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發展模式,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繼續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努力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形成製造業發展新優勢,保持天津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其次從國內情況看,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進入而立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始之年。中國對外開放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東南沿海,向縱深擴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產業結構也開始由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向東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排在前10位的全部是中西部地區。區域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調。另一方面,投資和消費等內需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採取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投資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消費需求明顯提升。2008是黨的十七大後各級領導班子換屆的第一年,各地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很高。盡管企業成本有了明顯增加,但投資回報率依然較高,企業的投資意願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投資新開工項目231894個,比上年增加27931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86258億元,增長28.7%。在近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後,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明顯提高,同時,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和農村市場的改善,農村消費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消費需求有望超過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G. 為何沈陽,天津等北方大城市,這幾年經濟發展一般

隨著這幾年國家經濟增速的向下調整,我們可以發現在對比南北方城市的發展的時候,可以發現北方的城市發展比南方城市的發展著實不怎麼亮眼,特別是東三省經濟雪崩一般的下滑,整個北方貌似就北京還能與國家同步增速,那原因是什麼呢?

1.重工業的轉型

相對而言,北方城市經濟依賴於第二產業。不可否認,東北老工業基地對中國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崛起的基礎和信心之一。目前,北京、天津和河北都充滿活力。山東是北方經濟強省,輕工業和重工業也很好。重工業也在轉型。

所以呢當我們在討論北方城市的時候我一貫的態度是。要根據它自己的客觀基本條件,它應該能夠比現在的情況發展得更好,而且要好得多。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治理家庭,都必須始終朝著最高的標准努力,因為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能夠取得的實際成果也只是中等的。然而,如果一個人從“滿足”開始,根據食物和衣服的水平發展,他只能得到非常差的結果。

H. 全國重工業城市有幾個,都在那兒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等。

I. 京津塘工業基地主要生產什麼【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京津唐工業基地,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全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J. 河北省哪些城市比較發達

實話實說,河北沒有較發達的城市,就連唐山這個GDP最高、人均經濟數據也最高的城市,在省內都被保定這個二線城市壓在三線。

從經濟規模來說,唐山已經躋身全國30強,石家莊距離30強也僅僅一步之遙。但是GDP總量上去了還不能算經濟強,要總量和人均雙高才叫強。而唐山距離人均GDP十萬還有一些差距,而石家莊雖然綜合實力強於唐山,但是人均經濟相差太遠,目前只有59909元,略高於全國平均值的59660元。這個經濟實力顯然也算不上是強市。

至於省內其他城市,不論規模還是人均,再或者綜合實力,也就沒有其他算得上強了。保定雖然劃為二線,但主要也是老底子以及遠景規劃,但人均經濟數據遠低於全國平均值。

至於青島和蘇州這樣的城市,河北還真沒有,這是因為基礎和定位問題。

青島是一座移民城市,從清末到民末,當了幾十年的直轄市,後來又是副省級計劃單列市,最早一批沿海開放城市,早期定位就高。而且計劃單列市本來就是著重發展經濟,有錢了自然整體實力差不了。

蘇州更不用說了,自古富庶之地,富了上千年,而且是地級市當中定位最高的幾座城市之一,地處長三角核心區,緊鄰上海和太湖,世界十大內河港口之一,想不發達都難。

但河北就不同了,京津都成了直轄市,河北雖說沿海,但是大部分海岸線因為黃河出海口沖擊帶原因導致既不能大范圍開發海濱 旅遊 ,水深原因也不能像山東浙江那樣到處搞港口,所以說是沿海省份,其實對海洋的資源利用是東部沿海省份當中最小的。加之京津的吸引力太強,河北不論投資還是人才都更希望選擇近水樓台的直轄市,這對於諸多城市本身的發展也是有間接影響的。

不過京津冀一體化的長遠發展定位,疊加環渤海經濟帶概念,河北整體的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所謂的較強城市大概率會在5年內誕生。

河北沒有經濟很強的城市,不知道哪個城市在本省具有絕對霸主的地位。石家莊算是河北老大吧,但是比起蘇州青島來說,還是差了一大截。以後會出現一個很強的城市嗎?我覺得不會。

1、京津兩市對河北的抽水作用,是影響河北經濟強市建設的重要因素。幾十年來,河北京津兩市發展各類企業的條件都比河北其他城市強,河北重點發展高能耗企業後,迫於環保壓力,又紛紛下馬高污染企業。河北的生產生活一定要照顧到京津兩市的需求,這就導致了所謂的環京津貧困帶。

2、河北思想保守僵化。曾經在九十年代有一個說法,各個省份為爭取項目,都在「」跑部錢進「,就是各省都派人去北京,到各個部委要項目要政策。有人統計說,為什麼北京各個部位的門前的車,最多的是山東江蘇的車,而不是河北的呢?有人開玩笑說,河北人家早上來晚上都回去了。這雖是笑話,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思想不夠開放。

3、雄安新區城市圈有可能撐起河北的天下。無需多言,這一新區的建設,對河北絕對是個千年一遇的機會,保定廊坊石家莊加上北京天津,這一新的城市圈建設完成後,影響力比青島強很多。所以河北必須抓住機遇。當然,雄安新區的話,就不是簡單的一個河北城市的問題,是一個城市圈的問題。

總之,藉助雄安新區的建設,打造一個城市圈,而不是一個城市,比青島和蘇州更有影響力,這是河北下一步的機會。

河北最發達的城市首推省會石家莊,城市規模最大,城市面貌最好,地鐵高鐵早已通車,基礎設施最好,工商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最發達。

第二發達的城市是唐山,河北第一工業中心,中國第一鋼鐵名城,煤炭名城,北京的第二出海口,京唐港已經成為沿海重要的億噸大港。

第三發達的城市是保定,歷來都是京外第一城,保大都安定。保定的企業非常多,工商業非常發達,長城 汽車 ——民族 汽車 工業的榮耀就在保定。加上雄安新區的開發,保定前景會比唐山更好。

第四發達的城市是廊坊,京外房地產第一城,香河大廠,都位於廊坊。因為靠近北京天津,直接接受京津的輻射,大學突飛猛進。

第五發達的城市是秦皇島,中國第一煤炭輸出港,國際能源大港,美麗的海濱城市,環境優美。秦皇島也是河北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大學眾多。

河北其它的一些城市也很不錯,比如邯鄲,邢台,滄州,衡水,都是基礎不錯的城市。特別是邯鄲邢台,工業基礎良好。

所以,河北省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整體規劃建設下,發展前景一片美好,未來必然是北方的經濟大省強省。

我是湖北信陽人,我感覺北方除了北京就「保定」最發達!畢竟中國副都。

這個「發達」,是全國范圍之內,還是河北范圍之內呢?我相信題主說的是全國范圍。

而「發達」,我相信也是以經濟發達為龍頭的全面發達。

如果是十年前,題主問這個問題,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唐山。

但現在,我只能說,河北目前還沒有比較發達的城市。

在河北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城市,離全國經濟發達漸行漸遠,而雄安則是未來的希望。

第一,先說老大唐山。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憑借煤和鐵,唐山經歷了黃金的二十年。地方政府和個人,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經濟實力,是河北當仁不讓的老大。

但是,隨著資源型經濟的風光不再,唐山雖然也及時轉型,但顯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非常成功。而其在全國,已經有成為三線城市的趨勢;在河北,有被石家莊追趕的趨勢。

不過,我相信,唐山如果度過這段最難熬的日子,前景應該不錯。

第二,省會石家莊。

石家莊的勢頭很猛,但與其他省會城市相比,還是略顯不足。

近年來,石家莊雖然發展迅速,但還是無法超越唐山。

深究原因,還是底子不足。

而且,互聯網大潮中,作為省會也缺乏亮點。

想要成為全國范圍內的發達城市,還是先超越唐山再說吧!

第三,雄安新區。

未來,必須要看這里。這里不再多說。

第四,其他城市。

秦皇島, 旅遊 業不錯,但一直以來就沒有那種發達的底蘊。

保定,前幾年短暫的火熱之後,現在逐漸平靜。

廊坊,緊挨北京的地理優勢,未來可以期待。

其他,就不必說了。

看以上幾點,河北的部分城市和地區有潛力,有未來,但現在還略顯不足。

河北省共計11個地級市和1個國家級新區,目前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是唐山,石家莊,未來保定,石家莊,滄州,衡水,廊坊,5個城市經濟發展增速會比較明顯。雄安新區的建設,將直接推動保定,廊坊,滄州,衡水,石家莊5個城市的各項發展,畢竟國家政策傾斜高於地方政府自有招商。這5個城市中還要重點提一下廊坊,廊坊因為地理優越,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它才是名副其實的京津冀黃金三角地。其次第二梯隊中邯鄲,邢台受國家京津冀,中部經濟帶兩大影響,GDP應該也會上升,只是增速會低於前5個城市。最後河北東北,北部,西北的秦皇島,承德,張家口3個城市5年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盡管京津冀一體化主要受益城市中包含了這3個城市,但是這3座城市都有一些發展受限,首先這3個城市的戶籍人口均在400萬左右,其次因為首都政治功能,多以綠色環保新能源農業等產業為主要產業結構。所以至少5年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未來10年以後這3座城市的GDP增速應該會大大提高。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及邁向發達國家水平建設步伐。未來這3座城市的GDP增長主要來源於生態農業,全域 旅遊 ,大 健康 產業等。所以未來的河北還是很有希望的。



人均GDP就能看出來哪裡比較發達了

河北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

作為環繞京津的省份,河北缺乏認同感。北京以北的河北和北京以南的河北好像是兩個省份。

要說經濟比較強的城市,也就是唐山和石家莊了。這兩個城市一個重工業為基礎,一個是省會。唐山未來必然會承受轉型的痛苦,由於雄安新區的建設,石家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城市發展需要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都源源不斷的湧入北京、天津和雄安,在抽血效應下河北的城市雖然承接了北京、天津的一些外遷產業,但是難以形成一定的集聚效應。況且在有限的區域內,也難以支撐第四個超大型城市的存在。



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發展各自特色產業並做大做強是河北城市目前的選擇。

發達不發達,看是什麼標准,房地產廊坊;鋼鐵唐山; 旅遊 秦皇島承德張家口;制酒衡水;石油冶煉滄州;批發零售石家莊,河北就一落後省份,總體來說唐山最發達,不信看農村

此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嘍哥常去河北各地市出差,對各地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簡單談一下嘍哥個人的看法,分 經濟發達、消費發達、交通發達3個層次來回答:

經濟最發達的是石家莊和唐山。 唐山多年來一直是河北經濟總量的老大,省會石家莊排名第二。這兩座城市一個一東一西構成了河北經濟發展的兩極和雙翼,是目下河北經濟發展的引擎。

消費最發達、最具活力的城市是廊坊 。由於地近京津的原因,廊坊人的消費觀念、發展理念都很超前,很多方面向京津看齊,北三縣更是已經半京化。從歷年淘寶、天貓的雙11數據看,廊坊人的賬單都令人刮目。

交通最發達的是石家莊和邯鄲。 前者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其交通樞紐地位不言而喻;後者為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交界,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必經之地,鐵路、高速、國道等網路發達,區位優勢在河北省內數一數二。

當然以上是嘍哥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