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解除隔離後多久變綠碼
一般在解除隔離後當日或次日能夠變成綠碼。
健康碼綠碼表示「未見異常」,可以正常通行;黃碼表示「居家隔離」,要隔離7天;紅碼表示「醫學隔離」,要集中隔離14天;健康碼藍碼表示日常健康監測狀態,嚴格遵守不聚餐、不聚會、不出入公共場所等規定。
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健康碼的應用涵蓋了社區管理、企業復工、交通出行、學校開學、買葯登記、超市商場等使用場景,可以協助社區、企業、學校等做好防疫管理及疫情控制等重點工作。
在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中,健康碼可以實現高效率的人員流動管理,在辦公樓、商場、地鐵、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點提高過檢效率,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和聚集。
健康碼變色規則:
1、固定風險地區居民:高風險地區居民為紅色,中風險地區為黃色,低風險地區為綠色。
2、低風險居民去高、中風險地區:持綠碼者進入高、中風險區,待足1小時且手機處於開機狀態,健康碼自動變成紅色、黃色。
3、中風險居民去低風險地區:自到達時間算,前21天為黃碼,21天後上傳核酸檢測正常結果,變為綠色。未上傳者,將一直為黃碼。
4、高風險居民去低風險地區:自到達時間算,前14天為紅碼,後7天為黃碼,21天後上傳核酸檢測正常結果,變為綠色。未上傳者,將一直為黃碼。
5、境外人員:自到達時間算,前28天為黃碼,28天後上傳核酸檢測正常結果,變為綠色。未上傳者,將一直為黃碼。
6、確診和疑似人員:自康復日期開始算,需相關單位上傳康復日期,前28天為紅碼,28天後自動變為綠色。如果差不到康復日期,則一直為紅碼。
B. 紅碼居家隔離多久怎樣變成綠碼
紅碼人員需實施14天的集中隔離觀察或居家隔離14天,完成隔離檢疫,並且連續上報健康打開,紅碼才能轉為綠碼。
根據現有的疫情最新規定,紅碼人員普遍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隔離人員」,而這些紅碼人員想要轉變成綠碼,則需要通過14天的集中隔離觀察或是居家隔離觀察,同時完成隔離檢疫並連續上報健康憑證,紅碼才能夠轉變為綠碼。
而紅碼想要轉變成為綠碼,則一共需要在14天的隔離期間做4次核酸才行,分別是在隔離的第1、3、7、14天,而且核酸的檢測結果也必須要全部為陰性,這樣才能夠轉變為綠碼。如果說期間有一次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的話,就會相對應的增加核酸檢測次數。
注意事項:
雖然說紅碼需要隔離14天就能變為綠碼,但並不是自己打卡14天就行了,必須要報告社區,通過社區安排進行隔離,排除了感染新冠的風險才能夠轉變為綠碼。如果是因為誤判顯示紅碼的,則可以提交申訴,系統會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24小時之內處理完畢。
C. 變黃碼以後要幾天才能變成綠碼
需要14天。
一般健康碼是黃碼要實施7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如果去過疫情區,需要嚴格進行隔離等待轉為綠碼。確診病人出院後轉成黃碼,連續14天正常轉綠碼,疑似病人,密切接觸人員,醫學觀察人員解除觀察後轉綠碼。
生成黃碼主要為健康狀況異常人員,如有發熱,氣促,呼吸道症狀者;外地返回人員;其他需要納入黃碼管理的人員等。
黃碼者要實施7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為了保證狀態准確,每日堅持進入健康碼頁面填寫問卷。系統判斷符合條件後,健康碼會自動轉換為綠碼即可通行。
綠、黃、紅「三碼」是後台對申請人員進行自動審核、自動轉換後產生。持黃碼、紅碼人員,符合條件後健康碼會自動轉換為綠碼。
健康碼注意事項
健康碼突然變成黃色的主要人群是:14天內來自疫情中風險地區人員,或者前往過重點地區(經過的城市有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發生本土疫情的地級市和有擴散風險的毗鄰地區人員;全省疫情資料庫14天內異常的人員;實施居家觀察未滿14天的治癒出院確診病人。
接觸醫學隔離未滿14天的無症狀感染者;來自境外隔離期未滿人員;其他需要納入中風險人員管理的人員。要密切關注「碼色」動態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向所在社區或工作單位進行報告,積極配合落實防控措施;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核酸檢測機構進行一次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