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小吃一條街有哪些
1、雲南南路美食街
雲南南路美食街是上海小吃街美食街排名中最老牌的一條美食街,全長250米,裡面各種小吃和老字型大小名吃應有盡有,絕對讓你一飽口福。
2、黃河路美食街
黃河路美食街在全國范圍內都很有名氣,這條美食街主要以家常菜為主,很多川菜、湘菜、貴州菜都是根據上海人的口味改良過的,因此十分受受上海本地人的喜歡。
3、吳江路美食街
吳江路美食街是人氣最旺的一條小吃街,幾乎每家商鋪都會排起長龍,這里大多都是來到上海旅遊的遊客。
4、淮海路美食街
淮海路是全上海公認的最美最時尚,也是最有強調的一條街,這里集合了各大時尚品牌,眾多娛樂名店和酒店服務,是購物美食一體化的街區。
5、乍浦路美食街
乍浦路是上海最早的美食街之一,曾經在上海的地位和新天地一樣高,這里能讓上海人花少的錢吃到較好的環境,吃到美味的小吃和家常菜。
6、上海老城隍廟小吃廣場
上海城隍廟小吃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豫園商城內經營面積最大也是品種最豐富的一個小吃廣場,這里有眾多風味特色小吃餐廳。
7、昌里路
昌里路是很多上海浦東區的市民最喜歡的去的一條美食街,這里的消費水平足夠平民,到上海世博園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B. 這個最豪橫的街道,也是上海居住地段的頂點
東長寧、北徐匯、南靜安、北盧灣,被譽為上海的傳統「上只角」地段,即今日的衡復風貌區。北徐匯以其高雅格調著稱,花園洋房、名人故居主要分布在衡山路和建國西路板塊。南京西路、徐家匯、陸家嘴雖各有千秋,但天平路街道(建國西路板塊)的名號一出,連新天地也要遜色三分。
建國西路板塊雖然面積不大,但住宅產品種類齊全,從掛戶口的老公房到普通商品房、次新豪宅應有盡有。板塊內同時擁有建襄和向陽小學,內環買好房,它也是必選區域之一。作為西南內環的正中心,周邊軌交密集,通過1、7、9、10、12號線強能級線路,與淮海中路商圈主體的環貿iapm步行或一站地鐵可達。住宅區域遠離大型商業體和辦公樓,人流、車流量少,鬧中取靜。
天平路街道是正宗的Old Money地盤,商業實力雄厚,建國西路餐飲與外灘、靜安寺媲美,是上海高端餐飲聚集地之一,西南內環最強。建業里嘉佩樂是上海酒店天花板,房價高昂。四大公辦小學——建襄小學和向陽小學均位於建國西路,教育資源得天獨厚。
建國西路的嘉御庭是其唯一豪宅項目,1-2期於2014-2016年交房,2梯2戶,平均戶型不大,但開盤單價遠高於同期項目,公共區域堪稱頂豪之標桿。三期嘉御庭雖有瑕疵,但品質依然出眾,與翠湖天地等次高端樓盤相比,仍有顯著優勢。
太原邸是建國西路的另一個樓盤,雖品質不及嘉御庭,但對口建襄小學,價格在3500萬左右。梧桐花園、新加坡美樹館、明園世紀城是建國西路三梯隊的樓盤,單價僅在10萬/㎡出頭,1600萬即可購買新加坡美樹館三房兩衛。新上市的匯成襄陽公館,只有一幢小高層,主打200㎡左右大戶型,車位比1:2,地段極佳。
天平路街道,即建國西路板塊,位於上海居住地段的頂點,軌道交通、高端商業、醫療資源發達。卓越教育資源吸引中產階級,1300-1600萬即可購買徐匯四大公辦對口的2-3房商品房,與聯洋、花木板塊XQ商品房相比,建國西路地段更佳。對於富豪而言,預算3000萬以上,必訪建國西路。嘉御庭房源豐富,性價比高,為明智選擇。
C. 游上海必做的9件事 感受上海本土風情
導語:上海的美麗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體會,需要時間沉澱後的慢慢品味。游上海那就一定不要錯過這9個地方,它們會讓你愛上這里。
1、外灘,看上海夜景
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周圍還有位於黃浦江對岸浦東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地標景觀,是去上海觀光遊客的必到之地。外灘自1943年起又名為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它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臨黃浦江,西面是由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所組成的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周圍還有位於黃浦江對岸浦東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地標景觀,是去上海觀光遊客的必到之地。外灘自1943年起又名為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它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臨黃浦江,西面是由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所組成的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2、城隍廟,追憶舊上海、新美食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一般意義上的上海城隍廟是指黃浦區的老城隍廟,在旅遊景點中都稱為“豫園”,即原上海縣城隍廟,這是個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隍廟的小吃可謂是非常豐盛,不勝枚舉,進去之後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南翔小籠、叉燒包、雞腿飯、肉粽、三絲春卷、大排面、 蟹殼黃、豆漿、油條、素菜包、 紫米球、 椰奶紫米球、 紅薯粥、開洋蔥油拌面、 薺菜餛飩、重油煎餛飩、鍋貼、生煎、寧波湯團、酒釀圓子、鴿蛋圓子、赤豆糖粥、魚丸湯、炸臭豆腐、紅薯粥、麵筋塞肉、糯米藕、椰奶紫米
3、遊走弄堂尋滬申風情
上海是一個摩登大城市,時尚、奢華、張揚是對上海的定義。在看到上海華麗的外在的同時,不知道你能否也可以看到上海的心臟以及靈魂深處。如果你想認識一下真實的、與眾不同的上海,就去上海的弄堂轉轉吧,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萬宜坊弄堂位於重慶路高架下,歷史名人鄒韜奮曾經在這里居住過,弄堂裡面還有其故居。這里沒有那些富貴別致的西洋別墅、沒有雲起風涌的.歷史背景,這里就是簡簡單單的上海“海派”風格的弄堂,或許鄒韜奮也是因為這里真實、簡單、低調,才會選擇在這里度過生命中的那段平凡但真實的時光。
4、一條多倫路,看百年老上海
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位於虹口區東江灣路146號,是上海的一條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貿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背靠內環高架、輕軌明珠線,動靜相間一里有餘。多倫路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夾街小樓,風格各異。多倫路文化街雖在地圖上難有立錐之地,但在近現代中國文化史上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諸多彪炳史冊的文化名人如魯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曾在多倫路文化街聚首、吶喊、戰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華藝大、上海藝術劇社、公啡咖啡館這些都是他們的戰場。一個多世紀以來,多倫路文化街及周邊的幾條馬路,從一個側面集中顯現了了這個歷史印跡和文化縮影。路邊那些栩栩如生的街頭銅像向你描繪著當時文人的風采,那些故居遺址向你講述著那個時代的故事。多倫路文化街正以它獨特的文博景觀和典雅的文化品味成為上海的旅遊熱點之一。
5、衡山路體驗小資生活
“小資”這個詞,套在上海人頭上似乎比全國其他任何地方地人頭上都合適。例如衡山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里成了一條讓人沉醉的街道:婆娑的梧桐樹下,沿著街道輕盈漫步,可以看到精緻的建築,有故事的洋房,古典的教堂,街頭的公園,私人的小院……
華燈初上時,那些散落在古樸梧桐樹下的酒吧和咖啡館,全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光暈,落地的玻璃窗里透出來的是影影綽綽的人群,或許他們的職業不同,社會地位也不相同,但是卻能夠坐在同一間酒吧里,各自享受自己的心情而不相互干擾。優雅且獨立,這就是上海小資的特質吧!
6、東方明珠塔“凌空步道”感受步步驚心
東方明珠塔坐落在黃浦江畔,與隔江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交相輝映,塔高468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位於東方明珠電視塔259米高的懸空觀光廊——“凌霄步道”,可使你透過腳下的透明玻璃,俯黃埔江兩岸全景,感受在雲中漫步的感覺。站在這里,晴朗之時眺望四周,可將美麗的黃浦江與著名的外灘盡收眼底,遠處的東海全景清晰可見。待到夜幕降臨之時,只見滿城燈光,如同銀河瀉落人間,夜上海的魅力頓時擴張,延伸向天空。這座大都市炫目的夜景將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位於東方明珠電視塔259米高的懸空觀光廊——“凌霄步道”,可使你透過腳下的透明玻璃,俯黃埔江兩岸全景,感受在雲中漫步的感覺。站在這里,晴朗之時眺望四周,可將美麗的黃浦江與著名的外灘盡收眼底,遠處的東海全景清晰可見。
7、漫步朱家角,迷失寫意江南古鎮
朱家角鎮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休閑設施聞名中外。名山名湖有澱山湖和“九峰”之祖——澱山;名園有課植園和珠溪園;名廟有朱家角城隍廟和關王廟(報國寺);名街有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名橋有放生橋、泰安橋(何家橋)、平安橋(戚家橋)、福星橋(西柵橋)、永豐橋(詠風橋)和廊橋(惠民橋);名店有涵大隆醬園、義成泰醬園、童天和國葯號和俱樂部茶館;名勝古跡有清華閣十二景之—圓津禪院、清華閣十二景之二—慈門寺、席氏廳堂、“三泖漁庄”及王昶紀念館、柳亞子別墅——福履綏祉等等。
朱家角是典型水鄉,盛產河鮮,出產淡水魚類近60種,鰻、鱔、甲魚、河蟹、河蝦,活蹦鮮跳,應有盡有。鎮上點心、食品業向來以品種繁多、質量上乘而名聞遐邇。茂林館的鱔糊面,香糯可口,食後令人久久不忘;羊肉面酥肥不膩,另加羊血湯略帶辣味,更是合人胃口。時令點心,花色百出,味美價廉。
8、看上海老洋房,與舊時光對話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徐匯區的天平路街道和湖南路街道是上海市區老洋房最集中、品質最好的區域,佔全市同類型房屋面積的39%,為全市各區之冠。
典型的有復興中路克萊門公寓、復興公寓,淮海中路的上方花園、新康花園等,汾陽路的海關高等專科學校等都是著名的花園式洋房住宅,尤其是五原路沿線的幾十年來那種當年法租界優雅的韻味至今猶存。
9、閑逛田子坊,看上海老弄堂。
田子坊位於泰康路210弄。泰康路原本是一條小街,一個馬路集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上個世紀末,隨著一些藝術家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吹起了藝術之風。畫家黃永玉給這舊弄堂起了個“田子坊”的雅號。“田子方”是中國古代畫家。取其諧音,用意精妙。曾經的街道小廠,巷子廢棄的倉庫,石庫門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蘇荷”的色彩、多了藝術氣息熏染。廠房改成的工作室經過藝術再現,體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氛圍。中西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閃爍著光和熱。
田子坊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逐漸改建成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聚集區,成為不少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被貼上了“上海的蘇荷”、“視覺產業的矽谷”、“新天地第二”等標簽,並逐漸走向世界。田子坊不僅招徠本地客“常來看看”,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來看個究竟,玩個新鮮。
田子坊,凌亂卻不張揚,小資而又不乏舒適。每條巷弄別有洞天,大家挖心思利用空間展現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