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最早賣醬製品店有哪些

天津最早賣醬製品店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11 05:50:29

㈠ 天津的天寶樓到底怎麼樣,是老字型大小嗎

天寶樓當然算是老字型大小了,屬於食品醬貨類的老字型大小。天津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工商業大都市,天津成為中國國際貿易通商外交大都市的時候,其它地區還處於農耕時代。天津清代開始的老字型大小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和數量,天津當年已有的老字型大小應該是全國最多的,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多字型大小都被國家指令性撥給了北京,像月盛齋等字型大小,這類老字型大小總號在天津,分店在北京,後來指令性的把北京也變成了總店。天津逐漸的被讓渡該品牌給偉大首都。這類的情況在天津是很多的。北京自古是政治中心,通商貿易等職能包括國家經濟管理機關都設在天津,古代的政治中心也是沒有經濟職能的,這是古代的中國價值觀的體現,一個威嚴的中央政權所在地是不可能以做買賣來維持生計的。這個價值觀有點像現今的歐美國家,例如如今的美國,其政治中心在國家中處在超然地位,不參與其它地區的經濟競爭,而是處在全國的一個裁判者的地位。話再說回來「天寶樓」這個品牌沒被搶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如果把「天寶樓」搶走的話,這個老字型大小得改名為「北寶樓」了,也不好聽了。如今的「天寶樓」可謂種類齊全,應有盡有。但這個品牌沒有出包裝袋食品,無法銷到各地去,這就是一個短板了,因為天津的「津味醬貨」在全國還是很有知名度的,天津的醬貨味道不是南方有甜口的感覺,而是以微咸口為主的風格,其口感非常香美。除此之外天津還有「迎賓」老火腿的品牌,其火腿腸,玫瑰腸等口味是很獨特的。後來的「國順」火腿味道也可以。天津的肉罐頭品牌還是以「長城」牌午餐肉罐頭為主,如今的長城牌肉罐頭主要都是出口海外到世界各國的佳品,但本國人可以在京東,淘寶上買的到。另外像天津傳統味道的「賓士佳」,「長宏金星」等肉罐頭品牌的味道也是非常好的,同樣可以在淘寶上買到。天寶樓這個老字型大小,最大的問題就是散裝問題,只做及時性消耗品,沒有形成一個生產包裝鏈,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銷售量還會增加數倍。當然了,這需要本地政府對本地老字型大小的扶持力度,天津關於吃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和津門老字型大小在全國還是很多的,有名的也是很多的,像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天津十八街,耳朵眼,祥德齋,桂順齋,桂發祥,大橋道,寶林祥以及宮廷貢品小站稻,獨流老醋,黃庄窪米等等也都是餐飲類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和津門老字型大小。這些餐飲類的老字型大小和「天寶樓」一樣都屬於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商品,這些老字型大小是天津的名片,中國的名片,世界的窗口,這些天津的老字型大小也在不斷的成長和進步……

老不老,看天寶樓塊匾就能知道,這三個字可是清末民初津門八大家之一的華世奎親手提的,相傳民國時華老常去天津的中國大戲院聽戲,當時天寶樓是小本買賣,華世奎題匾一個字要一百袁大頭(銀元),他個賣醬貨的哪裡請得起,可做買賣的老闆精明,天天留意著華老看戲的時間,准在他看戲看到最想吃的東西時,把醬好的東西切好包好准時送到,時間一長,像華世奎這種大人物為人處事何等明白,心裡知曉小老闆的用心,天津碼頭文化,辦事得敞亮,吃人嘴短,免費贈送天寶樓三個大字。一時傳為街面上的佳話。

不過現在天寶樓買賣做大了,都是集團化生產,肯定沒有以前前店後廠現做現賣的好吃了。

《美味熏醬肉,說說天寶樓》民國時天津老字型大小的實力,看一看牌匾是那個書家提的就知道,除了勸業場,中原公司等許多天津商號都是華士奎題的匾,華士奎還給正興德茶莊題了匾,天津在民國有幾十家商號是華士奎寫的,還有他的弟子耿仲陽也寫不少匾,還有弟子大直沽的董風桐寫顏字也很捧棒,1970年前後他總到大直沽東下坡18號,我的書法老師褚守質(字實枕)家裡去,有時要看住西屋我的師爺段宜民先生,(我家住北屋)段先生三十年代寫過勸業場對面的《泰康商場》等,他1920年後在大直沽大學堂(後中街小學)教國文和書法,學生有寧書綸,褚守質,竇鴻昌,孫先生等人。當時褚先生正和吳玉如競爭寫天津烈士紀念館的大字和碑銘,記得我正在三十二中上初三,有一天下學回家褚先生說,天津革命委員會主任解學恭拍板,選了褚老師寫碑,記得先生那天興高彩烈,文革期間半個天津市都由褚先生寫牌匾,由其是河東區,現在河西的光華評劇院,河東公園等都是先生寫的,這都是說牌匾書法引起的題外話。

《天寶樓》也是高價請華士奎題的,可見當時天寶樓的知名度,一看天寶樓這塊匾就能知道。傳說華世奎吃醬肉寫牌匾只是傳說,網路上說華老三十年代去中國大戲院,天寶摟老闆常給華老醬貨,華老就給天寶樓寫了匾,其實,1922年年天寶樓開業時,山東老闆就請華老先生寫了匾,中國大戲院是1936年才建好開業。

如今的「天寶樓」可謂種類繁多味道不錯,分店也遍布各區,成為馳名津沽的醬貨店,遼寧路口上還有《申記稻香村》,大都是南味辣腸醬貨,記得天寶樓旁好像還有一家老字型大小醬驢肉店,天寶樓醬貨雖然家喻戶曉,但這個品牌沒有出包裝袋食品,無法銷到各地去,沒法在全國打開知名度,「津味醬貨」除了天寶樓,還有食品二廠的醬製品,在全國還是很有知名度的,天津的醬貨不象南方有甜口酒香廣式味道,而是以微咸口為主的風格,其口感非常香美。天寶樓選料,以京式醬肉為例,需精選豬前後腿肉,肥三瘦七,用多年的老湯煮制4個多鍾頭,肥瘦相間,香濃色好,嫩爛適口。而秋冬熱賣的烤肉(老天津衛稱之爐肉),那得用五花三層的好原料,腌制12個鍾頭後,以果木碳烤,至肉皮呈米粒大金黃色的小泡,才切片使用。要說風味,還要提醬雜樣,尋味道,是吃一口變一個味兒。天寶樓以心、肝、肚、口條、等醬製品為主,還有火腿腸、臘腸、熏雞蛋、燒雞和味道可口的小酥魚等,看圖8按照一定比例切片搭配,放在白瓷碟里擺拼起來,在喝上二兩,不論是咸中帶甜,還是酒香濃郁,那是後味無窮。

在天津百姓心中除此以外,最平民化的還是天津食品二廠的《迎賓牌》看圖2火腿腸,醬貨系列,醬肘子、醬豬肉、粉腸、松仁小肚、臘腸、熏大腸、熏兔肉、熏鴿子、醬下水(心、肝、肚、口條)等,都是下酒的好菜。由其火腿腸,松仁小肚,玫瑰腸等口味是很獨特的。記得1980年我結婚辦酒席,醬貨都是我的同事王鳳祥,找二廠的醬貨技師王叔叔買的,婚後我還到他家送了兩盒點心,那時豬肉醬貨要條,可是十分難買的。醬製品的消費史,就是了一部中國人民生活的變遷史,在天寶樓和食品二廠醬貨中,都留下天津百姓何無盡的情思和回憶。後來的一些民辦醬貨廠也不錯,如「國順」火腿味道也可以。

天津的肉罐頭品牌還是以「長城」牌午餐肉罐頭為主,記得七八十代在廠里小賣部,常買這種香噴噴的罐頭解饞,那時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能吃上罐頭也是一種口福,不像現在雞鴨魚肉天天過年,再說現在吃天寶樓的肉類和其他美味佳餚,總覺大不如前,其實是我們的味蕾變的麻木了。88歲的父母在中山門住,那裡有兩家天寶樓,每回父親都讓我買天寶褸熏肉,因為痛風我只能吃老粉腸,懷念那個久久難忘門味道!總覺得天寶樓和迎賓牌的許多產品,應該像張家口的《柴溝堡熏肉》做仿腐小包裝,這樣在網上就能全民選購,老字型大小才能全國知名。

天津的「天寶樓」算是個老字型大小。原址在和平區遼寧路上,街對面是天祥商場。要說天寶樓的醬貨味兒還可以,老天津衛的人算是認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偶爾會去那買點醬貨下酒,那時候的天寶樓有個明顯的「老字型大小」特色,就是不論你買多少錢的醬貨,售貨員一準在包裝上給你做「厚道」嘍!具體操作是比照A4列印紙三倍大小的草紙上稱稱重的時候最少給你墊三張。那時候老百姓還不富裕,吃醬貨也算小奢侈了,可人家天寶樓那時候就搞多種經營,兼做紙張生意。有一回我剛好在天寶樓排隊買醬貨,從店外怒氣沖沖進來一位中年大哥,進得店來二話不說直接把一包厚厚的醬貨投擲到了天寶樓售貨的中年婦女的臉上,繼而破口大罵無良奸商的缺德行徑。那時候包裝醬貨用的草紙特別占份量俗稱壓秤。當時售貨櫃台里的幾個人自知理虧連個屁都沒放就把錢退給人家了。自打那次後我再沒買過天寶樓的醬貨。

天寶樓這三個字是老字型大小,但原來做的東西沒有了,天寶樓壓拫就不賣腸子,現在以腸子為主,不是自己做的,醬牛肉賣45一斤,你說你敢吃嗎?國順的腸子佔主要的,還曾買過鴨子,你說還是天寶樓嗎,我知道的就黃了好多家了,不如買點二廠的或小攤的吧。

過去天津市有幾家最有名的老字型大小醬貨,熏貨,遼寧路勸業場旁天寶樓,申記稻香春的熏醬貨,黃家花園的天福樓醬貨,小白樓大沽路,大來一溜,永德順醬貨,這幾家不知後來有無傳人,東西味好,份量好,服務態度好,食品干凈包裝也好,現60歲以上的天津人都趕上過。

味道還算可以,不過王頂堤這的兩家售貨人員估計都是老供銷社的人員,處處算計那個姦猾:東西稱重不光包紙還要裝袋才稱;類似羊雜的盤子中總是底層很多便宜的粉腸,上面薄薄一層層雜,給人感覺很坑而且下作。

天寶樓確實是老字型大小,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津人不會做買賣還是別的原因,現在整得跟狗不理包子一樣讓人失望。

說服務,我家附近開了3個天寶樓,兩年內倒閉了兩家,之前去這兩家的時候賣貨的大姐一臉苦悶,態度極其惡劣,要20塊的頭肉,這一刀下去30多,讓她再切一下經常被懟,好像她是在施捨給你一樣。另外一家可能是因為老闆娘比較漂亮才能勉強維持下來。

說味道,天寶樓的醬貨味道太一般了,豬肉肉鹹的要命,醬牛肉太柴,火腿也不是它自己做的,都是統一配送,粉腸吃著還湊合。

說價格,天寶樓現在都是開在菜市場里,如果旁邊另開一家賣熟食的,它的生意都會被擠兌的不要不要的,因為它貴啊。

都是做熟食的,你家貴,服務態度不好,味道還一般,對於普通百姓來講誰還買?而且現在都是批量生產,遠遠達不到當年老字型大小的標准。

現在天寶樓跟三十年前沒什麼關系了 熟食做的不如國順、萬帆順,更別提比二廠了。過去十幾年往外租招牌,現在有自己產品也不怎麼樣。如果是外地來的朋友 可以直接忽略掉這個牌子。

天津天寶樓的確是一家近百年的老店。天寶樓主要以京式醬肉為主,它的醬肉噴香撲鼻,可以說是天津人記憶中的味道。

推薦:天寶樓醬牛肉

整塊牛腱子肉,肉質條理清晰,清香軟爛,越嚼越香。

醬豬蹄

一個在八兩左右,大小適中。肉質軟糯,補充滿滿的膠原蛋白。

玫瑰腸

以豬後腿精肉為主料,剔除肥膘和筋腱,用玫瑰香酒進行熏烤浸煮,一點不膩。

秋冬烤肉

採用五花三層的上等原料,腌制12個鍾頭,以果木炭烤,至肉皮呈米粒大金黃色的小泡,切片食用。

熏大腸

以特製醬料熏制的大腸,肥而不膩,感覺不愛吃大腸的人都會忍不住嘗試一下。

醬下水

心、肝、肚、口條按一定比例拌勻,天津人下酒好菜。

還有 松仁小肚、臘腸、熏兔肉。熏鴿子、熏雞蛋、燒雞 等都是店裡一絕。

店鋪:天寶樓(河北路店)

地址:河北路(濱江道口)

店鋪:天寶樓(芥園西道店)

地址:芥園西道留園里9號樓底商鋪

店鋪:天寶樓(龍禧園店)

地址:海源南道龍禧園34號(樂樂鮮果水果店旁)

注意:很多人容易把天賓樓當作天寶樓,要注意區分喲~

㈡ 天津的老字型大小都有哪些

天津的老字型大小有:

1、桂發祥:起源於1937年,由范桂才和范桂林兄弟始創。當時,他們在天津大沽南路各開了一間麻花店「貴發祥」和「貴發成」。

特色是製作的麻花中都夾有一根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幾種配料組成的什錦酥條。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時,兩店合並,取主要調料「桂花」之「桂」,更名為「桂發祥麻花店」。

3、果仁張,中華老字型大小,其果仁製品創制已有160餘年歷史,是天津市的特產之一。種類繁多,諸如琥珀花生仁、琥珀核桃仁、虎皮花生仁、凈香花生仁、奶香瓜子仁、五香松子仁等優質產品。

果仁張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第一代張明純和第二代張維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許和西太後賞識,遂被譽為宮廷小吃。

解放後,第三代張惠山炸制的凈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種,在1956年天津市飲食商業優質品種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良食品,參加過波札那國際博覽會。

4、天津烤鴨店:原名「正陽春鴨子樓」,始建於1862年。1935年,正陽春在熱鬧繁華的勸業場附近開業,因正門朝陽而取名。

相傳早年北京烤鴨師傅鄭春來津謀生落戶,在泥濘空曠處蓋起了一間門朝東不足百平米的店鋪經營烤鴨。因其朝向好門前開闊,每天清晨整個店堂都沐浴在陽光中,即使寒冬店內依然溫暖如春。一天鄭春師傅突發奇想,在自己姓名中間加上陽字取諧音「正陽春」以此做字型大小恰似天人合一。

從此「正陽春」生意紅火,遠近聞名。隨著時代變遷,「正陽春」1935年11月易主,同年在原址建起了一座佔地122平米的二層樓房,更名為「正陽春鴨子樓」。故後人習慣以此為建店始年。

5、大福來:創於清光緒年間的老字型大小,傳說那年乾隆帝下江南回京途經天津,路過張掌櫃的煎餅鋪,先嘗了煎餅卷大蔥,後叫上湯。女主人急切中就把煎餅撕碎,放上鹽、香油、香菜,用沸水一沖送上。乾隆邊喝邊吃,感覺煎餅一泡味道更佳,就問女主人名字,回說郭八。

乾隆一聽,笑說:「鍋巴可不能叫湯,應再加上一個『菜』字才好。」又過了幾天,張掌櫃剛開門納客,一位御前護衛就闖了進來,大聲嚷道:「你的大福來了!」說著,放下皇上賞的二百兩銀子。「大福來鍋巴菜」就此成名。

㈢ 天津市內的醬牛肉哪家比較好吃

我是天津本地人,也愛吃醬牛肉,我買過很多家的醬牛肉,大多都在35元-36元一斤,我認為這個價位的醬牛肉最然高了點,可是要比甚麼傳統醬貨店裡賣的醬牛肉要好吃多了,而且他們賣的醬牛肉巨便宜,也就25元--26元左右,根本沒有什麼味道,也非常的爛,顏色非常的紅,把牛肉醬成這樣,也就沒有什麼營養了,勸大家還是不要吃了。
我個人比較喜歡吃那種帶有咬勁的醬牛肉,再加上燒餅,那叫一個絕!一天三頓飯吃它都不膩
天津市和平區紫陽路上有一家叫鄭記醬香牛羊肉的小店,我們全家都愛吃他家的醬香牛肉,我拿到單位里讓同事們品嘗,結果轉過天來同事們讓我給他們每人都帶好幾斤,過年的時候他那店裡還能預定,他那的品種很多,我爸爸特別喜歡他那的醬香牛肚,口感不錯,聽說還是祖傳秘方呢,希望大家跟我有同感,也去嘗嘗。