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走罐有什麼好處
走罐是解決身體中暑很好的辦法,走罐可以促進身體內部的血液循環,可以清除掉身體內部的毒素。這對身體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尤其是對於中暑的人群來說,走罐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雖然主觀對身體有很好的好處,但棚如棗是他的次數也不能過於頻繁,一個星期最多做一次就差不多了,如果沒有身體異樣的話最好不要隨便去走罐。
走罐之後最好不要受涼,不然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傷害。走罐療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變部位塗以適量潤滑劑,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使之吸著於皮膚,然後,用手推動杯罐在病變部位來回滑動,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在罐口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循著上、橡叢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順、逆時針走向推動,至走罐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或出現瘀血斑時,才將罐起下。從而使皮膚產生潮紅或鬱血現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走罐療法也是有些禁忌的。
1,皮膚有過敏、潰湯、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體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法療效確實好,尤其對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療法無法代替的功能。但由於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療時又有一些不適感,因此,醫生和患者之間鏈拆的合作往往會成為能否取得療效的關鍵。
B. 走罐方法是什麼
1、掌握拔罐吸力。輕吸:拔罐後,罐內皮膚被負壓吸收突起約3毫米左右,或採用「中、小號(面積)」火罐吸拔;重吸:罐內皮膚約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採用「大號(面積)」火罐吸拔。
2、啟動走罐術。術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膚,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遠端推移,並折返重復移動數次。
3、走罐時,應根據患者病情辨別虛實,在結合走罐部位的經絡,順經為補,逆經為瀉,辯證施治。
4、控制走罐頻率。緩走:約每秒鍾將火罐老飢昌來回推移1次;快走:約每秒鍾將火罐來回推移2次。
5、吸力與頻度組合。按臨床需要,選擇輕吸緩走、侍扒輕吸快走、重吸緩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6、掌握走罐時間。每一組穴位一般按需分別走罐約5~10秒鍾。
7、密切肢散觀察罐痕。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膚出現淡紅色、紅色、深紅、微紫。
8、治則治法。一般以重吸、快走、較長時間、膚色出現深紅或微紫程度為強刺激,適用於實證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輕吸、緩走、較短時間、膚色出現淡紅或紅色為輕刺激,可用於虛證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9、治程安排。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後,視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況,必要時,可隔12~24小時,或異位另選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復病例,一般間隔3天左右施走罐術一次,3~5天為一療程,休息兩周後可繼續施行走罐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