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哪個區面積最大
我們每天穿梭在天津座城
工作、生活、娛樂
感受著天津一點一滴的變化
可是,你真的了解天津嗎?哪個區面積最大?讓我跟你說說吧。
要說天津哪個區面積最大,當然是濱海新區啦!
濱海新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1]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萬,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
1994年3月,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經過天津市10餘年自主發展後,濱海新區在2005年開始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
2014年12月12日,濱海新區獲批自貿區,成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2015年,濱海新區GDP達到9300億元。
剛剛過去的2016年,被譽為“第三增長極”的天津濱海新區,以“地區生產總值首破萬億元”的答卷,成為18個國家級新區方陣中的排頭兵,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收獲“十三五”良好開篇。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大港在戰國初隸屬齊,秦屬巨鹿郡柳縣,漢時屬渤海郡章武縣,唐屬滄州乾符縣,直到公元966年宋乾德四年乾符縣並入滄州清池縣後又分屬滄清二州。民國
天津濱海新區概況(11張)
時期相繼屬河北省和黃驊、靜海、天津三縣。1953年5月撤天津縣後屬南郊、靜海、黃驊。1963年2月建北大港區,1979年11月成立大港區,屬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區並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漢沽從漢代置灶煮鹽開始,曾隸屬漁陽郡雍奴縣,1961年6月與寧河縣分置。1962年8月復歸天津市,撤市設區。2009年11月撤區並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塘沽地跨海河兩岸,歷史上一直劃河分治。北宋末期,南岸地區屬宋河北路滄州清池縣;北岸地區屬遼南京道析津府武清縣。金代,隸屬關系初沿宋制。[6] 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南北岸地區分屬河北省天津縣與河北省寧河縣。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區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南北岸地區合治,置區建制,初稱塘大區,1952年改名塘沽區,直轄於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區並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7] 。即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 。
2010年,根據濱海新區街道區劃調整方案,撤銷原解放路街道和三槐路街道,成立於家堡街道;新設立新北街道、泰達街道。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管委會,由濱海新區直管街鎮;根據市政府關於濱海新區整合部分功能區的決[7] 定和市民政局關於濱海新區調整部分街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津民復[2013]19號),濱海新區將27個街鎮調整為19個,12個功能區整合成7個。
規劃沿革
1984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鹼荒灘上建立。1986年8月2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天津市市長李瑞環陪同下視察天津開發區,並親筆題寫“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同時,鄧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區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這是濱海新區最初的輪廓。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制定了依託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
2005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規劃了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運用了軸帶發展空間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以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以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三大城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一五”規劃》進行產業功能分區,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結構中中建設三個生態城區,通過產業集聚,規劃建設七個產業功能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的功能分區結構。
2009年,根據《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濱海新區在符合天津市“雙城雙港”的空間發展戰略的同時,自身實施“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發展策略。 “一核”指濱海新區核心區,由於家堡金融區、響螺灣商務區、泰達MSD以及解放路和天鹼商業區、藍鯨島生態區等;“雙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九區支撐”是指通過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等九大產業功能區,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國防科技等8大支柱產業;“龍頭帶動”指通過加快“一核雙港九區”的開發建設,凸顯濱海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的帶動作用。如今,這一發展戰略正在通過“十大戰役”加速實施。
2008年8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出席國土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共同推進天津國土資源工作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並在天津調研。
2009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加快推進南港工業區、於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東疆保稅港區等十大工程。
截止到2010年初,南港區域的分區規劃、總體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正式獲批;填海造陸的工程正在不間斷進行,已累計完成圍海28公里,造陸近25平方公里。臨港工業區已完成造陸
55平方公里,天鹼等部分項目投入運行,和諧號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中船重工、北車集團、中國建材、中核集團、華銳風電等項目開工建設,臨港鐵路竣工,10萬噸級航道疏浚工程啟動。
2011年6月28日下午,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簽署“十二五”時期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與天津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重點領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開展新的融資合作,這標志著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012年4月1日下午,中國國際商會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共同簽署《中國國際商會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關於共同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促進國際經貿合作的備忘錄》的簽字儀式在天津大禮堂舉行。
2013年9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與台灣新竹市簽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全面推動兩地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做到優勢互補、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2. 天津區劃有哪些啊
天津區劃如下:
天津有16個區,分別叫濱海新區、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寧河區、薊州區。
天津的特點:
1、位置境域特點: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
2、地形地貌特點:天津地質構造復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總輪廓為西北高而東南低。
3、氣候特點: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3. 天津市市內六區是怎麼來的
天津市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南開區、河西區、河東區、河北區和紅橋區,基本上是1956年定的如今的名字。
其中 歷史 最久的要追述到元朝吧。
和平區
作為天津市的核心,天津95%的小洋樓都在這個區,卻沒有包括天津老城區。曾多次被房地產商的公眾號傳出擴區的傳聞。
和平區在明朝時屬河間府靜海縣。在清雍正八年(1730)劃歸天津縣。清咸豐十年(1860)後,境內大部地區先後被英、法、美、日四國辟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稱興亞二區,法租界改稱興亞三區。1952年,天津市政府將市內11個區合並為8個區,今和平區分別歸屬於第一區和第五區。1956年,第一區改稱和平區,第五區改稱新華區。1958年,天津市實行新行政區劃,原和平區、新華區的全部,城廂區大部分和河北區一部分合並組成新和平區。1960年10月,和平區所轄東南角、東北角、鼓樓西3個公社劃歸南開區,和平區的光復道街劃歸河北區,成為今天的區域。1966年和平區改稱戰斗區,1968年恢復今名。
南開區
因有南開學校而著名,其中南開中學已115年,南開大學恰好100年,但是南開區的命名卻不是因為南開學校。
1860年,天津開埠。清朝廷考慮到天津除了城牆無險可守,就在天津城外挖壕築牆,就此形成了牆子河。
而從老城西南角到壕牆之間的開闊地(天津土話叫開窪),就被稱為「南開窪」,後來因人口逐漸增多,變成了南開。
1928年設天津為特別市,現在的南開區屬天津特別市第一區和第二區。1937年後分屬天津市第一、第二、第六、第九區和天津縣。1947年為天津市第十一區。1952年改為第七區。1956年定名南開區。1960年將城廂區的東北角、東南角、鼓樓西並入。1966年改南開區為東方紅區,1968年恢復今名。
河西區
明代海河西岸地區為河間府靜海縣地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東、瓊州道以北地區淪為德國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後改名特別第一區。1943年改特別一區為第十區。1945年,將天津縣鄉區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劃入合並為第六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區。1966年河西區改稱紅旗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和1992年,分別將屬南開區、西郊區、南郊區的部分地區劃入成今界。
該區與和平區相鄰,擁有天津各大博物館、 科技 館,文脈鼎盛,同時陳塘庄地區被「指認」為哪吒故鄉的有力爭奪者之一。
河東區
河東區大直沽是天津發源地之一。元代海運漕糧在今河東區大直沽接運,成為南糧北運的終點。現在的河東區在明代屬直隸順天府武清縣。1900年,今京山鐵路以西、十五經路以北淪為俄國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號路以北淪為比國租界。1924年,我國收回俄租界後改名特別三區;1931年收回比租界後改名特別四區。1939年,原特別三區和四區合並為特別三區。1946年,特別三區改稱第五區。1952年第四區和第五區合並後稱第四區。1956年天津市區由以序數排列行政區劃改為以地名命名,因位於海河東岸,更名為河東區。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東郊區、河北區各劃出一部分並入河東區,成今界。
區內有媽祖原廟,天津站有大表的站前廣場也屬於河東區。
河北區
袁世凱執掌直隸時,將河北區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來經營,而對標的對象是海河兩岸的租界。所以河北區有天津剩下的5%小洋樓,其中意式風情區是義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借地,頗有特色。而清朝遺老遺少、北洋寓公在河北區也有不少產業。
河北區在元代屬武清縣,元延佑三年(1316)屬新設立的海津鎮管轄。明永樂二年(1404)設天津衛後,衛城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地區屬武清縣。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天津州時屬河間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為天津巡警局北段轄區及意租界、奧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奧租界,改稱特二區;192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區。1928年分屬天津特別市第四區和意租界。1943年分屬第四區、五區、十一區、十二區及特管區。1945年改為天津市第二區和第三區屬地。1952年二、三兩區合並稱為第三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北側而更為今名。
紅橋區
與河北區共享天津網紅——天津之眼。
紅橋區內三岔河口是天津發源地之一。明永樂初年,以南運河為界,河以北屬順天府武清縣,河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清雍正三年屬天津府天津縣。1928年屬天津特別市,大部分地區屬第二、第三、第四警區所轄。1930年改天津特別市為天津市。1947年以南運河為界,分屬天津市八區和九區。1952年八、九兩區合並,統稱八區。同年將天津縣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劃入。1955年以界內子牙河上有大紅橋而命今名。1958年將城廂區的侯家後、大胡同兩個街道劃入,成今界。1966年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恢復今名。
這六區就是天津的核心六區,也是天津話的大概分布地區,到了環城四區,那裡的天津話就開始帶有地方特色了。
^_^ 都是按照方向取名的
晚晴時期,大部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解放後,1956年1月,由民國行政一區改稱和平區。
河東區
河東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至今,河東區迄今已有800多年 歷史 。因座落於海河東岸,故名為河東區。
河西區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1949年天津解放,仍沿用民國六區舊稱。1956年,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南開區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1919年境內成立了著名的南開大學,1952年10月名為第七區。1956年始設南開區之名。
河北區
地處市區東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1952年區境才有了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1956年改稱河北區。
紅橋區
紅橋區內的早期聚落大都出現在元代,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國民黨第九區公所,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於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區人民政府。因界內子牙河上大紅橋得名,改稱紅橋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1月恢復原區名。
市內六區的形成,基本上就等於是半部天津城建史。
以海河為紐帶的早期天津咱就不說了。就從1404年天津建城開始,說說天津市內六區的形成。
道光版天津老城地圖
1404年天津築城後,基本上就是上圖的大小。再加上早於天津城本身就有居民聚居的的三岔地區(包含天後宮地區及附屬的宮南宮北大街)、侯家後地區(今大胡同附近)及直沽地區。這就組成了當時的天津城區。這些地區包含在現在的紅橋區、南開區、河東區。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天津城基本維持著這個規模。
明亡清興之後,雖然天津在順治9年開始不斷地有行政調整,如順治九年天津三衛的合並,雍正三年天津衛升天津州,雍正九年有升天津府。但是城市地區依然維持著明朝的格局,並沒有顯著的擴大。只有北門外地區逐漸繁華成為了天津的商業中心。直到1860年天津開埠後,英法列強開辟紫竹林租界,天津城區才開始有所改變。
天津租界形成時間圖
隨著列強侵略的加深陸續有9國租界設立在天津。並且英法等國租界還在不斷擴大。這些地區包含在了今天的河北區、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
清光緒三十年開始,袁世凱在清末新政中建設了一個大清的河北新區,也就是120年前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范圍大概就是中山路、河北區數字馬路、各種緯路等等區域。
至此,天津的城區的整體結構基本形成,也就是老城、老城周邊、北大關、租界地、河北新區等等。當然也可以加上周邊工業用地及城鄉結合部,比如三條石之類的地區。這些地區也就是如今市內六區的雛形。
時間來到1928年,天津開始正式建市後,天津縣對城市的管理便形同虛設了。天津市市區共有公安第一區至第五區、特別第一區至第四區,以及仍然存在的英、法、日、意四國租界,合計13個區。
後幾經變革,在日偽時期,天津共劃分為9個區、3個特別區。以及4個租界(意租界頭鐵,最後一個收回,1943年後稱特管區,其餘三個租界在1943年歸還偽中華民國後,稱興亞一、二、三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天津市被劃分為11個區,後於1952年合並至8個區。
1955年底,天津市政府將第一區至第八區以此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
1958年,新華區並入和平區、城廂區並入南開區。至此。天津市市內六區基本形成。
1958年後,由於天津市的發展需要,市內六區的邊界其實是不斷擴大的。本文就略過了。下面說一下六個區名字的由來。
1、根據所處位置與海河的關系:河東、河北、河西
2、根據區內有名氣的標志建築或地貌:紅橋(有大紅橋)南開(南邊的開窪)
3、和平區:顧名思義吧
河東區:天津的發源地之一
大直沽是天津發源地之一。元代海運漕糧在今河東區大直沽接運,成為南糧北運的終點。現在的河東區在明代屬直隸順天府武清縣。1900年,今京山鐵路以西、十五經路以北淪為俄國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號路以北淪為比國租界。1924年,我國收回俄租界後改名特別三區;1931年收回比租界後改名特別四區。1939年,原特別三區和四區合並為特別三區。1946年,特別三區改稱第五區。1952年第四區和第五區合並後稱第四區。1956年天津市區由以序數排列行政區劃改為以地名命名,因位於海河東岸,更名為河東區。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東郊區、河北區各劃出一部分並入河東區,成今界。
紅橋區: 因大紅橋而得今名
紅橋區內三岔河口是天津發源地之一。明永樂初年,以南運河為界,河以北屬順天府武清縣,河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清雍正三年屬天津府天津縣。1928年屬天津特別市,大部分地區屬第二、第三、第四警區所轄。1930年改天津特別市為天津市。1947年以南運河為界,分屬天津市八區和九區。1952年八、九兩區合並,統稱八區。同年將天津縣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劃入。1955年以界內子牙河上有大紅橋而命今名。1958年將城廂區的侯家後、大胡同兩個街道劃入,成今界。1966年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恢復今名。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
元代,大批漕糧經三岔河口轉運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境內東北部建天妃宮,此地漸成「百貨交集」的重鎮。明永樂二年(1404)設衛建城,始稱天津。清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並入天津縣。民國時期廢府,歸天津縣。1928年設天津為特別市,現在的南開區屬天津特別市第一區和第二區。1937年後分屬天津市第一、第二、第六、第九區和天津縣。1947年為天津市第十一區。1952年改為第七區。1956年定名南開區。1960年將城廂區的東北角、東南角、鼓樓西並入。1966年改南開區為東方紅區,1968年恢復今名。
和平區:明朝屬靜海縣
和平區在明朝時屬河間府靜海縣。在清雍正八年(1730)劃歸天津縣。清咸豐十年(1860)後,境內大部地區先後被英、法、美、日四國辟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稱興亞二區,法租界改稱興亞三區。1952年,天津市政府將市內11個區合並為8個區,今和平區分別歸屬於第一區和第五區。1956年,第一區改稱和平區,第五區改稱新華區。1958年,天津市實行新行政區劃,原和平區、新華區的全部,城廂區大部分和河北區一部分合並組成新和平區。1960年10月,和平區所轄東南角、東北角、鼓樓西3個公社劃歸南開區,和平區的光復道街劃歸河北區,成為今天的區域。1966年和平區改稱戰斗區,1968年恢復今名。
河西區: 因地處海河以西得名
明代海河西岸地區為河間府靜海縣地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東、瓊州道以北地區淪為德國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後改名特別第一區。1943年改特別一區為第十區。1945年,將天津縣鄉區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劃入合並為第六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區。1966年河西區改稱紅旗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和1992年,分別將屬南開區、西郊區、南郊區的部分地區劃入成今界。
河北區:元代曾是武清地界
河北區在元代屬武清縣,元延佑三年(1316)屬新設立的海津鎮管轄。明永樂二年(1404)設天津衛後,衛城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地區屬武清縣。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天津州時屬河間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為天津巡警局北段轄區及意租界、奧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奧租界,改稱特二區;192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區。1928年分屬天津特別市第四區和意租界。1943年分屬第四區、五區、十一區、十二區及特管區。1945年改為天津市第二區和第三區屬地。1952年二、三兩區合並稱為第三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北側而更為今名。
天津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河西區、南開區、河東區、河北區和紅橋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紅橋區,大紅橋得名,南開區,元朝就是商業重鎮,和平區,明朝屬靜海縣,地處河西區,海河以西得名,河東區,天津發源地之一,河北區,元代曾是武清地界
4. 天津市有幾個區分別叫什麼
天津有六個市區分別為:和平
河西
南開
河東
紅橋
河北
四個郊區:北辰
津南
西青
東麗
五個遠郊區:
寧河
靜海
寶坻
武清
薊州
一個新區:濱海新區(塘沽
大港
漢沽)
5. 天津主城區是哪幾個區
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環城區:北辰區、西青區、東麗區。遠郊手鬧凱區:薊州區、寶坻區、武清區、寧河區、靜海區。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畢喚,是北方對外彎盯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由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整合而成。
6. 天津16個區排名
天津16個區排名:
1、和平區
2、河東區
3、河西區
4、南開區
5、河北區
6、紅橋區
7、濱海新區
8、東麗區
9、西青區
10、津南區
11、北辰區
12、武清區
13、寶坻區
14、寧河區
15、靜海區
16、薊州區
外省市位於天津的飛地:
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街道清河農場位於天津市寧河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新華路街道位於天津市寧河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振興街道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海北鎮位於天津市寧河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漢豐鎮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興農辦事處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
7. 天津市有幾個區分別叫什麼區
6個市區,4個郊區,3個開發區,共13個區
6個市區:和平區、河西區、河北區、河東區、南開區、紅橋區。
4個郊區 (新四區) :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
5個縣 :武清、寶坻、薊縣、靜海、寧河。
開發區 :塘沽、大港、漢沽
(7)天津第一大區叫什麼區擴展閱讀: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8. 天津哪個區的面積最大
天津薊縣的面積最大。以下是各區的面積:
1、和平區:面積10平方千米;
2、河東區:面積39平方千米;
3、河西區:面積37平方千米;
4、南開區:面積39平方千米;
5、河北區:面積27平方千米;
6、紅橋區:面積21平方千米;
7、塘沽區:面積688平方千米;
8、漢沽區:面積350平方千米;
9、大港區:面積940平方千米;
10、東麗區:面積460平方千米;
11、西青區:面積545平方千米;
12、津南區:面積401平方千米;
13、北辰區:面積478平方千米;
14、武清區:面積1570平方千米;
15、寶坻區:面積1523平方千米;
16、薊縣:面積1593平方千米;
17、寧河縣:面積1414平方千米;
18、靜海縣:面積1476平方千米。
9. 天津市有幾個區分別叫什麼
有16個區。截至2019年4月,天津市下轄16個區(濱海新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寧河區、薊州區),共有124個鎮、3個鄉、118個街道,3680個村委會和1645個居委會。
1、和平區
位於天津市區中部,海河幹流西岸,東起海河,與河東區相望;沿南門外大街、衛津路與南開區接壤,南抵徐州道、馬場道、津河與河西區接壤,北部與河北區以海河、南馬路為界,轄區東西最寬處3.72千米,南北最長處4.2千米,總面積9.9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和平區轄6個街道(64個社區):南市街道、勸業場街道、南營門街道、小白樓街道、五大道街道、新興街道,區政府駐小白樓街道。
2、河東區
是天津市中心城區,是中心城區連接濱海新區的起始點,毗鄰空港、海港,天津站交通樞紐坐落區內。隔海河與和平區、河西區相鄰,向東與東麗區為伴,西、北與河北區相交。
截至2016年,河東區區域面積39.63平方公里(不包括天鐵街道)轄13個街道:大王莊街道、大直沽街道、中山門街道、富民路街道、二號橋街道、春華街道、唐家口街道、向陽樓街道、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東新街道、魯山道街道、天津鐵廠街道。
3、河西區
是天津市的中心區之一,位於市區東南部,因地處海河西岸而得名。河西區境東臨海河與河東區相望,西起衛津南路、衛津河與南開區、西青區交界,南沿雙林農場引水河與津南區毗鄰,北抵徐州道、馬場道、津河與和平區接壤。
截至2013年,河西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大營門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園街道、掛甲寺街道、馬場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誼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陳塘庄街道、柳林街道、東海街道、梅江街道。
4、南開區
位於中國天津市城區西南部,東起海河,與河北區相望;沿榮吉大街、興安路、南馬路至南門外大街、衛津路和衛津南路,分別與和平區、河西區接壤;西、南至密雲路、芥園西道、陳塘庄鐵路支線,與西青區相連;北抵老鐵橋大街、北馬路,沿西馬路至西關大街、牆子河、南運河,與紅橋區毗鄰。
南開區總面積40.42平方公,東西長約3.6公里,南北長約9.2公里。截至2013年,南開區轄12個街道:長虹街道、鼓樓街道、興南街道、廣開街道、萬興街道、學府街道、向陽路街道、嘉陵道街道、王頂堤街道、水上公園街道、體育中心街道、華苑街道。
5、河北區
地處天津市區東北部,境域地理坐標為北緯39°08′,東經117°10′。區界東鄰東麗區,西部與和平區、南開區、紅橋區以海河為界,南與河東區相連,北與北辰區接壤。行政區劃面積27.93平方公里,南北長6.94公里,東西寬7.95公里,行政管轄面積為29.14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6月,河北區轄10個街道:光復道街道、望海樓街道、鴻順里街道、新開河街道、鐵東路街道、建昌道街道、寧園街道、王串場街道、江都路街道、月牙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