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被八國殖民屬於哪個時期
擴展閱讀
太陽什麼時間直射廈門 2025-07-21 15:02:54
福建福州精神醫院在哪裡 2025-07-21 14:41:55

天津被八國殖民屬於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 2022-12-28 13:50:26

⑴ 請問八國聯軍在天津做了什麼事

八國聯軍在天津做的事情:

一、殘殺和掠奪 1900年7月13日,八國聯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起總攻。清軍2萬餘人拚死抵抗,義和團挖開河堤,放水淹灌,一片汪洋。但是美、英、法、奧等國軍隊仍進至城牆。7月14日下午,天津陷落。居民爭向北門逃走,多被侵略軍打死街頭。八國聯軍大肆搶掠,各衙署也都被搗毀。城內碎磚破瓦,滿地狼藉。被殺者不計其數,屍體堆積如山,海河上漂浮的遇難者屍體阻塞河流。

二、建立都統衙門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兩天後(7月16日),聯軍指揮官開會協商恢復城市秩序,提出成立一個臨時政府管理天津,由出兵各國各選派一人組成委員會。18日,達成妥協方案,由當時派兵最多的俄、英、日3國委派3名擁有同等權力的軍官擔任委員,組成臨時政府。政府管理部門則分別由各國派員負責。

三、成立各種機構 都統衙門按照西方城市行政體制設置,首次出現了城市行政區的建制。實行委員會集權制,集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於一身。根據聯軍的「天津行政條例」,委員會有權制定和公布具有法律效用的各種條例,有施行治安管理的權力和司法權力,有權向中國人征稅,支配中國政府的財產以及沒收和出售中國人的私人財產。

四、鎮壓義和團 臨時政府成立後,鎮壓義和團成為首要的任務。都統衙門將抓獲的男性義和團一律處死,甚至還將砍下的頭顱懸掛示眾。然而對俘獲的女義和團民,臨時政府則將她們送往上海,交給教會安置看管並一直提供她們的撫養費。

五、削弱居民軍事力量 為了防範民間的反抗,都統衙門嚴禁百姓擁有武器。要求百姓限期將持有的軍械上繳巡捕局,凡藏有武器或持械犯罪者,無論輕重一律處以斬刑。臨時政府還將鞭炮列入武器彈葯之列,禁止出售和燃放。 六、城牆及其他軍事設施的拆除 八國聯軍佔領期間,天津直至沿海的軍事設施一律被摧毀。最早拆毀的是天津東、西機器局和西沽武庫。機器設備被拆除後連同儲存的彈葯,部分被賣,其餘全部被銷毀。從此天津的軍火工業不復存在。

⑵ 歷史上天津曾被哪個國家殖民統治過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天津作為通商口岸,日本侵華戰爭,天津陷落,被小日本殖民統治8年

⑶ 天津曾在什麼時間被哪國占據  

八國聯軍佔領過 天津
1900年7月13日凌晨,八國聯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起總攻。晨5時,聯軍向津城猛烈炮擊,左路由俄德兩國軍隊組成,俄海軍中將阿列克謝耶夫任指揮,從火車站沿河直攻東北角、三叉河口黑炮台一帶;右路由英、日、美、法、奧軍組成,日本福島少將任指揮,從海光寺直撲天津南門。清軍2萬餘人拚死抵抗,南門外,義和團挖開河堤,放水淹灌,一片汪洋。美、英、法、奧等國軍隊仍進至城牆。馬玉昆部和何永盛部憑城反擊,義和團在城外濠溝里和蘆葦叢中向聯軍射擊,擊斃美上校團長、日少佐在內的軍官多名,斃傷聯軍800餘人。

7月14日凌晨,日軍渡過護城河,炸塌津城南面城牆一段,自此突入。英軍相繼跟進,6時許,大隊聯軍及武裝教民佔領南城。不久,俄軍亦從東面城廂攻入,城內清軍及團民奮力巷戰,持至下午,因犧牲過重,力不能敵,撤出戰斗,天津陷落。

7月14日,八國聯軍佔領天津。肆意搶掠屠戮。城中有鼓樓一座,「洋人率教民登樓,見北門擁擠不得出,連放排槍,每一排必倒斃數十人。又連放開花炮,其彈於人叢中沖出城門外,死者益眾,而爭逃者亦益多。有被彈死者,有失足被踐死者,有因爭道用刀亂斫,被斫而死者,有被斫仆地踐踏而死者。前者仆,後者繼又仆,又踐又死,層層堆積,繼長增高。」報道說:「拂曉天津城破,居民爭向北門逃走,多被洋兵打死街頭,洋兵大肆搶掠,首當其沖的是當鋪、金店、銀號,然後是再搶其他商店和大戶人家,各衙署也都被搗毀。」從鼓樓至北門外水閣,積屍數里。商業中心地帶,如城北的估衣街、鍋店街、竹竿巷、肉市口都遭洗劫,城東的宮南、宮北、小洋貨街一帶,盡被搶光。「同時聯軍還姦淫婦女,整整鬧了三天。」目擊者雲:「見河東地方,一望無際,化為平地。轉至新馬路一帶,亦與河東相同。自馬家口至法租界周圍里許,從前皆華屋高樓,法租界中店鋪尤林立,今則無一存者,又從法租界至津城,先時均有鋪戶居民,當日但見碎磚破瓦,狼藉滿地。至閘口二里有餘,亦求一屋而不得,滿目慘狀,言之痛心。」「從鍋店街未估衣街起,直至針市街口,亦被燒磐盡。」「以錦綉繁華之地,變為瓦礫縱橫之場,實有目不忍睹者」,「最慘者惟西門,探訪居民,始知洋兵實破西門而入,故遭此大難。」西門被殺者不計其數,屍體堆積如山,海河上漂屍阻塞河流,3天不能清理凈盡。

15日,聯軍對津城實行分區佔領。法據西北區,英據西南區,美據東北區,日據東南區。北門外由俄、日兩國軍隊佔領。聯軍仍縱兵行暴,四處縱火。救不勝救,防不勝防,一家被火,延及多家。北門被焚情形為最慘,被燒死者極多。

「每日洋兵串列街巷,攜帶洋槍,三五成群,向各家索取雞鴨、西瓜、雞蛋等物,稍不如意,即開槍轟擊。並搜搶首飾、洋錢、時辰表等件,翻箱倒篋,不堪其擾。稍一阻止,即動手傷人,或竟開槍轟擊。」「各國兵惟俄法兩國兵最強暴,不通情理,德國兵亦甚強橫。」「河東一帶,時有洋兵強奸婦女情事。」「俄人所踞之地,被害特甚,搶掠焚殺,繼以姦淫,居民逃避一空。」

燒殺搶掠持續多天。日軍從鹽運使署搶走200萬兩紋銀。美軍從地下挖掘出幾百萬兩紋銀,可堆成一座30英尺高30英尺寬的銀山。海防公所里珍藏的藝術珍品及造市廠里幾百噸存銀均被俄軍搶劫一空。鑄造局價值40萬美元的白銀被美軍全部掠走。俄軍從火葯庫、東局子、營盤等處掠獲300多門火炮和大量彈葯。美軍從南門軍械所內掠獲40門克虜伯炮和新式魯登佛特炮,及數量可觀的小武器、各種口徑的炮彈。日軍從水師營及海關道衙門等處搶掠各種槍支800多支、火炮8門和大批彈葯,搶劫甚至到了最瘋狂的地步,連裝殮死人的棺材,也被聯軍挖刨出來劈碎砸爛。從中尋找金銀首飾。

擁有100萬人口的天津居民,只剩下10萬人。一個參加搶劫的美軍說:「天津如一塊肥肉,肉均刮盡,只余乾枯之骨矣。千奇百怪,可驚可懼之,殘害、凌辱皆公然出現於世。」

⑷ 天津在戰國時期屬於哪一國

前期屬於燕國,戰國末期屬於秦國。

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天津在北京旁邊一並屬於燕國。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此時天津屬於燕國

前228年,秦滅趙,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 此時戰國沒有結束天津屬於秦國。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4)天津被八國殖民屬於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區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衙門遷津。同年中華民國成立,天津改為縣,屬直隸省。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至今。

⑸ 中國七大殖民地的城市是什麼

中國被殖民過的城市有:

1、天津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2、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3、澳門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4、南京

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後,同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5、青島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⑹ 關於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侵華]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五月一日晚,
義和團焚燒豐台火車站的消息與京津鐵路軌道
被拆毀的謠言傳到外國公使居住的東交民巷。
各國公使感到形勢緊急,立即舉行會議,全體
同意調軍隊保護各國使館。次日,駛抵大沽口
外的外國艦隊先後接到進京的電報,並很快派
出陸戰隊,由海河乘船抵達天津,准備向北京
進犯。五月上旬,進人天津租界的各國軍隊已
達2000人。五月十三日,各國駐津領事和海軍
統帥在英國領事賈禮士的提議下舉行會議。在
美國領事的鼓動下,會議決定將在津的八國現
有兵力組成聯軍進軍北京,由在津軍隊中級別
最高的英國人西摩爾中將為統帥,美國人麥卡
加拉上校為副統帥,八國聯軍正式組成。光緒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二十一日,八國聯
軍攻打大沽炮台,當天義和團和清軍就聯合攻
打紫竹林租界,天津戰役爆發。五月二十五日,
清政府宣布對各國開戰。
六月一日,義和團著名首領張德成率「天
下第一團」5000多人支援天津,參加戰斗。當
時駐津清軍只有聶士成部武衛前軍10營,勢單
力薄,於是清政府急調馬玉昆、宋慶這些駐山
海關的軍隊到天津增援。義和團和清軍攻打紫
竹林的戰斗持續了一個月。聶士成部是清軍中
戰鬥力最強的新軍,與八國軍隊進行惡戰十多
次,斬殺敵軍多人。但各國聯軍從大沽源源進
入天津,力量逐漸增強。六月十三日,聶士成
戰死,天津防禦力量迅速減弱。宋慶接手天津
防務後,又夥同馬玉昆大肆屠殺義和團,致使
天津於十八日失陷。八國聯軍開始向北京進攻。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二十日,八國
聯軍侵人北京。凌晨,俄國從東便門攻入守城,
清軍占據制高點阻擊敵人。激戰持續到下午,
俄軍才佔領建國門並由此開始洗劫北京城。

1900年7月13日,侵華的八國聯軍向天津城發起總攻。「確鑿的史料證明,在對天津城發起最後總攻的時候,在最前面沖鋒陷陣的,是一支由英國軍官指揮由中國青年組成的特殊部隊。」(王樹增著《1901,帝國的背影》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為虎作倀,與骨肉同胞「浴血奮戰」,抗日戰爭時期為「國土淪陷」為「皇軍」效力的偽軍,竟然還有「師傅」!這個「師傅」就是「中國軍團」。這是很多讀者在沒有翻開這本書之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塵封的歷史羞羞答答,還有多少難以啟齒的恥辱沒有告訴我們?

「中國軍團」不同於我們熟知的那個時期的「二毛子」。二毛子,習慣上是指中國籍教徒。平常因為「身份特殊」而借著洋大人的勢力有些張牙舞爪,後來義和團興盛起來,「二毛子」便首當其沖。這是「運動」的規律,怨不得別個。而「中國軍團」則是在英國軍官的陰險和清廷的昏憒中誕生的,1898年組建,至1906年因為軍紀、經費和兵源等問題而解散。兇悍猖獗了整整八個年頭的「中國軍團」終於走到了盡頭。

「中國軍團」成立時僅有600人,首先入伍的是在香港的懂英語的中國人,後來,又從山東、河北等地招募了一些青年。從那裡招募士兵,並不能說明那裡的青年頭腦就特別的簡單,或者為了金錢就心甘情願地出賣祖國。但是,不管是在當時,還是放在相對「開放」的今天,他們都給父老鄉親帶來了極大的恥辱。這些「軍人」越「優秀」,道德觀念上的顛倒與混亂,就越是顯得突出。在八國聯軍的「大掃盪」中,「中國軍團」「厥功甚偉」,就因為他們「熟悉」同胞的一切。熟悉同胞的「中國特色」,自古以來,是一筆無形而巨大的財富;多少出於內部的「反戈一擊」,如楚大夫養由基百步穿柳,動輒中的,一箭能射穿七層鎧甲。

猜想這些「軍人」的「盡職盡責」的原動力,可能也是頗有意義的。從見了芝麻綠豆官狗屁小差役都得打哆嗦,到一掄槍托便能讓貪官酷吏搖尾乞憐,何其快哉!從吃不飽穿不暖到肉類蔬菜米飯敞開供應,夏季軍服和冬季軍服齊全,普通軍服和禮服齊備,何其樂哉!在打擊妄自尊大的權貴的過程中,「軍人」們不啻只找到了快感,妄自尊大從來都是亡國禍民之道。從怨恨官員腐敗而怨恨政府的「不作為」,轉而怨恨這個社會上比自己活得滋潤的其他人,進而劇烈地報復社會,多少「心胸狹隘」的人,幾乎都是從對妄自尊大的最簡單的憤慨開始,逐漸升溫而終究「煉成」為冷酷兇殘之殺手的。

有學者分析說,「中國軍團」能迅速「壯大」,其根源看來還是落後貧窮和長期處於被歧視的最底層以及缺乏有力的愛國主義教育。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衷。中國的讀書人從來都有好心腸,這似乎是個理由,然而,清泉綠果,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鴞偏嗜腐鼠。絕大多數處於「弱勢群體」的同胞卻沒有為「中國軍團」張目助威,而是毫不客氣地給予毀滅性地打擊。據史料記載,「中國軍團」在天津戰場上的出現,引起了清軍官兵和義和團的極大注意,無論「中國軍團」駐守在哪裡,行進到哪裡,宿營到哪裡,都會有炮彈莫名其妙地落下來。人們痛恨「漢奸」,嚴厲的懲罰自然是免不了的。民族精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是凝聚人心的巨纛。

對於「中國軍團」的產生和存在,歷史和我們的祖先都應該挨板子,誰都不能例外。

「中國軍團」又不同於魯迅筆下的看客。看客雖然不是「觀棋不語」的「真君子」,但是「只動口而不動手」,而「中國軍團」卻是專門拿同胞下手最兇狠的傢伙。這是一種獻媚式的「宰熟」,越是嫡嫡親的,宰起來更是刀刀見血,以示「劃清界限」「大義滅親」。以前的「中國軍團」,你在昨天、今天、明天也不難瞧見他們的影子。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中國的看客多數是看熱鬧的,有的從看熱鬧中覺醒了,有的從看熱鬧中墮落了,更有冷漠的看客在對劊子手「把活兒幹得漂亮些」的慫恿中尋得靈感,而從業余的晉升為職業的。職業的看客一般與「中國軍團」並沒有多少距離,望其項背而已。一旦風吹草動,他們很難不成為「中國軍團」中的「優秀士兵」!

現在看來,「中國軍團」的「軍人」確實有些愚不可及。1902年,他們中有12名士兵被挑選出來,代表「中國軍團」到英國本土,參加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軍人」究竟是以如何尷尬的神情去拜見倨傲的「勝利者」的。叛徒兼兇手兼奴才的身份,有什麼可炫耀的!

任何民族都有出賣民族利益的無恥奸賊。手頭有份資料說:不算「志願助手」,僅在德軍和黨衛軍中直接服役的前蘇聯公民就達21.5萬人。(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蘇德戰爭期間德軍中有百餘萬蘇聯公民》作者格爾奇科夫)

即使挑毛剔刺,弄出點人家「不可為外人道」的「家醜」,這就能減輕我們的沉重,有一些「心理平衡」嗎?聚腥膻而思驅蠅蚋,矛盾而再巧妙的掩飾,總要不爭氣地流露出衰颯氣象。倒還不如以此為鑒,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奮發圖強,提高全民素質,實事求是地直面恥辱,免得以後再「誕生」些不體面的「中國軍團」來。

⑺ 八國聯軍是哪八國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清朝的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眾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日本帝國(日)、義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的八國聯合軍隊。八國聯軍侵華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

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

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7)天津被八國殖民屬於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歷史上永遠不能忘卻的日子。這一天,由世界上八個主要帝國主義國家英、美、德、意、日、法、俄、奧組成的侵華聯軍佔領了北京城。

當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蓬勃發展,使得正加緊瓜分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驚慌失措,他們一面威脅清政府加緊出兵鎮壓義和團,一面策劃直接出兵干涉。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了大沽炮台;

7月14日攻佔天津,對天津實行軍事殖民統治。隨後這支兵力達兩萬人的侵略軍,沿運河兩岸向北京進逼。在這危急關頭,腐敗的清政府不但不全力抵抗侵略,反而任命奕和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向侵略者乞和。8月13日,八國聯軍進攻通州,當晚日俄軍隊抵達北京城下。日軍進攻朝陽門,俄軍進攻東便門,守城清軍和義和團頑強抵抗。

14日,英軍攻破廣渠門,俄、日等國的侵略軍也相繼入城,北京終於失陷,落入八國聯軍的手中。同日,慈禧太後接連五次召集御前會議,商討對策,但毫無辦法。第二天清晨,她便帶著光緒皇帝和親信仆臣,倉惶逃往西安。

八國聯軍一進北京城,就瘋狂地燒殺搶掠。凡是義和團設過壇的房屋,都被焚毀。大量歷史文物慘遭毀壞和掠奪。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幾乎全部散失,其它經史子集等珍本圖書,一共損失4.6萬多冊。

經過這次洗劫,中國「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沙俄侵略軍在這次洗劫中特別凶暴殘忍,皇宮中凡是拿得走的貴重物品,一概拿走,凡是拿不走的便一概打碎,據估計,八國聯軍所掠奪的財物總價值不少於數十億兩白銀。

繼對北京的瘋狂洗劫後,帝國主義列強又強迫清政府於1901年9月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