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天津十大怪
衛嘴子耍詞兒快 自來水能腌鹹菜, 自行車比汽車快, 馬路邊往房山邁,(當年天津的馬路極窄 ) 煎餅果子按套賣, 狗不理名楊海外, 吃大米來不就菜,(形容稻米好吃) 因嘴典當人不怪,(典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人間百態袖中揣,(指泥人張袖中捏泥人的技術) 木版做出名畫來。(楊柳青年畫)
㈡ 天下霸唱天津衛四神斗三妖,七絕八怪,都是誰
清末以來,天津衛的能人號稱「七絕八怪」,比如:
「扛鼎的杜大彪、金槍陳疤瘌眼、開水鋪的王寶、吃倉訛庫的傻少爺、刨墳掘墓的孫小臭兒、變戲法的楊遮天、混白事的李大嘴、走陰差的張瞎子、守城門的常大辮子、說書的凈街王、押寶的馮瘸子、劫道的白四虎、挑大河的邋遢李、倒臟土的黃治安、剃頭的十三刀。
以及窯姐兒夜裡歡、耍猴的連化青、賣野葯的金麻子、哭喪的石寡婦、磨剪子戧菜刀的閆老屁、喝破爛的花狗熊、干窩脖兒的高直眼、騎木驢的毛艷玉」等等。
或佔一絕、或為一怪,其中有正有邪、有善有惡,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有來天津衛闖碼頭,在九河下梢成的名。年代不同、包括的人也不一樣,前前後後好幾撥,說起來可不止一十五位。
其他
所謂「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層」,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天津衛的奇人異士層出不窮,在「七絕八怪」之上還有「四神三妖」,這可不是自封的,而是民間百姓給他們報的號。
「四神」乃清朝末年到解放後五六十年代的四大奇人,他們四位的事跡盤根錯節,過去人喜歡把事往一塊說,人往一起湊,因此上合稱「四神」。
分別是:無寶不識竇占龍、降妖捉怪崔老道、屢破奇案郭得友、追凶拿賊劉橫順。從中信手拎出任何一位,都抵得上一部大書。
「三妖」會在書中陸續引出,如果說全了,有一個總回目叫《四神斗三妖》。
《火神》只是其中一部,單說火神廟派出所所長飛毛腿劉橫順。
㈢ 天津四大怪~
1.汽車沒有自行車快
2.自來水能腌鹹菜
3.馬路比胡同高,胡同比院子高,院子比家裡高
4.馬路沒有直的
以上四大怪都是以前的事了
㈣ 天津八大怪是什麼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八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益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八、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