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哪個街道
擴展閱讀
廣州洗衣設備廠家哪個好 2025-07-28 22:34:01
福州固話營業廳在哪裡 2025-07-28 22:33:58
福州福灣購物去哪裡 2025-07-28 22:31:43

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哪個街道

發布時間: 2022-12-20 03:46:31

Ⅰ 天津適合機械研究生去的企業有哪些

中央駐津部分科研單位名單(天津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

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三名院士,研究生招生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專業電源研究所,為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重要技術支持單位,現任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為原所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8357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單位)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8358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單位)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科研所
中船重工第七研究院第707研究所(有院士,研究生招生單位)
中船重工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中國材料工業科工集團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同行業全國第一,每年承擔設計任務量上百億元)
中鋼集團天津地質研究院 (研究生招生單位)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天津分院(下設數個研究所)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建設部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院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
交通部天津航道勘測設計研究院
交通部天津航道局設計研究所
中國港灣建築(集團)總公司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院士,原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鐵道部自主研發技術支持平台)
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電氣化勘測設計院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公司隧道勘測設計院(新近遷入)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究生招生單位)
國家海洋局海洋技術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報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有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發中心
中國科學院水聲工程中心
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
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天津電氣傳動計研究所
中國紡織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復印技術研究所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最近很出名)
中國汽車工程公司(原機械工業部第四,第五設計院合並)
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原化工部第一設計院)[現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出自這個所]
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中國輕工總會制鹽工業科學研究所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機械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大港油田集團鑽采工藝研究院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石油公司研究院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天津再生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天津葯物研究院(有院士)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天津中建科學技術研究所(進入總部在津的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
中國包裝總公司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
中國鹽業總公司制鹽工程技術研究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天津物流研究所
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華北地質勘察局研究所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院天津分院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勘察設計研究院一分院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國家納米工程研究院
中水北方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計算機病毒技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周對全國發布計算機病毒預警信息)
信息產業部天津郵電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天津水利電力機電研究所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天津市河北區金鍾河大街)
中國一重天津研發中心
中國一汽天津研發中心

Ⅱ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在哪個城市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199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1年在南京成立,其前身為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和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南京成立,其前身為192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和1929年在北京成立的國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並入該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同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電離層研究室整體調整到該所。整合後的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學研究機構之一。
研究所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19號

Ⅲ 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一、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的主要承擔單位是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從事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的從業人員有70人,其中高級職稱者16人,中級職稱者15人,初級職稱者及其他人員39人,人員結構基本合理,技術力量較強(見表)。

地面沉降分層標自動化監測設施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和遠程會商系統建設

為滿足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需求,2006年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門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會商室,安裝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可視化會商系統,使預報預警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二)地質環境信息網建設

天津市地質環境信息網自2006年1月6日開通,一直安全運行,一些重要地質環境信息和地質災害預報信息均通過網站發布,擴大了受眾面,提高了發布質量。

(三)地質環境資料庫建設

天津市已經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資料庫、地面沉降分層標監測資料庫等信息系統,資料庫較完善,數據管理情況正常。

對於地下水自動監測儀和地面沉降分層標自動監測的數據,在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建立有數據接收系統,實現數據自動監測,無線傳輸。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天津市自20世紀60年代開展地質環境監測工作以來,在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方面積累了大量的長時間序列的數據資料,為相關地質項目的開展奠定了基礎。2004年以來通過天津衛視發布4次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

通過編制、發布地質環境監測信息、地質環境公報、地下水情預報(通報)等地質環境監測成果,為政府部門制訂國土資源的管理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為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六、法制建設

《天津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69號)。

Ⅳ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屬於哪個街道

您好,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屬於北京/西城/展覽路街道,望採納,謝謝。

Ⅵ 天津市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勘查單位和人員結構

2006年,我市共有地勘單位(包括2個局機關)20個,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2個。職工人數9615人,其中在職職工5593人,離退休人員4022人。較2005年相比,職工人數減少132人,從業人員減少195人,離退休人員增加63人。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為3387人,占職工總數的35.23%,比2005年(3448人,佔35.37%)減少了61人。地質勘查專業技術人員188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55.57%,比2005年1859人增加了23人,增長幅度為1.24%,主要為吸收新畢業大學生;地學專業人員156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46.12%,比2005年1559人增加了3人,增長幅度為0.2%。

(二)職稱結構

2006年技術人員中高級技術人員586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17.3%,比2005年541人增加了45人,增長幅度為8.32%;中級技術人員719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21.23%,比2005年765人減少了46人,主要原因是中級技術人員經職稱評審成為高級技術人員,而中級技術人員補充不足。

(三)人員經費和勞動報酬

2006年,天津市地勘行業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2519.33萬元,人均為2.24萬元;2005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0996.55萬元,人均為1.89萬元。2006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及人均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3.85%、18.52%。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787.9萬元,人均為1.69萬元。2005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094.9萬元,人均為1.54萬元。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及人均經費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1.37%、9.74%。

(四)技術水平

在地質找礦方面,累計發現各類礦產地460餘處,提交各類勘查和科研報告800多份,勘查中、大型礦床21處;具有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先後承擔及參與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4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數項;具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先後到蘇丹、柬埔寨、寮國、剛果、辛巴威等國進行礦產勘查和調查,已與蘇丹國簽訂了合作開發礦產資源協議,注冊了公司。在水工環方面,先後完成60餘個礦區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勘查,還根據對口礦山要求,完成了地質災害的調查與評價。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形成了以EH-4、TSQ4大功率綜合電法為代表的中深高精度電磁探測系統,以V6、MT為代表的深層大地電磁測深系統,以甚低頻、探地雷達為代表的淺層探測系統,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地球化學勘查方面,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針對有利成礦區帶的區域化探,《燕山台褶帶地層地球化學剖面研究》填補了我國標准剖面地球化學研究的空白。近年來,積極探索開展天津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在遙感方面,完成各類遙感項目20多個,6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遙感地質項目優秀成果獎。近期完成的《天津薊縣礦產資源開發動態監測》項目,在全國尚屬首次詳細對一個地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監測。

(五)地質勘查資質情況

天津市及屬地化地勘局所屬地勘隊伍擁有資質情況為: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總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2)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地質研究所。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3)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4)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

(5)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甲級:勘查工程施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6)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河北九華勘查測繪有限責任公司)。甲級:地球物理勘查。乙級:地球化學勘查。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7)華北有色工程勘查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8)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乙級:勘查工程施工。

(9)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

(10)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公司)。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1)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天津市第二地質勘探大隊)。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

(12)天津市地質礦產測試中心。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13)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乙級:液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14)天津市勘察院。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5)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岩土工程技術中心。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

(16)天津華勘華清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

(17)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坑)。

(18)中鋼集團天津地質研究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選冶加工試驗。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在擁有資質的地勘隊伍中,屬地化地勘隊伍12家,其中包括華勘局位於河北的6家地勘單位,國家直屬地勘單位1家,其他地勘單位5家。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一)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底,全市地勘行業總資產為116882萬元,比2005年總資產100756萬元增長了16%。其中:生產性資產為28898萬元,比2005年的25485萬元增長了13.39%,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2600萬元,比2005年的20455萬元增長了10.49%。

2006年總負債為58359萬元,比2005年的46357萬元增長了25.89%。

2006年所有者權益為57617萬元,比2005年的53992萬元增長了6.71%。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服務於天津生態城市建設,特別是服務於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上取得重要成果。開展了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土壤鹽鹼化調查、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綜合地質調查等工作。其中: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為國家和地方合作項目,區調為國家財政項目,其餘為地方補償費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2006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497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76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214萬元。較2005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增加16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增加134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增加258萬元。

天津市公益性地質工作,向濱海新區傾斜,從資源向環境傾斜。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銀、銅、鐵、鉬、螢石勘查和技術咨詢等商業性地質工作中,累計收入9546萬元,其中涉外勞務收入452萬元。較2005年累計收入增加3503萬元,涉外勞務收入減少21萬元。2006年找礦支出9507萬元,較2005年增加952萬元。勘查投入有所加大。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礦業開發方面,國內擁有河北省赤城縣萬全寺銀金礦山一座,年處理礦石3萬噸;國外蘇丹金礦產開發項目正式啟動,與蘇丹方合資組建「華勘哈馬迪資源有限公司」礦業公司。2006年礦產開發收入436萬元,較2005年增加88萬元。2006年礦產開發投入396萬元,較2005年增加83萬元。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工程勘察施工方面市場形勢較好,收入增長較快,在我市加快發展的影響下,承攬的大額勘察和施工項目數量較往年增多,對重大型項目的運作能力進一步提高。2006年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2574萬元,較2005年增加8308萬元。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在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產業創造了較好的安置效益。2006年其他產業總收入14847萬元,較2005年增加1971萬元。

三、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積極加強地質勘查隊伍建設

為更好地服務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地質勘查隊伍的基礎和先行作用,在面臨著經濟和歷史雙重困難的條件下,「以地質勘查為核心的主導產業,以工程勘察、基礎施工業為骨乾的支柱產業和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為延伸的特色產業」的方針,加強地質隊伍整合,突出主業發展,形成了格局較完整的地質調查隊伍體系。如組建了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從事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組建了工程勘察院,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和施工;開辦了玻璃機械廠、包裝機械廠、輸送設備廠、礦泉水廠等。通過調整,地質勘查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在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突出。

(二)努力提高地質工作的服務水平

認真學習加強地質工作決定,要緊緊圍繞我市「十一五」規劃和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效能。重視加強與規劃、環保、城建、水利、地震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加強與濱海新區和區縣管理部門的溝通,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領域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規劃建設。同時繼續落實以項目帶人才培養的計劃,在完成好重點項目的同時,培養好學術帶頭人和地質科技人才。

(三)加強改革改制研究

建立企業化管理和全成本核算的經濟管理體制,做實各項基礎工作,進行資產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分析,明確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的方向,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加強制度建設和經營責任考核。

(四)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實施重管理重效益活動。結合各單位特點,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科技工作對經濟效益的貢獻率,發展產學研結合的項目,注重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深入強化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標准認證層次和水平。

(五)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目前在蘇丹、柬埔寨、剛果(金)、寮國等國開展了地質勘查工作嘗試,由於國際市場復雜,地勘單位資金實力不足,目前還未凸顯優勢。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1)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積極推進事企分體運行,以事業為基礎,努力發展好企業實體,形成以地質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為主導,集資源勘查、礦業開發、綜合地質服務、水文工程、勘查施工、加工製造等多業並舉,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高科技、高水平的地勘事業單位。

(2)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進一步落實,按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方和行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我市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整合全市地勘隊伍,逐步將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裝備、基地等保障條件,以及其經常性支出和基本建設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在部門預算中統一安排,提高地質專項裝備的科技水平。

(3)為地勘單位礦業權的取得、使用和轉讓制定優惠的政策。提高地勘單位在轉讓礦權時的受益比率。

(4)應加大地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五、對策建議

屬地化以來,國家給予的經費撥款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地勘隊伍歷史遺留問題多、歷史欠賬多、負擔重。各產業基礎薄弱、競爭力不突出、品牌優勢不明顯,隊伍老化、人員結構層次不合理。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列出地勘單位發展規劃時間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加大地勘單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鼓勵地勘單位大膽改革,放開經營,積極適應公益性與商業性地勘工作已分開運行和礦業權市場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2)解決地勘單位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基本建設和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遺留問題。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提高地質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大力引進地質專業人才。

(3)解決地質勘查資金的投入,支持和鼓勵開展地質勘查。我市目前的地質勘查經費投入,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資金和中央返還地方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無法滿足加強地質工作的需要,必須加大財政對礦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每年從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業權價款中,列支地質勘查工作資金,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公益性礦產勘查。

(4)過渡期要盡量延長,撥款基數要維持不變。企業化是方向,但絕不能操之過急,採用一個模式,實行一刀切,要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搭建好合適的平台;事業撥款基數要根據市場發展的變化,每年適當追加部分撥款,以適應各項物價指數的上漲,維持職工的基本生存,穩定職工隊伍。

(天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地質勘查環境管理處)

Ⅶ 天津市地礦局是什麼單位

天津市地礦局全稱天津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事業單位,局級。負責城市地質調查、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岩土工程勘察、基礎施工等工作。下屬地質調查研究院、地質工程勘察院、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地礦珠寶公司等單位。

Ⅷ 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待遇怎麼樣啊

呵呵 因為我也有意向去天津工作 雖然專業不是化探 呵呵 其實天津地調院並不是很好 至於待遇 可能是按照國家結合天津的政策安排的 估計剛畢業的大學生基本工資是1200左右 但是有獎金 獎金比較高 一年估計能拿5萬吧 所有的都算上 呵呵 你可以電話聯系問一下哈

Ⅸ 環渤海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評價

一、內容概述

「環渤海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01~2003年部署開展的區域性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由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遼寧省地質礦產調查院、河北省地質調查院、山東省地質調查院、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共同承擔。

工作區跨越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天津市三省一市,完成1∶2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修測)96778km2,1∶25萬區域環境地質調查(編測)101670km2,鑽探進尺1321.49m。項目完成總報告1份,專題報告10份,提交成果圖件43份。主要成果特點如下:

(1)採用1∶25萬工作精度的區域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綜合調查,系統掌握了全區最新的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等基本數據,編制了全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系列圖件43張,在編圖思路、圖層及結構設計、圖件內容表達、圖式圖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為區內進一步開展較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提供了扎實的基礎平台。

(2)在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趨勢研究中,首次建立了渤海灣、遼東灣、萊州灣平原區中晚全新世以來不同沉積環境演化模式和現代沉積速率分區以及確定了2000年現狀海岸線,全面掌握了近30年來環渤海海岸侵蝕與淤積速率、面積及其變化,對未來30年環渤海海岸帶地質環境變化趨勢進行了警示性預測,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環渤海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一批基礎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總結出的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泥質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調查研究方法,對於開展同類地質調查項目具有示範意義。

(3)理順了環渤海地區第四紀地層層序和編制了第四紀地質圖系,構建了環渤海地區第四紀地層結構研究和水工環地質基礎研究的統一平台。

(4)提出和論證了區內39處宜建地下水庫庫址和33處城市應急(後備)水源地。研究評價了地面沉降、海岸侵蝕與淤積、海(咸)水入侵、海岸帶濕地退化等重大環境地質問題近30年來的變化特徵和形成機理、影響因素、發展趨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資料。

(5)利用最新數據資料、採用二級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對環渤海區域地質環境質量進行分區評價,為進一步開展地質環境功能區劃提供了基礎。

(6)建立了包括社會經濟、基礎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基礎數據和多年動態數據的環渤海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空間資料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跨行政區、跨水文地質單元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信息的綜合管理和應用。其數據量及提供的含水層三維顯示、鑽孔柱狀圖快速顯示和輸出及多目標信息查詢等功能,可滿足專業和社會用戶對地下水資源、環境地質信息的需求。

(7)依託項目成果,撰寫學術論文30 余篇,在2004年第3 期《地質調查與研究》上發表了環渤海項目的調查評價成果專輯。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1.應用范圍

項目成果能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規劃建設提供地質科學依據,同時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第四系地質理論與方法研究具有推動作用。

2.推廣應用實例

項目成果及時提交給環渤海沿海地區的省市國土資源、規劃等行政主管部門使用,為遼寧省沿海五點一線發展布局、天津市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規劃、河北省國土資源開發規劃、曹妃甸等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

三、推廣轉化方式

會議交流、宣傳報道、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

技術依託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聯系人:馬震

通訊地址: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八號路4號

郵政編碼:300170

聯系電話:022-84112961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Ⅹ 地礦六院是環翠區哪個街道

怡園街道。地礦六院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火炬路,屬於怡園街道。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始建於1958年,為省直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基礎地質調查、地質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勘查、物化探勘查、探礦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